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五歲、六歲、七歲孩子的心理樣貌。(圖/Mamibuy攝)
圖文/mamibuy
當孩子進入了幼兒園,其實就是進入了一個小型社會,這裡有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所以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我們的寶貝必須要在這裡經歷人生的第一次洗禮。然而不論是幼幼班或小班,孩子對於環境周遭的一切仍然懵懵懂懂,所以每天所經歷的都是在「玩」,大約到了中、大班,孩子的認知能力提升了,動作技巧也變好了,所以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訊息,他更希望能夠主動到處探索、獲得知識以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大班結束後,孩子要經歷人生中的第一個畢業典禮,面對與老師及同學分別,然後到了小學認識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及新的同學,因此環境中有更多的未知等著孩子去探索!
面對五歲、六歲、七歲孩子,我們再也無法以對待小幼兒的方式對待他們,但是他們又隨時展現出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有時父母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帶領這些孩子!
想要了解這時期的孩子其實並不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想想我們在小時候的樣子,那時候的您想要怎麼被大人照顧與對待呢?那其實就是您孩子的想法,簡單來說,有三個層面:
想要得到關注:每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疼愛,而大腦所認定的「疼愛」就是得到父母的關心與注意,所以孩子開始喜歡在父母面前表現,即使是像亂丟東西這樣的錯誤行為,大腦也會將父母的責罵解釋為「獲得關注」,所以常有父母問到「為什麼越制止孩子,孩子越故意犯錯?」這是因為我們常以大人的角度來認定孩子的思維。其實面對孩子故意調皮搗蛋的行為,有時最好的方法反而是忽略,並且偷偷觀察孩子的表現,只要做出正確的行為,大人們就該給予大大的讚賞,這對孩子來說,他才會學習到甚麼是可以得到「關注」又可以獲得「稱讚」的行為。
想要獲得肯定:面對學習、面對人際,孩子的生活不再像是小時候那麼的單純,所以孩子開始要學習接受挫折、克服挫折。提高孩子挫折忍受度的方式除了面對挫折外,更要從建立成就感來提升挑戰挫折的動力,因此孩子開始到處尋求肯定,最常見的就是孩子開始把從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向父母「獻寶」,或者把自己的優秀表現告訴父母,他並不是要賣弄知識,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讚賞,但是孩子永遠挑錯時間,總是在父母最忙或者父母最累的時候想要找父母「邀功」,這時候媽媽不讓孩子說清楚,或者只想隨意打發孩子,這對孩子是會有負面的心理影響,甚至影響到親子關係。面對孩子來跟您聊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千萬別敷衍孩子,但是可以換個方式讓孩子感到被肯定,您也可以放輕鬆,例如告訴孩子他所說的事情您很重視,但是只是說完還不夠,可以請孩子把剛剛的內容畫出來(幼兒園學童)或寫出來(小學生),並且找的地方將孩子的圖畫及文字收藏起來,這不僅讓孩子感受被肯定,更是孩子的成長紀錄!
想要被了解:從發展學來看,孩子從五歲開始慢慢地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開始會注意到每個人的情緒表現,也就是建立「同理心」的開始。但也同樣地,孩子也開始希望被了解,他會認為最了解他的是爸爸媽媽,因此有些事情他不說,爸爸媽媽也應該要懂。進入小學後,同時面對課業壓力及人際壓力,孩子回家後也無法把每件事情鉅細靡遺地告訴父母,因此當孩子回家後悶悶不樂,不見得孩子是在跟爸媽生悶氣,但是當下的情緒又讓孩子無法跟父母說明。這時候爸媽別急著想要問出個所以然來,過於急躁的關心,不僅變成孩子的壓力,甚至孩子會認為爸媽不了解他。情緒必須要有宣洩的出口,只要孩子不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那就讓孩子靜一下、哭一下、鬧一下吧!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了,再跟孩子好好地「溝通」,除了了解孩子的不當情緒表現外,更要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生氣是無法解決問題,而且爸媽也不會因為孩子生氣就知道發生甚麼事,所以可以討論出個彼此瞭解的方法,例如孩子可以到房間發洩情緒,發洩後再來跟爸媽好好講。有良好的溝通默契,不只幫助父母了解孩子,孩子更能知道如何跟父母表達心中的想法。
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孩子越來越聰明,媽媽越來越招架不住。孩子犯錯,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夠道歉並且善後,但是孩子總有千百個理由來解釋自己的錯誤,甚至是以一句「不知道」來應付所有狀況。媽媽們被孩子「惹毛」後,除了發脾氣外,卻苦無其他方法,而孩子卻也依然故我。就當作孩子自己在找台階下吧!但是這「台階」應該是父母給,而不是讓孩子為了逃避責罰而找的藉口。其實每個孩子犯錯時都知道自己錯了,但是「趨吉避凶」的心理,但孩子在心中早已盤算出對於父母的每種反應應有的作為,所以父母不論如何講理、如何責罵,孩子總有適當的「劇本」來跟父母應對,所以處理孩子的問題,我們應該採取「不按牌理出牌」的原則:
1.先稱讚後講理: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爸媽的眼中盡是孩子的錯誤,因此忽略了孩子小小的優點,例如孩子不願意練習生字,竟然在生字簿上開始塗鴉,如果您一看到就開始責罵,那麼您就中了孩子的計了!因為您責罵的時間孩子也不用寫生字啊!換個角度來看,您是否看出孩子畫得是甚麼?有沒有畫出個漂亮的圓?或者畫出了故事?甚至是每個格子都畫到了?由於孩子並不會預期您會讚美他,所以您從這些點來稱讚孩子,孩子反而不知所措,準備跟您反抗的心防才會卸下,這時候您說甚麼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當孩子接受稱讚,心裡還飄飄然的時候,您可以開始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以及將來再犯錯時的處罰。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先讓大腦獲得愉快的感覺,之後的訊息較能夠容易記得住並且執行。
2.協助善後:當孩子知道錯了之後,並非道個歉或是說句「我下次不會再犯錯了」就可以結束,必須讓孩子學習如何善後。以前一段寫生字的問題來看,媽媽千萬不要在孩子道歉後,就自己拿出橡皮擦幫孩子把生字簿擦乾淨,然後再拿筆給孩子,「請」他好好寫字!我們應給予機會教育,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只要問孩子「那麼你應該怎麼做?」讓孩子自己想想如何善後,而我們的協助也僅止於提醒而已,並非出手幫孩子完成。對孩子來說,自己處理犯下的錯誤除了培養負責任的態度外,其實也是讓孩子在善後的過程中,體驗犯錯的代價,這有助於孩子自我約束能力的提升!
3.善後別忘記稱讚:父母常犯的錯是在孩子把事情完成後開始有意無意地跟孩子說「看吧!不要亂塗鴉,好好寫字不就好了嗎?就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你看,已經那麼晚了!」當孩子為了錯誤而彌補後,又受到媽媽「落井下石」的數落,千萬別認為孩子以後不會犯錯,孩子心裡想得可是「下次犯錯怎麼逃過媽媽的『法眼』」,因此,當孩子把生字簿擦乾淨、把字寫好,或者心甘情願把課文讀完後,請針對孩子的優秀表現給予讚賞,一句「字寫得比較整理囉!」「你背書的聲音很好聽!」這都是正面積極鼓勵孩子維持優良表現的作法,雖然不見得下一次孩子就會不犯錯,但是根據研究,對孩子採用稱讚的方式改善孩子的行為,要比處罰的方式來得時間較為縮短,因此父母也會比較輕鬆!
要執行這樣的方法,必須請爸爸媽媽先練習「稱讚」,因此從現在開始,您必須設想孩子會給您惹出的麻煩事,然後想想第一句話該如何稱讚孩子。同時您也必須從身邊的人開始練習稱讚,不論您的另一半、父母或是同事,甚至是您自己,一大早看到鏡子中蓬頭垢面的您,是否能夠講出一句稱讚自己的話──「哇!這髮型真是時尚啊!」
稱讚,不只讓對方大腦中的多巴胺激增,讓對方感到快樂,您的大腦也會感受對方的情緒,多巴胺同樣也會升高,也就是說,稱讚別人對自己的情緒也是有益的。當我們能夠稱讚孩子的表現,不僅孩子更為正向、樂觀,而且更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對我們來說,我們才能看到孩子可愛的一面,親子關係將能更為緊密!
延伸閱讀
我不是怪咖!亞斯伯格症三大特質,請這樣與他相處
本文擷取自「淺談五歲、六歲、七歲孩子的心理樣貌」作者張旭鎧老師,由新手父母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