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吃完藥直接躺下 恐潰瘍穿孔嚴重會沒命

Aquarius Studio/shutterstock

▲吃完藥直接躺下,小心潰瘍穿孔。(Aquarius Studio/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綜合報導/郭家和

只是吃個口服藥,竟然會害食道潰瘍、連喝水都痛到不行?過去曾有一名高中男生因為服藥後沒有配適量開水,再加上一吃完藥就躺下休息,沒想到隔天竟然發生嚴重食道潰瘍。原來這些含有抗生素的藥物具有極酸性,如果不是在腸胃裡釋放,導致膠囊卡在食道,就可能傷及食道黏膜,甚至引發出血和穿孔。那麼服藥之後,究竟可不可以直接躺下呢?根據食藥署指出,正確、安全的服藥方式包括:

(一)服用酸性藥物後躺臥,可能傷害食道與呼吸道

部分藥品具有侵蝕性,像是四環黴素膠囊呈酸性,若服藥後立即躺臥,藥品可能沾黏在食道黏膜上,當包裹於藥品外表的膠囊或膜衣等特殊劑型溶解後,會造成接觸性黏膜灼傷、發炎、潰瘍,甚至穿孔破裂而導致死亡,尤其像口腔、食道等黏膜較薄的部位。此外服藥後躺臥,也可能增加藥品或所搭配的水嗆入呼吸道的風險,造成呼吸道損傷或是感染,甚至發生阻塞而窒息。
>
(二)採用站姿並搭配200CC以上開水

建議服用藥品時,能以站姿或上半身直立的坐姿方式,最好是搭配200cc以上的開水吞服藥品,但病人若有吞嚥方面的問題,可再搭配更多的水服藥,以避免藥品沾黏於食道上造成灼傷,並且順利達到胃腸道,以利身體吸收。有些特定藥品,如雙磷酸鹽類,更要求患者服用後需保持上半身直立超過30分鐘。

(三)舌下含片應採坐姿服用

另外有些特殊劑型的藥品,如舌下錠的硝化甘油,則非以吞服的方式,且使用後可能會發生暈眩,因此建議患者以坐姿服藥,避免因暈眩而跌倒,造成頭部、頸部創傷。

建議民眾在服用藥品前,應注意藥袋或仿單上的資訊,並遵照指示服藥,如對藥品使用不清楚,應該主動詢問藥師,尋求正確的服藥資訊。

延伸閱讀: 天天吃一顆,腎病風險多28倍!這種「超有效胃藥」千萬別亂吃

延伸閱讀: 混著吃藥真的母湯!過敏性休克8成是吃出來的 這幾種藥最危險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分享,一名會打鼾的女子,只要睡沙發就睡得像天使,一覺到天亮;後來「睡眠檢查」的關鍵線索出現,不是沙發有魔力,是姿勢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只要一側睡,呼吸道就不容易塌陷,但一平躺立刻鼾聲雷動。

2025年11月19日 07:12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提醒,從日本回來出現「蘋果臉」?近日真的在診所看到很多「蘋果病」(傳染性紅斑),最近「蘋果病」在日本確實有增加趨勢,近期旅遊回來的孩子出現「蘋果臉+網狀紅疹」的機會也會相對變高。

2025年11月19日 06:28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抽菸喝酒、生活放縱的人」醫師黃軒18日發文指出,他在門診中遇到的一位40歲男性病患卻完全不同,這位病人不抽菸、不喝酒,自認飲食清淡,但生活卻充斥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體檢發現,竟為早期大腸癌。

2025年11月19日 00:10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縣萬丹鄉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個案分布屏東、高雄,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林明誠今(18)日特別南下屏東視察當地防治情形。林明誠表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在屏東縣府積極防疫動員防治,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最近7日也無新增病例,預計需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也會持續派員加強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

2025年11月18日 18:02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一名32歲王姓司機與太太結婚2年卻數度求子失敗,到台中茂盛醫院求助,經抽血檢驗發現,王男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爆表、胰島素分泌當機,已患糖尿病導致不孕,細問才知,王男幾乎每天一杯珍奶!經家醫科醫師呂昀珊施打胰島素,2個月後血糖恢復正常,後續才能接受試管療程。

2025年11月18日 17:26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近期氣溫明顯下降,而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尤其「體質寒、血瘀」的心臟問題特別多,
體質虛寒者常見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

2025年11月18日 17:00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國內腸病毒反常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國內今年初一直以來流行腸病毒型別為伊科11型,主要感染對象為新生兒,近期則面臨「病毒型別轉換」,過去4週主要病毒改為克沙奇A型相關型別,導致疫情上升,主要感染對象也轉為幼兒為主,疫情預期會持續到寒假前,提醒家長多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6:50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台灣少子化加劇,過敏兒卻增加,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家裡孩子愈多,晚生的小孩過敏風險愈低,生到3胎或以上,孩子不論是發生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全都明顯低於老大,例如氣喘,便可下降26.9%。

2025年11月18日 16: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