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第一變世界冠軍! 賴泓廷練啦啦隊堅持12年沒放棄

高中乙組最後一名→世界冠軍!Born to Cheer 賴泓廷12年堅持沒放棄(圖/賴泓廷提供)

圖文/少女凱倫

「我所知道,幾乎沒有人從高中乙組最後一名,拚到世界盃冠軍」競技啦啦隊近年已成為不少高中、大專院校常設的社團、校隊,也是校園中最熱門的運動項目,賴泓廷(禿鷹)從就讀永春高中啦啦隊社團開始,就參與至今,如今進入第12個年頭,今年剛好是我跟他認識的第九年,採訪這天,也是我們這些年來,第一次在除了「藍墊」以外的地方相聚。

“Born to Cheer” 是禿鷹給人最印象深刻的事情,也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當天是個稀鬆平常的他早上,他穿著棉褲和啦啦隊練習服現身,T-shirt上大大寫著「誓奪冠」,必定的決心,就烙印在身上,這些啦啦隊元素,都已經真真切切融入了他的生活裡。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賴泓廷,Monster黑隊、大專乙組第一名、連續五次入選世界盃中華隊翻騰組選手,2015年擊敗美國「夢幻隊」奪冠,風光返台,拿下了兩枚國光獎章,這些看似輝煌的戰績,從來不是無中生有。

高中乙組最後一名→世界冠軍!Born to Cheer 賴泓廷12年堅持沒放棄(圖/賴泓廷提供)

▲禿鷹入選5次啦啦隊世界盃翻騰組選手。

「大家都說我很有天分,可是翻騰這件事情,我超級沒有」身為輔大體育學系的禿鷹,看著系館內來來去去的人,身上都穿著Chinese Taipei的衣服,激發了他想成為國手的榮耀,於是他開始閉關、充實自己;那是2010年8月到2011年4月,差不多一個學年的時間,退出學校啦啦隊社團,也減少到Monster練習技巧的次數。

原因是因為,他想要專心練好「翻騰」,接下來的每周三,他固定到童力體操和師範大學練習,一周再抽出兩天下午到體育大學跟著體操隊操練,按表操課,從基本動作開始重頭紮實練起。

「我是一個很怕翻的人,尤其是後翻系列」已經是國手的禿鷹,說出自己內心最初的恐懼,「在沒有人看的情況下,我會猶豫很久」,自認沒有天分,說這個陰影是來自於高中表演前一天,後空翻貼地撞到臉,甚至偶爾練習時,踩到「海綿池」的邊界,都讓他很畏懼,有時做動作之前,也會想很久,但翻騰最忌諱的就是「想」。

「有不少選手,理解力很強,只要教練講解一次,就能夠做出完美動作」,禿鷹說有時候真的「心裡很涼」,因為對他來說,從A晉升到B,要做到完美,需要知道切確的細節、方法,才能逐一從心理面和身體實際動作上去搭配、調整、克服,一次次練習、增加信心,才能做出對的動作。

但即使已經給了自己時間去磨練基本功,但到了閉關結束時,禿鷹還沒有把「轉體」練好,可是看看當初一起投入練習的選手,都已經能做出轉體,唯獨他怎麼做就是轉不過去,「我是不是,不是翻騰這一塊料」這樣自我懷疑的想法,開始在他的心中蔓延。

不過,即便面對這樣的打擊,他還是沒有放棄練習,持續加強自己,突然有一天,就做出來了,因為「成功從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每天進步一點,累積而來的」,後來重回Monster,第一次在藍墊上轉體,就是飛到泰國參加國際賽。

禿鷹回憶起這段過程,說當時沒有彈簧地板,但比賽彩排仍舊做的不錯,雖比賽時身體散開,有點小小驚慌,擔心自己翻騰的感覺和信心消失,但回國後,卻突飛猛進,在彈簧地板怎麼練、怎麼轉,動作都做得出來。

於是短短兩個月內,他練出了外轉前空、直體接後手翻和直體180,等較高難度的翻騰動作,「只要一個點過了,就會全部都通了,可在這之前,真的要練超級久」,這樣堅持的精神,也讓他後來入選了中華啦啦隊翻騰組選手。

從倒數第一到世界冠軍,在這之前,得先承受猶疑、懷疑、放棄到堅定。

「說實在,第一次入選,只覺得夢想成真了」連續參加五次世界盃的禿鷹說,第一次終於踏上美國,終於看到Top Gun練習地,就此可以滿足,甚至整個人飄飄然,還有嚴重時差,走馬看花覺得一切很新鮮,這場賽事,掉了一組技巧,拿下第三名,回國後旁人問他,明年會不會繼續比,他自己也不確定,只淡淡說,「可能吧」。

到了第二年(2013)世界盃選手正式徵選前,身邊好友問他「你這樣繼續練習下去,有什麼用?」當時他也認同,雖然徵選上了,卻呈現半放棄狀態,心態開始逐漸放鬆,直到比賽當天,重回世界盃開幕式、踏上藍墊,他才甦醒,「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我為什麼要放棄?怎麼會想要放棄?瘋了嗎?」,回國後他下定決心,明年還要比,「我會比到我考不上為止!」

不過,當時心態上,只限於想「努力」去比賽,沒有想著要奪冠,但第一屆出發比賽、奪下冠軍的學長一句「到底是要來跳一場世界盃,還是來拿冠軍」敲醒他,「怎麼可能?要打敗美國隊、年年奪冠的美國隊?太難了吧?」雖然當時大家很沒自信,但後來仔細想想,賽制其實很公平的,即便美國隊非常強,每支隊伍都還是有機會越來越接近他們。

提到2015年,能夠擊敗美國隊的原因,有一半是因為教練的策略很正確,排出了7隻Rewind Q(比賽影片一分鐘處/難度高),練習時不停地計算「成功率」,不僅計算團體的數字,也計算個人成功率,失敗太多次,也會被教練抓去檢討,要他加油一點,就是為了避免任何掉技巧的可能性,保住分數。

「今年真的,好想在場上唱國旗歌」禿鷹在賽前這麼說,再加上那一年比賽的選手程度都很不錯,心態和賽前練習都做得非常足夠,雖然掉了金字塔跟小技巧,沒有「全上」,但最後順利奪下世界冠軍。

「Champion is Chinese Taipei!」當世界盃舞台宣布冠軍時,禿鷹整個人彈跳起來,滿滿淚水止不住,隊員們瘋狂吶喊又哭又抱,因為夢想真的,成真了。「我們從來沒站到正中間過」看著螢幕上升起奧運會旗,放起「國旗歌」那一刻,大家壓根都忘了怎麼唱,但還是不停尖叫,回想起這段過程「真的很爽」激昂的奪冠瞬間,即便過了兩年,依舊忘不了。

回國後,鎂光燈圍繞在他們周遭,各式各樣的採訪邀約上門,甚至也有專題節目進行訪談,更有大小表演接不完,甚至也風光領獎,有人羨慕他,拿下世界盃前三名,能得到豐厚的獎金,但其實對體育選手來說「國光體育獎章」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高中乙組最後一名→世界冠軍!Born to Cheer 賴泓廷12年堅持沒放棄(圖/賴泓廷提供)

▲禿鷹是Monster啦啦隊的一員。

「這條路,完全是我自己殺出來的,沒有一個參考範本。

十年前的禿鷹,完全沒想過自己會走到這個地步,一開始只是覺得好玩,中間其實也想過要轉向其他領域發展,但是他用「緣分」來為這十年下了註解,認為自己運氣很好,「一切來的不晚,只是剛剛好」,因為環顧身邊的選手,大一或大二就參與世界盃、入選國手,但他直到大四才入選,一直比到研究所畢業,也並非從高中開始,就是「科班」出身,這條路「完全是我自己殺出來的,沒有一個參考範本。」

但這條「殺出來的路」一開始也沒有獲得爸媽的支持,禿鷹說,當時爸媽是一路反對到底,為了練習啦啦隊,腰部受了傷、課業也擺在一旁沒再管,再加上大學練習結束,回到家都已經十一點多,假日也都泡在練習場合,家人搞不清楚到底練啦啦隊能做什麼,參加社團到底有沒有這麼重要,媽媽甚至問他「你到底什麼時候不要練?」

禿鷹原本抱著「反正跟他們解釋,他們也不懂」的心情,不太願意和父母溝通,但是轉了一個念,「因為沒有了解,所以反對,那我就讓他們了解,這也是我第一次和他們談我的人生規劃」,那年他大三,和爸媽說著未來人生藍圖,想要修習教程,讓自己在體育生涯之外,還能有其他出路,考上世界盃選手,為國爭光,後來幾年,這些都實現了。

「我練啦啦隊生涯,最可惜的事情,沒有遇到一個能夠一直不斷鞭策我的人,年輕氣盛時太自大,多少錯失了一些學長姐教練緣。」

禿鷹後來當上了育達高職啦啦隊的教練,身分從選手,轉換成了教練,認為教練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 做最好的決策,要很了解選手能力,不能太難度設定太高,目標要很明確也是可以達到的程度,因此要如何拿捏訓練,是很重要的事情。

十年來他也見過不少選手中途消失,讓他覺得很可惜,禿鷹認為啦啦隊選手可以分成三類,「有天分又努力」、「有天分沒努力」、「天分普通很努力」,第一種的人,少之又少,第二種的人相當多,曇花一現,讓他覺得很可惜,而真正能練到最上層,踏上世界盃,或有一定程度的人,反而是最後一種,這樣的分類,也不僅限於啦啦隊,更通用在各行各類。

當自己指導的學生升高三時,就會發一張空白的A4紙,讓他們寫下生涯規畫,不管未來會不會繼續練啦啦隊,只要學生清楚未來的目標就可以,但若是想要持續練習,走上啦啦隊的這條路,即便已經不在他的隊上,他也會全力將學生,拉回正途。

因為沒遇見,便誓言要成為可靠的學長或教練,「只要你有心事,或是狀態不好,心思不佳,我都會主動關心。」想盡辦法打開學生心防,讓對方把心思放回啦啦隊上。

其中讓他最深刻的一位學生,考上體保生以後,因為家境問題,常常需要上大夜班,賺來的錢除了應付生活,打工過度,精神狀況不佳,反而忽略掉了這自己熱愛的啦啦隊。

「不然我不要讀了呀!」學生這樣回應他,「那你那時候對自己的承諾呢?」禿鷹試著找回學生當初的熱情,每天持續關心,也請練習的隊友多加照顧,要學生想想,什麼對自己好,什麼事情比較重要,最後對方的狀態也漸漸恢復,甚至也能取捨、安排自我時間。

大頭照換成「趴地照」,只因「人要學會自嘲」強迫自己面對不足

高中乙組最後一名→世界冠軍!Born to Cheer 賴泓廷12年堅持沒放棄(圖/賴泓廷提供)
 ▲換上糗照當封面照,自嘲、逼自己面對

其實我對禿鷹的印象,還處在他大一脾氣很「火爆」的時候,因為當時大學的組合對於高中練習過啦啦隊的我們來說,技巧的難度並不高,但對於剛進社團的同學們來說,相對會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去練習、去理解,身為金牛座的一份子,他曾這麼說「這是我高一在做的動作,為什麼學長姊都做不好?」

他不是說,做不出來,而是說「做不好」,從這點就能夠看出,禿鷹對於每一項動作都很要求,他說,自己是一個很自律的人,每次練習前,都會計劃要練習的東西,到現場,也不會晾在墊子一旁,更會主動上前保護。

這樣的他,在場上做動作失敗了、有瑕疵了,當然也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我覺得,人啊,要學會自嘲」於是有一陣子,他將自己的臉書大頭照,換成了他翻騰趴地的糗照,「因為覺得是一個恥辱,所以要提醒自己」,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這樣的自嘲法,禿鷹認為,這讓他逼自己面對、放下,再改進,自己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隊友也會輕鬆看待,自己的心裡也比較釋懷。

在啦啦隊的12年旅途中,禿鷹說,他學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檢討」,因為很多人,只會檢討別人,不會檢討自己。透過每次練習的心理建設,和動作做不正確的自我反思,讓他更了解自己;現在他也偶爾會透過體育論壇,寫寫翻騰類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想要加入翻騰領域的人。

賴泓廷 (禿鷹) 1990年生
競技啦啦隊運動12年(2005~2017)
2015年世界啦啦隊錦標賽世界金牌
2012-2016年世界盃啦啦隊錦標賽中華代表隊選手
CTCA中華民國競技啦啦隊協會技術教練&staff
輔仁大學競技啦啦隊甲組教練
育達高職競技啦啦隊教練
MONSTER競技啦啦隊隊員
輔仁大學體育碩士


少女凱倫/專欄作家

有人說我是「社會觀察家」,我一直覺得,每一個人、事、物的努力 都值得獲得掌聲,從小,我就生活在與多人互動的環境裡,觀察力特別突出,更注意每個人生活周遭小事物,試圖用文字、影片勾勒出動人、趣味故事,現代人也許不愛文字,但我尋找愛文字的你。看更多請到粉絲團少女凱倫,或網站 http://karenyang.org/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轉身更堅強!有些過往就像傷痕結痂 再怎麼摳也不會流血

轉身更堅強!有些過往就像傷痕結痂 再怎麼摳也不會流血

「所有的問題,都來自人際關係」,當時還年輕,不懂得表達自己,更誤信有些同事說,最好不要把事情講開,因此就算受到再多不公平對待,都從來沒有告訴長官或者比較友好的同事,讓大家覺得怎麼個性越來越陰鬱,後來換了環境、過了幾年,才發現這些過去遇過的傷痛與傷害,已經成為了滋養我的肥料。

2018年09月17日 09:53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國內累積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累計人數達68.2萬人次,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器捐註記3萬8,390人,和往年相比屬於持平。器捐病主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表示,器捐實務最大挑戰並非數量,而是實際發生意外或腦死時,家屬同意捐贈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間,若死者生前未與家屬表達器捐意願,約有半數家屬無法接受,又以意外事故死亡更爲困難。

2025年11月28日 18:00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衛福部要修法嚴管醫美,初步已經確認終結「直美」醫師,衛福部今(28)日表示下週三將再針對醫美診所是否納評鑑進行討論,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執行特定高風險美容手術的診所必須經過外部認可與把關,這是已經確定的方向,現階段問題是大家對「怎麼把關」看法有所不一。

2025年11月28日 17:41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台中1名65歲男子阿華在退休之際,頻繁出現腰椎、骨盆刺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沒想到就醫後竟是罹患第4期攝護腺癌,腫瘤已達7、8公分,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如滿天星般擴散,令他一度對退休人生心灰意冷;後來進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癌細胞大幅減少,骨頭也降低疼痛,病情獲得控制,也讓阿華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

2025年11月28日 17:41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蓋問題困擾,常因傳統治療的反覆循環而疲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細胞治療臨床及研究團隊合作,退化性關節的問題以細胞再生療法的方式,喚醒病患身體內的修復工程隊,達成「自己的膝蓋自己救」!目前採用的治療方案,不僅幫助病友獲得具提改善,成效已獲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驗證,並發表於權威期刊《轉譯醫學雜誌》。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59歲的電子業女主管陳女士的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足跟潰瘍難改善,傷口一度有半個棒球大,且深可見骨,曾被醫師建議膝下截肢,讓她焦慮萬分,後來到亞東醫院治療,經「血循再灌流」手術合併脂肪幹細胞治療,再加入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輔助,成功保住足部,並重拾自力行走能力。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衛福部今(28)日公布12月3項新制,都是健保給付藥物相關,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劑要價億元」的罕病新藥納入給付,創下健保給付藥物單價最高紀錄。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之後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

2025年11月28日 15:46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