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美國加州自來水導致15,500人罹癌 台灣從中學到了什麼?

▲水系列。(圖/Pixabay)

▲加州金門大橋。(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

你每天喝的自來水中,只要含有化學物質,不論致癌或不致癌,即使濃度低,都可能因為不同化學物質在體內的交互作用後,導致癌症上身!美國國家廣播網(CNN))在2019年4月30日大篇幅報導,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EWG)的塔莎・史陶依(Tasha Stoiber)博士發表在《環境衛生》期刊的研究結果,如果你/妳終其一生都喝加州自來水的民眾,罹癌的風險,竟然會大大地增加。該研究估算,在公共供水系統中測到的污染物質,已經造成15,500人罹癌。

在美國加州,飲用水的標準必須透過立法來規範,法案的名稱為”安全飲用水和有毒物質強制法案”(Safe Drinking Water and Toxic Enforcement Act),因為是加州在1986 年通過的第65 號法案,因此又稱”加州65提案”(California Proposition 65, 簡稱Prop 65),這個法案的目的就是要監控化學物質汙染到飲用水的問題。 該法案要求公佈已知會造成(1)癌症、(2)先天性缺陷、(3)生殖傷害 (共900 種以上) 的化學物質清單,而且清單每年必須要更新。此外,該法案還要求在加州銷售產品的企業,若其產品含有公布的化學物質,企業就必須主動標示以告知消費者。未清楚標示而違反規範者,會被處以罰金。

▲水系列。(圖/Pixabay)

▲如果終其一生都喝加州自來水的民眾,罹癌的風險會大大地增加,圖非當事地點與人物。(示意圖/Pixabay)

這些被公布的900多種化學物質中,包括有砷、六價鉻、鉛、銅、三氯丙烷(1-2-3TCP)、全氟烷基物質(PFAS)、過氯酸鹽、硝酸鹽以及輻射性的物質(如鈾、鐳)等。

史陶依博士表示,目前罹癌風險都是根據個別污染物質在身體內的暴露量來決定的。但若想要全面了解水中污染物對民眾的健康影響,就應該針對一組污染物的整體影響而不是一個一個分開來看。研究顯示,分析同時存在水中的多個污染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今後更加重要的課題。

史陶依博士分析了2,737個加州的公共供水系統,藉由評估污染物質在供水系統中的濃度,進一步了解加州自來水對民眾健康狀況影響的程度。這些供水系統,供應了加州98%的自來水,它們都在”加州65提案”的規範以及州政府的監督之下。

為了維護飲用水的安全,加州公共供水公司會檢測一些規定內及規定外的污染物質。史陶依博士利用2011~2015年間飲用水中測試出的各種污染物濃度,計算出民眾罹癌的風險。包括因暴露到所有污染物的「年平均罹癌風險」,以及把所有污染物暴露量都考量進去的「累積罹癌風險」。

▲水系列。(圖/Pixabay)

▲飲用水如果遭受到砷的污染,即使很低的濃度,也會致癌。(示意圖/Pixabay)

史陶依博士根據自來水中測出的污染物質含量計算每個供水系統的累積罹癌風險,然後把供水系統分成四種不同的風險類別。如果一輩子都飲用最高風險的自來水,1000個人中至少會有一個人被醫生確診罹癌。然而,根據美國癌症協會估算,全美有40%的人,終其一生會被診斷出罹癌,雖然罹癌的原因有些是因為飲用水造成的,有些則不是。

而史陶依博士分析的2,737個供水站中有將近500個被歸入高風險。而且這些高風險供水站有幾個特點: 規模都很小,供應的人數在10,000人以下,水的來源也大多是地下水。該研究估算,在整個加州的3千8百萬人口中,有3百萬人終其一生喝這500處供水站的水,將會導致4,860 個人罹癌,罹癌率將近千分之二,非常地高。 對於全部加州的民眾,如果終其一生喝當地的自來水,估計將導致15,500人罹癌。史陶依博士的研究同時建立了評估的模型,它也可以運用在其他地區來了解飲用水造成罹癌的風險。

飲用水致癌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由於受到重金屬砷的污染。地下水中砷的來源,一部分來自於大自然地層中,另外一部分是因為工業以及農業的污染。飲用水如果遭受到砷的污染,即使很低的濃度,也會致癌。目前歐盟飲用水中砷的含量限制是5ppb (0.005 毫克/公升),而美國以及台灣是10 ppb (0.01 毫克/公升)。亞利桑那大學暴露科學與風險評估中心凱利・雷諾主任更表示,飲用水中的砷含量,根本沒有安全閥值,屬於"零容忍”的污染物。

▲水系列。(圖/Pixabay)

▲飲用水致癌的原因很多,一部分來自於大自然地層中,另外一部分是因為工業以及農業的污染。(示意圖/Pixabay)

史陶依博士發現預估罹癌的4,860人中,有47%的人是因為飲用水中的砷污染造成的。三分之一的人是因為水處理的副產物造成癌症。另外16%是因為六價鉻污染造成的(電影「永不妥協」中探討的正是加州飲用水遭受六價鉻污染的真實故事)。

砷存在大自然中,包括有機砷和無機砷兩種:有機砷常見於魚貝類等海產食物中,容易被人體代謝排出,屬於無毒性的砷;無機砷的毒性大,過量攝取會引起噁心、嘔吐、抽搐等中毒症狀,古裝劇中常用來下毒的砒霜,就是無機砷。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經將無機砷列為一級致癌物質,無機砷容易引發皮膚癌、肝癌和肺癌等癌症。國人對砷的印象,應該是從烏腳病得到的。1950 年代末期,在台灣西南沿海民眾飲用含砷的地下水,導致烏腳病。當時發現烏腳病起因於飲用含砷的井水,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於1960 年代開始在當地鋪設自來水管線,直到1970 年代中期,才讓全部居民都有自來水飲用並讓烏腳病不再發生。1990 年代蘭陽平原也發現含砷井水引起慢性中毒的狀況,還好兩年內就全面改用自來水進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水系列。(圖/Pixabay)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經將無機砷列為一級致癌物質。(圖/Pixabay)

而國內自來水的來源又是什麼呢? 有沒有使用地下水來做為自來水供應給民眾呢? 根據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簡稱北水處)提供的資料表示,全台灣供水站的自來水水源中,河水佔33%,地下水佔7%,河水及地下水兩者都有的佔60%,也就是說有93% 的供水站會使用地下水做為水源。而首善之都的台北市情況又如何呢? 北水處供水站的自來水水源中河水佔99.55%,地下水(指泉水)佔0.34%,河水及地下水兩者都有的(山豬湖供水站)僅佔0.11%,也就是說僅僅0.45%供水佔使用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源。而北水處的供水轄區除了台北市之外,周邊的新北市三重、新店、永和、中和、部分汐止區域以及常態支援板橋、蘆洲、新莊、淡水、汐止等。比起全台灣93%供水站會使用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源而言,北水處使用地下水的的比例小很多。

而現行國內自來水水質檢測的項目,乃依據環保署訂定的「飲用水水質標準」進行管制,檢測項目共計66項, 比起加州的900項,相距甚遠。至於前面提到的六價鉻、三氯丙烷(1-2-3TCP)、全氟烷基物質(PFAS)、過氯酸鹽、以及鈾、鐳)放射性物質)等都不在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的管制項目中。依「飲用水水質標準」中重金屬砷的最大限值為10 ppb (0.01 毫克/公升),北水處近年來各供水站的檢測結果平均為檢測不出 (即小於方法偵測極限1.2 ppb),測到有砷存在的值,大多在2~3 ppb (0.002~0.003 毫克/公升)之間。使用地下水的供水場,砷的檢測結果並未較高。雖然北水處飲水中砷含量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但仍有改善空間,即使加州的飲用水供水站,也都積極在更新設備、尋求持續改善的方法。

▲▼直潭淨水場空拍,新店溪,曲流,墳墓,直潭國小,枯水,和美山,翡翠水庫。(圖/記者湯興漢攝)

▲直潭淨水場空拍。(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砷污染的水被加熱或者煮沸後並不能去除砷,市面上的反滲透膜(RO逆滲透)凈水器,可以去除砷以及鉛等重金屬。另外,含有動力學降解流動(Kinetic Degradation Fluxion,KDF) 技術,一種銅鋅合金的濾心,也能有效除去水中的砷以及重金屬。還有一種微鼻過濾器,利用在陶瓷顆粒上創造微孔,模擬人體鼻子的過濾技術,活化微孔和表面,能選擇性地吸附並固定砷(及重金屬),也可以除去水中的砷及重金屬。民眾如果使用這幾種過濾器過濾後的水,可免除砷的危害,但潘老師要特別提醒,為了避免水中的微生物未被完全過濾,喝進肚子裡引起疾病,自來水即使過濾後仍要煮沸才能飲用,使用過濾裝置時,也要定期更換濾心,才能安心飲用喔!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今年是八仙塵暴10周年,那場災難造成近500名年輕人燒燙傷,重傷患者換藥過程宛如酷刑,而孫維仁醫師身為台灣麻醉醫學專家,當時力倡「止痛等於生命支持」,推動急診開放嗎啡不限量,結果成功協助大量傷患獲得充分鎮痛,且無人因此成癮,他的努力不僅實際造福民眾,也締造台灣醫療重要突破。

2025年08月29日 10:04

跟酒駕一樣危險!藥師示警9類「藥駕」藥物:反應速度會變慢

跟酒駕一樣危險!藥師示警9類「藥駕」藥物:反應速度會變慢

「藥駕」不輸酒駕!服用某些藥物後再開車,可能反應速度變慢或出現疲勞、暈眩、專注力與判斷力。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郭奕宏列出「9類藥物」使用後,就跟「酒駕」一樣危險,其中也包括眼科散瞳劑眼藥水。

2025年08月31日 12:17

卸任前最後一天上班 邱泰源:離開不會不捨

卸任前最後一天上班 邱泰源:離開不會不捨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31)日是最後一天上班,今上午出席活動受訪時被問及心情,他表示,「非常快樂的過每一天」,這兩天衛福部會辦歡送會,大家都是平常心,未來無論在哪個位置,都會盡力幫國家做事。至於離開是否會不捨,他則直言「一點也不會。」

2025年08月31日 10:26

她雙眼乾澀每天用人工淚液難緩解 針灸3個月改善逾5成

她雙眼乾澀每天用人工淚液難緩解 針灸3個月改善逾5成

64歲李女士,長期受到雙眼乾澀與久視疲勞困擾,尤其在閱讀時症狀加劇,儘管每日使用人工淚液4次,仍難以緩解不適,尋求中醫治療協助,在接受針灸3個月後,眼部乾澀與疲勞改善超過5成;持續治療至第4個月已無需依賴人工淚液,眼睛舒適度大幅提升。

2025年08月31日 09:14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一位71歲的老翁因長時間食慾不振與全身搔癢,並且經常感覺到甜點有苦味,直到就醫後才得知自己已罹患肝癌末期。這名老翁的案例引起醫界關注,醫師錢政弘提醒民眾,肝臟疾病初期可能會出現不明的症狀,包括味覺改變、皮膚異常等,應儘早進行檢查。

2025年08月30日 23:39

一票人早餐常吃!「把它當燕麥片」以為健康 醫喊母湯

一票人早餐常吃!「把它當燕麥片」以為健康 醫喊母湯

以為很養生,但卻是在吃垃圾食品!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有患者早餐都吃燕麥泡牛奶配水果,但他所謂的燕麥卻是玉米片,可能讓血糖飆升,對他來說就像垃圾食品。他也提醒,燕麥片對血糖有問題的人來說仍會有劇烈影響,建議選擇原形、無加工的燕麥。

2025年08月30日 19:22

母乳、配方奶糖份都是「乳糖」 專家:有助腦部、神經發育 

母乳、配方奶糖份都是「乳糖」 專家:有助腦部、神經發育 

母嬰品牌「媽媽餵」影片指稱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高,可能導致過動,引起家長恐慌。國際泌乳顧問澄清,母乳與配方奶中的主要糖份以乳糖(lactose)為主,其性質與飲料中的添加糖(added sugars)或蔗糖(sucrose)不同,不能混為一談。且哺乳方式沒有標準答案,依醫囑與家庭現況,選擇全母乳、混合餵養或配方奶,只要寶寶健康、媽媽安穩,就是對的選擇。

2025年08月30日 18:43

設計師熬夜畫圖手痛到不舉 中醫揭五十肩分4類「年輕人也中招」

設計師熬夜畫圖手痛到不舉 中醫揭五十肩分4類「年輕人也中招」

一名32歲男性室內設計師,因長時間熬夜畫圖,某天突然右手抬不起來、肩膀劇烈疼痛,起初誤以為是肌肉拉傷,經診斷為典型五十肩。中醫師指出,五十肩不是一般的肌肉拉傷,而是肩關節囊慢性發炎與沾黏,臨床觀察有4種體質類型,而現代人久坐辦公、滑手機、缺乏運動,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若輕忽不治療,可能導致肩關節日漸僵硬,影響日常生活。

2025年08月30日 17:56

糖尿年輕化!28歲酒店妹「腎病變」水腫臉發黑 洗腎過一生

糖尿年輕化!28歲酒店妹「腎病變」水腫臉發黑 洗腎過一生

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高雄一名28歲酒店妹有家族糖尿病史,年僅22歲就罹患糖尿病,因工作處於高壓環境,又沒有規律服藥,近一年體重稍增、出現泡泡尿,就醫檢查時發現腎功能嚴重低下,3個月前開始洗腎人生。腎臟科醫師表示,年輕型糖尿病不只罹患得早,惡化程度還更快,若未適度控制血糖,恐提早8年就得開始洗腎。

2025年08月30日 17:4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