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3個激烈姿勢 懷孕做愛也可以很安全!

(圖/記者Mamibuy攝)

▲避開3個激烈姿勢 懷孕做愛也可以很安全!(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老公有需求,懷孕做愛到底安不安全?想必是多數新手媽媽最想問的問題,基本上只要避開這三種危險姿勢,並在懷孕初期與後期暫緩性行為,懷孕期間也可以不停機喔!

孕婦仍可享有性生活嗎?

很多孕媽咪擔心性事會影響腹中寶寶,甚至造成流產。其實當胎兒成形後便會緊緊依附著子宮,且有羊水保護,免受撞擊和傷害;而子宮頸的黏液會發揮保護作用,封住子宮口,避免細菌進入,因此懷孕性行為並不會傷害到胎兒喔!

只不過,多數醫生會建議兩個時期先暫停性生活,分別是「懷孕12週以前」(胚胎正處於發育階段)以及「懷孕37週以後」(已屆生產期,容易產生不適),確保媽咪及胎兒的安全。

屬於高危險妊娠,建議先停機

但是,如果是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們,在懷孕期間就最好不要有性行為,以下就是高危險妊娠的類型:

1. 有流產或有流產危險的相關病史者

2. 有早產的可能性(在37週前有子宮明顯收縮的情形)

3. 有陰道出血、分泌物或沒有原因的抽搐情形

4. 羊膜囊有破損或有滲液

5. 子宮頸閉鎖不全

6. 前置胎盤或子宮位置太低

7. 雙胞胎、三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婦

孕期要避免的3個危險姿勢

1. 女性上位

丈夫躺平,妻子跨坐在丈夫身上的姿勢。對於孕婦或陰道短的女性衝擊非常強的姿勢,會對子宮形成刺激,請盡量避開此姿勢。

(圖/記者Mamibuy攝)

2. 曲折位

妻子平躺後,把雙腿抬起放在丈夫肩膀上的姿勢,需小心插入的深度。

(圖/記者Mamibuy攝)
 

3. 後背位

妻子上半身往前趴,臀部往後拉,丈夫在妻子後側進行陰莖插入陰道的姿勢,需小心插入的深度,很容易造成宮縮。

(圖/記者Mamibuy攝)


懷孕做愛要注意……

1. 別對陰道吹氣

若進行口交時,提醒老公千萬不要吹氣進入陰道,因為吹氣可能會導致血管栓塞,危及母親與小孩的生命。

2. 不刺激乳頭

到了懷孕中後期,如果直接嚴重刺激乳頭,不僅會造成疼痛,還會分泌出引起子宮收縮的荷爾蒙,因此建議不要太刺激乳頭為佳。

3. 不要壓迫腹部

盡量不要將身體重量壓在孕媽咪身上,避免直接壓迫到肚子,尤其中後期肚子變大後更要注意姿勢,丈夫的動作也需要輕柔體貼。

4. 要做好個人衛生

進行性行為前後,雙方應做好清潔工作,若擔心感染風險也可全程使用保險套。

5. 適當溝通與心態調整

親密的兩性生活有很多種,並非只有性交。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坦然地告訴另一半。當妻子感到有負擔時,先生應給予關心及體諒,尊重妻子。

懷孕做愛要請老公戴套嗎?

單就不再受孕的部分來看,的確是可以不用戴保險套。但是,如果孕媽咪的分泌物較多;或擔心男性的生殖器會藏污納垢,而有感染的風險;或怕先生精液中的前列腺素會引起子宮收縮(發生機率極少),最好還是請另一半戴上保險套。

(圖/記者Mamibuy攝)

產後何時可以開始性行為?

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恢復性生活最佳時機是產後6~8週。這是因為自然產後變脆弱的陰道壁與會陰傷口至少要6週左右才會復原;剖腹產的傷口也大約要6週時間恢復。再加上目前各大醫院都會安排產婦在產後6週回醫院複診,若檢查後復原狀況一切良好,即可恢復性生活。

延伸閱讀

真的不能太早拿筆寫字嗎?


本文擷取自「避開3個激烈姿勢,懷孕做愛也可以很安全!」作者 MamiBuy編輯部,由新手父母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不是高跟鞋的錯!拇趾外翻「年輕族群激增」 醫點名3類人要小心

不是高跟鞋的錯!拇趾外翻「年輕族群激增」 醫點名3類人要小心

近年來,拇趾外翻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民眾抱怨「鞋子穿不下」、「腳趾卡卡很難受」。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指出,傳統上大眾常將此問題與女性穿高跟鞋連結,但臨床觀察發現,年輕族群甚至男性患者比例明顯上升,顯示拇趾外翻與體質、遺傳及足部結構異常有更密切的關聯。

2025年09月04日 20:31

膝蓋卡卡別再怪年紀了 最新研究發現細胞裡小發電廠才是真兇

膝蓋卡卡別再怪年紀了 最新研究發現細胞裡小發電廠才是真兇

膝蓋卡卡總是以為是年紀大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出「提早退化別怪年紀大!」,根據最新刊登於《Bone Research》的研究發現,關節問題並非單純「老化」現象,而是粒線體受損導致能量不足,進而讓軟骨基質流失、自由基過度累積。

2025年09月04日 20:10

羅一鈞升疾管署長「首位防疫醫師出身」 陳亮妤接掌健保署

羅一鈞升疾管署長「首位防疫醫師出身」 陳亮妤接掌健保署

衛福部疾管署、健保署長人事確定!衛福部次長莊人祥今(4)日證實,衛福部長石崇良已經於部務會議宣布,疾管署代理署長羅一鈞升任疾管署長,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升任健保署長;衛福部規劃將於下週二進行署長交接儀式。

2025年09月04日 15:47

連續1個月喝「昆布水」!日本人發現:飽足感增加、腸胃變得更順暢

連續1個月喝「昆布水」!日本人發現:飽足感增加、腸胃變得更順暢

台灣人飲食習慣與日本相近,味噌湯、火鍋或滷煮料理中,常能見到昆布的身影。然而,除了熬湯提鮮,昆布還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飲用方式──「昆布水」!

2025年09月04日 15:25

女抽脂後「急性腎衰竭」 衛生局急查診所「揪3問題」先罰5萬

女抽脂後「急性腎衰竭」 衛生局急查診所「揪3問題」先罰5萬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今(4)日踢爆,一名女性做完自體脂肪填補手術卻造成終身洗腎、腳趾頭發黑,然診所切割主治醫師,主治醫師又卸責給麻醉醫師。北市衛生局昨日前往稽查,發現觀察床設置超出標準、未依規定核備、未開立醫療收據等3項問題,其中核備問題還要請診所進行說明,其餘則將依法開罰。

2025年09月04日 14:57

腦子轉不動別再靠咖啡硬撐!7種「補腦食物」救回專注力、記憶力也回春

腦子轉不動別再靠咖啡硬撐!7種「補腦食物」救回專注力、記憶力也回春

最近時常因為長時間盯著電腦、熬夜加班,感覺腦袋不清醒,甚至抱怨記憶力退步、情緒起伏不定嗎?這些狀況並非專屬個人或單純錯覺,日本《Women’s Health》報導指出,國際研究發現,近年愈來愈多人正經歷所謂的「腦霧(Brain Fog)」,並積極尋找能夠幫助恢復清晰思緒的飲食方法。

2025年09月04日 14:53

一早醒來就頭痛?醫師揭「腦壓高」原因:不是只有睡不飽!

一早醒來就頭痛?醫師揭「腦壓高」原因:不是只有睡不飽!

你是不是也有過一早醒來,頭就隱隱作痛的經驗?江坤俊醫師在社群上提醒,起床頭痛可不只是「睡眠不足」這麼簡單!

2025年09月04日 14:53

女嬰全身水泡紅疹罹「色素失調症」 醫揭影響:早期診斷是關鍵

女嬰全身水泡紅疹罹「色素失調症」 醫揭影響:早期診斷是關鍵

一名出生不久女嬰,活動力正常,但全身卻布滿小水泡般的紅疹,經檢查後,確診罹患罕病「色素失調症」。醫師指出,這項疾病與基因有關,影響包含皮膚、牙齒、毛髮、眼睛甚至神經系統的發育,不過只要早期診斷、積極追蹤治療,孩子依舊能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

2025年09月04日 11:51

退休教授B肝沒追蹤「突急性肝衰竭」 醫示警:還可能變癌

退休教授B肝沒追蹤「突急性肝衰竭」 醫示警:還可能變癌

75歲的退休教授是B肝帶原,未規律追蹤,因突然疲倦、嘔吐、厭食及頭痛等不適就醫,當下提到自己已有數天的茶色尿、皮膚蠟黃,醫院緊急檢查發現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異常,確定是急性肝衰竭,緊急給予藥物治療。醫師提醒,雖然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症狀,但若未持續追蹤時,仍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2025年09月04日 11: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