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美國加州自來水導致15,500人罹癌 台灣從中學到了什麼?

▲水系列。(圖/Pixabay)

▲加州金門大橋。(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

你每天喝的自來水中,只要含有化學物質,不論致癌或不致癌,即使濃度低,都可能因為不同化學物質在體內的交互作用後,導致癌症上身!美國國家廣播網(CNN))在2019年4月30日大篇幅報導,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EWG)的塔莎・史陶依(Tasha Stoiber)博士發表在《環境衛生》期刊的研究結果,如果你/妳終其一生都喝加州自來水的民眾,罹癌的風險,竟然會大大地增加。該研究估算,在公共供水系統中測到的污染物質,已經造成15,500人罹癌。

在美國加州,飲用水的標準必須透過立法來規範,法案的名稱為”安全飲用水和有毒物質強制法案”(Safe Drinking Water and Toxic Enforcement Act),因為是加州在1986 年通過的第65 號法案,因此又稱”加州65提案”(California Proposition 65, 簡稱Prop 65),這個法案的目的就是要監控化學物質汙染到飲用水的問題。 該法案要求公佈已知會造成(1)癌症、(2)先天性缺陷、(3)生殖傷害 (共900 種以上) 的化學物質清單,而且清單每年必須要更新。此外,該法案還要求在加州銷售產品的企業,若其產品含有公布的化學物質,企業就必須主動標示以告知消費者。未清楚標示而違反規範者,會被處以罰金。

▲水系列。(圖/Pixabay)

▲如果終其一生都喝加州自來水的民眾,罹癌的風險會大大地增加,圖非當事地點與人物。(示意圖/Pixabay)

這些被公布的900多種化學物質中,包括有砷、六價鉻、鉛、銅、三氯丙烷(1-2-3TCP)、全氟烷基物質(PFAS)、過氯酸鹽、硝酸鹽以及輻射性的物質(如鈾、鐳)等。

史陶依博士表示,目前罹癌風險都是根據個別污染物質在身體內的暴露量來決定的。但若想要全面了解水中污染物對民眾的健康影響,就應該針對一組污染物的整體影響而不是一個一個分開來看。研究顯示,分析同時存在水中的多個污染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今後更加重要的課題。

史陶依博士分析了2,737個加州的公共供水系統,藉由評估污染物質在供水系統中的濃度,進一步了解加州自來水對民眾健康狀況影響的程度。這些供水系統,供應了加州98%的自來水,它們都在”加州65提案”的規範以及州政府的監督之下。

為了維護飲用水的安全,加州公共供水公司會檢測一些規定內及規定外的污染物質。史陶依博士利用2011~2015年間飲用水中測試出的各種污染物濃度,計算出民眾罹癌的風險。包括因暴露到所有污染物的「年平均罹癌風險」,以及把所有污染物暴露量都考量進去的「累積罹癌風險」。

▲水系列。(圖/Pixabay)

▲飲用水如果遭受到砷的污染,即使很低的濃度,也會致癌。(示意圖/Pixabay)

史陶依博士根據自來水中測出的污染物質含量計算每個供水系統的累積罹癌風險,然後把供水系統分成四種不同的風險類別。如果一輩子都飲用最高風險的自來水,1000個人中至少會有一個人被醫生確診罹癌。然而,根據美國癌症協會估算,全美有40%的人,終其一生會被診斷出罹癌,雖然罹癌的原因有些是因為飲用水造成的,有些則不是。

而史陶依博士分析的2,737個供水站中有將近500個被歸入高風險。而且這些高風險供水站有幾個特點: 規模都很小,供應的人數在10,000人以下,水的來源也大多是地下水。該研究估算,在整個加州的3千8百萬人口中,有3百萬人終其一生喝這500處供水站的水,將會導致4,860 個人罹癌,罹癌率將近千分之二,非常地高。 對於全部加州的民眾,如果終其一生喝當地的自來水,估計將導致15,500人罹癌。史陶依博士的研究同時建立了評估的模型,它也可以運用在其他地區來了解飲用水造成罹癌的風險。

飲用水致癌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由於受到重金屬砷的污染。地下水中砷的來源,一部分來自於大自然地層中,另外一部分是因為工業以及農業的污染。飲用水如果遭受到砷的污染,即使很低的濃度,也會致癌。目前歐盟飲用水中砷的含量限制是5ppb (0.005 毫克/公升),而美國以及台灣是10 ppb (0.01 毫克/公升)。亞利桑那大學暴露科學與風險評估中心凱利・雷諾主任更表示,飲用水中的砷含量,根本沒有安全閥值,屬於"零容忍”的污染物。

▲水系列。(圖/Pixabay)

▲飲用水致癌的原因很多,一部分來自於大自然地層中,另外一部分是因為工業以及農業的污染。(示意圖/Pixabay)

史陶依博士發現預估罹癌的4,860人中,有47%的人是因為飲用水中的砷污染造成的。三分之一的人是因為水處理的副產物造成癌症。另外16%是因為六價鉻污染造成的(電影「永不妥協」中探討的正是加州飲用水遭受六價鉻污染的真實故事)。

砷存在大自然中,包括有機砷和無機砷兩種:有機砷常見於魚貝類等海產食物中,容易被人體代謝排出,屬於無毒性的砷;無機砷的毒性大,過量攝取會引起噁心、嘔吐、抽搐等中毒症狀,古裝劇中常用來下毒的砒霜,就是無機砷。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經將無機砷列為一級致癌物質,無機砷容易引發皮膚癌、肝癌和肺癌等癌症。國人對砷的印象,應該是從烏腳病得到的。1950 年代末期,在台灣西南沿海民眾飲用含砷的地下水,導致烏腳病。當時發現烏腳病起因於飲用含砷的井水,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於1960 年代開始在當地鋪設自來水管線,直到1970 年代中期,才讓全部居民都有自來水飲用並讓烏腳病不再發生。1990 年代蘭陽平原也發現含砷井水引起慢性中毒的狀況,還好兩年內就全面改用自來水進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水系列。(圖/Pixabay)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經將無機砷列為一級致癌物質。(圖/Pixabay)

而國內自來水的來源又是什麼呢? 有沒有使用地下水來做為自來水供應給民眾呢? 根據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簡稱北水處)提供的資料表示,全台灣供水站的自來水水源中,河水佔33%,地下水佔7%,河水及地下水兩者都有的佔60%,也就是說有93% 的供水站會使用地下水做為水源。而首善之都的台北市情況又如何呢? 北水處供水站的自來水水源中河水佔99.55%,地下水(指泉水)佔0.34%,河水及地下水兩者都有的(山豬湖供水站)僅佔0.11%,也就是說僅僅0.45%供水佔使用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源。而北水處的供水轄區除了台北市之外,周邊的新北市三重、新店、永和、中和、部分汐止區域以及常態支援板橋、蘆洲、新莊、淡水、汐止等。比起全台灣93%供水站會使用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源而言,北水處使用地下水的的比例小很多。

而現行國內自來水水質檢測的項目,乃依據環保署訂定的「飲用水水質標準」進行管制,檢測項目共計66項, 比起加州的900項,相距甚遠。至於前面提到的六價鉻、三氯丙烷(1-2-3TCP)、全氟烷基物質(PFAS)、過氯酸鹽、以及鈾、鐳)放射性物質)等都不在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的管制項目中。依「飲用水水質標準」中重金屬砷的最大限值為10 ppb (0.01 毫克/公升),北水處近年來各供水站的檢測結果平均為檢測不出 (即小於方法偵測極限1.2 ppb),測到有砷存在的值,大多在2~3 ppb (0.002~0.003 毫克/公升)之間。使用地下水的供水場,砷的檢測結果並未較高。雖然北水處飲水中砷含量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但仍有改善空間,即使加州的飲用水供水站,也都積極在更新設備、尋求持續改善的方法。

▲▼直潭淨水場空拍,新店溪,曲流,墳墓,直潭國小,枯水,和美山,翡翠水庫。(圖/記者湯興漢攝)

▲直潭淨水場空拍。(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砷污染的水被加熱或者煮沸後並不能去除砷,市面上的反滲透膜(RO逆滲透)凈水器,可以去除砷以及鉛等重金屬。另外,含有動力學降解流動(Kinetic Degradation Fluxion,KDF) 技術,一種銅鋅合金的濾心,也能有效除去水中的砷以及重金屬。還有一種微鼻過濾器,利用在陶瓷顆粒上創造微孔,模擬人體鼻子的過濾技術,活化微孔和表面,能選擇性地吸附並固定砷(及重金屬),也可以除去水中的砷及重金屬。民眾如果使用這幾種過濾器過濾後的水,可免除砷的危害,但潘老師要特別提醒,為了避免水中的微生物未被完全過濾,喝進肚子裡引起疾病,自來水即使過濾後仍要煮沸才能飲用,使用過濾裝置時,也要定期更換濾心,才能安心飲用喔!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長年深耕雲嘉南地區,持續引進先進技術。近年隨著微創手術與機械手臂技術的快速發展,耳鼻喉科徐正明教授憑藉豐富臨床經驗與技術成果,通過國際認證,成立「達文西耳鼻喉頭頸手術示範教學中心」,為雲嘉南地區優先獲此認證的耳鼻喉科醫師,也象徵嘉義長庚在高精密微創手術領域邁入新里程。

2025年11月14日 19:46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高血壓疾病死亡率近年來首次不再攀升,但每年仍有約4.5萬人因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仍須正視。國健署今(14日)攜手醫界啟動「千人響應護血壓,三大資源守護網」,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診間血壓通常無法反映個人實質血壓狀況,希望推廣民眾「722量血壓」,在一年之中找一週,早晚各量兩次血壓取平均,可以作為與醫師溝通、用藥的依據。

2025年11月14日 18:06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台北市一名80歲劉姓婦人親手悶死照顧超過50年的腦麻兒子,一審法官輕判她2年6個月徒刑,並建請總統特赦。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日在立法院表態支持總統特赦,今日再被問及此事時語重心長表示,這樣行為不可取,也不應該成為免除司法的理由,但「我個人情感上,還是會覺得不捨。」

2025年11月14日 16:18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侷限在單身女性、女同志,不包含代理孕母。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4)日受訪表示,代理孕母議題還有很多需要討論與凝聚共識的地方,所以在修法、立法仍屬與保留態度。

2025年11月14日 15:12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醫界估計全台可能已有280萬人。因應今天世界糖尿病日,台灣神經學學會在臉書提醒,糖友的失智風險比多數人想像更高,相較一般人,發生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分別增2.4 倍、1.6 倍,如曾出現低血糖,未來失智機率也會加倍,糖友平常務必注意控糖,以免認知功能不知不覺流失。

2025年11月14日 11:21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有男同志赴美國代孕還上傳孕母生產過程畫面,更傳出身份疑似為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國健署署長沈靜芬今日出席活動受訪回應,《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是有納單身女性、女同志,修法主要重點在於強調「女性自主權」,至於爭議事件,沈靜芬不予評論,但強調應該尊重代理孕母本身的隱私。

2025年11月14日 10:58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一名男同志日前分享赴美尋求代孕經歷,還公開孕母生產過程的無碼畫面,引發網友眾怒,他也被起底是醫師,目前任職台北慈濟醫院;院方今上午表示,醫師於個人社群媒體發布言論,屬私領域行為,應妥善面對與處理,已啟動關懷機制對此同仁進行輔導。

2025年11月14日 10:41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民眾若發感覺膝蓋卡卡,常會想是否老了、關節退化,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根據最新研究,膝關節退化患者其實約25%合併有肌少症,所以當膝蓋不適,有可能是肌肉量不足,才導致膝蓋吃不消,關節未必已退化,平常可進行「不扶東西連續站起來5次」小測試,有助及早發現肌力衰退。

2025年11月14日 10:0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