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甜甜的鯛魚燒原來是文字燒演變而成!

▲甜甜的鯛魚燒原來是由文字燒演變而成。(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甜甜的鯛魚燒原來是由文字燒演變而成。(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蘇楓雅

吃過日式傳統菓子的人應該會注意到,很多名稱都有「燒」(焼き)字。旅行時因為好奇而買來嚐嚐的鯛魚燒、人形燒、大判燒,最後可能都留下一絲「味道怎麼都差不多」的感覺。你味蕾的判斷無誤,這些燒菓子其實系出同源,材料也幾乎一樣。

鯛魚燒還有旁系兄弟?

明治30年代前半,慶應義塾大學學生所喜愛的美食之一是名為「亀の子燒」的菓子,因出現的時間較早,鯛魚燒可說是模仿前者,把模樣改成鯛魚而產生的商品。事實上,「〇〇燒」並非只是亀和鯛,同時期的廟會也曾有「軍艦燒」的攤販,即軍艦形狀的鯛魚燒,延續明治28年日清戰爭勝利的氛圍。此外,以火男、阿龜面具為造型的「面形燒」,發想自江戶時代流通金幣的橢圓形「小判燒」,都稱得上是鯛魚燒的旁系兄弟,材料相同只是外形有異。如今,大概只剩鯛魚燒和人形燒最廣為人知;後者雖被譽為淺草名物,烤出來的卻是五重塔、雷門大燈籠、鴿子等,你是否也曾感到奇怪?人形燒應該用人形才符合邏輯呀⋯⋯事實上,人形燒在戰前被稱作「名所燒」,後來流傳到了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橋人形町,於是被稱做了「人形燒」,設計成淺草當地名景點的造型,並不是因為做成人形販售而得名唷!

▲ 鯛魚燒的祖先是源自江戶時代的文字燒。(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 鯛魚燒的祖先是源自江戶時代的文字燒。(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今日的鯛魚燒是3D化的江戶版本

江戶時代路邊攤興起,其中用小麥麵糊在熱鍋上畫出栩栩如生的魚或船,烤成點心賣給小孩子的叫做「鐵鍋」,後來因為用杓子運筆的動作而使人們改口叫「文字燒」(もんじゃやき/與東京下町美食文字燒同音)。基本材料是麵粉加糖,吃起來像甜甜的、脆硬的瓦煎餅,由於原料與模樣的關係,說是鯛魚燒2D版的祖先也不為過。

江戶時代流行的鯛魚燒(文字燒)一直以「2D」外型存在著,跨越了一個時代,來到明治時期,當時在日本,有一名失業退役的武士,研發了將紅豆包進麵包當中的點心,也就是現今也就是現今「紅豆麵包」的由來,紅豆麵包在被研發之後瞬間成名,甚至在明治8年(西元1875年)時被上呈給明治天皇,從此之後,擁有紅豆餡料的點心便在日本蔚為風潮,許多點心、麵包都開始被放入甜甜的紅豆餡料,即便原先脆硬的文字燒也不例外。

踏入明治時代後開始加入紅豆餡的文字燒,初步發想的模樣就像模仿半圓形的麻糬柏餅製成;如果再多給一點錢,文字燒職人就會應客人要求把外餅做成雕魚或烏龜的形狀,兩面翻烤至金黃即成。此後,雕魚燒就順理成章地進化成今日所見的立體版,接著漸漸開發出五花八門的餡料,甚至把鯛魚外餅當作冰淇淋甜筒。

鑄鐵技術進步,才有如今的兩面烤模

雖說鯛魚燒的祖先是文字燒,可是就技術面來看,兩者的製法完全不同;前者使用烤模,後者單憑手藝,而利用烤具烘烤麵糊點心則是受到今川燒的影響。1777年,文獻首次出現今川燒的記載,利用單面鐵板上的六個小凹洞將麵糊烤熟,就是當時的今川燒;今日,因地方和店家的偏好則有大判燒、回轉燒、太鼓燒、御座候、二重燒等多種別名。到了明治20年代,還一度出現過文字燒與今川燒融合的菓子,用鐵板分別燒烤一片片桃子形狀的餅,兩片中間夾入紅豆餡就成了人們口中的「桃太郎燒」。後來由於鑄鐵技術的進步,明治30年代的龜子燒、鯛魚燒的攤販才有機會用兩面烤模經營小生意。

現在除了日本、台灣、香港、中國,鯛魚燒也以冷凍食品的方式流通於世界各大城。也許各店家的鯛魚燒嚐起來都大同小異,但是改變享用方式後,仍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刺激。例如,裝滿霜淇淋、甜點、水果的鯛魚百匯;放在茶泡飯或清湯裡的零豆餡鯛魚燒;剖成對半、中間夾入蔬菜、火腿的鯛魚燒三明治;當作大阪燒料理的鯛魚燒;放入炒飯的蛋包飯鯛魚燒;以及口感像大福的白色鯛魚燒⋯⋯。這個已印記在民心122年的庶民小點,其傳統與改良的腳步想必會一直並行下去。

延伸閱讀

藝術與美感的饗宴 日本的和菓子與茶道文化
動物造型蛋糕 從宋朝穿越來的!
黑文字、懷紙?不是文具而是吃和菓子的優雅用具!

參考資料

胡川安 紅豆麵包的誕生:一個失業武士的創業,如何改變了日本的飲食習慣
東京的在地美食 / 東京的觀光官方網站GO TOKYO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為何同樣是熟齡男性,有些男明星越來越顯年輕,但一般男性卻愈來愈顯疲態?答案可能與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 TT)密切相關。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不僅能穩定睪固酮,更是許多男星保持精神飽滿的重要關鍵。

2025年11月19日 11:26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統計今(114)年10月全國已經通報157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12例死亡,死亡病例又以65歲以上長者為最大宗。醫師指出,國內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人有2到3種慢性病纏身,且身體代償能力不如年輕時期,一旦感染病毒,在這些交互影響之下,很容易演變為重症或出現併發症,提醒年長者應該儘早完成「左流右新」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

2025年11月19日 11:00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農藥芬普尼超標問題蛋風波未歇,近日於移動管制期間,在台中、新北都傳出仍持續販售的消息。對此,衛福部今說明,雞蛋流向追查等相關作業,主要由彰化縣衛生局進行,再通知可能的流向縣市,並由各地方衛生局負責稽查、下架,衛福部本周起也擴大查驗,有新的檢驗結果,都將於第一時間公布。

2025年11月19日 10:59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國內腸病毒疫情正式拉響警報!疾管署監測數據顯示,上週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已突破1萬1000人,正式宣告台灣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在此敏感時機,台中市衛生局日證實,一名家住龍井區的1個月大女嬰,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不幸於11月10日病逝,成為今年台中市第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

2025年11月19日 10:28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近年部分年輕醫師未完成PGY(不分科)等訓練,直接到醫美診所工作,俗稱「直美」現象。衛福部日前公布修法,擬加嚴規範光電治療等醫美處置,但遭醫師質疑「修理小孩給大人看」,強調應「不溯及既往」;衛福部回應,能力訓練是政策核心,若補正,會給相關醫師一定時間完成PGY等必要訓練。

2025年11月19日 10:09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近日網路再次流傳「最不適合配花生的飲料是什麼」貼文,國內某專科醫師引述研究稱「吃花生吐司配紅茶」會增致癌風險。但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向專家查證後,發現該研究仍是非常初步的動物實驗,有偽陽性偏高的問題,且不能擴大解釋為在人體也是同樣效果,建議民眾只要不食用發黴的花生,就能避免傳言所說的問題。

2025年11月19日 10:07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分享,一名會打鼾的女子,只要睡沙發就睡得像天使,一覺到天亮;後來「睡眠檢查」的關鍵線索出現,不是沙發有魔力,是姿勢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只要一側睡,呼吸道就不容易塌陷,但一平躺立刻鼾聲雷動。

2025年11月19日 07:12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提醒,從日本回來出現「蘋果臉」?近日真的在診所看到很多「蘋果病」(傳染性紅斑),最近「蘋果病」在日本確實有增加趨勢,近期旅遊回來的孩子出現「蘋果臉+網狀紅疹」的機會也會相對變高。

2025年11月19日 06: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