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呼吸有雜音不一定是感冒 兒科醫師圖文說明

▲新生寶寶呼吸有雜音是不是感冒?(圖/pixabay.com)

▲新生寶寶呼吸有雜音是不是感冒?(圖/pixabay.com)

作者:兒科 歐俊彥 醫師

新生寶寶忽然出現「呼嚕呼嚕」的雜音

父母親面對剛出生的新生兒,總是百般呵護、極盡的照顧,只是當新手父母帶著新生兒回到家裡,通常會發現寶寶會發出「呼嚕呼嚕」聲音,甚至是喝奶時出現類似唐老鴨『呵呵』的痰音,導致父母產生疑惑「是照顧得不夠用心、寶寶生病了嗎?」

大部份寶寶出現呼吸雜音並不是感冒

剛出生的新生兒和成人有著許多的差異,整個鼻腔和鼻道結構未成熟是造成父母發現寶寶出現「呼嚕呼嚕」聲音主要原因。嬰幼兒會咽軟骨尚未發育完全,鼻腔和鼻道的口徑較成人狹小,也還沒有發育成熟,軟顎以及舌頭在口腔內的比例相對較大,所以嬰幼兒的鼻腔、呼吸道就會比較狹窄。



而剛出生的嬰幼兒生活環境總是在冷氣房裡,鼻竇也尚未發育成熟,鼻竇內的鼻腔黏膜很敏感,所以接觸到冷空氣或是哭過就容易出現流鼻涕、鼻塞的現象。會咽軟骨尚未發育完全和鼻塞都會造成嬰幼兒呼吸時容易受到阻力,會出現類似「唐老鴨」痰音的「呼嚕呼嚕」的呼吸音。

鼻塞會發出呼吸雜音

所以當寶寶出現「呼嚕呼嚕」雜音時,要先區別是因為呼吸道受到鼻涕、鼻屎阻塞,或是還小會咽軟骨尚未發育還沒有成熟造成。嬰幼兒和大人一樣鼻腔每天都會有鼻涕的分泌,遇到冷空氣容易乾燥變硬,阻塞住嬰兒狹窄的鼻腔就會造成嬰幼兒的呼吸有鼻塞聲。



若是檢查鼻孔時發現有許多鼻屎時,父母可以使用空氣濾清機來減少灰塵,或是晚上睡覺前用棉花棒沾凡士林在寶寶鼻孔裡塗抹保濕,也可以嘗試用吸鼻器清理鼻孔裡的鼻屎與髒東西。

「喉頭軟化症」也會發出呼吸雜聲

若寶寶的鼻孔裡並沒有發現鼻屎,就可能是因為寶寶「喉頭軟化症」的原因,因為寶寶會咽軟骨發育尚未成熟,導致喉頭較肥大導致呼吸時塌陷,造成部分阻塞而阻礙寶寶細小的呼吸道,這時寶寶也會發出呼吸雜聲。

「喉頭軟化症」造成的吵雜聲時,寶寶會以吸氣時出現明顯的呼吸雜聲、伴隨胸骨上輕微凹陷,但是呼氣的時候就聽不到聲音。而「喉頭軟化症」通常不會一出生就出現呼吸雜聲,大約會在出生一週後,在躺著餵奶、哭鬧時呼吸漸漸變大聲,通常在2~4個月時最明顯。




出現這樣的狀況,只要讓讓寶寶側躺或俯臥,幫寶寶側身拍背即可。若是寶寶沒有影響睡眠、食慾,體重正常增加,軟喉症絕大部分會在一歲前會自己好起來,少數大於一歲呼吸時依然出現「呼嚕呼嚕」雜音,才需要處理。

有持續咳嗽、鼻涕時才要懷疑感冒

寶寶分泌物阻塞的雜音,只要改善環境、例如買濾清器或是幫忙清理鼻腔內鼻屎就可以改善,而「喉頭軟化症」大約會在一歲前消失,這些都是寶寶成長正常的狀況,不需要過於擔心,但是必須和因為感冒造成的「呼嚕呼嚕」雜音區別。



寶寶若是因為「喉頭軟化症」的雜音,大部份會發生在喝完牛奶後躺下受舌頭阻塞呼吸道造成;若寶寶是因為感冒發生的雜音,不會只侷限在於喝完奶躺下的時刻,如果感冒狀況沒有改善,聲音會持續出現、不會因為換姿勢而停止。

另外,感冒不會僅出現鼻塞導致的雜音而已,通常會伴隨著持續咳嗽、流出鼻涕、發燒等其它症狀,若是有這些症狀,就要懷疑是寶寶感冒、必須看醫師了。

同場加映:需要給寶寶喝水嗎?兒科醫師告訴您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不是退化!翁膝蓋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不是退化!翁膝蓋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