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不該對孩子做 你在安撫孩子還是傷害孩子?

(圖/mamibuy)

▲這些事不該對孩子做。(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案例

一個由急診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兩個月大女嬰,稍早讓急診室大夜的值班醫護人員忙翻了!

昏迷抽筋、兩邊瞳孔不對稱、眼底出血⋯⋯,女嬰被送到急診室時表現的症狀,全都與神經異常有關。

「囟門凸出、抽筋、缺氧、心跳變慢!趕快插管!打上靜脈!抽動脈血!快照超音波!安排電腦斷層。」總醫師指令一個接一個,加護病房內沒人閒著,器械推來擠去,因為病人個兒太小,一堆大人的頭就這麼湊在他的上方,不時還會相撞。

「請詳細問家長病史!記得要問家暴相關問題,還有是否有搖晃嬰兒?」

「剛開始就是不怎麼吃,一直睡,然後突然抽筋起來,我們就把她送到醫院來了。」父母親急切的述說著。

「那平時會睡很多嗎?好睡嗎?愛哭鬧嗎?」醫師詳細詢問。

「平時就很愛哭,也不好睡,嬰兒不是都應該很好睡嗎?」媽媽看來像隻驚慌的小兔子,令人十分不忍。

醫師逐步觸及問題核心:「檢查起來可能是腦部出血,有沒有不小心把孩子摔下去呢?」

年輕父母互看一眼說:「怎麼可能?她一直哭,所以我們都一直抱著啊!」
「一直哭、安撫不下來時,有沒有用力搖他呢?」醫師逐漸問到問題核心。
「有,嬰兒不是都要搖嗎?」媽媽說。
「輕搖嗎?有沒有這樣搖?」醫師做了前後快速搖的示範。
「昨天有⋯⋯」

做了不該做的事將影響孩子情緒發展

也許你聽過「嬰兒搖晃症候群」?這是三不五時會被小兒科醫師慎重提出來教導社會大眾的事。少數的新手父母,會受不了新生兒的哭鬧,百般安撫無效後,就把孩子抓起來前後搖晃,希望能安撫寶寶,獲得短暫的安靜,哪裡會曉得這種搖晃無比致命!脆弱的腦部血管就在前後晃動中斷裂了,這種傷害很難挽救。

父母親如果情緒不夠穩定,加上對新生兒的了解不深,一時衝動下,更離譜的事都可能發生。有些父母親在長期睡眠不足的壓力下,會在牛奶中加入安眠藥想使嬰兒「安靜」一會兒,結果卻造成嬰兒長睡不起。也曾發生過一位阿嬤因罹病又帶孫,實在累壞了,聽到嬰兒哭聲,一時失控將嬰兒雙手手腕畫出傷口的慘劇。

兒保新聞中多的是對幼兒的傷害,每週平均約有一位幼兒受虐致死,其中五成是2歲以下幼兒。雖說受虐,但許多成人並非十惡不赦的以虐童為樂,而是受不了孩子的哭聲、受不了失眠、受不了巨大的壓力了。

一般父母雖不至於做出太偏激的事,但是情緒失控破口大罵,或氣得不理不睬、或是打幾下小屁股,都很常見。

證據會說話

錯誤回應、爭吵的環境、菸酒都會影響情緒

學者(Trevarthen)在二〇〇一年左右就從實驗證明,2個月大的孩子對媽媽的情緒回應很敏感,當寶寶已經不耐煩了,媽媽卻還對著他嘻皮笑臉(這並非他期待的反應),他就可能會哭得更兇;此時他們要的是你收起笑臉,好好的安撫及同理他。因此不是一直露出笑臉就可以安撫孩子,而是要能察覺孩子的訊號,同調的適切回應。

許多動物實驗也顯示,親子之間的互動有其生物性基礎。許多腦部區域發展是在鼠媽媽舔小老鼠、猴媽媽為小猴子梳理毛髮、袋鼠媽媽懷抱小袋鼠之際自然完成的。人類的大腦比這些生物更為複雜,且嬰幼兒比起幼獸更缺乏自我照顧能力,因此特別需要長時間的撫養需求,如果父母呈現出漠不關心,那麼腦部發育受阻是可想而知的事。

此外,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做了一個有趣腦部研究,結果證明,嬰幼兒即使在睡眠狀態,外界說話的語氣也會影響他們的腦部活動。進一步分析發現,如果這個孩子來自高衝突家庭,那麼他們對於生氣語氣的反應會比低衝突家庭的孩子來得更強烈,這些會表現在下視丘、視丘、扣帶迴、尾核等管理情緒的位置。爭吵憤怒的聲音會造成腦部的影響,是已被確定的;在嬰幼兒面前爭吵的聲音,已知會使他們大腦裡處理壓力的構造變得更敏感。

最後是菸酒、毒品對孩子的危害。其實多數父母都明白這些東西的危險性,例如,我們當然可以想見嗜酒成性的父母沒有辦法清醒地照顧孩子;二手菸的危害也無庸贅言。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則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包括身體上、心理上、性行為或言語上。二〇一四年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目睹暴力對孩子腦部的影響有:海馬迴較小、大腦前額葉(理性思考)變小、連結兩側大腦的胼胝體變小、連小腦也變小。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總是處在一個爭吵的環境裡對孩子有四個較大的影響:

★ 影響知覺發展:所聽到、所見到、所感受到的都造成過度刺激。
★ 影響依附關係:這種環境很難有安全型依附產生。
★ 影響探索世界的方式:有的會很害怕而壓抑;有的會學習爭吵而攻擊性變高。
★ 影響未來與他人相處的模式:有樣學樣。

爸媽可以這樣做

1.不大聲斥責,也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家庭裡的爭執會不會影響嬰幼兒社會情緒發展,關鍵在於「孩子聽到了嗎」?而不在於「他聽到了什麼」?意思是,重點在於吵架的聲音是不是被寶寶聽到,而不是「是否在罵他」。所以夫妻兩人為了錢而爭執、婆媳為了家事而叫罵,或大聲喝斥鄰居,對嬰幼兒的影響一樣不好(雖然寶寶聽不懂你在罵什麼或罵誰)。因此若要吵架,請到孩子聽不到的地方吧!別一邊吵,一邊抱起孩子搖,這樣給孩子的訊息太過混淆了。

2.避免家暴,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與情緒調節力

如果暴力涉及孩子,那不只是孩子身心受創,基本上就是一種犯罪行為。但父母也不要忽略了,即使暴力不涉及孩子,「目睹」家暴本身就會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傷害,孩子們會內化這些大人的暴力:變得憂鬱或焦慮。另外,也可以看到形於外的影響,孩子將來變得容易打架、哭鬧、霸凌他人;其他的影響還包括易觸犯規則、人際關係困難、學業成績低落等等。目睹家暴的孩子將來也容易變成施暴者。

那如果家暴出現在嬰幼兒期呢?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嬰幼兒,所形成的依附型態就是錯亂型依附,孩子無法建立自信心也難以相信別人;其次,因為睡眠及飲食習慣都會比較差,對身心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目睹暴力對腦部發育的影響等同創傷後症候群(PTSD),嬰幼兒期聽到或看到家庭暴力中參雜的痛苦尖叫、哭喊聲、掌摑聲及殘暴影像等「憤怒背景」,會嚴重破壞孩子建立安全感與情緒調節的能力。

3.真誠回應孩子,切勿漠不關心

正常狀況下,新生命降臨帶來的是幸福快樂,縱有焦慮緊張或不知所措,父母總還是滿心關懷與愛意。但是仍有些父母屬於漠不關心型,尤其是患有憂鬱症的母親。嬰幼兒情緒力成長,是靠著大人幫助的:由成人協助調節情緒(他調),到一起共同調節(共調),最後成為自我調節(自調)。例如:一開始嬰兒哭泣時,媽媽會餵奶、換尿片,或輕聲撫慰(他調);接著嬰兒知道媽媽了解他的需要,所以只會哭一下下或略為出聲呼喚媽媽,媽媽就會來滿足他(共調);到最後他還學到其實也可以不必哭,只要忍耐一下,先吸手指,不須「演很大」,媽媽等等就會來滿足他的需求(自調)。

但是這些情緒調節的學習在一個漠不關心的環境裡是付之闕如的。在這種環境下,嬰幼兒沒有被協助調節情緒的經驗、沒有信任感,也缺乏必要的學習刺激,寶寶高昂的情緒一旦升起,沒有經歷過被撫慰,無法學習冷卻,所以也就無法調節。此外,漠不關心的照護也使得孩子失去觀察別人情緒的機會,而能夠覺察到他人情緒變化是高EQ的重要指標之一,不然就會變成不會看臉色的「白目」人。冷暴力引起的傷害在幼兒期特別嚴重,絕對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孩子還那麼小,什麼事都不懂」。

情緒教養重點

✔不菸、不酒、無毒品。
✔漠不關心、爭吵聲、暴力、目睹暴力,都會危害孩子情緒及腦部發展。
✔不良的親子互動方式不只引起心理問題,也影響腦部結構,還影響孩子看自己及看世界的眼光。

教養叮嚀

發現了嗎?幫助孩子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實就是成熟的大人們。

【媽咪拜/延伸閱讀】

媽咪申請了沒?全台懷孕補助與福利這樣領

本文擷取自「小寶貝的情緒教養」作者 廖璽璸,由新手父母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蘇丹紅化妝品「鎖定12業者」 食藥署再驗原料濃度:確認是否蓄意

蘇丹紅化妝品「鎖定12業者」 食藥署再驗原料濃度:確認是否蓄意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食藥署今(22)日表示,追查新加坡原料輸入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下游業者,排除非國內與原料出口商,總共有12家業者列入調查,最快下週一公布受影響狀況。另外,正對問題原料進行「定量檢測」確認蘇丹紅濃度,釐清是否蓄意添加,也發文請新加坡政府協助調查。

2025年11月22日 16:16

胃炎用藥「溶離試驗不合格」恐影響藥效 回收145萬顆

胃炎用藥「溶離試驗不合格」恐影響藥效 回收145萬顆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治療胃炎、膽石疝痛等疾病的處方藥「”強生”舒胃糖衣錠10毫克」,出現溶離試驗結果不符合檢驗規格,恐影響藥效,廠商將於12月11日前回收共2批、約145萬顆完成。

2025年11月22日 12:32

醫美修法衝擊近千家診所 醫憂「被迫失業」:只能打雷射、做微整

醫美修法衝擊近千家診所 醫憂「被迫失業」:只能打雷射、做微整

為加強管理醫美亂象,衛福部近日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卻引發部分醫美從業醫師反彈,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批評,此次修法程序粗糙未充分溝通,恐讓全台近千家診所、上萬名從業人員受衝擊,醫美手術相關專科限制,恐也讓過去屬於合法施作手術的醫師「被迫」失業,只能打雷射、做微整。

2025年11月22日 11:40

床墊睡10年!不只「養千萬隻塵蟎」還傷腰椎 醫曝汰換期限

床墊睡10年!不只「養千萬隻塵蟎」還傷腰椎 醫曝汰換期限

不少人買了床墊後就打算一路睡到壞掉,有人甚至自豪地說,「我的床用20年還很硬朗!」然而粉專「健康多1點」近日發文提醒,這種看似節省的做法,其實等於每天把身體交給「細菌窩」與「腰椎酷刑機」,長期下來健康恐怕比花錢換床墊更吃虧。

2025年11月22日 11:25

門診打抗生素緩急診壅塞 台大醫院啟用OPAT中心再推「遠距追蹤」

門診打抗生素緩急診壅塞 台大醫院啟用OPAT中心再推「遠距追蹤」

為了緩解急診壅塞,健保署今年8月祭出「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相關給付,讓部分感染症患者從住院轉門診接受治療。台大醫院21日正式啟用OPAT中心,提供需長期靜脈抗生素治療病患一站式整合服務,讓病患無需住院即可接受完整治療,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

2025年11月22日 10:34

預防運動傷害、補充營養!長庚團隊一次教「吃超商也OK」

預防運動傷害、補充營養!長庚團隊一次教「吃超商也OK」

近來國人運動、健身意識抬頭,但是可能無形間讓自己受到運動傷害。復健科醫師指出,天氣冷就常常遇到民眾因為暖身不夠導致肌肉拉傷,還有扭傷等情況發生。其實透過相關運動防護可以避免受傷,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內容不僅拔河訓練適用,也很適合一般民眾避免運動傷害、強化鍛鍊的指南,例如運動營養篇章就提出「超商菜單」幫助補充營養、恢復體能。

2025年11月22日 09:00

台灣首度在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醫示警「唇部產品」風險最高

台灣首度在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醫示警「唇部產品」風險最高

國內首度在化妝品檢出禁用蘇丹色素,受影響還業者還不乏知名綠藤生機與歐萊德!皮膚科醫師指出,蘇丹紅最大風險在於會被吃進入,經腸道代謝產生致癌風險,化妝品會使用於皮膚、粘膜,其中又以護唇類產品風險最高,即使擦在皮膚上,小朋友也可能不小心食入。通常宣稱天然的化妝品,顏色、香味都不會持續太久,如果發現異常鮮豔、香氣持久,可能要懷疑非天然。

2025年11月21日 20:41

快訊/「陸製卸妝膏、綠藤生機護唇油」驗出蘇丹紅 食藥署令下架

快訊/「陸製卸妝膏、綠藤生機護唇油」驗出蘇丹紅 食藥署令下架

國內驚爆首見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1)日公布,網購平台(MOMO商店)業者銷售中國大陸製「且初越桔清透卸妝膏(無花果味)」以及綠藤生機自主通報「專心護唇油-莓紅版」被檢出蘇丹4號,需全面下架問題產品;且經查國內進口商輸入新加坡問題原料也同樣遭檢出蘇丹4號,食藥署已公布相關下游廠商14家業者,其中也包含知名廠商歐萊德、綠藤生機,要求暫停販售下架、且於48小時、下週一之前完成自主清查。

2025年11月21日 19:0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