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壞習慣「超傷膝蓋」!光是坐著就會 盤腿痛得更嚴重

圖文/常春月刊

膝蓋痛會阻礙我們的行動力,活動量減少了,就會引發多種疾病,因此,顧好膝蓋很重要,首先要了解哪些是傷膝蓋的壞習慣。

1. 蹲、跪太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常做全蹲、深蹲、蹲太久、跪太久、坐太久、爬山、爬樓梯等動作,長久下來,膝蓋關節就容易受傷。尤其是對65歲以上、沒有運動習慣的老人來說,經常做這些動作的話,稍一不慎,就容易傷害到膝蓋關節。

2. 久坐、盤腿

「久坐傷膝」,很多內勤上班族或不愛走動的人,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坐久了膝蓋就會受傷。一般人坐的時候,很習慣將膝關節彎成90度角,關節易受到壓迫,長時間保持同一坐姿太久,不僅身體循環會變差,也會讓膝蓋軟骨或關節液分泌減少,提高膝關節發炎產生疼痛的風險,若是有盤腿習慣的人,膝蓋痛會更為嚴重。

3. 常穿高跟鞋

女性長時間穿高跟鞋、腳踝或膝蓋曾經扭傷年久未癒的人,都容易引發「臏骨股骨疼痛症候群」(俗稱跑者膝)。由於穿高跟鞋的女性,站的時候膝蓋習慣往後頂住,用關節與關節卡住的力量支撐身體的重量,就容易磨損膝蓋。

4. 運動傷害未治癒

老年男性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數很多,追溯其源,大多都是年輕時運動傷害沒有完全治癒所導致。

5. 腰椎不好

腰椎不好的人,慢慢的膝蓋也會不好。以坐骨神經痛為例進行分析,坐骨神經會影響膝蓋的穩定性,膝蓋的神經傳導會透過腰椎送回大腦,一旦腰部受傷了,就會導致腰椎控制下肢能力變差,而脊椎不正,會讓兩邊受力不平均,連帶造成膝蓋更容易磨損發炎。

延伸閱讀:

醫示警「5大原因」恐讓年輕人膝蓋提早退化! 常蹲、坐矮凳也不OK
膝蓋痛光吃藥、電療還不夠,台大物理治療師:每天還要做「這件事」,幫助緩解疼痛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防疫看這!無線充電式「酒精噴霧槍」 餐廳、辦公室消毒超實用

►蘭蔻超熱銷小黑瓶「100ml只要2799元」 數量有限買起來!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病毒蚊終身帶病!登革熱「沒疫苗特效藥」 專家:噴藥是必要手段

病毒蚊終身帶病!登革熱「沒疫苗特效藥」 專家:噴藥是必要手段

登革熱疫情居高不下,高雄市至今(2日)已累計542例本土病例,不過近期卻有民眾對防疫噴藥措施感到憂慮。對此,專家強調,緊急防治登革熱在沒有疫苗與特效藥之下,噴藥滅蚊是必要手段,有效噴藥滅蚊以爭取社區動員環境整頓及孳生源清除的時間,也是當前防疫策略。

2023年10月02日 23:07

「知道對方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他揭黑暗心理下場

「知道對方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他揭黑暗心理下場

不少人面對分手難以走出傷痛,私底下仍會偷偷地關心對方的社群動態與近況,內心不免產生「知道對方過得不太好,我也就放心了」的想法。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認為,有這想法並不全然希望對方過得不好,而是期待對方感受到「因為有我」才會如此美好。倘若把評價自己的權利都交到對方手上,「這樣的我們,注定是不快樂的」。

2023年10月02日 22:02

別再盤腿了!他示警「3傷害」 網哀號:痛到爆

別再盤腿了!他示警「3傷害」 網哀號:痛到爆

受到瑜伽、打坐的影響,不少人將「盤腿坐」和養生聯想在一起,不過物理治療師三個字SunGuts直呼「盤腿坐到整組壞光光」,甚至曾比喻「盤腿坐就是2倍的翹腳」,以解剖構造學示警,對身體負擔非常大,包括髖關節過度旋轉、腰薦椎壓力過大及椎間盤突出風險,會引發背部發炎痠痛。有網友慘中鏢哀號「難怪痛到爆炸」。

2023年10月02日 21:29

她四肢瘦…體脂飆33.8%!驚曝「每天午餐」營養師聽傻了

她四肢瘦…體脂飆33.8%!驚曝「每天午餐」營養師聽傻了

別以為體脂肪高是胖子的專利,一名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四肢纖瘦的30多歲女子,體脂肪竟飆達33.8%,就醫抽血檢查發現除了三酸甘油酯高外,也有脂肪肝及高血糖問題。女子自曝有在飲食控制,因此早餐正常吃,晚餐也吃得不多、少澱粉,甚至還提早吃,至於「每天的午餐」則是喝小杯3分糖珍奶,讓營養師劉怡里一聽傻了。

2023年10月02日 20:18

高端流感疫苗被質疑「國外三流水準」 公司緊急3點聲明回應了

高端流感疫苗被質疑「國外三流水準」 公司緊急3點聲明回應了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名單納入「高端」,引起不少家長疑慮,寧可帶小孩打自費疫苗,網路上甚至傳出「高端流感疫苗引進三流國家產的疫苗」等消息。對此,高端公司2日晚間發布3點聲明回應,表示高端四價流感疫苗的合作廠商為韓國GC,更是WHO PQ認證產品,並非網路上所謂的三流或低品質疫苗。

2023年10月02日 20:12

這3種手麻恐生病了!他摸東西沒感覺 醫一查:糖尿病

這3種手麻恐生病了!他摸東西沒感覺 醫一查:糖尿病

每個人都有過手或腳不小心被壓住太久,整支麻掉的經驗。不過,醫師提醒,有3種手麻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出狀況,像是糖尿病或腦中風,除了手麻,還可能會出現身體半邊麻木,或四肢都麻感。有患者因為手麻,摸東西感覺就像戴了一層手套,醫師一查才知道,患者有糖尿病,且長期以來都控制不佳。

2023年10月02日 19:14

因新冠一砲而紅!「mRNA技術」奪諾貝爾生醫獎 2得主8月曾來台灣

因新冠一砲而紅!「mRNA技術」奪諾貝爾生醫獎 2得主8月曾來台灣

2023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今起陸續揭曉,今年生醫獎得主為mRNA疫苗研究領域學者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受訪時也分享和卡里科的緣分,直誇「他們都是很傑出的科學家,堅持數十年的研究,他們的結合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2023年10月02日 18:45

吃藥別配「這5種飲料」! 藥師示警:嚴重恐有生命危險

吃藥別配「這5種飲料」! 藥師示警:嚴重恐有生命危險

吃藥真的要配溫開水!藥師提醒,有些人服藥時,因為害怕苦味,或是因著方便,隨手就拿飲料搭配吃下肚,但若產生交互作用,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像是酒精飲品是絕對不可和藥物一起服用,藥師指出,如果吃的是安眠藥和抗組織胺,就有導致昏睡、呼吸抑制的風險。

2023年10月02日 18:03

屏東首例!心臟外科血液回收儀器 搶救罕見RH陰性血型孕婦

屏東首例!心臟外科血液回收儀器 搶救罕見RH陰性血型孕婦

36歲高姓孕婦,日前在上班中突感暈眩及腹痛,由同事送至安泰醫院急診就醫,因其孕婦身份,緊急聯繫婦產科王仁星主任至急診看診,親自為患者做超音波掃瞄,發現患者極可能是子宮外孕,而且腹腔內大出血已漫浸到上腹肝臟部位,預估內出血已超過2500ml並有休克現象,且病患在當下已疼痛到身體蜷縮意識模糊,又是RH陰性血型,經利用心臟外科血液回收儀器緊急開刀,救回一命。

2023年10月02日 16:40

打流感疫苗還有「隱藏好處」 專家: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打流感疫苗還有「隱藏好處」 專家: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今是流感疫苗開打首日,醫界紛紛呼籲在秋冬流行期之前,要盡快接種。疾管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指出,接種流感疫苗不只預防重症和死亡,研究也發現流感疫苗有助降低「冠狀動脈疾病」和「缺血性中風」發生率。另外,針對接種廠牌,李秉穎也強調,目前4種流感疫苗安全性非常高,不良反應也都是差不多的,不需要有品牌迷思。

2023年10月02日 15: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