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吃鍋不必再揪人!各大超商和超市搶攻個人鍋商機

▲全聯販售的上海老湯底養生麻辣火鍋湯底包,只要準備火鍋料,在家就能吃到名店火鍋。(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全聯販售的上海老湯底養生麻辣火鍋湯底包,只要準備火鍋料,在家就能吃到名店火鍋。(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曾昱翔、李群方

台灣人就是喜歡吃火鍋。冷冷的寒風中,沒有什麼比一鍋熱騰騰的火鍋更溫暖人心的了。美食家王瑞瑤就認為,火鍋與團圓的意象緊密不可分。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劉孆婷也分享,小時候家裡聚餐,幾乎都是吃火鍋為主。一群人圍著桌上的火鍋,邊吃邊閒話家常、交流感情,火鍋就這樣和溫暖、開心的意象連結在一起,成為了台灣人特有的一種文化。

社會形態變化巨大 單人經濟學逐漸發威

台灣的社會型態在這幾十年來不斷改變。從過去動輒10多人的傳統大家庭,漸漸變成以3~4人的核心小家庭為主。近年來雙薪卻沒有子女的頂客族越來越多,甚至現在許多人寧願保持單身也不願意籌組家庭。

隨著這股單身化、小家庭化的浪潮席捲台灣,火鍋市場也逐漸開始轉型。從過去總是多人共鍋聚餐,到今日越來越多人希望能自己吃鍋。根據《食力》統計,2017年全台個人鍋型的連鎖火鍋店就高達1578家,佔了整個連鎖火鍋市場近9成的店數。

然而對單人或小家庭來說,吃火鍋有個很大的問題:不好準備。雖然火鍋本身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料理,但自己在家準備時,常常不是沒有好湯頭,就是火鍋料量太多,生鮮食材的備料更是花時間。這樣的問題,使得小家庭就算想在家吃鍋,也很難達成。不過在超商和超市等通路開始推出個人化、簡易化的鍋物料理後,這件事開始有了轉變。

超商主打個人即食鍋物 超市瞄準核心小家庭

各家超商早在十多年前開始,為了因應這樣單身化的社會結構,就推出了個人化、小包裝的即食鍋物商品。包括7-11、全家、萊爾富、OK等4大超商都沒有缺席。以全家為例,近年來除了推出許多台灣人喜歡又熟悉的口味,像沙茶豬肉鍋與麻辣牛肉鍋之外,還積極地與火鍋名店合作,就是鎖定單身消費族群想要輕鬆享受鍋物,但又不想大費周章跑去火鍋店消費的心理。

全聯福利社(簡稱全聯)則在2014年首先推出火鍋祭活動,主打常溫包裝湯底,推出後大獲消費者好評,甚至帶動了一股通路銷售火鍋湯底的熱潮。像是頂好、愛買等超市,都沒有錯過這股商機。參與全聯火鍋祭的品牌更從原先2014年僅有的9種日式鍋物,到目前已有超過30種異國、名店鍋物出現。另外,由於小家庭在家吃鍋時,常會因不知如何決定食材份量而困擾,所以全聯也同時推出了多款生鮮食材和火鍋拼盤與之搭配。

通路業者是帶動在家吃鍋的最大推手,不同的通路因客群的不同,在販售的產品上具有差異性,暢銷湯底前三名也各有千秋,但卻擁有同個目標,「讓消費者在家也能享受名品鍋物」。

就這樣,當通路將食材分量、名店湯頭都準備好讓消費者方便使用後,小家庭享用火鍋的障礙已被一掃而空,於是開始了在家也能輕鬆吃鍋的時代。

▲三大超市通路湯底口味銷售前三名。(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三大超市通路湯底口味銷售前三名。(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名店光環、異國風當道 消費者熱愛嘗鮮

為了征服消費者的味蕾,通路業者都不約而同採用了一個相同的策略:和知名火鍋品牌合作。比方說,全家過去曾和麻辣火鍋名店馬辣進行合作,共同推出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麻辣牛肉鍋;全聯則也曾和小蒙牛、馬辣、十味觀等店合作推出了不同的湯底包,從麻辣鍋到酸菜白肉鍋都有。

同時,由於台灣消費者對異國風味接受度高、十分熱愛嘗鮮,這兩大通路也推出了像是日式火鍋、韓式部隊鍋、泰式火鍋等不同口味供消費者選擇。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鍋!單身經濟學仍有龐大商機

全球趨勢觀察家大前研一於《一個人的經濟》中指出,現代的單身貴族們,其實是不願意省錢屈就廉價商品的。反而是販售精緻昂貴的小型食品超商,會遠比傳統的綜合大超市更加受這個族群的歡迎。這是各家企業、各種產品想要在單身經濟潮中獲利的最大要點。

火鍋產業也不例外,在這個以個人獨享為主的時代,通路緊跟著這股風潮,往小型、精緻化的路線前進。全聯從2014年推出火鍋湯底包之後,到2017年為止,業績已經成長了整整10倍,足以顯示出單身經濟學的龐大商機。而且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這波浪潮仍有許多發展空間。可以預想的是,未來產業內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延伸閱讀
從五層盤到包裝湯底皆首創!鍋底之王小蒙牛用創新撈過界
跟火鍋最百搭的沙茶醬 原來擁有南洋血統!
你一定吃過,卻不知道是什麼的魚漿煉製品!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南投縣幅員遼闊、各種醫療資源明顯匱乏,如全縣只有88家牙醫診所,牙醫師也未超過 200位;縣政府衛生局與南投縣牙醫師公會及臺中市牙醫師公會合作推動「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及「中寮鄉北中寮牙醫醫療站」,今日揭牌啟用,為完善南投縣偏鄉醫療再跨進一大步。

2025年11月17日 19:48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隨著秋冬接近,兒科醫師提醒,氣候溫度轉換下,日夜溫差變化成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正進入高發期,值得家長關注的是,幼兒氣喘發病年齡因現今生活習慣因素正逐年下降,以往常見於3、4歲以後確診的氣喘病,現在也有不到1歲就發作。醫師建議,久咳不癒、餵食困難出現嘔吐、活動力差都是關鍵警訊,若長期曝露空污環境更會刺激呼吸道,呼籲新手爸媽要重視。

2025年11月17日 16:42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亞東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今正式啟用,其中跨科整合的「全女醫女性乳房特別門診」備受關注。院方指出,該門診從報到、檢查到諮詢,皆由女性醫療團隊處理,並設置獨立候診區及專屬檢查動線,陪同男性僅能在報到區等候,希望女性在接受檢查、治療的過程中都能感到安心。

2025年11月17日 16:19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醫師指出,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B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體液以及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染,除未施打疫苗世代外,包括洗腎、免疫不全、 器官移植、家人有B肝感染以及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等都要主動進行篩檢。

2025年11月17日 16:04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度美食外送平台暨雲端廚房餐飲業稽查專案」結果,針對與美食外送平台合作的餐飲業者,基隆的「人从众厚切牛排」1件紅茶腸桿菌科超標;基隆的「川崎拉麵」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不符規定;台南「早安美芝城(西門概念店)」產品責任保險不符規定、台東「六扇門時尚湯鍋」基因改造資訊標示不符規定,已全數開罰。

2025年11月17日 14:16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透露,陳耀昌是自己在台大的老師,過去在擬定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老師是首席顧問。他語帶難過直說「我真的覺得很惋惜,我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2025年11月17日 12:53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被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有助大腸癌死亡率下降。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最新瘦瘦針相關研究,發現大腸癌病人使用後,5年死亡率僅1成5左右,未使用者則超過3成7,差距達1倍以上,引起各界關注。

2025年11月17日 12:10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

2025年11月17日 11:1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