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

▲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圖/照護線上)

▲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

近年來空氣汙染嚴重,外頭經常是濃濃的霧霾,空氣品質監測網頁顯示一片紅通通,甚至還紫爆了!

面對室外空氣汙染,大家可能會選擇躲在室內,盡量少出門,不過,室內的空氣其實也有多種汙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

緊閉門窗也擋不住PM2.5!

第一樣汙染源,就是來自室外的空氣汙染,具有大家熟悉的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簡稱PM)。測量懸浮微粒時會用微米(μm)為單位,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懸浮微粒會稱為PM10,而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會稱為PM2.5。

為何會這樣區分呢?因為懸浮微粒對於人體的危害依其大小而有所不同。我們鼻腔的過濾極限大約是30微米,可以擋住毛髮、細沙。支氣管的過濾極限約是10微米,可以擋住花粉和黴菌。肺泡過濾的極限約是2.5微米。PM2.5的體積非常小能穿過肺泡,直接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全身,導致多種傷害。

PM2.5可吸附鉛、鎘、砷、錳等有害物質,對兒童傷害很大,因為兒童的呼吸量與體重的比例較成人高,生活在室內的時間長,若室內PM2.5過多,兒童學習及語言記憶力下降,很難專心,眼睛發紅、乾癢,容易有過敏性結膜炎。皮膚狀況變差,容易泛紅又發癢。當呼吸道的黏液增加後,支氣管會痙攣誘發氣喘。因肺炎死亡的年幼孩童中有超過五成與室內空氣汙染有關[1]。

PM2.5對成人的影響也很全面,在呼吸系統會引發氣喘肺癌、與慢性肺阻塞,在心血管系統會讓人容易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PM2.5會讓我們新陳代謝變差,變胖和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因而上升。PM2.5也會傷害腦部,吸多了更容易得到中風失智、及神經退化等疾病。研究人員發現,每年暴露的PM2.5每增加5 µg/m3,死亡風險會增加7% [2]。即使在PM2.5低於25 μg/m3的狀況下,仍然存在這樣的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約有430萬人的死亡與室內空氣汙染有關,常見的死因有中風(34%)、缺血性心臟病(26%)、慢性肺阻塞(22%)、肺炎(12%)、肺癌(6%)[3]。

最麻煩的是PM2.5的直徑遠遠小於門窗的縫隙,即使緊閉門窗,對懸浮微粒來說,根本是「門戶洞開」。待在室內,依然會受到戶外高濃度的PM2.5的影響!

在室內燃燒瓦斯、蠟燭都會汙染空氣

第二樣室內空氣汙染源來自於室內燃燒。我們在室內會煮菜,冬天還會取暖,都需要燃燒瓦斯爐、暖爐等設備。在燃燒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等汙染。假使通風不良,可能讓人頭暈、頭痛。

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經常含有二氧化氮(NO2),會經由敞開的窗戶進入室內[4]。若家裡的車庫緊鄰門窗,更要特別留意。

來源多多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

每當家裡剛裝修完、剛上油漆、或剛放上新家具時,你是否曾聞到一股味道呢?

裝潢隔板、接合劑、家具上,可能具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其中最危險的物質是甲醛,甲醛廣泛地存在油漆、塗料、隔板、木質家具、黏著劑之中,尤其台灣濕度高、溫度高,更加速甲醛揮發。暴露過多甲醛之後會刺激鼻子、咽喉、眼睛、和皮膚,損傷我們的呼吸道,更是致癌物質。這些建材、家具可能會持續釋出揮發性有機物,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清潔用品是另一個室內汙染源。清掃家裡時,我們會打開廚房清潔劑、浴廁清潔劑,大肆洗刷整理一番,之後地板再打個蠟,於廁所中擺放個芳香劑,或在角落噴噴殺蟲劑。這些日用品常含有揮發性有機物,容易刺激皮膚和呼吸道,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導致疲勞與暈眩,還會傷害肝、腎功能,造成染色體損傷。

大家經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卸甲油、髮膠、除臭劑、防蚊劑、修正液、殺蟲劑、亮光劑、電腦、雷射印表機、香氛蠟燭等也都是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源。

根據Dyson幼兒園智慧空氣清淨專案的報告,擺放於幼兒園中的空氣清淨機100%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甲醛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是因為清潔產品和空氣清新劑的使用,VOCs 在點心與午餐時間的檢測數字亦高於平均水準[4]。



滋生蔓延的生物性污染物

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到處都可能孳生細菌、塵螨、黴菌、真菌等生物,而讓人過敏或感染。例如大雨過後,潮濕的地毯、牆壁、天花板都可能發霉,黴菌的胞子就能隨著空氣在市內打轉。寢具不常換洗,則會夾雜大量皮屑及塵螨。積水的廁所和洗手台處,空調、除濕機、冷氣的濾網,都是微生物孳生的溫床,這些在室內的微生物可能引發傳染病,會造成大人小孩過敏,影響呼吸道、皮膚、眼睛、鼻子等處的健康。

根據調查,擺放於幼兒園中的空氣清淨機100%的濾網都捕捉到昆蟲碎片、天然和合成纖維和皮膚細胞;75%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花粉;50%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塑料碎片、木屑、黴菌和黴菌孢子 。可見生物性汙染物相當普遍[4]。

香菸、香爐、薰香都是汙染源!

香菸會釋放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高達數千種的化學物質和化合物,這些物質中有數百種有毒,還有近百種的致癌物,可以傷害身體各處器官,不僅吸菸者飽受菸害,連自己不吸菸卻吸到二手菸的人都深受影響。現在雖然公共場合有法規規範,但家庭的空間仍要注意,若家人想抽菸就務必請他到戶外、通風的環境抽,避免家人承受菸害汙染。

香爐、薰香當然也都是室內空氣汙染源,長期接觸對家人的健康肯定有害無益。



清淨空氣,一起努力!

看了這麼多汙染源,大家可能會很吃驚,原來室內空氣汙染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許多,且在不知不覺中侵害我們的健康。想要減少室內空氣汙染,得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減少汙染源,一個是濾淨空氣。

想要減少汙染源,就得聰明消費,挑選建材、家具、日用品時,記得睜大眼睛看清成分,才不會糊里糊塗買回一堆室內汙染源,花錢又傷身。

濾淨空氣方面得仰賴空氣清淨機,大家要注意幾個重點。

濾網的部分最好要有HEPA濾網,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是用來評估濾網效能的標準,符合HEPA H13等級的濾網可以阻擋超過99.95%,0.3微米的懸浮微粒。空氣中大量懸浮微粒既看不到,又摸不著,透過濾網可以將懸浮微粒去除。至於活性碳濾網可以過濾異味、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助於淨化室內空氣。

除了高效能濾網之外,過濾系統的設計也會影響過濾效能。愈是密閉的過濾系統愈能濾掉空氣汙染物,否則大量的懸浮微粒就會像「漏網之魚」一般,繼續在空氣中飄揚喔。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ho.int/features/qa/indoor-air-pollution/en/
2. Lancet. 2014 Mar 1;383(9919):785-95.
3.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4/air-pollution/en/
4. Dyson幼兒園智慧空氣清淨專案報告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蔡世仁認為,他與團隊在學術領域最具突破性的發展,是從免疫學角度來理解精神疾病,並以系統性整合研究方式,釐清「發炎」與憂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症的關聯,立下重要里程碑。

2025年11月08日 10:03

「超人醫師」徐超斌今追思會 石崇良:持續增進南迴醫療可近性

「超人醫師」徐超斌今追思會 石崇良:持續增進南迴醫療可近性

長年致力南迴地區偏鄉醫療的「超人醫師」徐超斌於今年9月18日深夜辭世,南迴基金會今特別舉辦追思會。總統賴清德也特別出席頒發褒揚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致詞時表示,徐超斌醫師一生致力於偏鄉醫療,衛福部對此獻上最深的謝意,未來也會持續增進南迴醫療可近性。

2025年11月09日 16:51

「在宅急症照顧」對象擬擴大 石崇良:擴及所有感染症患者

「在宅急症照顧」對象擬擴大 石崇良:擴及所有感染症患者

衛福部去年7月啟動「在宅急症照顧計畫」,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今年8月OPAT(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上路,針對病情穩定、不需住院,可是還是需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的成人感染症患者提供服務,之後將研擬在宅急症照顧對象將比照OPAT,擴及所有感染症患者。

2025年11月09日 16:08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一項最新發表於《The Lancet》的全球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悄然成為全球第九大死因,每年奪走約150萬條人命。專家警告,這項「沉默殺手」往往在病情惡化到危險階段前毫無症狀,全球約有七億八千八百萬人受到影響,相當於全球成年人口的14%,也就是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

2025年11月09日 13:04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衛福部金門醫院發生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疏失,原本應施打水痘疫苗及流感疫苗第二劑,實際施打為水痘疫苗及A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則未施打。對此,疾管署表示,已請醫院正式函報預防接種異常事件及調查,立即啟動院內調查及醫療疏失調查機制,並持續追蹤該名幼兒健康監測,另也再次呼籲確實遵守「三讀五對」原則,嚴謹核對疫苗品項與接種對象。

2025年11月09日 13:03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最近一名營養師指出,連續喝3000毫升水一周後,代謝變快、水腫消、體重下降,但也有上班族抱怨頻尿太煩,甚至有人喝過頭導致腎炎。專家劉博仁提醒,喝水要少量多次、掌握時機,睡前2至3小時應減少攝取,避免頻尿影響睡眠。每天需水量以「體重×30毫升」計算,喝對時間才能護腎又助代謝。

2025年11月09日 12:13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約有四分之一出現勃起障礙,60歲以上更超過半數。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指出,勃起障礙依照嚴重程度與成因治療不同,甚至可選擇人工陰莖植入,適合「攝護腺癌術後、中風導致神經損傷或長期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等患者,但術後硬度為固定狀態,性行為體位也有限制,例如不適合進行女上男下,以免折斷。

2025年11月09日 11:14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早上起來覺得「腦霧」,記憶力變差、反應力下降,擔心自己是不是提早老化,有失智的風險?張家銘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提醒,現代人長期睡不好、熬夜或壓力大導致淺眠,讓大腦內的「膠淋巴系統」無法出來工作,導致廢物累積,引發慢性發炎與神經退化,他建議透過生活習慣改善,「讓腦流動起來,記憶就會回來。」

2025年11月09日 09:1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