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長曲線落後… 別急,你可能沒懂數字說的話!

(圖/記者Mamibuy攝)

▲寶寶生長曲線落後… 別急,你可能沒懂數字說的話!(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每位媽媽都很在意孩子生長是否落後,這時候寶寶生長曲線圖就是個很好評估的工具,能夠呈現一般兒童的身高、頭圍、體重發展概況;若是覺得圖表看起來好複雜,文末也附上計算工具讓你參考!

什麼是寶寶生長曲線?

家有新生兒的家長,都會拿到一本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其中有一部分是「寶寶生長百分位圖」,這是專門用來評估嬰幼兒生長狀況是否符合正常標準的圖表。

值得一提,寶寶生長情形會隨著先天遺傳、父母生長情形、後天疾病、飲食營養,甚至心理等等而影響,因此可藉著生長曲線來推估未來寶寶的生長情形,一旦有問題也可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教你看懂寶寶生長曲線

生長曲線圖有分為男孩版與女孩版,表格橫軸是月/年齡;縱軸是身高、體重及頭圍大小,圖表上畫有97、85、50、15、3等五條百分位曲線,從中可以了解您的孩子在同年齡層小孩中的百分位,孩子的數值若是介在 97%~3% 之間屬正常範圍。(詳細參考下圖,或下載寶寶手冊參考)

使用方法很簡單,媽媽可以按寶寶的性別,先找到橫座標所標示的寶寶足月/年齡,再找到縱座標上身長/身高、體重與頭圍數值,就可以找到寶寶在同年齡層小孩的百分位。

(圖/記者Mamibuy攝)

▼ 以1.5個月大體重5公斤的男寶寶為例:

(圖/記者Mamibuy攝)

▲寶寶生長曲線的計算方式。(圖片截取自寶寶手冊)

生長曲線太高太低都不好

一般而言,孩子的生長曲線如果低於3%或高於97%,就要多加留意是否有過低或過高的情況。此外,生長曲線是連續性的,不能只以某個時間點的落點為準。建議以每兩、三個月為一個測量時間點,並且將結果標記下來,半年以後再將三個時間點的數值連成一條線來觀察。生長曲線的走勢須一致,如果短時間內向上或向下偏離超過兩條格線,最好請專科醫師評估是否正常。

寶寶成長曲線,不要跟別人比

小兒科黃瑽寧醫生曾在臉書上提到,很多媽媽擔心寶寶從小生長曲線就很差,幾乎都在3%邊緣,這裡要給媽媽三個小提醒:

1. 生長曲線要看長期的走向

2. 不要跟別人比

3. 孩子個頭小,如果追蹤都沒有問題就是正常的,再怎麼強迫灌食都不會讓他變成95%,所以就接受他是3%,跟自己比就好。

通常寶寶會依照生長曲線慢慢長大,每個人的速度可能不盡相同,只要寶寶的曲線是在同一條曲線上,例如從出生到現在都維持在15%,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身高如何逆轉勝?把握三關鍵

孩子長得高不高,遺傳絕對是關鍵因素,但卻不是唯一因素,來自父母親遺傳的部分,充其量只有「容易長高的體質」,而「如何生活能促進身高發育」,才是真正左右身高的關鍵。

想讓孩子高人一等,絕對要把握生長板閉合前的黃金發育期,並且謹記長高方法三關鍵,就有機會再長高喔!

關鍵1、堅持正確的運動方式
關鍵2、飲食均衡,多攝取蛋白質
關鍵3、按時作息,不晚睡

(推薦閱讀:身高如何逆轉勝?長高方法3關鍵:運動、飲食、睡眠

計算成長曲線的小工具
▶ 線上工具:
雲端兒童生長曲線及發展評估(黃昱霖醫師製作)
→ 衛服部健康久久網站-新版兒童生長曲線

▶ 下載APP:
→ 幼兒發展檢測 APP(伊甸基金會)
→ 國民健康局的母乳一指通

延伸閱讀
《媳婦的辭職信》我不想再跟你生活,只能到此為止了

本文擷取自「寶寶生長曲線落後…別急,你可能沒懂數字說的話!」作者 MamiBuy編輯部,由新手父母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早餐喝「山藥薏仁漿」卻踩雷!營養師揭「3陷阱組合」超常見

早餐喝「山藥薏仁漿」卻踩雷!營養師揭「3陷阱組合」超常見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但怎麼吃才健康又均衡?營養師劉怡里提醒,理想早餐應包含「適量澱粉、充足蛋白質與足量蔬菜」,才能滿足營養需求並維持飽足感。她並以三種常見早餐搭配進行分析,點出其中潛藏的飲食問題。

2025年08月02日 11:01

開朗老翁變沉默「懷疑媳婦偷錢又下毒」 就醫驚見大腦顯著萎縮

開朗老翁變沉默「懷疑媳婦偷錢又下毒」 就醫驚見大腦顯著萎縮

一名78歲老翁原本個性樂天開朗,但最近兩、三年來變得「怪怪的」,喜歡往事重提、吃過飯卻抱怨都沒煮菜、還懷疑媳婦偷藏錢又在飯裡下毒,兒子無奈之下陪同前來就診,詳細檢查後,確認是「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經給予藥物治療後,狀況逐漸改善,家庭氣氛也恢復融洽。

2025年08月02日 10:58

台灣幸福感倒數第6  研究揭快樂密碼:生活自主性愈高愈好

台灣幸福感倒數第6  研究揭快樂密碼:生活自主性愈高愈好

面對「你幸福嗎」這大哉問,民眾在不同年代常有不同感受,且各國的文化與環境如何影響個人幸福感,以往也無明確答案。國內一項研究顯示,由於台灣人的服從性較高,民眾只要能在生活中保有較多的自我,社會更多元,幸福感便可提升,這也為台灣民眾該如何追尋幸福找到比較清楚的方向。

2025年08月02日 09:23

8月為遭毒蛇咬傷最高峰「單月受傷人數破百」 疾管署揭2類最常見

8月為遭毒蛇咬傷最高峰「單月受傷人數破百」 疾管署揭2類最常見

8月是國內蛇咬高峰期!疾病管制署公布統計,國內每年約有近千人遭毒蛇咬傷,其中又以8月份遭咬傷人數最多,當月蛇毒血清使用破百;另分析最常咬傷人毒蛇則是龜殼花及俗稱青竹絲的赤尾鮐,占比達到8成,提醒民眾前往山區、郊外活動多加注意,不慎遭咬傷也要注意「五要五不」處理原則,記下毒蛇外觀並儘速就醫。

2025年08月02日 09:03

桃園醫院推OPAT服務 長期靜脈注射抗生素病患也可居家

桃園醫院推OPAT服務 長期靜脈注射抗生素病患也可居家

為提升病人照護品質與醫療資源的運用效率,衛福部桃園醫院自8月起正式推動「門診抗生素注射治療計畫」(Outpatient Parenter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OPAT)。此一計畫是讓需長期靜脈注射抗生素的病患,能在不住院的情況下持續接受有效治療。

2025年08月01日 23:47

健檢報告出現「毛玻璃」三個字 45歲媽媽眼淚流下來

健檢報告出現「毛玻璃」三個字 45歲媽媽眼淚流下來

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成為健檢常規項目,越來越多民眾在報告中發現「毛玻璃(GGO)」或「小結節(SPN)」等影像異常,令人憂心是否罹患肺癌。對此,胸腔內科醫師廖繼鼎提醒,這些名詞不代表癌症,更不是末期警訊,民眾應保持冷靜、正確判斷。

2025年08月01日 20:46

菁英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耶魯實證高效率休息法你早就會

菁英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耶魯實證高效率休息法你早就會

菁英朋友做的是高壓工作,運動、玩樂也都做得很有熱情,反觀自己只是上下班之後就沒力氣,不論怎麼休息,睡得再多還是覺得很倦怠,為什麼菁英總是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根據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的日本醫學博士久賀谷亮提出的研究,他發現,這些菁英連放鬆時都有策略,透過高效率的休息法讓大腦充電。

2025年08月01日 18:10

掉髮以為換洗髮精就會好?醫揭5大錯誤迷思:最慘頭皮損傷

掉髮以為換洗髮精就會好?醫揭5大錯誤迷思:最慘頭皮損傷

落髮問題擾人,還可能因為外觀受損衝擊到心理健康,然而民眾在處理上卻有不少錯誤觀念,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1)日公布5大迷思,包含「壓力引起掉髮會自然好轉」或者「換洗髮精就會改善」等,通通不正確。醫師示警,落髮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現象,採取不正確處置或者延誤治療,恐怕會造成不可逆的頭皮傷害。

2025年08月01日 18:00

失戀難走出?專家建議「分手後第一步」:丟棄舊情人物品

失戀難走出?專家建議「分手後第一步」:丟棄舊情人物品

當1段感情關係因背叛而告終,失戀了卻要面對滿屋子如:定情信物、合照、共同購買的家具等承載回憶的物品,往往令人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處理。1篇刊登於國際哲學期刊《Synthese》的論文指出,丟棄那些與過往傷痛有關的物品,不僅有助於放下過去,更有助於寬恕對方的過錯,讓心裡更快釋懷。

2025年08月01日 16: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