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氫化油被封殺後 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藏匿何處?

▲禁止不完全氫化油後,反式脂肪就從世上完全消失了嗎?(圖/食力 foodnext)

▲禁止不完全氫化油後,反式脂肪就從世上完全消失了嗎?(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採訪·撰文=編輯部

過去的動物性油脂因為常含有膽固醇,容易使得血脂增高等因素為人們所顧忌,但動物性脂肪的耐熱安定性、加工上的可塑性等卻也讓人難以將其完全摒棄。

取代動物性油脂的明日之星 氫化油脂的誕生

然而,隨著加工技術的進展,人們透過將植物性油脂氫化的技術,製造出具有動物性油脂特性的人造奶油,一方面解決了動物性油脂含有的膽固醇問題,另一方面較液態植物油安定、耐存放且同時能賦予食物酥脆口感的特性,讓這些氫化油脂過去常在奶精、巧克力、甜甜圈、炸雞及一般烘焙食品的烤酥油中被廣泛應用,一時間氫化油脂在食品加工上也被賦予了厚望。

氫化(Hydrogenated):透過氫分子與不飽和脂肪分子中的碳碳雙鍵發生加成反應而將其變為碳碳單鍵的飽和脂肪。使油脂從液態轉變為接近固態的物理性質,並同時提高油脂安定性。

氫化油脂的醜聞:反式脂肪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表示,完全氫化的油脂因為飽和度較高,所製造出來的人造奶油質地也會較硬,不便於加工操作,故常以部分氫化的方式追求柔軟的半固態質地。但也因此容易導致了反式脂肪的產生。

孫璐西說明,後來越來越多文獻研究,部分氫化油脂中常產生的反式脂肪,也被發現到具有許多健康上的不良影響。除了導致人體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外,也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其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可能更甚動物性油脂。使得氫化油脂從食品加工的新星,成為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過街老鼠。

低密度脂蛋白(LDL):負責在血液內運載脂肪酸分子至全身供細胞使用,也因為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緊密的正相關,因此LDL攜帶的膽固醇常被普遍稱為「壞膽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據過去研究機制推測可以從動脈硬化塊和動脈中移除膽固醇並將其運送回肝臟使其被排除體外;故HDL攜帶的膽固醇常被稱作「好膽固醇」(HDL-C)。

禁止不完全氫化油後 反式脂肪就從世上完全消失了嗎?

在這些研究陸續指出部份氫化油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後,許多國家開始規範氫化油脂的使用,2018年7月1日台灣也正式禁止「不完全氫化油脂」使用於食品中,以減少民眾攝取過多反式脂肪的可能性。然而禁止了「不完全氫化油脂」並不代表杜絕了反式脂肪,只能說是阻絕了主要的反式脂肪來源,但其實反式脂肪不只一種型態及來源,也並非全數都這麼壞。

孫璐西表示,反式脂肪除了在這些不完全氫化油中有高機率產生外,在一般如大豆油精煉的脫臭過程中亦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除此之外,牛、羊等反芻動物因為特殊的消化道細菌作用,也會產生天然的共軛形式反式脂肪(共軛亞麻油酸),這樣天然生成的反式脂肪,不同於一般人為加工產生的反式脂肪帶來健康上的負面影響,更曾有研究顯示其有減少脂肪合成、抑制腫瘤等效果。

不過,在我國禁止了不完全氫化油脂後,雖然食品中仍有可能會有反式脂肪存在,但已大大降低了民眾接觸反式脂肪的機會。目前法規也規定,各項產品營養標示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只要每100公克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量超過0.3公克便不得標示為0,也已做好把關,因此民眾在挑選產品時亦可以此做為參考依據。

想健康?少點油 選好油 好好用油

除了以營養標示來辨別產品外,選擇適當油脂來源也很重要。孫璐西表示應盡量以高油酸含量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為優先選項,因為油酸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烹煮時也相對穩定。此外,在烹調時也盡量避免油溫過高發煙了才開始下料。

而目前我國「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油脂攝取量為5茶匙,但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39%的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攝取油脂量超過建議攝取,顯示國人在飲食油脂的攝取上嚴重超標。為此孫璐西也提醒,除了選擇適當的油脂外,民眾也應減少食物中的油脂攝取,避免食用油炸及烘焙等常含有高油脂或高糖份的食品,以減少健康的危害風險。

延伸閱讀
看見食品包裝標示成分寫了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那是什麼油?
經歷漫長變遷的複雜乳化物!人造奶油竟然是拿破崙三世懸賞來的?
停用人工部分氫化油 明治與雪印藉機重振人造奶油市場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蔡世仁認為,他與團隊在學術領域最具突破性的發展,是從免疫學角度來理解精神疾病,並以系統性整合研究方式,釐清「發炎」與憂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症的關聯,立下重要里程碑。

2025年11月08日 10:03

《醫療希望在花蓮》花蓮慈濟堅守東台灣 林欣榮帶領開創新醫路

《醫療希望在花蓮》花蓮慈濟堅守東台灣 林欣榮帶領開創新醫路

花蓮慈濟是台灣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肩負偏遠急重難症的治療與國際醫療的責任,院長林欣榮今(8)日發表新書《醫療希望在花蓮》,分享團隊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之中,開創出一條融合科技與人文的創新醫路。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花蓮慈濟培育人才、醫療發展一點不亞於西部,包含東西合療、細胞治療、機械手臂、全人照護,成為一大典範。

2025年11月08日 18:54

醫療成隱形護國神山 吳明賢喊話石崇良「健保改革一定要成功」

醫療成隱形護國神山 吳明賢喊話石崇良「健保改革一定要成功」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因為涉及存股族利益遭民眾反彈,不過昨天陸續有學者、醫界人士表態支持改革。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8)日出席活動致詞時表示,醫療雖然還不是兆元產業,卻是隱形護國神山,守護民眾健康。而致詞最後,吳明賢特別祝福石崇良「健保改革一定要成功!」。

2025年11月08日 16:51

康橋單車環島重傷!彰基搶救奇蹟康復 家屬學校合捐救護車

康橋單車環島重傷!彰基搶救奇蹟康復 家屬學校合捐救護車

一場車禍意外,見證了生命的韌性與台灣醫療的溫暖!今年4月,康橋國際學校一名顏姓高一學生在單車環島途中,於彰化埤頭鄉遭逆向轎車撞成重傷,經彰基醫療團隊徹夜搶救,終於奇蹟般康復。今天(8日)他重返醫院,與父親、校方共同捐贈50萬元,總院長陳穆寬當場加碼150萬元,合計200萬元將用來為二基添購頂級幼兒救護車,守護偏鄉兒童生命。

2025年11月08日 16:21

七海酒樓「香菜」遭驗出10項農藥超標 「青蔥」也違規

七海酒樓「香菜」遭驗出10項農藥超標 「青蔥」也違規

知名餐飲業者又見蔬果農藥超標!北市衛生局7日公布今年9月份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北市內湖區知名港式飲茶「七海酒樓」有兩件違規,其中香菜竟然被驗出高達10種農藥違規,青蔥也因為4種農藥違規,都已經要求下架,後續將移請蔬菜來源廠商所在的雲林衛生局調查處辦。

2025年11月08日 15:59

健保財務改革會持續進行 石崇良:爭取最大共識再推動

健保財務改革會持續進行 石崇良:爭取最大共識再推動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改革規劃引發反彈,政院指示衛福部暫緩規劃,石崇良今(8)日受訪強調,台灣正面臨人口劇烈變化,包含「超銳減、超高齡、超少子」,對健保財務絕對會有很大的衝擊。「健保財務改革會持續進行」,但他也強調,會凝聚共識、在得到最多民眾支持之下,才會來推動。

2025年11月08日 14:56

流感疫苗接種破5百萬人!羅一鈞揭庫存量:部分縣市12月用罄

流感疫苗接種破5百萬人!羅一鈞揭庫存量:部分縣市12月用罄

流感疫苗打氣續升!疾管署攜手家樂福推動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站,今(8)日舉辦記者會宣導,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已經達到515萬劑,剩餘量僅153萬劑,如果打氣不墜,估計部分縣市12月初至12月中可能用罄。另外,疾管署11月底將評估是否再增購流感疫苗供年底至明年初公費接種需求。

2025年11月08日 12:05

補充保費議題「沒有轉彎」 陳時中:2萬門檻太低衝擊小資族

補充保費議題「沒有轉彎」 陳時中:2萬門檻太低衝擊小資族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改革規劃,其中針對租金、利息、股利採「結算制」引發反彈,政院指示衛福部暫緩規劃。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8)日受訪強調,「並沒有所謂的轉彎,但是額度必然要去思考。」他說,改採結算制仍用原本2萬門檻太低,恐衝擊小資族,應該要拉高才合理。

2025年11月08日 11:3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