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腦科》全方位治療帕金森氏症

▲中醫全方位治療帕金森氏症(圖/劉師宏中醫師)

編者:劉師宏 中醫師

高爾夫球越打越差的林先生

林先生,台北人,一早門診與他太太來到診間求助。林先生從門口來時表情有點冷淡,似乎不太想理醫師。林先生進診間時走路活動似乎沒有太大異常,但當他無意識的將手放在膝上時,手會不自主微微的顫抖,太太和患者都沒有察覺到。

接著林太太表示他先生這半年來動作、反應越來越慢。睡眠狀況越來越不安穩,而且記性越來越差。王先生也表示他字寫得越來越慢。以前他最喜歡打高爾夫球,自豪每場平均桿數都可以打 80 桿以下,但現在擊球表現越來越差,現在已經不常去打高爾夫球了。

林先生表示他應該只是最近睡眠品質變差,情緒不穩才會這樣。太太卻很緊張擔心會不會是中風還是失智症,希望能藉由調理身體和針灸來改善林先生的症狀。

在看診的時候,林先生說話十分流暢。但當請他站起來做動作時,他卻好像反應慢一拍,頓了一下才站起來的小動作。根據以上的症狀表現。我和患者表示林先生可能是得了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 Disease )。建議他同時進行頭皮針和中藥調理,同時去腦神經內科追蹤治療狀況。

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後,林先生很高興的表示他現在記憶力改善許多,同時高爾夫球也逐漸恢復以往的水準。太太也表示林先生睡眠、反應和記性改善許多,不會再一直抱怨他老記不住東西了。

帕金森氏症要如何治療?

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因為中腦內的「黑質」的區域裡,分泌「多巴胺」的神經持續退化、死亡所造成的,神經多巴胺主要會影響身體的控制和平衡。因此當黑質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減少到 50% 以上時,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就會陸續出現。

西醫的治療中,針對以上的病理機轉,藥物治療主要也是圍繞在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上。無論是各式左旋多巴(Levodop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B Inhibitor)、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s)…等等多種的藥物,亦或是神經外科的「深層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都是圍繞著刺激黑質神經分泌多巴胺為主。

由於導致帕金森氏症的真正原因仍是不明,所以常見患者在上述的治療後起先症狀改善許多,但是之後動作仍會變的僵硬遲緩。而且患者常會苦於治療的副作用,西醫也視為是難以根治的疾患。

這時候就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醫術偉大之處了。中醫治療可從調體質入手,來穩定改善患者症狀與體力。同時再透過頭皮針的神經刺激和中藥來改善神經退化的表現,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讓患者從根本改善症狀表現。

如何全方位改善帕金森氏症症狀?

首先先從我擅長的頭皮針講起:

頭皮針針刺從動物實驗中就發現:透過針刺百會和神庭穴,可讓老鼠腦中的多巴胺和正腎上素的含量增加。同時還可以增加腦波的強度。

實際上頭皮針的選位,可以考慮下列幾組穴位:

1. 主穴:靳氏腦三針( 腦戶、腦空穴向下針刺 1~1.5 寸 )可搭配電針刺激。
    平衡區、四神聰,或靳氏四神針。
    戴氏感覺四神針:處理手足僵硬麻痛。

2. 配穴:手腳抖甚:加大杼、風門。癲狂區(腦戶)需強刺激。
   走路碎步:配重子、重仙,可明顯改善。

3. 耳針:取腎上腺點、內分泌、腦下垂體、丘腦等點。(耳穴的思路為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以防腎上腺素的不足去搶多巴胺)

注:日本安保徹醫師取十二井血放血。及大杼、風門。

治標的中藥方面可用銀杏葉和紅景天。銀杏葉萃取物臨床研究發現可以有效改善腦內多巴胺含量(記得用銀杏的葉子、銀杏果實沒有這方面的功效)。紅景天則可改善腦中正腎上腺素不足去搶多巴胺來轉換成正腎上腺素的問體。

注:紅景天有許多種。一般常見的有西藏大花紅景天和長白山庫頁紅景天。一般認為長白山庫頁紅景天藥效較強,但價錢也較貴。臨床患者也常覺得庫頁紅景天效果較好。銀杏葉使用上則需注意用量,每次服用不超過 240mg 。以防影響血小板功能,同時最好不要和抗凝血劑和大蒜一起服用。

中醫要如何治「本」?

中醫治療方法十分多樣化。主要是要從患者臨床表現、患病的危險因子與舌診脈診來考慮。

下面是幾個常有的治法:

• 先天腎氣不足(有巴金森氏症的家族史、年紀在 50到 70 歲之間):

許多腦神經退化的問題中醫都會思考腎陽、腎陰不足的問題,仔細分析完舌脈之後,腎陽不足可考慮像真武湯加磁石、五味子,或倪海厦先生提到用金液丹加乾薑附子湯。腎陰不足可考慮滋腎陰法,如大定風珠,或李可老中醫運用龜鱉膠合腎四味等等治法都有不錯療效。

• 腎陰不足,水不含木、肝風內動明顯者:可考慮加減熄風止痙藥來處理。

• 活血化瘀,通竅活血法(特別是運用在有頭部外傷史的患者):

李政育醫師認為本病初期為熱瘀,後期為寒瘀。強調應該從化瘀的角度入手。本人認為如果有特別的外傷史的話,活血化瘀藥應優先考慮。桃紅四物湯、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或合雲南白藥長期內服效果都不錯。

• 長期暴露在農藥、重金屬或化學溶劑的環境:

有類似的問題則較難治療。臨床上治療效果也比較差。一般來說重金屬累積的問題可用土茯苓、川七、銀花、萆薢、等等藥物來幫助毒物代謝來幫助治療。

整體來說,由於會影響帕金森氏症的危險因子本來就很多,所以臨床上的治法也是千變萬化的。身為一個中醫師應該要對患者的臨證作出相應的治療,而不應有專病專方的想法。

中醫腦科

在現代醫學如此昌明的年代,我們對大腦的認知卻仍是十分渺小。腦細胞的數量,可比宇宙的星辰。許多大腦的疾病,現在仍無很有效的治療法。

中醫無論在針灸、和天然藥物的運用上,常常在臨床治療上有不錯的表現。希望能在現代神經生理的基礎上,針對有實證療效的治療方法做深入研究,來為病人達到最好的健康福祉。

搜尋附近的診所:中醫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搶救心臟驟停患者,可降低到院前死亡率,讓民眾及時找到AED是一大關鍵。厚生會全⺠急救委員會、愛陌生協會、開放文化基金會與實現會社共同推動「Taiwan AED Google Map 全民建置行動」,提升查找的精確性與方便性,讓每一台救命設備就能發揮最大價值,進而多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2025年10月31日 19:06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大陸杭州一名34歲盧姓女子(化名)婚後歷經2次流產,今年初終於又懷上期待已久的孩子,但懷孕12週產檢時,超音波顯示胎兒大部分肝臟位於腹腔外,被診斷為「巨大型臍膨出」,讓她一度陷入絕望。所幸在盧女生下寶寶,由醫護團隊連夜搶救照顧,女嬰成功康復活下來。

2025年10月31日 18:38

50歲後…快不一定好! 研究:慢速健走燃脂更勝快走

50歲後…快不一定好! 研究:慢速健走燃脂更勝快走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

2025年10月31日 14:55

感染性主動脈瘤20年增3倍!長庚研究:開刀手術存活率優於支架

感染性主動脈瘤20年增3倍!長庚研究:開刀手術存活率優於支架

主動脈疾病研究有新進展!台灣健保自從2010年給付血管內微創支架修補之後逐漸普及,並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成為臨床常見選擇,不過,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對於感染性原發性主動脈瘤治療,開放手術雖然初期風險略高,但長期存活率明顯優於支架手術。研究也顯示台灣的感染性主動脈瘤發生率逐年增加,過去20年來患者增加約三倍。

2025年10月31日 14:36

他傷口潰爛10多年「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作祟 6症狀當心

他傷口潰爛10多年「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作祟 6症狀當心

61歲賴姓男子腳踝傷口潰爛10多年無法癒合,輾轉於各家外科診所治療,洗澡時必須以塑膠袋將整個小腿包起來,以防水分進入造成潰爛惡化,數月前因為傷口擴大至巴掌大小,治療2個月仍無好轉,醫師懷疑與靜脈曲張有關,建議轉診至心臟外科求診,最後才確認是「靜脈瓣膜嚴重閉鎖不全」引起。

2025年10月31日 11:56

坣娜肺腺癌病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末期

坣娜肺腺癌病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末期

歌手坣娜死訊震驚演藝圈,老公今日證實她是肺腺癌離世。醫師指出,肺腺癌早期徵兆常被誤認為感冒,等到確診超過7成已是末期,要留意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周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要盡快就醫檢查。

2025年10月31日 11:27

哈佛研究「每天半匙橄欖油可減重」 專家揭1成分有助代謝

哈佛研究「每天半匙橄欖油可減重」 專家揭1成分有助代謝

想減肥不是不能吃油,重點是要吃「好油」。食品專家楊世煒(韋恩)在臉書分享,最新研究顛覆「減重要少吃油」的觀念,若每天攝取半湯匙、約7克的橄欖油,不僅較不易發胖,甚至能讓人瘦下來。

2025年10月31日 10:24

阿茲海默新藥「只適合早期患者」 醫揭治療關鍵:不可預防使用

阿茲海默新藥「只適合早期患者」 醫揭治療關鍵:不可預防使用

國內失智人口已突破30萬人,隨著高齡化,未來將持續攀升。醫師表示,今年有2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在台上市,掀起治療新希望,但這類注射型抗體藥僅可延緩病程,也不是所有失智症都適用,施打前必須確認是否為早期阿茲海默症,且不宜作為「預防性使用」,民眾須注意。

2025年10月31日 09:3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