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離馬路近 兒童IQ低、發展遲緩風險提高2倍

▲小孩、馬路、紐約。(圖/pixabay)

▲《環境研究》期刊上一篇論文,研究顯示住家離大馬路近的兒童,IQ低與發展遲緩風險提高2倍。(圖/pixabay)

文/潘懷宗 博士

家住在大馬路或高速公路旁邊的父母,經常擔心小孩的安全,但你知道嗎? 除了安全之外,還要擔心小孩的智商。2019年4月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當天發表在《環境研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研究顯示住家距離大馬路或高速公路近的兒童IQ低、發展遲緩風險提高2倍。

本研究的作者加州大學美熹德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公共衛生系哈珊蒂副教授表示,住家距離高速公路或州際公路等主要道路比較近的民眾,會遭受到較高的空氣污染。也因此會造成兒童的智商、視覺與動作整合能力相對比住得遠的兒童來得差。該研究中之”距離近”指的是住家離大馬路500公尺以內,”距離遠”指的是1公里以外。目前北美城市居民有30%到45%是居住在距離高速公路或主要道路500公尺以內,顯示受到影響的兒童人數也相當高,因此特別提出呼籲。

▲▼清明連假國道返鄉車潮。(圖/記者陳家豪攝)

▲該研究顯示,住家距離高速公路或州際公路等主要道路比較近的民眾,會遭受到較高的空氣污染。(圖/ETtoday資料照)

哈珊蒂教授針對5,825名兒童在不同年齡之下進行「年齡與發育進程問卷」(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 ASQ)調查 ,ASQ問卷可以評估兒童在五大領域的發展情形: 細微動作、粗大動作、溝通、個人與社會功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藉著量測主要道路跟高速公路附近的空氣污染物,研究團隊評估每一個兒童暴露到臭氧以及細懸浮微粒(PM 2.5)這兩種主要由汽機車排放廢氣所引起的污染程度。其中臭氧會導致氣管肌肉收縮影響肺部健康,而PM 2.5 (直徑2.5 微米以下的細懸浮微粒,比頭髮細30倍),會刺激肺部,引起慢性發炎,長期暴露會進一步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的疾病及癌症。根據我國環保署的官方資料顯示,台灣PM2.5排放量前5名的活動分別為(1)車行及裸露地表揚塵23%、(2)公路運輸22.7%、(3)農業13.5%、(4)餐飲業8.5%、(5)營建業、礦場7.2%.。

▲▼機車族,空污,冬天,寒流,冷空氣,低溫,降溫,冷高壓,禦寒,冷氣團。(圖/記者林敬旻攝)

▲我國環保署的官方資料顯示,台灣PM2.5排放量第一名的活動是車行及裸露地表揚塵,佔了23%。(圖/ETtoday資料照)

哈珊蒂教授的研究分析發現有1,329名 (23%)兒童,ASQ五項能力中至少有一項表現出發展遲緩,比例相當高。結論是當母親懷孕期間或嬰兒生下來後暴露到空氣污染,特別是臭氧,都會造成兒童發展遲緩。另外,兒童生下來之後才遭受到空氣直接污染的影響比在媽媽肚子當中被間接污染的還要嚴重,哈珊蒂教授認為可能跟兒童出生之後不再受到媽媽子宮的防護有關。相比於住得離大馬路遠的同年齡兒童,幼兒在高濃度臭氧的環境下成長,在8個月大時測試,任一能力發展遲緩的風險高3.3%,在2歲以及2歲半時,五項能力都顯現發展遲緩的風險分別高了17.7%跟7.6%。

該研究是在紐約州北部進行,當地是美國空氣污染相對比較低的地區,哈珊蒂教授高度懷疑如果這個研究是在較高污染的地區進行的話,空氣污染對兒童發展遲緩的影響可能出現更加嚴重的情形。

▲小孩、馬路、紐約。(圖/pixabay)

▲該研究是在紐約州北部進行,圖為紐約時代廣場。(圖/pixabay)

空氣污染不只會影響兒童發展,甚至可以致命。CNN 在隔一天,也就是2019 年4月9號,也報導了另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有關空氣污染致命的研究。根據美國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約有11萬人因為PM 2.5的影響而早逝,估計造成8千7百億美金的經濟損失。研究發現,空氣污染的邊際損害(Marginal Damage, 亦即每增加一單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死亡人數變化量)會因為排放源所在地點而不同。最大邊際損害的排放地點,雖然佔污染地點總數目的比率非常小,但卻會佔據整體損害(經濟損失以及死亡人數)的很大一部分比例。這跟80/20原則很像,也就是說只有20%的污染特別嚴重的排放地點,就可以貢獻80%的整體損害。研究顯示,全美排行前10% 的PM 2.5污染城市,如洛杉磯、西雅圖等大都市,貢獻整體損害的54%。除了PM 2.5 之外,其他來自這些大都市的空污物質,如氨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所造成的整體損害也很嚴重。可見針對這些高度污染城市的空氣品質改善,真的是刻不容緩。

報告更指出,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中約有三分之一是住在距離污染源5英里(8公里)範圍內,四分之一的死亡人口居住在距離污染源超過150英里 (240 公里),可見即使住得這麼遠,還是會被影響到,真的是躲都躲不掉。

▲空污。(圖/Pixabay)

▲根據美國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約有11萬人因為PM 2.5的影響而早逝。(圖/Pixabay)

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交通事故和凶殺案的總和還多。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馬歇爾教授(Dr. Marshall)呼籲人們採取積極作為以改善空氣品質。他指出,在這些死亡人數中,57%與能源使用排放廢氣有關(28%與交通運輸,14%與燃煤和天然氣發電有關),15%與農場活動(如動物糞便和肥料的施用和儲存)造成的污染有關。想要減少因空污死亡的人數,在這幾個方面的空氣品質都應該要大幅改善才行。在台灣,估計每年有9.02%死亡人數歸咎於空氣污染所致,若依照此數據估算,台灣每年至少有超過1萬人死於空污。美國肺臟協會發言人克里斯特曼醫師(Dr. Christmas)表示,空污沒有安全閥值,也就是”零容忍”,改善空氣品質仍需大家繼續努力!

空污造成的健康損害如此之大而且深遠,大家應如何自保呢? 潘老師建議大家除了下載空氣品質即時監測APP或每天到環保署空品即時網站上關心空氣品質外,出門戴口罩、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戒菸並且避免二手菸、烹煮食物時記得開抽油煙機、減少拜拜時燒香及燒紙錢等等,都是大家應該努力的方向。另外,在吃的方面,每天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富含β-胡蘿蔔素及玉米黃質的食物(如紅蘿蔔、紫高麗菜)、豆類食品(如豆腐、豆漿)以及香蕉、蘋果、番茄等,也都可以達到抗氧化以及提高肺部的功能。只要能夠做到這些,就一定可以降低空污對你的危害了。

▲空氣品質監測。(圖/翻攝空氣品質監測網)

▲潘老師建議大家可每天到環保署空品即時網站上關心空氣品質。(圖/翻攝空氣品質監測網)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秦良丰奇蹟生還 主治醫陳元皓曝康復過程「最難忘一幕」

在2018年漢光演習中,傘兵秦良丰跳傘發生意外,從大約130層樓的高空墜落,經搶救後,不但生還,並恢復行動力。身為秦當時的主治醫師,陳元皓說,照顧軍中弟兄責無旁貸,當時醫療團隊接手後,所有成員都抱著「一定要讓他好起來」的決心投入,不過最後能成功,關鍵還是秦「過人的勇氣」。

2025年11月01日 09:24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流感疫苗一個月431萬人搶打創紀錄 羅一鈞示警12月疫情捲土重來

流感疫苗一個月431萬人搶打創紀錄 羅一鈞示警12月疫情捲土重來

疾病管制署今(1)日開放公費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第二階段接種,疾管署長羅一鈞公布最新數據,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一個月總計接種431.7萬劑,創下史上最旺紀錄,若打氣持續,月底將討論是否額外增購流感疫苗。羅一鈞也示警,流感疫情預期本月中才會脫離流行,但隨著秋冬氣溫逐漸下降,疫情可能在12月中下旬捲土重來。

2025年11月01日 14:28

衛福部推「鏟子超人」免費心理諮商方案 今起一年內可有3次服務

衛福部推「鏟子超人」免費心理諮商方案 今起一年內可有3次服務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事件發生至今,第一線救災人員與投入災區復原工作的志工,身心承受高度疲憊與情緒張力,甚至影響後續生活。衛生福利部今(1)日起推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救災人員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馬太鞍溪方案),提供投入救災人員及志工,1年內每人3次心理諮商服務,盼成為救災英雄及鏟子超人「安心」的後盾。

2025年11月01日 13:28

石崇良再揭衛福部人事!3名副署長人選確定「健保署要再等等」

石崇良再揭衛福部人事!3名副署長人選確定「健保署要再等等」

衛福部長石崇良9月1日上任後,加速推動衛福部人事佈局,本週陸續公布疾管署、國健署、食藥署3位副署長人選,繼先前已曝光疾管署副署長林明誠,石崇良今(1)日透露,國健署副署長由原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升任,食藥署副署長是該署主任秘書蔡淑貞接任。

2025年11月01日 13:02

老是聽到水聲閉眼就見泥流!門諾醫進災區撫慰災民創傷後遺症

老是聽到水聲閉眼就見泥流!門諾醫進災區撫慰災民創傷後遺症

馬太鞍堰塞湖潰決造成光復鄉重創,洪水退去已逾一個月,街道泥濘大多清除,多數家戶的水電設備也逐步恢復正常。然而,在環境漸漸回復秩序的同時,災民心裡的創傷仍在延續。有人擔心睡得太沉,不敢吃安眠藥,看不見的傷,比泥水更添淤堵。門諾醫院壽豐分院精神醫學系主任鍾德日前走進災區安撫受創心靈,為災民送藥、諮商,也送去一句句「你不再孤單」的問候。

2025年11月01日 12:34

左流右新第2階段開打!120家全聯、大全聯設站「打疫苗送香蕉」

左流右新第2階段開打!120家全聯、大全聯設站「打疫苗送香蕉」

公費流感、新冠疫苗「左流右新」第二階段今(1)日開打,疾管署和全聯福利中心再次合作,在全台120家全聯及大全聯門市設置疫苗接種站,讓民眾日常採買時就可以在社區就近打疫苗,還會有健康禮一串香蕉可立即補充體力。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防疫大使謝祖武與曲艾玲今在全聯南港旗艦店示範接種,人潮眾多,一個早上下來已經有近400人施打,氣氛相當熱烈。

2025年11月01日 11:50

深耕台灣逾30年 藥廠三度獲頒優良外商獎

深耕台灣逾30年 藥廠三度獲頒優良外商獎

在台深耕超過30年的外商製藥公司「台灣諾華」,今年第三度榮獲經濟部金商獎「優良外商」肯定,並獲副總統蕭美琴接見。台灣諾華總裁Keizo Miyazawa表示,獲獎是對公司持續投資台灣、引進創新醫藥的認可。

2025年10月31日 23:14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搶救心臟驟停患者,可降低到院前死亡率,讓民眾及時找到AED是一大關鍵。厚生會全⺠急救委員會、愛陌生協會、開放文化基金會與實現會社共同推動「Taiwan AED Google Map 全民建置行動」,提升查找的精確性與方便性,讓每一台救命設備就能發揮最大價值,進而多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2025年10月31日 19:06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大陸杭州一名34歲盧姓女子(化名)婚後歷經2次流產,今年初終於又懷上期待已久的孩子,但懷孕12週產檢時,超音波顯示胎兒大部分肝臟位於腹腔外,被診斷為「巨大型臍膨出」,讓她一度陷入絕望。所幸在盧女生下寶寶,由醫護團隊連夜搶救照顧,女嬰成功康復活下來。

2025年10月31日 18: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