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抗癲癇 修正後的生酮飲食療法

▲生酮飲食、飲食控制。(圖/123RF)
▲生酮飲食被用於治療抗藥性癲癇,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2021年7月倫敦大學學院暨英國國家神經醫學專科醫院的沃克教授(Matthew Walker)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大腦通訊》(Brain Communications)的期刊上,他和英國利物浦市的一家維他樂國際有限公司合作(Vitaflo Ltd),共同開發出針對抗藥性癲癇註1的新飲食療法,並已經完成了世界上首個臨床試驗(編號: NCT02825745),效果不錯,此飲食療法有別於傳統嚴格的生酮飲食法,可望降低患者的副作用,並增加其順從性。

傳統的生酮飲食是由高脂肪(70~80%)、極低碳水化合物(5~10%)和足夠的蛋白質(10~20%)所組成,主要是模擬一般人絕食(禁食)時的狀態,強迫身體啟動備用燃料來維持所需的能量,也就是使用體脂肪來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像這種從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轉變到利用脂肪來作為身體的燃料時,血液當中的酮體(Ketone Body))註2就會開始上升,因此被稱為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而正常人三大營養素應佔總熱量的比例為:15% 蛋白質、55% 醣類和30% 脂肪。

▲生酮飲食、飲食控制。(示意圖/123RF)
▲傳統的生酮飲食是由高脂肪、極低碳水化合物和足夠的蛋白質所組成。(示意圖/123RF)

生酮飲食被用於治療抗藥性癲癇,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更於1997年被拍攝成一部電視電影 ---《不要傷害我小孩》(First Do No Harm)後而聲名大噪。約有半數抗藥性癲癇的病患採用生酮飲食後,其癲癇發作次數減半,且即使停止生酮飲食後,效果仍可持續。但是,高度限制病患的飲食後,可能會有食慾不振、便秘/腹瀉、低血糖、高膽固醇、噁心嘔吐、生長減緩、酸中毒和腎結石等等的副作用,對某些病患來說,很難持續下去,因此並非所有的人都能適用。在此,筆者必須提醒大家,醫學界目前仍然視生酮飲食為一種治療方式,而非個人飲食嗜好,所以必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且不應該拿來當作另類的減肥方法。

生酮飲食為甚麼可以幫助病患改善癲癇呢? 真正的原因,我們還不是很清楚,但有些人認為是因為酮體的產生,所以可以控制癲癇的發作。但是倫敦大學學院的沃克教授卻不這樣認為,他相信藉由提高飲食裡的中鏈脂肪酸(碳鏈長度在8~12的飽和脂肪酸),特別是癸酸(decanoic acid;碳鏈為10)的水平,才是提供抗癲癇作用的來源。理由是許多的研究已經顯示,癸酸可以穿過血腦屏障並減少興奮性神經訊號的傳遞、減低神經網絡的整體興奮性(體外實驗)、以及增高小鼠癲癇發作的最低閥值等等。另外,辛酸(Octanoic Acid;碳鏈為8)可以使癸酸免於在神經細胞中被氧化,進而加強了癸酸的作用。基於此,沃克教授於是新開發出了一種中鏈酯肪酸的補充劑(商品名為K.Vita)給病患服用,用來增加病患體內癸酸的水平,進而控制癲癇的發作,除可以減少不良的副作用外,也更加可口。這個補充劑是一包(120毫升)可以即拆即食的增稠調味液體,裡面含有 80:20 癸酸:辛酸。

▲癲癇。(示意圖/123RF)
▲約有半數抗藥性癲癇的病患採用生酮飲食後,其癲癇發作次數減半。(示意圖,非當事人/123RF)

此次臨床實驗為12 週,總共有 35 名已知對藥物無反應的癲癇兒童(3~18歲)和 26 名患有抗藥性癲癇的成人(>18歲)納入此實驗。兒童必須在第五週結束前,漸進式的達到全天熱量的17.5%是由K.Vita補充劑提供,第12週內達到35%的熱量來自K.Vita。成年人則必須是在第五週結束前,達到全天熱量裡面必須含有一整包(120毫升)K.Vita所提供的熱量,第12周內達到兩整包的熱量來自K.Vita。於此同時,病患僅須限制飲食中的高精製含糖食品和飲料,例如含糖飲料、果汁、糖果和早餐穀類食品。其他的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如麵包、意大利面、米飯和土豆,並不受限制。最後,總共有 23/35 (66%)兒童和 18/26(69%)成人完成了全部12週的試驗,腸胃不舒服是病患中途退出實驗的主要原因,但其退出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產生耐受性)。超過四分之三的參與者/護理人員對補充劑表示滿意,例如味道、質地和外觀以及易用性。在癲癇發作次數部分,平均減少了50%,並且只有不到 10% 試驗者的體內看到酮體上升。

沃克教授在接受訪問時說到,這個改良後的飲食療法提供病患另一種的選擇,特別是那些不能忍受或無法獲得生酮飲食的病患,雖然目前這項臨床研究僅是初期,但令人興奮的是,在三個月(12週)的治療後,該飲食療法的癲癇發作次數在統計上顯著減少。此外,超過 90% 的參與者沒有觀察到高酮水平,這除了表明了新一代飲食療法的效果與酮體上升與否無關外,更重要的是,高酮水平會造成病患短期和長期的副作用。

▲▼示意圖,冬天,熱飲,熱茶,薑茶,巧克力,熱可可,保暖,養生,咖啡,上班族,身體,溫暖,飲料,茶(示意圖/123RF)
▲病患僅須限制飲食中的高精製含糖食品和飲料。(示意圖/123RF)

論文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大奧蒙德街兒童健康研究所的資深營養師舍勒博士(Natasha Schoeler)認為,這種用於癲癇管理的新型飲食方法除了遵守均衡飲食的原則外,同時搭配商品化的 K.Vita飲食補充劑,與傳統生酮飲食相比較,方便易於執行且允許病患更大的飲食自由空間,順從度可望大大的提升。加上如此一來,也就可以減少專業營養師的投入時間,在人力緊張的今天,就能夠更全面地推廣到所有抗藥性癲癇患者的身上,嘉惠他們,真是美事一樁。

註1:抗藥性癲癇是一個醫學名詞,用於描述已經使用了兩種以上的藥物,且每種藥物都已經達到最大的合理治療劑量時,癲癇發作仍不能受到良好的控制時稱之。有些人也將其稱為“頑固型”或“不受控制型”的癲癇症。

註2:酮體是肝臟分解脂肪時所產生的一個化學產物。身體通常在禁食、長時間運動或沒有那麼多碳水化合物可以使用時,身體才會被迫使用酮體作為備用能量。

Journal Reference:
1. NE Schoeler et al. A feasibility study of a blend of 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 to manage drug-resistant epilepsy. Brain Communications, 2021; DOI: 10.1093/braincomms/fcab160.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不是退化!翁膝蓋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不是退化!翁膝蓋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