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則中醫師/認識痔瘡成因與預防方法 從此不再有「痔」難伸

▲痔瘡。(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痔瘡。(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周則中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外科醫師

以下內容可能含有不雅文字,請斟酌閱讀。

我會不會得痔瘡?聽說超多人有這個問題,該怎麼預防?

我已經有痔瘡,該不該用免治馬桶?痔瘡藥膏又是什麼?

痔瘡超困擾我,可以告訴我有什麼治療方式嗎?

別氣餒,這篇文章告訴您所有您想知道的關於痔瘡的事,讓您不再有「痔」難伸。

痔瘡高危險群

▲痔瘡高危險群。(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痔瘡高危險群。(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體重過重,尤其是正在減肥中的朋友、懷孕、有肝硬化的人。如果是你是全身都比較鬆軟的垮垮人,似乎也會比較容易有痔瘡。當我們有以上狀況,就可能成為「有痔者」。

痔瘡成因

我們肛門周圍的有三塊收放自如的神奇軟墊,用來調節肛門的功能。這三塊軟墊主要是由肛門黏膜、血管叢跟平滑肌構成。

當我們的「腹內壓增加」或「肝臟靜脈血液回流不良」,就會造成軟墊裡的動靜脈吻合膨大。又當我們免疫力下降,黏膜的完整性與抵抗力都會變差。糞便經過時摩擦到腫大變弱的軟墊就會造成出血。這就是內痔的成因。

那內外痔怎麼分呢?肛門內約三公分有一條隱約可見的界線叫做「齒狀線」,在齒狀線外的痔瘡叫「外痣」,外痔在解剖構造上比較接近靜脈瘤,出血較少也容易止,大多是疼痛與搔癢的問題,偶爾也會塞住變成紫色一顆。

內痔比較不一樣,雖然不太會痛,但是困擾人的地方大多是排便出血,嚴重的內痔偶爾會從肛門口突出來,還要用手塞回去。別小看內痔,內痔的出血就跟小動脈一樣,止都止不住。

講這麼多,其實許多人都是內痔外痔齊發。

預防痔瘡的方法

▲預防痔瘡。(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預防痔瘡。(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喝水 除非是必須限水的朋友,早上中午傍晚盡量喝一大杯水,讓糞便中的水分不會被大腸吸乾。水分不夠糞便太硬,用力大便就會讓痔瘡出頭天。盡量減少讓身體脫水的情況。有習慣喝茶跟咖啡的朋友更要注意。

適量纖維 大便量太少會讓腸子推不動,要有適當的纖維量。不過大便在有纖維之前要先有水,沒有水只有纖維會讓大便變成羊便便。

規律的排便習慣 除了使用以上的調理方法讓排便順暢,只要有便意就不要硬忍著。平時還可以適當使用益生菌調整腸內菌叢。雖然說適當的腸道刺激劑可以讓排便更順暢,有痔者還是避免吃太刺激的以免刺激肛周黏膜,反致痔瘡惡化。

保持免疫力完整 維持規律作息與運動習慣,雖然無法解決惹我們生氣的人,至少我們能學著解決自己的情緒。

減肥 減少腹內壓也能降低罹患痔瘡的可能。

已經有痔瘡了怎麼辦?

該不該買免治馬桶?

任何能減少肛周刺激的清潔方式都是好方法。免治馬桶最大的好處是方便,還有熱風溫墊;缺點是耗電,可能需要乾濕分離的浴室;許多人會選擇在馬桶旁安裝一個簡單的屁屁沖洗頭,這時候要注意不要讓水壓過強,以免傷及無辜。

有時醫師會建議您使用溫水盆浴。盆浴的目的是讓肛周肌肉放鬆,有痔者一天可以泡三到四次。所以盆浴與免治馬桶的功能不衝突。

肛門塞劑或痔瘡藥膏的原理是什麼? 可否長期使用?

複方痔瘡藥膏裡面大多含有的成分是「表皮麻藥」與「類固醇」,其他還有「靜脈收縮劑」、「保護黏膜及促進增生的藥物」。通常一周內連續使用藥膏是沒有問題的。超過一周症狀仍然沒有改善建議就醫唷!

飲食如何影響痔瘡? 太補導致痔瘡的原理又是什麼?

補的食品通常精緻,纖維不多,另外還可能造成身體燥熱、黏膜腫脹,導致痔瘡惡化!

延伸閱讀:

【周則中醫師】痔瘡一定要手術嗎?治療方法全解析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聯新國際醫院「鏡管家」智慧管控守護病安 榮獲鼎革獎肯定

聯新國際醫院「鏡管家」智慧管控守護病安 榮獲鼎革獎肯定

內視鏡是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工具,協助醫師「直接看見」器官病灶,進行切片、止血、息肉切除等微創處置。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長暨數位發展部部長徐偉倫14日表示,然,內視鏡清消過程中只要出現一絲瑕疵,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因而重新檢視現有流程,思考如何以科技強化病安防線。

2025年10月14日 22:41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國健署移送調查最重罰2500萬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國健署移送調查最重罰2500萬

國健署核准美、日兩家跨國菸草公司的加熱菸合法上市販售,雖然超商尚未鋪貨販售,但是網友在超商APP使用關鍵字已經可以搜尋到商品資訊。國民健康署今(14)日表示,己將相關資料移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查處,並重申,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僅有兩家業者、14個加熱菸品項與4款組合元件取得核准,其他任何未經審查的產品一律屬違法。

2025年10月14日 18:07

她生產隔日下床昏厥險喪命 醫示警剖腹產「靜脈血栓」比例增

她生產隔日下床昏厥險喪命 醫示警剖腹產「靜脈血栓」比例增

29歲的何小姐剖腹產生下一名女寶寶,懷孕生產過程都相當順利,沒想到產後隔天下床活動突然昏倒緊急送醫,還一度失去呼吸心跳,研判是生產後發生肺栓塞,緊急搶救還一度接上葉克膜,住院23天才出院,所幸沒有留下任何神經學症狀。醫師指出,剖腹產為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且近年來比例有增加趨勢,建議剖腹產婦女生手術後需儘快下床活動。

2025年10月14日 16:44

流感單周爆75重症、10死!疫情是否過高峰「2周後是關鍵」

流感單周爆75重症、10死!疫情是否過高峰「2周後是關鍵」

疾病管制署公布最新監測,上週國內新增75例流感重症病例,創下本流感季新高,另有10例死亡;另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達13.7萬人次,較前一週略降。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就診人次下降可能與連假部分醫療院所休診有關,疫情實際趨勢接下來二週是觀察重點,根據往年經驗,很可能會持平或緩升之後出現下降,等到12月初疫情再次上升,疫情高峰也還需再觀察。

2025年10月14日 16:03

高雄再爆本土登革熱!楠梓30多歲女發燒骨痛確診 感染源在同公司

高雄再爆本土登革熱!楠梓30多歲女發燒骨痛確診 感染源在同公司

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新增1例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高雄市楠梓區30多歲女性,10月7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痛及全身無力等症狀至診所就醫,於當日通報採檢送驗後確診登革熱,檢出登革病毒第一型,和先前鼓山三民群聚不同型別,後續基因序列分析顯示,先前確診的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和她在同公司、不同樓層,兩人的病毒序列一致。

2025年10月14日 15:06

700萬療程納健保!罕病男靠「血友病新藥」重生 首年達零出血

700萬療程納健保!罕病男靠「血友病新藥」重生 首年達零出血

血友病治療迎來重大突破!一名罹患發生率僅5萬分之一的B型重度血友病患傅先生,因體內產生抗體導致傳統治療失效,數十年來飽受自發性出血與併發症之苦,包括消化道大出血、腦出血及拔牙後出血,甚至出現休克、癲癇等併發症,多次生命危在旦夕。但去年傅先生成為全台首位接受健保給付、「新型再平衡藥物」治療的患者後,成功達到超過一年「零出血」的目標,不僅擺脫了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的夢魘。

2025年10月14日 14:57

流感疫苗2周「212萬人搶打」創5年新高 疾管署宣布加購20萬劑

流感疫苗2周「212萬人搶打」創5年新高 疾管署宣布加購20萬劑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公費流感疫苗開打2周已經接種212萬人,創5年同期新高,為因應民眾踴躍接種之需求,且考量近期流感疫情風險仍高,疾管署已依契約規定加購20萬劑流感疫苗。隨著10月份多個連續假期到來,呼籲民眾要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有發燒或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衛生好習慣,符合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資格者也請儘早完成接種。

2025年10月14日 14:12

糞便潛血不做腸鏡「死亡風險增6成」 國健署:切除息肉阻癌病變

糞便潛血不做腸鏡「死亡風險增6成」 國健署:切除息肉阻癌病變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位居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造成死亡人數7,007人。對此,國健署提醒,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定期篩檢可減少34%晚期發生率,降低40%死亡率,若篩檢陽性,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將增加30%,超過一年不做大腸鏡死亡風險增加64%。

2025年10月14日 13: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