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妳的臉簡直可以煎蛋 原來天生「油」物94ni?

肌膚,女生,曬太陽。(圖/Pixabay)
▲台灣夏季悶熱又潮濕,如何減緩肌膚出油狀況,成為清爽美人呢?(示意圖/Pexel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夏季天氣悶熱又潮濕,隨著氣溫高升,皮脂腺和汗腺也開始蠢蠢欲動。許多人擔心油光滿面像個性感「油」物,於是到了夏天便開始使用清爽、涼感、控油等保養品,但悶熱氣候肌膚容易缺水,這樣的夏季保養真的沒問題嗎?

肌膚,女生,曬太陽。(圖/Pixabay)
▲夏天報到,肌膚保養只管清爽控油夠嗎?(示意圖/Pexels)

肌膚保養一年四季始終圍繞在保濕的課題上,但台灣的夏季氣候宛如悶燒鍋,許多人總有共同疑問,夏天還做保濕肌膚不會吃不消嗎?對此皮膚科醫師黃瑋萱表示,「皮膚出油是皮脂腺分泌旺盛,乾燥則是角質層損傷,並非出油就不乾燥,兩者可能同時並存,這時就需要基本保濕才能改善肌膚狀況。」同時黃醫師也強調,保濕是美麗的保養關鍵,一切的保養打底都必須建構在保濕之上。

但面對容易出油和流汗的夏季天氣,到底該怎麼做保濕才不會讓肌膚有負擔呢?彩妝保養專家SANDY老師表示,「夏季通常是皮膚狀況最差的時候,如果沒先做好保濕,會讓夏日的防曬和美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夏季保濕須針對不同膚質、做不同程度的保養。」
 
肌膚,女生,曬太陽。(圖/Pixabay)
▲針對四種常見的不同膚質有對應的保養妙法。(示意圖/Pexels)

●乾性肌膚
天氣熱待在冷氣房裡涼快舒服,但也要特別注意別讓皮膚上的水份過度流失,尤其針對乾性肌膚,建議選擇具有玻尿酸成份的高保濕產品,有效補充肌膚水分外、也能鎖水,維持肌膚水潤光澤。

●中性肌膚
在四種常見的肌膚中,中性肌膚可以說是最完美又幸運的膚質。肌膚狀態穩定,不容易出現令人困擾的狀況,因此日常基礎保養以保濕為主,再依需求增加不同功能產品即可。

●油性肌膚
因皮膚本身油脂分泌量較大,故清潔是最根本的重要保養之一。控油保養的同時,避免使用含有過多油質和膠質的產品,另外加強小分子的保濕成分補充,才能讓肌膚清爽並飽含水分,以免肌膚被”悶”住。

●混合性肌膚
整體偏乾燥,唯獨鼻樑與額頭等T字部位容易出油,建議採取分區保養。針對容易出油的T字、下巴部位深層清潔和控油調理,再從偏乾的兩頰使用保濕產品,最終將手上剩餘的保濕精華帶到T字、下巴部位。

根據季節及膚質適時調整保濕和保養比重,才能在悶熱的氣候中擺脫性感「油」物的名號,保持柔嫩水潤與彈性,當個夏季的清爽美人。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急性血癌病患,常見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提醒,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2025年11月27日 19:09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名醫馬辛一,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進三軍總醫院,原本狀況穩定,期間並接受親友探視,未料今傳出過世消息,震驚醫界。對於相關詳情,三總稱,事涉病人隱私,仍在詢問家屬意見,細節不便透露,有進一步訊息會對外說明。據了解,死因與車禍無直接關聯,而有其他病因。

2025年11月27日 18: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