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變差易誘發「皮蛇」! 這些非典型症狀別輕忽


圖文/常春月刊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發作時,病患的身上會冒出一串長條帶狀、群聚性的紅疹、水泡,令人感到疼痛難耐、非常困擾,病灶的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條蛇纏繞在皮膚表面,所以,又俗稱為「皮蛇」,台語稱為「生蛇」、「飛蛇」,客語稱為「發蛇」,均有類似的意涵。

水痘病毒的「餘孽」 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出現

皮膚科醫師鄭煜彬表示,帶狀皰疹可說是水痘病毒的「餘孽」,由於小時候得到的水痘病毒與後來的帶狀皰疹病毒,都是屬於同一株病毒;兩者不同的是,水痘是由體外首次進入人體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而帶狀皰疹則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復發所導致。

一般情形下,只要得過一次水痘,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通常不容易再次感染。鄭煜彬說,雖然得到水痘可以痊癒,但是水痘病毒卻會潛伏在神經節的裡面,免疫力正常的時候,身體沒有任何異狀,完全不會察覺病毒的存在;一旦等到免疫力變差時,水痘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跑出來作亂,沿著神經來到皮膚上,形成具有危險性的「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分2 類型 侷限型帶狀皰疹占多數

帶狀皰疹分為「侷限型帶狀皰疹」及「瀰散型帶狀皰疹」。侷限型帶狀皰疹只會在某幾條神經分布的範圍發作,也就是稱為「皮節」(dermatomes)的範圍,出現成群紅疹或水泡的病灶,除非沒得過水痘的人直接接觸,否則不具有傳染性。

而「瀰散型帶狀皰疹」的病患,皮膚上同樣會有大面積的紅疹、水泡,而且特徵是遠離主要發病的神經皮節之處,會有超過20顆以上的水泡,代表帶狀皰疹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並且在血液中流竄而散布全身,形成「病毒血症」,就可能具有較強的空氣與飛沫傳染性。

不過,發生機率比較低,目前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而且被感染者通常沒有水痘的免疫力,感染後會發生水痘,而不是出現帶狀皰疹。
 


一生有3成罹患機率  4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曾經感染過水痘病毒的人,無論水痘有無發病,只要免疫力低下時,帶狀皰疹就可能會冒出來。根據研究顯示,人的一生當中,罹患帶狀皰疹的機率為32%。鄭煜彬臨床觀察發現,有4大族群比較容易發生帶狀皰疹:

第1類:免疫力低下者

許多人經常熬夜、晚睡,或是工作、精神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夠,造成免疫力下降,還有糖尿病、白血病、癌症等疾病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機能較差,很容易誘發帶狀皰疹發作。

第2類:局部皮膚外傷者

根據研究顯示,局部皮膚外傷,例如濕疹、手術傷口,都容易誘發帶狀皰疹。臨床上,也有不少人到海邊玩水、日曬過後,局部皮膚發生曬傷、脫皮,或是鼻竇炎患者神經受損,也會增加發生帶狀皰疹的機會。

第3類:使用特定治療藥物者

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病患,以及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B細胞淋巴瘤患者等,也都是容易增加發生帶狀皰疹機會的族群。

第4類:60歲以上年長者

隨著年紀越大,帶狀皰疹的發生機率也越高,超過60歲以上的年長者,是最容易發生帶狀皰疹的高風險族群。
 


胸部、腰部是好發部位 皮膚抽痛、刺痛是典型症狀

根據統計顯示,胸部、腰部等部位,是帶狀皰疹最容易好發的部位。而帶狀皰疹發病前期,大部分的病患會感覺皮膚有抽痛、刺痛的典型症狀,有些患者可能只有搔癢的異常感覺;經過3~7天之後,帶狀皰疹沿著被侵犯的神經皮節部位,首先會出現群聚性的紅色丘疹,接著快速進展為水泡或膿泡,這些水泡或膿泡的大小大約是0.1~1公分,並且伴隨著灼燒般的神經性疼痛症狀。

而群聚性的水泡就是帶狀皰疹最典型的症狀,水泡收斂形成痂皮後脫落,至少需要1~2星期的時間,整個疾病發展過程大約2~4星期。
 


留意非典型症狀 避免過度診斷

鄭煜彬提醒,有些病患的帶狀皰疹發生在腹部,雖然有產生疼痛感,但是皮疹、水泡病灶尚未發生,可能會被當作是腎結石等腸胃道疾病;也有患者的帶狀皰疹長在胸部上,同樣會有疼痛、刺痛等感覺,而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除此以外,發生在腹部肚臍附近的帶狀皰疹,由於神經受傷,導致患處肌肉無力,皮膚可能垂出一塊,外觀就像是疝氣一般,稱為「假性疝氣」;而帶狀皰疹病患也可能發生單側肢體無力的後遺症,通常經過數星期至數個月,就能自然恢復。
 


抗病毒藥物才有效 把握黃金治療期

治療帶狀皰疹時間點非常重要,發疹3~4天之內,使用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最好,也能預防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若是超過4天以上才治療,治療效果會比較差。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外用藥膏並不適合,不但沒有治療效果,更會延誤治療時機。

無法完全根治 施打疫苗降低發生機率

鄭煜彬強調,目前帶狀皰疹無法完全根治,當免疫力低下時,就有可能再次復發,因此,建議60歲以上年長者,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根據研究統計,帶狀皰疹疫苗能夠提供長達10年的保護力,可以降低帶狀皰疹發生機率51%,並且降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機率達66%。

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時,可以與流感疫苗一同施打,但不能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起,以免效用減弱;若是曾經發生帶狀皰疹,3年內再次復發的機率較低,建議間隔3年之後,再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比較符合經濟效益。

延伸閱讀:

皮蛇該看哪一科?會傳染嗎? 秋冬易好發,50歲人要注意!醫師教如何預防
皮蛇長水泡、神經痛怎麼辦? 塗牙膏、抹草藥通通NG!醫師教你正確做法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以為拉傷!腳後跟疼半年竟是阿基里斯腱斷裂 她慘錯過黃金治療期

以為拉傷!腳後跟疼半年竟是阿基里斯腱斷裂 她慘錯過黃金治療期

搬重物時若感覺腳後跟「扯到一下」,可別以為只是小拉傷!金門一名女子在搬重物時腳後跟劇痛,以為只是拉傷,休息後會自行痊癒,未料半年後小腿越來越細、走路一拐一拐,最後竟被診斷為「阿基里斯腱完全斷裂」,所幸經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重新能夠登山、旅遊。

2025年10月30日 18:57

最新賺年終方式?檢舉亂丟菸蒂獎金驚人 環保局再推打擊1陋習

最新賺年終方式?檢舉亂丟菸蒂獎金驚人 環保局再推打擊1陋習

有統計指出,台灣約有346萬人抽菸,許多公共場所也開始設有「吸菸區」,不讓一般民眾飽受二手菸之苦,但仍有一些吸菸者喜歡邊走邊抽,甚至亂丟菸蒂,使大多數人觀感不佳。最近有網友分享,收到檢舉亂丟菸蒂的獎金,意外引發熱議,還有人笑說「自己的年終自己賺」。

2025年10月30日 18:54

中國非核准食品入台偷賣 立委爆有人申請免查「一年逾3千次」

中國非核准食品入台偷賣 立委爆有人申請免查「一年逾3千次」

國內爆發非洲豬瘟,引發質疑現行攜帶「一般食品6公斤及1000美元以下免申請輸入查驗」制度有漏洞。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今日批評,坊間已有許多非屬核准輸入產品在國內流通販售情勢,包括中國大陸麻辣花生、螺螄粉等,對食安產生疑慮;更有民眾去年申請3002批次,365天有294天都申報進口免查驗,還稱是「自用」。食藥署強調會針對高頻次的民眾加強勾稽查核,並於一個月內檢討漏洞。

2025年10月30日 17:42

4大警訊當心「性成癮」 醫:壓力孤單都可能引發

4大警訊當心「性成癮」 醫:壓力孤單都可能引發

近年隨著社會風氣改變、網路平台的普及,性成癮問題逐漸引起關注。醫師指出,常見的性成癮現象包括「頻繁使用交友軟體與人發生性關係、反覆尋求付費的性服務難以停止、反覆自慰或追求特定的性刺激或過度觀看色情影片」,也可能因而導致與伴侶進行性行為時感到困難或乏味,伴侶之間若性需求頻率差異過大,也常引發衝突。

2025年10月30日 17:35

坣娜胰臟癌逝 醫揭「癌王」殘酷真相:藥物少得可憐

坣娜胰臟癌逝 醫揭「癌王」殘酷真相:藥物少得可憐

資深歌手坣娜於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演藝圈好友與歌迷紛紛表達不捨。而坣娜的離世,也讓民眾再度關注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ETtoday新聞雲》專訪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醫師陳三奇,解析胰臟癌治療棘手之處,連醫師都搖頭嘆「被稱為癌王真的是有原因的」!

2025年10月30日 15:49

【廣編】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Trop-2 ADC藥物納健保 估逾百名癌友受惠省下百萬藥費

【廣編】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Trop-2 ADC藥物納健保 估逾百名癌友受惠省下百萬藥費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健保署宣布自114年10月1日起,部分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HR+/HER2-)乳癌患者,第三線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治療將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預估每年將有超過700名病友受惠,省下百萬藥費,成為今年最令人振奮的乳癌防治消息。

2025年10月30日 15:18

婦「無痛血尿」竟是癌 醫揪輸尿管5cm腫瘤

婦「無痛血尿」竟是癌 醫揪輸尿管5cm腫瘤

67歲的林女士近期出現間歇性的無痛血尿,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末端長了一顆5公分的腫瘤,且有腎水腫情形,確診為「輸尿管泌尿上皮癌」。醫師指出,長期吸菸、處於環境汙染及具家族史者都是危險因子,該癌症狀並不明顯,常見表現為無痛性血尿,若置之不理,腫瘤可能造成阻塞及腎衰竭、遠端轉移。

2025年10月30日 14:41

男性癌症第3位!「攝護腺癌」3大明顯症狀別輕忽

男性癌症第3位!「攝護腺癌」3大明顯症狀別輕忽

「攝護腺癌」為我國男性發生率第三位的癌症,死亡率居第六。國健署提醒,男性民應留意身體異常徵兆,若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2025年10月30日 13: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