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產別灰心 打鐵趁熱拼好孕

▲自然流產別灰心,打鐵趁熱拼好孕(圖/pixabay.com)

▲自然流產別灰心,打鐵趁熱拼好孕(圖/pixabay.com)

作者:婦產科 曾翌捷醫師

35 歲的小玲才新婚不久就傳出了好消息,一家人都殷殷期盼著這個家庭的新成員到來。可是天不從人願,胚胎還來不及形成心跳就自然流產,讓小倆口傷心欲絕。在家人的細心照顧下,小玲很快就打起了精神。但是年過 35 的她也不禁擔心,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嘗試呢?

高齡懷孕壓力大

隨著生育年齡的延後,隨之上升的自然流產率總是讓求子心切的夫婦備感壓力。據統計,年過 40 的育齡婦女的流產機率甚至可達百分之 40 。雖然打起了精神想屢敗屢戰,但是對於早期流產(小於 20 週內)後再次嘗試懷孕的間隔時間,各國專家始終莫衷一是。

一派主張需要休息 3 至 6 個月後才能再次嘗試,用意是為了要修補母親在前胎懷孕及流產後對身體的傷害;而另外一派的說法則認為,傷害不如於預期中來的重要,只要月經再次來臨後即可嘗試受孕。由於缺乏大規模臨床實驗,因此對於再次懷孕的間隔始終沒有一致的說法。

再接再厲別灰心

在 2016 年,婦產科權威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發表了一篇由美國猶他大學 Schliep 教授所主持的大規模研究,對象為 1083 位年齡介於 18 到 40 歲曾經流產壹到兩次的婦女。

她將受試對象分為兩族群:其一為確認完全流產後 0 到 3 個月嘗試受孕,其二為確認完全流產後 3 到6個月嘗試受孕,在追蹤 6 個月經週期後去比較兩族群成功再次懷孕所需要的時間。

結果發現在0到3個月內嘗試受孕的族群,在再次懷孕所需的時間以及活產率都優於3到6個月嘗試受孕的族群的表現。而過去認為有助於再次受孕的低劑量阿斯匹靈,也被證實了對於兩個族群來說都沒有顯著幫助。而在同一期的編輯專論也對本次研究的成果表示興奮,認為有助於解答過去眾說紛紜的論點。

不屈不撓好孕到

因此,對於不幸早期流產的婦女,只要排除了其他可能造成反覆性流產的因子,在生心理狀況都準備好後即可再度嘗試。這發現對於目前育齡婦女日漸高齡化的現況及婦女流產後希望藉由再次受孕以達到哀傷撫慰的需求都有幫助。也希望每個期待新生命到來的家庭都能鍥而不捨,一圓美夢.

同場加映:習慣性流產,也有機會好孕到!

搜尋附近的診所:婦產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肩頸痠痛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中醫師指出,現代常見原因包括「長期姿勢不良、壓力和睡眠障礙、急性肌肉損傷、頸椎退化」,除了可以穴位按摩舒緩之外,也可常做拉筋伸展舒緩肩頸不適。

2025年09月16日 13:40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花蓮慈院日前舉辦「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在職教育訓練」,以實務經驗照護的分享,強化「子癇前症」等高風險妊娠的識別及處理能力,落實更優質的全人照顧方式,守護花東地區的母嬰。

2025年09月16日 11: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