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空軍一號復活 「中美號」內部首曝光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重新開放參觀,入場酌收每人一百元清理費,同時得到一張「登機證」當紀念。(圖/乘翼吻旅)

圖文/乘翼吻旅

現任中華民國總統專機是波音737-800型客機,是由前任總統李登輝時代編列預算,斥資4,500萬美金,於西元2000年2月7日交機。當時為藍白塗裝,之後陳水扁就任時曾將專機機底漆上青綠色,到了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再度漆回原本的藍白塗裝。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客艙內逃生門上註明著總統專機字樣。(圖/乘翼吻旅)

時至今日,由於中華民國外交凋零,這架專機實際飛出國機會不多,即便總統真的出訪也都是租用民間航空公司專機。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是岡山航空科學教育館展出的各式飛機中,最大的一架。(圖/乘翼吻旅)

然而,回顧歷史,在1991年以前,中華民國還跟鄰國越南、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家維持外交關係,當時的空軍一號可以說是叱吒風雲,而那架專機就是這架白銀雙色機身,搭配土黃橫條的「中美號」!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從西北航空購得的中美號,上頭供餐設備仍保留「NWA」設備,也就是「North West Airways」。(圖/乘翼吻旅)

這架「中美號」專機是波音720機型,於1961年5月26日出廠,原本服役於美國西北航空。中華民國空軍於1971年12月5日自西北航空購入,改裝成為總統專機。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上保留原本西北航空使用的供餐設備。(圖/乘翼吻旅)

從1972年服役至1991年9月26日,以零缺點的光榮紀錄完成專送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四任前總統,以及政府官員和各國元首任務共306架次,包含7次國外專送任務。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位於岡山航空科學教育館展場正中央,相當顯眼。(圖/乘翼吻旅)

1992年9月,中美號完成最後一趟任務後,專機飛到岡山空軍官校,於9月27日零時正式除役。此後就一直被放置在空軍官校大門口的軍機展示場露天展示。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上顯眼的國旗,說明歷任總統專機的身份。(圖/乘翼吻旅)

直到後來官校新建航空教育館展示館,中美號才被移到室內展場,成為現在航空教育展示館的鎮館之寶,並且在今年2018年9月首次對外開放內部,讓人窺探當年一般人還無法搭機出國的年代,能搭一趟飛機是什麼感受!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上方的逃生裝置。整個客艙刻意改成藍色冷光以免古蹟受損。(圖/乘翼吻旅)

走進中美號內部,目前館方將室內佈置冷色的藍色燈,避免過亮光源傷害「古蹟」。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的駕駛艙。當時航空科技得有航空工程師隨行,因而駕駛艙有五個座位。(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的駕駛艙。當時航空科技得有航空工程師隨行,因而駕駛艙有五個座位。(圖/乘翼吻旅)

踏進內部,首先一定要看駕駛艙。當年駕駛艙可以乘坐五人,也就是有兩組正副駕駛可以輪替,另外加上一位航空工程師。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往客艙前有隨扈專屬座位,保護全機乘客。(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接著

▲隨扈座位旁就是總統專屬空間,就近保護總統安危。(圖/乘翼吻旅)

走進客艙前,會看見兩個座位,這是保衛總統侍從官的位置,接著踏進的才是總統專屬客艙。

▲▼             。(圖/記者傅家慶攝)

▲整架中美號內部僅總統專屬空間有獨立衛生設備。(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內歷任總統都曾睡過的專屬單人床位。(圖/乘翼吻旅)

總統客艙裡有獨立衛浴,特別的是馬桶蓋上之後還能當作普通座位。接著才會看到衛浴旁,總統的專屬床位,單人床型,整架飛機就只有這床位,也就是只有總統能在機上平躺。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內總統專屬辦公空間,旁邊是隨行官員座位,後方可坐隨行秘書。(圖/乘翼吻旅)

然後再看到總統辦公的區塊,總統坐在靠窗區塊,官員坐在旁邊的沙發,後方還有兩個座位給隨行秘書記錄要事。總統的座位旁,有隨控的播音設備,座位後方還有麥克風架可以對全機廣播。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內第一排客艙,屬於高級官員區,座位數僅十六位。(圖/乘翼吻旅)

總統客艙後方是高級官員的「商務艙」,裡面是左右各兩個,每排四個座位,共四排,也就是十六個座位,這裡是高級官員區。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後段客艙,屬於隨行記者或其他官員或職員區,一共三十個座位。(圖/乘翼吻旅)

而客機最後段是「經濟艙」區塊,每排五個座位,共三十位,這裡是隨行記者或其他官員區塊。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內當年的標誌,看得出來當時中文書寫格式還是從右到左。(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全機一共十三排座位。目前內部雖然開放,但座位可不能試坐以免破壞。(圖/乘翼吻旅)

不管是哪段客艙,實際上與現今客機的規格不相上下,從冷氣空調到夜燈設施,還有安全逃生裝置一應俱全。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內座位,如今雖然斑駁,但以當年來說已經屬於高級設施。(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的客艙座位材質,當年都算高級貨。(圖/乘翼吻旅)

雖然這些配備看上去老舊,但以這架飛機出場的1961年來說,是民用航空剛起步的年代,當時搭飛機還是種奢侈,這樣的客機已經相當豪華。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座位旁的煙灰缸,說明當年機上竟然可以抽煙。(圖/乘翼吻旅)

而和現在客機不同的是,當年在飛機上「可以」吸菸!於是會看到不管哪段客艙,座位旁邊都還有隨座的「煙灰缸」!

▲▼             。(圖/記者傅家慶攝)

▲「禁止吸菸」標誌會在起飛降落時亮起,那段期間機上又變成禁菸。(圖/乘翼吻旅)

然而,客艙還是有「請勿吸菸」的燈號,這是每當起飛和降落時會亮的燈,因為那時飛機不穩,抽煙怕煙蒂掉落地面,飛機會燒起來呀!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入口處標誌,說明這架專機的任務卓著。(圖/乘翼吻旅)

走一趟岡山的航空科學教育館,看盡各式戰功彪炳的飛機被妥善保存,其中這架最傳奇的空軍一號,是研究宋美齡與蔣介石和台海分治較勁歷史的重要歷史見證者。因此當這架飛機內部終於「首度」重現世人面前,再度吸引很多歷史迷前往朝聖。

▲▼             。(圖/記者傅家慶攝)

▲中美號首次開放參觀內部,吸引歷史迷朝聖。(圖/乘翼吻旅)

旅行的真相與假象,那些部落客說不出的故事,盡在乘翼吻旅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騎車別穿「這款鞋」!名醫示警「一摔腳恐殘」 國手車禍夢碎

騎車別穿「這款鞋」!名醫示警「一摔腳恐殘」 國手車禍夢碎

台灣機車族數量龐大,而天氣熱不少人騎車都穿拖鞋,對此,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表示,穿拖鞋很危險,因為發生意外恐後有嚴重後果,曾有田徑國手穿夾腳拖騎車發生車禍,最後中斷運動生涯。

2025年10月14日 11:24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警告,抗生素抗藥性(AMR)細菌感染病例正快速增加,已嚴重削弱挽救生命的治療效力,甚至讓輕微傷口或常見感染可能致命。世衛指出,2023年全球實驗室確認的細菌感染病例中,高達1/6對現有抗生素失效,每年直接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相關死亡人數則接近500萬。

2025年10月13日 23:10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減肥只要使用對的方法,不論年齡多大都有可能成功,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一名院內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不吃藥、打針或其他偏方,只長期堅持3件事件,在400多天內成功甩肉51公斤,減重帶來外貌及身形的蛻變,讓她的鄰居也忍不住驚呼「是不是吳媽還有另一個女兒沒介紹過」。

2025年10月13日 19:45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1.5億元。賑災基金會今表示,家園慰助金已陸續發放,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預計將對弱勢家庭提高補助,會與衛福部相關單位討論後儘速提出。

2025年10月13日 18:26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航空1名外型甜美、亮眼的34歲空服員執勤途中突感不適,返台後病情急轉直下不幸病逝。據悉,該名空服員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為罕見自體免疫疾病,消息一出,也讓這種陌生的疾病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專家說,史迪爾氏症與重感冒、藥物過敏、甚至細菌感染非常相似,導致診斷不易,許多患者常被當作一般感染治療卻不見好轉,延誤了黃金治療時機。

2025年10月13日 17:15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53歲潘女士在健檢發現罹患「惡性平滑肌肉瘤」,盤根錯節緊緊攀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還直抵心臟,其險惡位置,讓眾多醫學中心紛紛搖頭,結果北榮團隊花了14小時拆彈,順利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把肝臟拿出來切除腫瘤、重建肝靜脈,再將重新歸位。潘女士術後至今6個月,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

2025年10月13日 15:48

長榮空服員機上不適「未啟用MedLink」 衛福部長揭關鍵作用

長榮空服員機上不適「未啟用MedLink」 衛福部長揭關鍵作用

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台後離世,有其他空服員於社群平台指控,當班座艙長未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機上的衛星醫療系統主要是提供遠距諮詢,會提供當下處理建議,也是機長參考決定需不需要折返或轉降的重要依據。

2025年10月13日 14:54

水災後警戒!傳染病「類鼻疽」感染恐致敗血症 泥土可存活30月 

水災後警戒!傳染病「類鼻疽」感染恐致敗血症 泥土可存活30月 

台灣今年多次水災豪雨,農業部今(13日)警示,水災後偶有人群感染「類鼻疽」並不幸死亡之案例,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類鼻疽桿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達30個月,在水中更可存活長達16年,提醒牧場經營者災後首要任務應加強環境清潔、動物健康監測,如立即清除積水與泥沙,避免動物長時間接觸受污染泥水,並確保提供乾淨飲水。

2025年10月13日 13:5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