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只要早起一小時 可降低憂鬱風險23%

▲早起、睡眠、睡眠時鐘、晚睡。(圖/123RF)
▲早起能降低罹患重憂鬱症的風險。(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2021 年 5 月 26 日麻州總醫院基因醫學研究中心萊恩醫生/教授(Jacqueline Lane)及其學士後醫學系達格拉斯同學(Iyas Daghlas,5月底已經獲得哈佛大學醫師學位)發表了一篇科學論文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雜誌上,研究發現,夜貓子只需要提前一小時上床睡覺,在維持總共7小時的睡眠長度不變情況下,當然就會提前一小時起床,這樣的一個小小改變,就可以將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降低 23%,相當顯著,值得大家告訴大家。

先前的觀察性研究已經發現,不論睡眠長度有多久,夜貓子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早起者的兩倍。但因為情緒障礙本身也會擾亂睡眠,所以前後的因果關係必須區分清楚。再加上2018 年,麻州總醫院的團隊就發表了一項針對 32,000 名護士的大型長期研究,歸納出“早起者”在四年內患憂鬱症的可能性降低了 27%。所以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早起在降低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方面,是否確實具有潛在的因果關係,以及到底需要提前多久,才會有顯著效果,第一作者達格拉斯同學遂和他的三位分別來自基礎和臨床的指導教授們共同完成了這篇科學論文。

▲早起、睡眠、睡眠時鐘、晚睡。(圖/123RF)
▲夜貓子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早起者的兩倍。(圖/123RF)

這項針對 840,000 歐洲血統成年人進行的研究代表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即一個人在特定時間睡覺的基因傾向,會影響憂鬱症的風險。特別是在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工作和上學都採取線上的情況下,導致許多人轉向更加晚睡(自然就會晚起),於是,這項發現就更具有重要的意義。科學家早就知道睡眠時間和情緒之間存在著相關性,但仍有一個問題常常會在腦中徘徊不去? 那就是我們需要提前多久起床,才能看到好處?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Boulder)綜合生理學助理教授,也是作者之一,維特博士(Celine Vetter)說,真的不多,只要提前一小時起床,就能顯著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早起、睡眠、睡眠時鐘、憂鬱症、晚睡。(圖/123RF)
▲只要提前一小時起床,就能顯著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圖/123RF)

科學界已知超過 340 種常見的基因遺傳變異,包括所謂的“時鐘基因”PER2 (Period Circadian Regulator 2)中的變異,會影響一個人的睡眠情形,研究人員最終評估了多達697,828 人體內的這些基因數據,同時包括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 85,502 人佩戴睡眠追踪器 7 天且計算了睡眠時間的中間點,和填寫睡眠偏好問卷的 250,000 人的資料。這使得麻州總醫院對基因變異如何影響我們睡覺和醒來的時間有了更細緻的了解,精確到小時。在這些被研究的人群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是早起的百靈鳥,9% 是夜貓子,其餘的則居中。總體而言,被納入實驗的人群其平均睡眠中間點為凌晨 3 點半,也就是晚上 11 點上床睡覺,並在早上 6 點起床。從精神病基因組學聯盟和英國生物銀行的基因研究數據中,也發現有 170,756 名重度憂鬱症。經詳細分析運算後,得出結論,如果一個通常在凌晨 1 點上床睡覺的人改為在午夜12點就上床睡覺,並保持同樣7小時的睡眠長度,他們憂鬱症的風險就可以大幅降低 23%,如果他們更加提前在晚上 11 點就睡覺(6點起床),他們就可以減少憂鬱症的機率達40%。此項研究不清楚那些已經早起的人(6點起床)是否可以再從更早起床中受益。但是對於那些夜貓子的人來說,提前入睡確實會有所幫助。

▲早起、陽光。(圖/123RF)
▲早起的人能夠接受較多的陽光照射時間。(圖/123RF)

什麼生理機制可以解釋這種影響呢? 其實不難理解,想想看,早起的人可以在白天接受較多的陽光照射時間,這會引起一系列體內荷爾蒙的反應,從而影響情緒,因此,當一個人擁有與大多數人不相同的生物時鐘時,就可能會令人容易沮喪憂鬱。基本上,我們生活在一個早上九點以前要上班,大約下午六點下班的規律社會中,而夜貓子當然會覺得他們一直處於與社會時鐘不一致的狀態。為了要更加確定早起可以減少憂鬱症的發生,論文作者建議,科學界有必要進行更大型的隨機臨床試驗,但今天這篇論文無疑地,已經將證據更加重地轉移到支持睡眠時間對憂鬱症的因果關係上。

參考期刊:
1. I Daghlas, JM Lane, R Saxena, C Vetter. Genetically Proxied Diurnal Preference, Sleep Timing, and Risk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AMA Psychiatry, 2021;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1.0959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樹葡萄」可抗發炎、控血糖 醫:每天吃20顆能助攻性能力

「樹葡萄」可抗發炎、控血糖 醫:每天吃20顆能助攻性能力

外皮酸澀、果肉飽滿的樹葡萄,近年因抗氧化與抗發炎效果,被視為養生水果新星,對此有泌尿科醫師說,樹葡萄含有豐富的多酚與花青素,男性每天吃10到20顆,對於常見的心血管問題、代謝失衡與性功能障礙等,都可望發揮保護力。

2025年05月08日 16:07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她每個月偏頭痛20天!荷爾蒙作祟 醫揭3症狀「符合2項」應就醫

她每個月偏頭痛20天!荷爾蒙作祟 醫揭3症狀「符合2項」應就醫

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長期仰賴止痛藥來應付偏頭痛,直到頭痛頻率高達每月20天以上才就醫,醫師指出,若頭痛達到中重度疼痛且已影響工作或生活、伴隨噁心或嘔吐症狀、感到畏光及怕吵,以上三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有可能是偏頭痛,建議就醫進一步確認。也提醒患者,不應一痛就吞止痛藥,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頭痛發生頻率。

2025年05月09日 15:16

世衛行動團成員少1/3仍赴WHA 邱泰源:要「半抗議、半呼籲」

世衛行動團成員少1/3仍赴WHA 邱泰源:要「半抗議、半呼籲」

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19日在瑞士日內瓦登場,台灣已經是連續9年沒有獲邀。衛福部長邱泰源今(9)日受訪表示,將組「世衛行動團」前往,但因為預算遭刪,今年成員少了三分之一,預計16日晚間出發。被問及是否會依照往例提出抗議信函,邱泰源語帶保留僅說此行為「半抗議、半呼籲」,盼爭取能讓台灣完整的參與WHA。

2025年05月09日 12:29

陳建仁談新教宗就職典禮 「希望教廷邀請台灣高層」仍待雙邊協調

陳建仁談新教宗就職典禮 「希望教廷邀請台灣高層」仍待雙邊協調

教廷於當地時間5月8日選出羅馬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本身是虔誠天主教徒的前副總統陳建仁今(9)日受訪表示,自己對新任教宗充滿無限期待,相信良十四世會帶領世界走向和平、公義、仁愛與慈悲,也盼教廷與各國合作,讓世界和平繁榮。

2025年05月09日 11:48

職場勞心勞力竟可保護大腦 研究曝「工作單調」提高失智風險

職場勞心勞力竟可保護大腦 研究曝「工作單調」提高失智風險

不少上班族夢想「錢多、事少、離家近」,希望職場壓力愈小愈好,但某些勞心又勞力的工作,事實上可能保護腦部。國內專家長期追蹤55歲以上族群逾4千人,發現工作自主權較高、技能多元、需要一定體力的職業,罹患失智症風險較低,顯示上班的忙碌與挑戰,或許是意想不到的「大腦保鑣」。

2025年05月09日 09:13

高醫岡山醫院1歲了!王金平祝賀 盼金字招牌造福北高雄鄉親

高醫岡山醫院1歲了!王金平祝賀 盼金字招牌造福北高雄鄉親

籌建長達10年的高醫岡山醫院,今(8日)歡慶一周年院慶,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各界嘉賓特別現身祝賀。院方回顧,自試營運以來,已開設35個醫療專科、服務近20萬門診人次,並迎接130位新生兒,逐步實踐成為大岡山地區民眾健康堡壘的承諾。高醫院董事長陳建志表示,期待高醫大金字招牌帶來岡山繁榮,讓在地人看診不在舟車勞頓。

2025年05月08日 18:23

連3個月聞到屍臭味!他鼻內「挖出黑松露」 醫驚:恐感染大腦

連3個月聞到屍臭味!他鼻內「挖出黑松露」 醫驚:恐感染大腦

一直聞到奇怪異味要注意了!一名巡山員不知為何持續嗅到屍臭味,且情況長達好幾個月,直到某日他赫然發現打出「黑色鼻涕」,嚇得趕緊就醫,沒想到竟是「常見1疾病」惹的禍。

2025年05月08日 18:05

多縣市加強萊豬抽驗 專家憂「台糖豬肉」重演:挑起社會不安

多縣市加強萊豬抽驗 專家憂「台糖豬肉」重演:挑起社會不安

近期確認3批澳洲冷凍豬腳檢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部分縣市為此加強豬肉檢驗。專家表示,這三批豬肉遭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都屬安全食用劑量之內,食藥署列入統計並且依法放行,並沒有剝奪民眾「知」的權利。她憂心各縣市檢驗萊克多巴胺,只會挑起更多社會的動盪與不安,有如先前台糖豬肉遭驗出禁用瘦肉精案件,付出諸多社會成本。

2025年05月08日 17: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