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超音波檢查膝關節積水。(圖/吳鑑倫醫師提供)
作者:復健科 吳鑑倫 醫師
八十多歲的J老婆婆,平時身體尚稱健朗,也沒特殊慢性疾病,假日全家大小祖孫三代一起出遊,走了不少路,回家後隔天膝蓋卻腫了起來,腳伸直痛、彎曲也痛,連走路都不方便,需要孫子扶著她走,來到診所看要如何是好。
檢查後發現是膝關節嚴重積水,在超音波導引抽吸後,疼痛立馬大大減輕,走起路來也自然多了。抽出的積水足足有50c.c.那麼多,榮登本院膝關節積水紀錄保持人!
四十幾歲的H先生,體重超過標準值不少,某日墊椅子往櫃子上拿東西,一不小心蹬了下來,接下來都覺得膝蓋後腫脹,走路尚可,但無法蹲下…一個禮拜過去,也吃了消炎藥,仍然沒有改善!只好來復健科報到求解。
看診過程發現膝蓋靠近內後側肌腱疼痛,關節周遭與內部韌帶穩定度都還完好,超音波可見髕骨上方滑囊積水。超音波導引抽水治療後,膝關節活動輕鬆許多,仍建議他接受復健治療,隔天再來診所復健時遇到,走路與蹲下也都幾乎正常了!
膝關節疼痛,在關節周圍甚至膝後方有腫脹感,行走及上下樓梯困難,無法彎曲蹲下,摸起來會腫腫熱熱的,最常見的狀況就是關節發炎積水。
是什麼原因導致關節積水呢?
在年紀輕一點的多半是運動傷害或扭拉傷引起,而年紀大的常是退化性關節合併使用過度,當然還有一部分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發炎性關節炎造成的!
所以關節發炎積水,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的唷。
首先病史及症狀上必須了解是如何發生以及時間長短? 動作或活動如何? 做了甚麼事或運動,還是因受傷引起的? 損傷或過度使用? 發生多久了? 有沒有反覆發炎呢?
了解原因,區分急性或慢性,或發炎性關節炎...
再來做理學檢查,檢查肌力,關節活動度與穩定度,是否有痛點或造成疼痛的動作,判斷是否有膝關節內或膝關節周圍,以及上下鄰近結構受損?
如膝蓋與大小腿肌腱,關節兩側副韌帶及內部前後十字韌帶,骨頭半月板等等…
接著利用超音波檢查,根據症狀及理學檢查的結果,以超音波影像來找尋可能受傷的組織或積水,估計關節的積水量,再決定治療方向!
確定是關節積水,要如何治療呢?
若積水不多,膝關節的彎曲伸展活動尚可,建議減少活動多休息,先以藥物消炎止痛及復健物理治療幫助減緩症狀,讓積水自行吸收消退。
若腫脹明顯,關節彎曲困難,影響行走,則建議將積水抽掉,甚至注射局部消炎藥物,可快速緩解症狀,避免關節持續發炎,甚至造成進一步軟骨磨損或韌帶損傷。
超音波導引積水抽吸治療
如下圖,可見膝關節上方積水,利用超音波導引將針頭放置到目標區抽吸關節積水,可以確保進針的位置,不會損及周圍的組織,可以確認積水是否完全抽掉,甚至若注射藥物也可以精準到達需要的地方。
但是,關節積水不是抽掉或消退了就好喔… 發生積水雖接受適當處理,代表關節本身有潛在性的退化或其他問題,在後續的持續治療及保養是更為重要的!!!
關節疼痛時及後續保養有以下數種方式:
1. 口服消炎止痛及肌肉鬆弛劑,使用局部藥膏或貼布,復健舒緩發炎疼痛
2. 避免劇烈運動,蹲、跪、爬樓梯等等,對關節壓力增加的活動
3. 穿戴護膝,使用行走輔助器具,如枴杖、助行器等
4. 接受物理治療及運動肌力訓練,尤其是股四頭肌及臀部肌力
5. 服用膝關節保健食品,如葡萄糖胺、膠原蛋白、口服玻尿酸等等營養補充
6. 關節內注射玻尿酸,保護潤滑關節,減緩發炎,修補軟骨
7. 增生療法與注射PRP,以生長因子刺激關節軟骨與韌帶修復
8. 如有體重過重,則應調整飲食及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或減重,減輕關節負擔
有關節疼痛等問題,還是應就醫尋求專業檢查及治療,才是正解!
同場加映:膝關節退化可運動嗎?「護膝」「傷膝」運動大公開
搜尋附近的診所:復健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9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