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

▲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圖/照護線上)

▲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

近年來空氣汙染嚴重,外頭經常是濃濃的霧霾,空氣品質監測網頁顯示一片紅通通,甚至還紫爆了!

面對室外空氣汙染,大家可能會選擇躲在室內,盡量少出門,不過,室內的空氣其實也有多種汙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

緊閉門窗也擋不住PM2.5!

第一樣汙染源,就是來自室外的空氣汙染,具有大家熟悉的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簡稱PM)。測量懸浮微粒時會用微米(μm)為單位,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懸浮微粒會稱為PM10,而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會稱為PM2.5。

為何會這樣區分呢?因為懸浮微粒對於人體的危害依其大小而有所不同。我們鼻腔的過濾極限大約是30微米,可以擋住毛髮、細沙。支氣管的過濾極限約是10微米,可以擋住花粉和黴菌。肺泡過濾的極限約是2.5微米。PM2.5的體積非常小能穿過肺泡,直接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全身,導致多種傷害。

PM2.5可吸附鉛、鎘、砷、錳等有害物質,對兒童傷害很大,因為兒童的呼吸量與體重的比例較成人高,生活在室內的時間長,若室內PM2.5過多,兒童學習及語言記憶力下降,很難專心,眼睛發紅、乾癢,容易有過敏性結膜炎。皮膚狀況變差,容易泛紅又發癢。當呼吸道的黏液增加後,支氣管會痙攣誘發氣喘。因肺炎死亡的年幼孩童中有超過五成與室內空氣汙染有關[1]。

PM2.5對成人的影響也很全面,在呼吸系統會引發氣喘肺癌、與慢性肺阻塞,在心血管系統會讓人容易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PM2.5會讓我們新陳代謝變差,變胖和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因而上升。PM2.5也會傷害腦部,吸多了更容易得到中風失智、及神經退化等疾病。研究人員發現,每年暴露的PM2.5每增加5 µg/m3,死亡風險會增加7% [2]。即使在PM2.5低於25 μg/m3的狀況下,仍然存在這樣的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約有430萬人的死亡與室內空氣汙染有關,常見的死因有中風(34%)、缺血性心臟病(26%)、慢性肺阻塞(22%)、肺炎(12%)、肺癌(6%)[3]。

最麻煩的是PM2.5的直徑遠遠小於門窗的縫隙,即使緊閉門窗,對懸浮微粒來說,根本是「門戶洞開」。待在室內,依然會受到戶外高濃度的PM2.5的影響!

在室內燃燒瓦斯、蠟燭都會汙染空氣

第二樣室內空氣汙染源來自於室內燃燒。我們在室內會煮菜,冬天還會取暖,都需要燃燒瓦斯爐、暖爐等設備。在燃燒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等汙染。假使通風不良,可能讓人頭暈、頭痛。

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經常含有二氧化氮(NO2),會經由敞開的窗戶進入室內[4]。若家裡的車庫緊鄰門窗,更要特別留意。

來源多多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

每當家裡剛裝修完、剛上油漆、或剛放上新家具時,你是否曾聞到一股味道呢?

裝潢隔板、接合劑、家具上,可能具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其中最危險的物質是甲醛,甲醛廣泛地存在油漆、塗料、隔板、木質家具、黏著劑之中,尤其台灣濕度高、溫度高,更加速甲醛揮發。暴露過多甲醛之後會刺激鼻子、咽喉、眼睛、和皮膚,損傷我們的呼吸道,更是致癌物質。這些建材、家具可能會持續釋出揮發性有機物,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清潔用品是另一個室內汙染源。清掃家裡時,我們會打開廚房清潔劑、浴廁清潔劑,大肆洗刷整理一番,之後地板再打個蠟,於廁所中擺放個芳香劑,或在角落噴噴殺蟲劑。這些日用品常含有揮發性有機物,容易刺激皮膚和呼吸道,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導致疲勞與暈眩,還會傷害肝、腎功能,造成染色體損傷。

大家經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卸甲油、髮膠、除臭劑、防蚊劑、修正液、殺蟲劑、亮光劑、電腦、雷射印表機、香氛蠟燭等也都是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源。

根據Dyson幼兒園智慧空氣清淨專案的報告,擺放於幼兒園中的空氣清淨機100%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甲醛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是因為清潔產品和空氣清新劑的使用,VOCs 在點心與午餐時間的檢測數字亦高於平均水準[4]。



滋生蔓延的生物性污染物

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到處都可能孳生細菌、塵螨、黴菌、真菌等生物,而讓人過敏或感染。例如大雨過後,潮濕的地毯、牆壁、天花板都可能發霉,黴菌的胞子就能隨著空氣在市內打轉。寢具不常換洗,則會夾雜大量皮屑及塵螨。積水的廁所和洗手台處,空調、除濕機、冷氣的濾網,都是微生物孳生的溫床,這些在室內的微生物可能引發傳染病,會造成大人小孩過敏,影響呼吸道、皮膚、眼睛、鼻子等處的健康。

根據調查,擺放於幼兒園中的空氣清淨機100%的濾網都捕捉到昆蟲碎片、天然和合成纖維和皮膚細胞;75%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花粉;50%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塑料碎片、木屑、黴菌和黴菌孢子 。可見生物性汙染物相當普遍[4]。

香菸、香爐、薰香都是汙染源!

香菸會釋放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高達數千種的化學物質和化合物,這些物質中有數百種有毒,還有近百種的致癌物,可以傷害身體各處器官,不僅吸菸者飽受菸害,連自己不吸菸卻吸到二手菸的人都深受影響。現在雖然公共場合有法規規範,但家庭的空間仍要注意,若家人想抽菸就務必請他到戶外、通風的環境抽,避免家人承受菸害汙染。

香爐、薰香當然也都是室內空氣汙染源,長期接觸對家人的健康肯定有害無益。



清淨空氣,一起努力!

看了這麼多汙染源,大家可能會很吃驚,原來室內空氣汙染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許多,且在不知不覺中侵害我們的健康。想要減少室內空氣汙染,得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減少汙染源,一個是濾淨空氣。

想要減少汙染源,就得聰明消費,挑選建材、家具、日用品時,記得睜大眼睛看清成分,才不會糊里糊塗買回一堆室內汙染源,花錢又傷身。

濾淨空氣方面得仰賴空氣清淨機,大家要注意幾個重點。

濾網的部分最好要有HEPA濾網,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是用來評估濾網效能的標準,符合HEPA H13等級的濾網可以阻擋超過99.95%,0.3微米的懸浮微粒。空氣中大量懸浮微粒既看不到,又摸不著,透過濾網可以將懸浮微粒去除。至於活性碳濾網可以過濾異味、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助於淨化室內空氣。

除了高效能濾網之外,過濾系統的設計也會影響過濾效能。愈是密閉的過濾系統愈能濾掉空氣汙染物,否則大量的懸浮微粒就會像「漏網之魚」一般,繼續在空氣中飄揚喔。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ho.int/features/qa/indoor-air-pollution/en/
2. Lancet. 2014 Mar 1;383(9919):785-95.
3.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4/air-pollution/en/
4. Dyson幼兒園智慧空氣清淨專案報告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集結全體主治醫師群,耗時1年多完成最新版《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全書中文化,讓國內醫學生、醫師及相關人員可以用母語直接吸收最新且權威的外科知識,為一大創舉。

2025年09月16日 19:46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不能長高,其實更需關注的是肥胖問題!專家示警,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讓成長曲線「開高走低」,成長期高峰提早結束,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提醒家長要以紀錄掌握孩子成長,注意生長曲線、BMI數值、長高速率與是否有性早熟徵兆。

2025年09月16日 19:01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