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亂親嬰兒了!親吻病超致命 症狀像流感怎分辨?

(圖/記者Mamibuy攝)

▲別再亂親嬰兒了!親吻病超致命,症狀像流感怎分辨?(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你知道大人的一個吻可能害嬰兒喪命嗎?親吻病有致命風險,這到底是什麼病?我們再也不能親吻嬰兒了嗎?親吻病初期症狀跟流感很像,讓醫生告訴你,如何及時發現病癥!

一吻致命?快來正確認識「親吻病」

「親吻病」也就是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是由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感染所致,這種病毒會在鼻咽部附近終生潛伏,所以口水中常可見到它們的蹤跡。

由此可知,親吻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舉凡接吻、共用餐具或盥洗用品、用口嚼碎食物餵食孩童等都能夠傳染。幼童或青少年是發病高風險群,幼童通常是口水、飛沫傳染,青少年則是接吻染病居多,目前醫學沒有針對EB病毒的特效藥,只能針對疾病症狀給予藥物治療。

EB病毒嚴重併發症

根據華人健康網報導,感染EB病毒嚴重時的併發症,以「噬血症候群」最危險,發病時組織球會吞噬掉和自己同一國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進而造成貧血、血小板過低等症狀;此外,當EB病毒侵犯腦神經,可能會引起腦炎、愛麗斯夢遊仙境症候群。

黃瑽寧醫生:EB病毒幾乎每個人都得過!

不說你不知道,台灣民眾在進入青春期前,有90%的人已經得過EB病毒,各位可能會有點疑惑,如果每個人都得過EB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知道呢?原來,EB病毒感染之後,大多數人都無症狀,只有少數會有明顯症狀。

小兒科醫生黃瑽寧表示,EB病毒雖然感染率很高,但是重症的機率極低!EB病毒的肝炎大多自己會痊癒;EB病毒造成的噬血症候群發生率非常非常非常的低,而且只要醫生有早期診斷,也並非必死無疑的絕症。

因此,關於網路上流傳的「千萬不要親吻幼兒」說法,父母們可以更輕鬆看待,不必過度恐慌到連一個吻都拒絕給你的寶貝喔!

症狀像流感,如何即時發現?

親吻病初期症狀就如同流感一般,會發燒、咳嗽或流鼻水等,唯一不同在於EB病毒會造成扁桃腺腫脹化膿,嚴重時會腫到無法進食、呼吸困難;肝脾也會脹大,甚至有破裂、內出血的風險。

光田醫院大甲院區兒科醫師黃中明提醒,當孩子出現類似流感症狀,但在就醫投藥後3天,發燒症狀未改善,就要提高警覺。

腸病毒、齒齦炎、親吻病 小兒疾病分不清?

【親吻病】

由EB病毒感染所致,常好發於冬季,主要傳染途徑為唾液傳染。

【齒齦炎】

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沒有特定的好發季節且僅第一次感染較為嚴重,主要傳染途徑為直接接觸。

【腸病毒】

腸病毒不只是腸胃出問題,還會引發皰疹性「咽喉炎」,透過接觸水泡、糞便、飛沫都有可能感染。

▼ 小兒科醫師一張表解析三大常見小兒疾病。(圖/Mamibuy)

(圖/記者Mamibuy攝)

除了親吻,更應該注意這些事……

1. 避免共食、共用餐具

盡量別幫小孩咀嚼食物後,再餵食小孩的動作。建議可採用剪刀來剪碎食物,或用公筷母匙,如此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2. 大人如有身體不適的情況,請減少接觸寶寶

當大人出現咳嗽、流鼻涕、喉嚨痛或皮疹等症狀時,不應與小嬰兒緊密接觸。另外,成人口腔中有很多種致病微生物存在,即便大人身體沒有不適,也盡量不要和寶寶嘴對嘴親吻(尤其是六個月以下寶寶),可以選擇親臉頰、親額頭、擁抱、牽手。(延伸:拜託不要隨便親吻小孩!寶寶才6個多月,臉上充滿紅疹…)

3. 照顧寶寶前,成人要洗手

洗手永遠都是最經濟、最簡便的預防疾病方法之一,每個人最好從小養成這個良好的衛生習慣。

4. 玩具要定期消毒

由於玩具中容易沾附寶寶口水,在共享玩具過程中會增加感染風險,建議爸媽可勤於幫玩具擦拭、消毒。

【延伸閱讀】

先檢查還是先投保?6大規畫原則,新生兒保險不買錯!

本文擷取自「媽咪拜編輯部」,由新手父母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只要3分鐘,家務、散步也能護心!新研究顛覆運動迷思

只要3分鐘,家務、散步也能護心!新研究顛覆運動迷思

擔心心臟健康,卻苦於沒時間運動?新的研究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即使只是每天短短三分鐘的適度活動,也能有效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

2025年04月29日 13:13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有網路影片流傳「1歲前不能吃鳳梨、柳丁、西瓜、芒果」,兒科醫師傑登也為此在臉書發文闢謠,直指這些講法不但沒有科學根據,還帶有誤導,1歲以下小朋友唯一明確禁止的「天然健康食物」只有蜂蜜。

2025年04月29日 12:27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死亡率高、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引發醫界議論。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表示,引用錯誤的數據呈現不實的台灣狀況,這是非常不當的行為,衛福部這邊會寫信給刺絡針,最快今天就會寄出。

2025年04月29日 12:13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男性若有貧血情況必須特別注意,護理師譚敦慈指出,她的弟弟曾因健檢發現血色素偏低,有貧血情況,1個月後就被診斷出罹患血癌。醫師提醒,貧血與低血壓不必然相關,感染、發燒、出血、貧血都可能是血癌警訊,有貧血症狀應及早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2025年04月29日 12:08

美國「生蠔、酪梨」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3批

美國「生蠔、酪梨」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3批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其中有1批從美國輸入的「生蠔」檢出重金屬鎘超標,2批從美國輸入的「鮮酪梨」也檢出重金屬超標,所有不合格產品皆在邊境退運銷毀。

2025年04月29日 11:40

代糖家族最有名的「阿斯巴甜」 已被世衛列為可能致癌物

代糖家族最有名的「阿斯巴甜」 已被世衛列為可能致癌物

沒有熱量的代糖食品雖受廣大減肥族群喜愛,對於健康的可能負面影響卻也逐漸浮出水面。除了常見的Ace-K(醋磺內酯鉀)之外,更加廣為人知「阿斯巴甜」(Aspartame),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等聯合國旗下機構於2023年列為恐使人類致癌的「第2B類致癌物」,民眾攝取應注意分量。

2025年04月29日 10:51

性早熟10年飆7倍!代糖成隱憂 日喝2罐「零卡飲料」有風險

性早熟10年飆7倍!代糖成隱憂 日喝2罐「零卡飲料」有風險

台灣性早熟問題日益嚴重,每10年病例成長近7倍,平均每百名女孩中約有1例。過去已知肥胖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威脅,因此催生各種零卡代糖飲品,但國內研究發現,兒童每日僅攝取約2罐330ml含代糖「Ace-K」的代糖飲料,即可能啟動性早熟,家長須多留意。

2025年04月29日 10:45

一堆人都中!哈佛專家示警:4種常見習慣將「加速大腦萎縮」

一堆人都中!哈佛專家示警:4種常見習慣將「加速大腦萎縮」

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進入30至40歲後,大腦會因細胞退化而逐漸萎縮(atrophy),雖然這本屬正常現象,然而有4種日常習慣可能讓這個過程加速,包括久坐、睡眠不足、長期壓力、缺乏社交,這再次凸顯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

2025年04月29日 10:01

另一半太快「早洩5原因」 醫:硬度不夠=持久度下降

另一半太快「早洩5原因」 醫:硬度不夠=持久度下降

泌尿科醫師施冠偉分享,被認為早洩常見的5種原因,像是腦內血清素不足、壓力太大、龜頭敏感性太高,且硬度不夠等於持久度下降。

2025年04月29日 07:25

父母帶小孩看診「爸搶回2句話」 醫倒吸一口氣

父母帶小孩看診「爸搶回2句話」 醫倒吸一口氣

小兒科醫師王韋力分享,一對父母帶著孩子來看診,結果爸爸搶先對媽媽說,「應該是妳年紀大了啦,有了年紀就會這樣」,讓醫師直呼,「我倒吸了一口氣,不知道今晚公園裡還有沒有空位?」

2025年04月29日 06:5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