別忽略視差問題 除了頭暈外 也會出現這些狀況



圖文/常春月刊

小學五年級的男童,小三時右眼近視度數125度,視力0.6,左眼遠視50度,視力1.0,然而右眼的近視度數卻逐年增加,二年之後右眼近視度數達350度,裸視視力僅有0.1,但左眼仍維持遠視,視力1.0。右眼點散瞳劑治療也不見成效,且視差過大無法配戴有框眼鏡,視力不平衡,常側著頭以單眼視物非常痛苦,求診後經醫師建議單眼配戴角膜塑型片,兩眼裸視皆可達1.0。

另一位國一女生,父母皆高度近視,從小一開始以點散瞳劑預防近視增加,但每年仍增加50度到100度,國一時雙眼近視度數已達600度,父母憂心高度近視衍生的併發症,帶來求診想要控制度數,檢查後經建議配戴角膜塑型片,白天裸視可達1.0。

學童近視的比例逐年增加,易成高度近視危險群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表示,隨著3C產品的普及,學童近視的比例逐年增加,年齡也逐漸下降,度數一旦控制不好,容易成為高度近視的危險群。

醫師門診觀察近年來雙眼不等視的學童有增多的現象,當兩眼近視度數相差度200度以上,雙眼視覺焦點不易融合,立體感不好,習慣單眼視物,導致視覺不平衡容易頭暈,也較無法忍受有框眼鏡的視差。



歪著頭讀書寫字,小心加深不等視

顏敏芳說明,雙眼不等視的發生原因除了先天因素,也可能與近距離用眼習慣、姿勢不良有關,如習慣歪著頭或趴著邊看書,除了近視加深外,可能會讓兩眼度數加深速度不一,出現度數差距,因此觀察孩子閱讀寫字總是歪著頭,就要提醒注意用眼姿勢,以免造不等視的情況發生。

至於矯正視力的方法有哪些?顏敏芳表示,矯正視力除了配戴眼鏡、使用散瞳劑外,還有角膜塑型鏡片。角膜塑型鏡片(簡稱Ortho-K) 適合度數增加過快、雙眼不等視、無法忍受散瞳劑畏光的副作用,及喜好運動的近視患者。主要在晚上睡眠時間配戴,矯正角膜弧度,達到矯正視力,控制度數增加的效果,隔天睡醒取下角膜塑型片後可不用配戴任何鏡片,也能擁有清晰的視力。

配戴角膜塑型鏡片,清潔很重要

顏敏芳提到,使用角膜塑型片要有正確的清潔步驟,清潔、浸泡、去蛋白都很重要,對於年紀較小的學童,家長須適時的協助;同時每2-3個月定期回診,由醫師檢查鏡片清潔度、角膜健康狀態及度數是否穩定,確認是否適合繼續配戴;鏡片是有使用壽命,應視情況更換鏡片,切勿因省錢或未有異狀而不更換;裝鏡片的盒子也須每3個月更換一次。

顏敏芳提醒,角膜塑型片對於想抑制近視度數增加、有雙眼不等視困擾、無法忍受散瞳劑畏光的副作用的近視者來說是另一項選擇,但所需費用較高。想要控制近視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外,也須調整用眼習慣,並避免長時間使用3 C 產品,造成度數飆升或雙眼不等視的情況發生,並注意睡眠充足,多從事戶外活動,才能常保眼睛的健康。

延伸閱讀:
近視500度就是高度近視! 眼科醫公開「控制度數攻略」
過度依賴手機平板等3C產品,小心!這種病可能會找上你.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確定終結!衛福部今(26)日晚間與40個醫界團體開會協商《特管辦法》醫美加強管理,在接近3小時會議之後做出兩點共識,其中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108年之後醫學系畢業生,需完成二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才成執行醫美業務,未完成者則需要補訓;至於醫美診所是否要納入評鑑,會請醫界提出相關配套,下週會議再次協商。

2025年11月26日 20:39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