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頭痛 腦動脈瘤很致命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蘇亦昌醫師:輕者大概只有頭痛、脖子僵硬、脖子痠痛、想吐或者真的嘔吐,但嚴重者有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蘇亦昌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蘇亦昌醫師:大家好,我是蘇亦昌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蘇醫師,什麼是腦動脈瘤?

蘇亦昌醫師:腦動脈瘤就是在我們腦部裡面的動脈,它有時候在邊緣的牆壁上,會有一個脆弱點而膨出來的那個膨出物,我們就會說是動脈瘤。

劉育志醫師:哪些原因可能導致腦動脈瘤形成? 

蘇亦昌醫師:大部分的動脈瘤形成原因其實是不清楚,但是少數人會跟家族遺傳,或者一些特殊的疾病有關。

劉育志醫師:還沒破裂的腦動脈瘤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蘇亦昌醫師:目前因為健檢的發達,大部分沒有破裂的動脈瘤,都是沒有症狀意外被發現。但少數的是會有頭痛、眼睛睜不開,或者是其他一些跟腦部壓迫有關的症狀。

劉育志醫師:當腦動脈瘤破裂的時候,可能有哪些症狀? 

蘇亦昌醫師:最常見的當然就是腦出血,學名叫做蜘蛛膜下腔出血,這種出血可輕可重,輕者大概只有頭痛、脖子僵硬、脖子痠痛、想吐或者真的嘔吐,但嚴重者是有可能昏迷甚至死亡,是由救護車緊急送來醫院治療。

劉育志醫師:它破裂的時候的死亡率大概是多少?

蘇亦昌醫師:有的人統計大概,這種病人如果破裂以後到醫院,大概有快1/3的人出不了醫院,意思就是其實有20-30%的死亡率。

劉育志醫師:要如何確認是否有腦動脈瘤?

蘇亦昌醫師:目前最常見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因為健檢去做,大部分是做所謂的核磁共振的腦血管檢查,因為核磁共振是一個沒有輻射線的檢查,適合健檢。但有些人是因為有一些症狀來到急診,大部分是做電腦斷層,但不管是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這兩種都是屬於非侵入性的檢查,是現在診斷動脈瘤還蠻好的一個工具。

劉育志醫師:什麼時候需要做血管攝影?

蘇亦昌醫師:傳統的血管攝影大概因為是侵入性的,所以我們現在比較少當作第一線的檢查。但如果如剛剛所說,如果是非侵入性的檢查,不管是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我們看到有動脈瘤的時候,有時候就會考慮做這種傳統的血管攝影,去確認這個動脈瘤,二方面除了確認,更是要看看我們之後,如果要治療的計劃的一個設計,會依據血管攝影的結果。

劉育志醫師:腦動脈瘤能夠用藥物治療嗎?

蘇亦昌醫師:目前沒有辦法用藥物來治療動脈瘤,可是動脈瘤可能會變大,或破裂的一些原因,包括抽菸、高血壓等等…這個倒是可以用藥物來幫忙,減少動脈瘤再復發或破裂的一個原因。

劉育志醫師:腦動脈瘤到什麼程度會建議接受介入治療?

蘇亦昌醫師:動脈瘤是這樣,目前文獻上有一些打分數的方法,這打分數意思是說根據不同的面向,比方說性別、動脈瘤的位置、動脈瘤的形狀、動脈瘤的大小等等…會打一個分數,分數越高破裂機會越高,破裂機會越高,當然就越建議要治療,所以目前我們大概會抓在,如果破裂的機會打分數完,大概在1%到2%的破裂機會以上的這種我們都會建議要積極的治療。

劉育志醫師:腦動脈瘤的介入治療要如何進行?

蘇亦昌醫師:目前動脈瘤治療有手術跟栓塞兩大類,手術當然就是傳統開腦的手術。至於栓塞的話,我們大概可以分成一種是只放所謂的血管導流裝置,這種就是比較不用放線圈就可以治療動脈瘤,還有另外一種也是比較傳統的,就是我們會塞一些線圈到這個動脈瘤裡面來,讓血液進不了動脈瘤動脈瘤就不會破裂,通常我們就是從鼠蹊部穿刺這個動脈,把導管送到腦部以後,就開始把更小的導管放到動脈瘤裡。

蘇亦昌醫師:從這個最小的導管就會放一些線圈把這個動脈瘤給填塞住,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傳統的拴塞,另外還有一種是我們剛說的血流導向裝置,這種就是我們幾乎不用進到動脈瘤,直接到含有動脈瘤這個血管,把一個剛剛講的這種特殊的支架,從血管放到經過這個動脈瘤的出口,然後再到近端比較正常的血管,然後就可以把這個支架釋放完畢。

劉育志醫師:整個手術的時間大概多長?

蘇亦昌醫師:如果以剛剛講的這兩種的話,我估計大部分應該是一到三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當然是看動脈瘤的困難度來決定。我們有治療過一位五十幾歲的女性,他就是產生劇烈的頭痛,他其實本來是清醒的,但是到醫院的時候他就剛好昏迷了。所以我們就是經過緊急的檢查,就發現說他有一個非常大,大概快要到一公分大小的一個動脈瘤破裂,造成嚴重的腦出血。

蘇亦昌醫師:所以當場我們除了安排可能動脈瘤的治療以外,當時更重要的就是我們會做一些生命支持的一些緊急手術跟治療,這些最基本的支持跟緊急治療完成以後,我們就來對付這個動脈瘤。我都會跟病人家屬解釋說,治療動脈瘤特別是破裂那好像是在拆炸彈,這個炸彈已經破裂過一次,所以我們必須要在它破第二次之前,趕快再幫他把這個炸彈給拆掉。

蘇亦昌醫師:所以當時我們就是用栓塞的方式,這個病人剛好栓塞方式很適合,因為第一個他的手術比較困難,第二個他的病情比較危急,栓塞因為是不用開腦的,它是一個比較低侵入性的一種治療方式,所以對他的恢復會比較有成效。所以後來我們就是用栓塞,也就是剛剛講的放線圈放支架的方式,來幫他把這個動脈瘤保護住,那保護住以後他不會有產生第二次的出血,之後就靠我們後來持續的內科藥物的一些治療,讓他慢慢地恢復正常。

劉育志醫師:什麼樣的頭痛建議要盡快就醫檢查?

蘇亦昌醫師:只要是劇烈性的,有些人是形容說好像爆炸,這一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嚴重的頭痛,第二個常常合併肩頸會僵硬,第三個當然就是噁心,或者是有明顯的嘔吐,只要有這三個症狀就建議盡快到醫院做檢查。

劉育志醫師:有哪些族群會建議去做腦動脈瘤的篩檢?

蘇亦昌醫師:第一個大概就是家裡面有曾經不明原因腦出血,或者是實際上知道有動脈瘤的一個家庭。我們一般都會說,如果直系血親有一個人有,或者是旁系血親有兩個人有動脈瘤的話,會建議這個跟他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跟旁系血親可以去做個檢查。

劉育志醫師:感謝蘇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

蘇亦昌醫師:掰掰!謝謝!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當心腦動脈瘤破裂!神經外科醫師圖文詳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警告,抗生素抗藥性(AMR)細菌感染病例正快速增加,已嚴重削弱挽救生命的治療效力,甚至讓輕微傷口或常見感染可能致命。世衛指出,2023年全球實驗室確認的細菌感染病例中,高達1/6對現有抗生素失效,每年直接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相關死亡人數則接近500萬。

2025年10月13日 23:10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減肥只要使用對的方法,不論年齡多大都有可能成功,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一名院內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不吃藥、打針或其他偏方,只長期堅持3件事件,在400多天內成功甩肉51公斤,減重帶來外貌及身形的蛻變,讓她的鄰居也忍不住驚呼「是不是吳媽還有另一個女兒沒介紹過」。

2025年10月13日 19:45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1.5億元。賑災基金會今表示,家園慰助金已陸續發放,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預計將對弱勢家庭提高補助,會與衛福部相關單位討論後儘速提出。

2025年10月13日 18:26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航空1名外型甜美、亮眼的34歲空服員執勤途中突感不適,返台後病情急轉直下不幸病逝。據悉,該名空服員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為罕見自體免疫疾病,消息一出,也讓這種陌生的疾病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專家說,史迪爾氏症與重感冒、藥物過敏、甚至細菌感染非常相似,導致診斷不易,許多患者常被當作一般感染治療卻不見好轉,延誤了黃金治療時機。

2025年10月13日 17:15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53歲潘女士在健檢發現罹患「惡性平滑肌肉瘤」,盤根錯節緊緊攀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還直抵心臟,其險惡位置,讓眾多醫學中心紛紛搖頭,結果北榮團隊花了14小時拆彈,順利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把肝臟拿出來切除腫瘤、重建肝靜脈,再將重新歸位。潘女士術後至今6個月,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

2025年10月13日 15:48

長榮空服員機上不適「未啟用MedLink」 衛福部長揭關鍵作用

長榮空服員機上不適「未啟用MedLink」 衛福部長揭關鍵作用

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台後離世,有其他空服員於社群平台指控,當班座艙長未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機上的衛星醫療系統主要是提供遠距諮詢,會提供當下處理建議,也是機長參考決定需不需要折返或轉降的重要依據。

2025年10月13日 14:54

水災後警戒!傳染病「類鼻疽」感染恐致敗血症 泥土可存活30月 

水災後警戒!傳染病「類鼻疽」感染恐致敗血症 泥土可存活30月 

台灣今年多次水災豪雨,農業部今(13日)警示,水災後偶有人群感染「類鼻疽」並不幸死亡之案例,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類鼻疽桿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達30個月,在水中更可存活長達16年,提醒牧場經營者災後首要任務應加強環境清潔、動物健康監測,如立即清除積水與泥沙,避免動物長時間接觸受污染泥水,並確保提供乾淨飲水。

2025年10月13日 13:50

顎骨腫瘤侵襲下排牙齒 台大團隊「一天換下巴」創全台首例

顎骨腫瘤侵襲下排牙齒 台大團隊「一天換下巴」創全台首例

52歲石小姐近一年因下顎外觀及牙齦明顯腫大變形,就醫檢驗後確診為9公分大小「下顎骨造釉細胞瘤」,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只花了一天就完成「腫瘤切除、顎骨重建、植牙假牙贋復」,該案例更是台灣首例。

2025年10月13日 13:3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