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網紅突破框架 梁月創作「不真實的真實」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以「傾全力的創作」來形容這次的網紅系列作品(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以「傾全力的創作」來形容這次的網紅系列作品(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圖文/鍾依玲

「網紅這個系列第一次發表是在香港,那時才剛開始畫了兩幅,沒想到在香港馬上就被收藏家買走」。昔日以電腦人像繪圖被尊為國際大師的梁月,談起新系列的油畫創作初試啼聲就獲得肯定,喜悅的心情表露無遺。由於自己對這兩幅售出的畫作非常鍾愛,帶著不捨的心情回台灣持續創作,才能有今天「網紅」系列的個展與大家見面。

2018年梁月以「活著」油畫個展表達他內心對美、對生存,以及對自己生命的感受。2019年更以「網紅」系列來探討人面對虛擬的社交世界,用否定真我的心態以及失真的生命樣貌,刻意改變自我,對外界呈現另一個「不真實的真實」。梁月這一次的創作主題融合了時代的趨勢與背景,企圖探究網路社群改變了人與人之間自我形象呈現的模式。

▲梁月個展「網紅」呈現人面對網路否定真我形象的矛盾心情。(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梁月個展「網紅」呈現人面對網路否定真我形象的矛盾心情。(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在個展開幕會當天,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與梁月現場對談,就以「傾全力的創作」來形容梁月這次的網紅系列作品。雖然梁月的油畫作品常以呈現極端的精緻唯美著稱,但是她看到梁月在創作媒材以及創作情感上已展露許多不同以往的突破,包含作品媒材的改變、尺幅的改變以及配色的改變,都呈現了旺盛的創作力。

▲聽不到的真實系列作品是梁月結合雕塑突破平面框架的創作(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聽不到的真實系列作品是梁月結合雕塑突破平面框架的創作(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這一次創作,梁月刻意加入了更多新媒材,例如不穩定的酒精顏料,對油畫的色彩增添了流動性與破壞性,讓這一系列的油畫作品的創作難度更高,也隱含了更多的挑戰和可能性。例如2幅「活在虛擬世界」兩個女子衣著一黑一白,處在充滿綠意看似自然的環境中,但原本片片清楚勾勒的叢林綠葉被酒精顏料解構,精細的輪廓與模糊的色塊交織,如同現實被模糊化,襯出虛擬取代真實的意境,是作品令人特別驚豔之處。

▲無論是用色或人物比例等呈現處處可看見梁月企圖突破框架的創作意涵(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無論是用色或人物比例等呈現處處可看見梁月企圖突破框架的創作意涵(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另外令人耳目一新的,還有油畫融合雕塑的立體表現方式,例如「聽不到的真實」系列作品,梁月突破平面框架,使用了透明的紅外線膠來型塑了立體的耳朵,畫中女子的視線都凝視在短短的一條平面粗線上,有目不看,有耳不聽,呈現出人因為網路社群崛起之後,帶來的視聽娛樂反而已與真實世界產生疏離。另外「隱藏自己」系列,更以立體的鼻子和下巴突出於畫布,表現人企圖突破屏幕呼吸。梁月表示為了表達感官與屏幕、生存與屏幕之間的聯連,重新學習雕塑和翻模,歷經多次失敗才終於達到理想形態,對於創作取得突破,他笑稱這個漫長過程也是一種享受。

人的內心都有被注目的渴求,但是在成名背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與不安、而在為迎合眼光而被包裝過後的假象裡,還能夠找到自己嗎?網路社群崛起之後,又因為人們改變自我帶來什麼樣的因果?這次藝時代畫廊將以梁月的29幅網紅系列,帶領觀者透過濃烈的色彩,省思人們為了成為網紅受到關注,在數位社群時代的無助與掙扎。

網紅-不真實的真實|梁月個展
地點:藝時代畫廊|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101號
展期:2019/6/12 – 2019/7/21
http://www.estyleart.com.tw/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3歲童上鋪摔落反覆嘔吐 已「嚴重顱內出血」緊急開顱搶命

3歲童上鋪摔落反覆嘔吐 已「嚴重顱內出血」緊急開顱搶命

一名年僅三歲男童,日前在家中與姊姊玩耍不慎從上舖樓梯跌落。家人起初未察覺異常,直到隔日清晨餵奶時,男童出現反覆嘔吐,才趕緊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顱內嚴重出血,經緊急開顱手術才成功搶回孩子性命。

2025年10月29日 11:57

別輕忽手沒力 研究:握力衰退與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有關

別輕忽手沒力 研究:握力衰退與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有關

提拿物品、開瓶蓋到打掃家務,這些生活中平凡的動作都少不了握力的幫助,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董氏基金會引述一篇2025年3月發表於《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

2025年10月29日 11:38

便祕難改善 醫曝「好菌沒吃飽」:洋蔥、香蕉富含益生元助通暢

便祕難改善 醫曝「好菌沒吃飽」:洋蔥、香蕉富含益生元助通暢

許多人苦於便祕 ,以為多喝水、多吃菜、多運動即可改善,卻還是常被困在馬桶上。醫師說,其實改善的關鍵不只是纖維量,而是腸道好菌有沒有吃到「對的食物」,日常可多攝取洋蔥、香蕉、燕麥、地瓜與全穀類,因為這些天然食材都富含「益生元」,是好菌最愛的能量來源,好菌多,排便自然會順。

2025年10月29日 11:29

桃園長庚健檢中心導入新一代鎮靜麻醉新藥 「非牛奶針」健檢流程再優化

桃園長庚健檢中心導入新一代鎮靜麻醉新藥 「非牛奶針」健檢流程再優化

國內近年頻傳醫美診所麻醉意外造成患者死亡的悲劇,導致不少人對於健檢、治療要接受麻醉都有些擔心。為提高醫療安全、提振就醫信心,桃園長庚健診中心率先引進新一代短效麻醉藥,結合專業麻醉團隊與完善監測系統,為民眾帶來更安全、舒適的內視鏡檢查體驗。

2025年10月29日 10:00

5大地雷宵夜! 醫:我睡前3小時絕不碰食物

5大地雷宵夜! 醫:我睡前3小時絕不碰食物

您會吃宵夜嗎?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5大宵夜地雷食物」,像是炸物、泡麵、滷味,「我自己是幾乎不吃宵夜,睡覺前三個小時絕不碰食物,只喝水,多年下來保持還不錯的身材。」

2025年10月29日 07:44

他太持久「女友累了」 醫:很多人以為只是技巧問題

他太持久「女友累了」 醫:很多人以為只是技巧問題

泌尿科醫師程威銘表示,一位病人來到門診困惑說,「醫師,我總是要很久才有辦法射精,女友常常等到覺得累了,最後乾脆放棄。雖然我努力想要表現,但我們都覺得不快樂。」醫師解釋,這就是典型的「遲射」情境,很多人以為這只是「技巧問題」,但其實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

2025年10月29日 07:11

你一週做幾次家事?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更慢

你一週做幾次家事?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更慢

洗碗槽堆了一堆碗盤、洗衣籃也滿出來了,每天回到家只想躺平,根本不想管這些家事,尤其天氣變冷了,整個人更是發懶不想動,但英國一項長達十年的大型研究發現,這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居然可以維持大腦健康、預防失智,甚至發現有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得更慢!

2025年10月28日 20:15

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羅一鈞揭增購規劃:今年不開放全民公費

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羅一鈞揭增購規劃:今年不開放全民公費

流感疫情提早進入流行,連帶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打氣踴躍,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8)日表示,統計至昨日累積接種396.5萬人次,預期今年月底會達到450萬人次,是歷來10月份打最好的一年。疾管署11月1日起第二階段開打,羅一鈞表示,除依據開口合約增購20萬劑疫苗已經準備好,另也規劃11月底評估追加採購,因為接種踴躍,今年公費疫苗確定不會開放給全民施打。

2025年10月28日 19:2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