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運動好處多 幾個重點要注意

▲孕婦能不能運動?該怎麼運動(圖/照護線上)

▲孕婦能不能運動?該怎麼運動(圖/照護線上)

作者:婦產科 曾翌捷 醫師

美國女子職業網球球后小威廉絲公布已懷孕20周的消息,不僅讓喜愛她的球迷為之雀躍,細心的新聞媒體也發現當她以秋風掃落葉之姿,贏得今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時,其實已經懷孕八周左右,讓這位公開賽時代最多大滿貫冠軍的女子選手更添傳奇色彩。至於「孕期能不能運動?」也成為診間裡的熱門話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缺乏運動已經被列為早逝的第四大危險因子。隨著現今孕婦在孕期增加體重過多的比例越來越高,其中38.4%的中等身材孕婦孕期超重,而豐滿孕婦更有63% 的超重比例。

孕期運動已被證實有助於降低兩成孕期超重的發生率。讓孕期運動成為孕媽咪控制體重的最佳對策。

孕婦運動好處多

過去孕期運動總被認為會造成孕婦早產或胎兒發育不良,但義大利學者Daniele Di Mascio於 2016年對 2,059名體重正常的單胞胎孕婦進行統合分析發現,從第一孕期開始適度運動並持續到足月,不會增加胎兒早產或出生體重過低的機率。

相關研究也指出,對於孕前沒有運動習慣的孕婦、罹有慢性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者是身材豐滿的孕婦,適度運動都不會對母胎造成傷害。此外,孕期運動也被證實可以降低巨嬰、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剖腹產或器械助產、下背痛、及尿失禁的發生率,有助減少母胎在生產過程中所可能碰到的併發症。因此,懷孕婦女除非有特殊的產科及個人醫療問題,適度運動已被認為是孕期保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孕婦的身體變化

懷孕期間,孕婦的身體產生諸多變化。因此,孕婦運動時仍需格外注意。舉例來說,因為孕期體重的增加及身體重心的改變,脊椎及關節負荷了比孕前更大的壓力,讓 60%的孕婦無法擺脫下背痛的困擾。另外,逐漸變大的子宮對橫隔膜的上頂,也會影響孕婦的肺活量,使得無氧運動的耐力下降,隨之而來的呼吸急促也讓孕媽咪在活動上更顯得力不從心。因此不管是運動的種類、強度、及持續時間都需多加注意。

不宜孕期有氧運動的情況

哪些是適合孕婦的運動呢?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及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的建議,每天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20~30分鐘適合大多數無特殊狀況的孕婦

為了避免運動強度對心肺的負擔太大,孕婦可利用運動時是否可與同行者談話作為衡量強度的標準;或是可利用運動腕表監測最大心律是否小於標準值的70~80% 作為判定。對於孕前沒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始嘗試,例如快走、室內健身車、游泳、及孕婦瑜珈都是不錯的入門選擇。至於本身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則可以嘗試強度較高的運動,像慢跑及有氧運動,以達到所需的運動效果。

孕期運動建議及注意事項

小心別讓高溫傷害胎兒!

孕婦在第一孕期,若是長期接受溫泉,烤箱或是蒸氣室的高溫,被證實與胎兒神經管缺損的發生有關,但是運動所造成的短時間體溫上升,因為為時短暫且上升幅度較小,所以不會造成胎兒傷害,不過孕婦仍需注意高溫對身體所可能造成的傷害。體溫調節主要受到水分是否適當補充及周遭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運動的前、中、後都需適當的補充水分。運動場所也要避免高溫潮濕的環境以免造成熱傷害。

孕婦運動要留意

孕期的運動傷害以肌肉骨骼的損傷最為常見,主要是因為孕婦下肢水腫及關節不穩定所造成。因此運動前需適當熱身,並且避免應身體過度伸展。此外,因為孕婦的血糖濃度波動起伏較大,所以運動前要記得適當補充熱量,以免因為血糖過低產生暈眩及肢體無力導致受傷。若是在運動過程中發生危險跡象就要立刻停下來,避免傷害擴大。

另外,由於長期躺臥會阻礙靜脈的回流而影響胎盤供血功能,特別是第三孕期的孕婦應盡量避免此類活動。最後,過重的重量訓練可能影響胎盤血流及骨盆底的肌肉負荷,建議孕婦進行重量訓練時應以輕量、多次的原則進行,避免尿失禁及骨盆底鬆弛的發生。

孕期運動危險跡象

爬山、搬重物要小心

從事日常的休閒活動,孕婦須避免可能受到衝擊及震動的活動。另外,為了避免血栓的傷害,孕期也不建議進行潛水活動。在登山活動方面,則以海拔6,000英呎以下的登山行程為佳。

除了日常鍛鍊及休閒活動以外,工作時的負重強度也需多加注意。根據2013年的丹麥研究證實,每日累積負重量超過 1000公斤,或是每日單次負重20公斤超過10次會增加孕婦早產的風險。因此孕媽咪在職場工作需注意搬運重物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產後也要恢復運動喔!

孕期好不容易建立的運動習慣容易在產後因為忙於照顧新生兒而荒廢,所以產後在身體狀況許可下,應盡快恢復運動。 一般自然生產會陰傷口的恢復約需兩周左右的時間,剖腹生產腹部傷口則以六周為佳。

運動不會影響母奶成分,但是為了避免乳房腫脹造成不適,建議運動前應排空母乳,並且在運動前後適當補充水分。

參考文獻:

1.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 650: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Obstet Gynecol. 2015 Dec;126(6):e135-42

2. María Perales et al Exercise During Pregnancy JAMA. 2017;317(11):1113-1114

同場加映:懷孕能不能做愛?

搜尋附近的診所:婦產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醫:睡得死沉不見得好!「最佳睡眠狀態」曝 清光腦內廢物

醫:睡得死沉不見得好!「最佳睡眠狀態」曝 清光腦內廢物

你有睡好覺嗎?很多人一直以為睡得好就是「一覺到天亮,完全沒醒來」。但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睡得死沉不見得比較好,真正的好睡眠,是「醒了還能睡回去」,這是大腦進行清洗模式的「微喚醒」,將白天工作、用腦累積的代謝廢物進行大掃除的過程。至於睡整晚都不醒的人,腦裡這套掃除系統不一定有好好運作。

2025年02月25日 21:52

吃自助餐「2道菜」別夾! 營養師吐原因

吃自助餐「2道菜」別夾! 營養師吐原因

外食族、上班族因工作忙碌沒時間準備便當,常選擇吃自助餐打發,快速方便又能追求營養均衡。營養師夏子雯分享「黃金標配」為:飯半碗+蔬菜3~4樣+板豆腐+滷蛋1顆。其中她提醒,看到茄子、番茄炒蛋可以跳過,因為兩者在烹調上都會使用大量的油脂,且要夾上面一點的蔬菜,才不會吃到滿滿油脂,反而更容易胖。

2025年02月25日 19:42

魏崢曝振興醫院「加護調度方式」 升等病房增患者轉出意願

魏崢曝振興醫院「加護調度方式」 升等病房增患者轉出意願

近期台灣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加護病房一床難求,衛福部請各院強化院內病床調度。對此,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有時候醫院「滿床」並不是真的「滿床」,而是患者不願意多付錢住雙人房或單人房,要等健保床,這時候為了增加患者轉出意願,會免費給予升等到2人病房,等待有健保房再轉出。

2025年02月25日 18:40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嘉基提醒出生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嘉基提醒出生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

一名六個月大的女嬰成功克服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經歷石膏復位固定及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經過多年的追蹤,皆可正常行走、跑、跳與成長;此例展現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與家屬積極配合的重要性,成為治療的成功典範,今日(25日)特舉辦「『髖』心守護每一步,小兒髖關節醫療照護記者會」,提醒更多家長重視早期診斷與治療。

2025年02月25日 18:26

獨/新光三越氣爆當下人在大遠百 她患PTSD崩潰求診身心科

獨/新光三越氣爆當下人在大遠百 她患PTSD崩潰求診身心科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發生至今將近2周時間,事發突然,加上爆炸威力強大,連2公里以外的民眾都感受到震動,且現場多人傷亡,造成不少人心生恐慌,甚至噩夢連連。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章秉純指出,氣爆發生後,求診病患明顯增多,當中包括氣爆當下,人正在隔壁大遠百上班的女員工;另外,也有一般民眾憂心自己會遇上爆炸,反覆出現對性命有危急的情境,因而求診。

2025年02月25日 18:22

急診初判7成為緊急 醫揭數據:別再說「輕症不要看急診」的廢話

急診初判7成為緊急 醫揭數據:別再說「輕症不要看急診」的廢話

國內近期面臨嚴重的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幾度呼籲民眾輕症先到基層院所,不要都到大醫院就醫。馬偕前院長施壽全今(25)日表示,分析院內急診個案,約有7成初判為緊急的「三級」,最後會變為四五級輕症或者轉變爲一二級的重症,其實連專業人員有時都不清楚,直言「不要再說輕症不要看急診這樣的廢話」,問題的關鍵仍在於病房人力問題。

2025年02月25日 18:07

新冠又釀14重症1死!明起莫德納JN.1疫苗「半劑量」供兒童接種

新冠又釀14重症1死!明起莫德納JN.1疫苗「半劑量」供兒童接種

國內新冠疫情處於低點波動,但重症病例持續新增,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上周新增1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例死亡。由於國內12歲以下幼兒使用的莫德納JN.1疫苗已經用畢,疾管署宣布,經專家會議討論決議,明天起提供成人莫德納JN.1單劑型(0.5毫升)讓滿6個月至11歲幼童「半劑量(0.25毫升)」接種,呼籲家長儘速帶家中幼兒前往接種。

2025年02月25日 17:53

一劑200萬!工程師罹罕病「9年骨折6次」 天價藥納健保迎曙光

一劑200萬!工程師罹罕病「9年骨折6次」 天價藥納健保迎曙光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性罕見疾病,高雄一名55歲王姓工程師在41歲時確診SMA,回溯過往運動狀態,大約是在18歲就開始發病,常常跌倒、手腳無力,曾經9年內摔斷手腳6次,在當時並無藥物可醫治。如今十多年過去,多種SMA藥物相繼問世,一劑4900萬的基因藥物、200多萬的背針,在台灣也陸續納入健保給付,為患者帶來生命的新曙光。

2025年02月25日 16:44

「鬥牛士二鍋」上榜!網紅美食餐廳稽查 3業者青菜農藥違規

「鬥牛士二鍋」上榜!網紅美食餐廳稽查 3業者青菜農藥違規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113年度媒體網紅推薦熱門餐飲業者稽查專案執行結果」,有3家業者青菜農藥違規,包括基隆市的「小峨嵋川菜館」、雲林縣的「桃花源餐廳」、新竹市的「鬥牛士二鍋」,3家業者皆有蔬菜農藥違規的問題。

2025年02月25日 16:23

患者一路北上找ICU送命? 衛福部二度澄清:由醫院自行聯繫

患者一路北上找ICU送命? 衛福部二度澄清:由醫院自行聯繫

台灣醫院急診壅塞嚴重,網路上曾有網友爆料一名患者北上找ICU,疑似因此延誤治療,導致不治喪命。對此,衛福部今二度澄清,強調此病患發生地在台南而非高雄,此病患因非四大急重症(OHCA、急性冠心症、急性腦中風、重大緊急外傷),故未聯繫南區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協助,而由醫院自行聯繫。

2025年02月25日 16:1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