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長高3階段! 中醫點出轉骨方正確服用時機



圖、文/NOW健康 楊芷晴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是天下父母心中的期盼!尤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高人一等」,不少家長會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前,提早透過中藥調理來「轉大人」、「轉骨」調理體質,為孩子的長高之路神助攻。

轉骨方選對時機服用 醫:別錯過長高3階段

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表示,一般女生在8至13歲,男生在9至14歲出現第二性徵,如果過早則要懷疑可能是性早熟,女生初經落在10至15歲,多數在小六到國一階段來潮;男生發育通常比女生稍晚些。

青春期來臨前的1、2年要特別留意,女生初經前1年,胸部開始發育;男生則是睪丸、陰莖變大,接著開始出現變聲、毛髮變粗等外顯徵狀。沈瑞斌醫師說明,當孩童第二性徵開始有跡象,通常會進入快速成長期,可尋求醫師評估,此時正是轉骨長高適合積極介入的時機。

中醫針對孩童長高調理分為3階段:第1階段約在男女生10歲,在第二性徵出現前,先評估長高狀況,沈瑞斌醫師分享,日前遇到1名小四生,過去1年只長高1公分,父母很緊張帶來看診,排除潛在的疾病因素外,判斷是因晚上不睡覺或睡不好,便開藥方調節生活習慣助眠和促進營養吸收,主要以調節脾胃功能為主,幫助維持生長速度。

第2階段開始準備抽高
,第二性徵出現,就要轉換為轉骨方,男生常有陰虛火旺、加上壓力大促使肝鬱化火,情緒波動大、脾氣暴躁,因此不能熱補,以免揠苗助長,不利後續長高,會採以調肝、調氣的平補法;女生則胸部隆起、開始明顯增大,會著重調理血氣。

一般轉骨方大多有八珍湯,含括四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幫補氣、及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助補血,再依據個人體質,加減藥方給予適合的轉骨方,每個醫師的處方皆有所不同。

轉骨方添加肉類熬成湯品 孩童服用順從度較高

沈瑞斌醫師指出,轉骨方必須要讓孩童能接受且願意喝,如果長期喝同1種藥方,可能1、2個月就放棄了,建議每週服用1帖或每2週服用1帖,可搭配孩童愛吃的魚片、雞腿或排骨等放在電鍋裡一起燉煮成湯品,每1帖可分2至3天喝完,休息幾天讓藥效持續發揮,續喝下1帖。

第二性徵出現後2年,男生喉結長成、身高差不多固定,但骨骺尚未完全閉合,就進入第3階段調理,男生可服用至16、17歲,女生可服用至14、15歲,通常月經來後長高速度就會減緩。若性徵成熟,半年以上未再長高,就不會再長高了。

依照正常生長速度,平均每年可長高4至6公分,進入快速長高極大期,女生1年可長高6至8公分、男生1年可長高8至10公分,少數甚至可以長高12公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轉骨方與飲食生活多管齊下

中醫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沈瑞斌醫師提到,有研究統計發現,青春期孩子1年中以5月長高最快速,臨床發現如果當年5月長高1至1.5公分,可以預估該年就會是長高的極大期。

沈瑞斌醫師提醒,應多補充鈣質、蛋白質、富含膠原蛋白食物、維他命B群、D等,勿吃過多甜食,肥胖會抑制生長,容易長不高;晚上10點至凌晨3點必須熟睡,且睡前不要使用3C產品,白天午睡控制半小時以免影響夜晚睡眠。此外,每天跳躍500至1000下促進長腿骨的縱向壓力,可刺激骨骼生長和腳底穴位,例如跳繩、跑步、打籃球皆可。

沈瑞斌醫師強調,孩童長高的關鍵不外乎要注重睡眠、飲食、運動和情緒調和,才能與轉骨方相輔相成,不過,別輕信來路不明的轉骨偏方,以免造成性早熟,長高不成反弄巧成拙。

更多NOW健康報導
▸跑馬拉松足底筋膜炎好困擾 做足預防措拖1療法助舒緩
▸晚期甲狀腺癌友問:我還能活多久? 醫師鼓勵積極治療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獨/完美遺照!阿嬤無懼二次「正」鼻 醫師佩服:離開也要漂亮

獨/完美遺照!阿嬤無懼二次「正」鼻 醫師佩服:離開也要漂亮

年齡增長,追求美麗的心是否也隨之停歇?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高雄市一位年逾八旬的長者,因爲早年矽膠隆鼻造成的困擾,毅然又重新接受手術,其動機竟是為了擁有一張「鼻子正的」遺照,展現銀髮族群對自我形象的重視,以及對生命終極關懷的獨特視角。

2025年05月15日 18:21

手術救命凝膠給付低挨批 健保同意多付6千「每年1400人受惠」

手術救命凝膠給付低挨批 健保同意多付6千「每年1400人受惠」

健保署5月起將「手術封合劑」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主動脈剝離等危急心臟手術,但有醫師爆料其中一款「泰爾茂AQUABRID」因為給付價格太低,被健保「賜死」。對此。健保署今舉行共擬會討論決議核價,2cc從1萬1831點增加到1萬8千點,足足增加6000多點,5cc從2萬9577點增加到3萬2千點,預估1年有1,400名患者受惠。

2025年05月15日 18:01

「這些水果」種子藏劇毒!醫警告:長期吃會失智、喪命

「這些水果」種子藏劇毒!醫警告:長期吃會失智、喪命

水果一向給人有益健康的印象,但醫師提醒蘋果、梨子、桃子、梅子、櫻桃、杏桃這6種水果的種子含有氰苷,吃下後恐導致氰化物中毒,嚴重會使人抽筋、休克,甚至死亡。但個別種子的氰苷含量不高,成人大概需50顆、甚至100~200顆以上才會導致急性中毒。

2025年05月15日 17:37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可註記「不提供學術研究」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可註記「不提供學術研究」

台灣健保30年以來已累積龐大醫療資料庫,常提供給學術研究進行研究,對此,憲法法庭2022年就宣判必須給民眾「退出權」,行政院今(15)日正式通過「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管理條例」草案,衛福部表示,今年8月12日起,民眾就可以用書面申請方式使用「退出權」,要求不提供個人醫療資料給任何單位二次利用。

2025年05月15日 16:43

狂打手遊!25歲男「脖子竟長角」頭抬不起來 罹罕見垂頭症

狂打手遊!25歲男「脖子竟長角」頭抬不起來 罹罕見垂頭症

日本一名25歲男子因長期低頭玩手機遊戲,導致頸部肌肉嚴重退化,罹患罕見的「頭部下垂症候群」(Dropped Head Syndrome,俗稱垂頭症),造成他出現無法抬頭、吞嚥困難等症狀。對此,醫師提醒,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恐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呼籲年輕族群應特別注意。

2025年05月15日 15:19

陳奕迅染新冠!台港疫情增 醫曝「傳染力更強」確診年齡層降

陳奕迅染新冠!台港疫情增 醫曝「傳染力更強」確診年齡層降

金曲歌王陳奕迅因罹患新冠肺炎,宣布取消演唱會,再度引發國人對新冠肺炎的關注。醫師指出,新冠疫情已連續幾周升溫,這一波感染症狀和以前差不多,但比較特別的是病毒棘蛋白有6個位點發生突變,會跟人體的細胞親和力增加,傳染力增強,感染年齡層也有明顯下降,最近10歲~30歲感染人數明顯增加。

2025年05月15日 14:59

高雄某高中爆水痘群聚!同班6生染疫 家長憂心炸鍋:不停課嗎

高雄某高中爆水痘群聚!同班6生染疫 家長憂心炸鍋:不停課嗎

高雄一所高中發生水痘群聚疫情,同個班級內就有6名學生感染,家長擔憂潛伏期長,但校方卻不願停課清消。校方對此表示,水痘為第四類傳染病,無須隔離,出現首例時已通報衛生局,提供該班級漂白水加強清潔,並請確診學生在家休養至水痘結痂,班級也啟動遠距教學,確保確診學生能掌握學習進度。

2025年05月15日 14:34

新冠病毒又進化!兒醫警告:幼童出現「1症狀」要快就醫

新冠病毒又進化!兒醫警告:幼童出現「1症狀」要快就醫

國內新冠疫情近期升溫,疾管署13日表示,5/4-5/10新冠門急診就診計9,978人次,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237例,其中43例死亡。對此,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說,若發現孩童出現「1症狀」,家長別輕忽,應儘快就醫,因為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這麼簡單。

2025年05月15日 14:29

免費「五癌篩檢」對象擴大 4個月增加36萬人次受檢

免費「五癌篩檢」對象擴大 4個月增加36萬人次受檢

衛福部自114年起擴大推動免費「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及肺癌」5大癌症篩檢,整合資源提供多元服務,協助民眾一次掌握應接受的篩檢項目,截至4月30日已提供232萬人次篩檢服務,相較去年同期196萬人次,增加36萬人次,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採取行動、定期篩檢,方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降低癌症威脅。

2025年05月15日 14: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