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價格不菲的發霉葡萄酒? 原來是「貴腐黴」功勞!

▲用發霉葡萄釀酒居然還價格不菲?(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用發霉葡萄釀酒居然還價格不菲?(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在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中「黴菌」是讓人討厭的小東西,但在匈牙利有種葡萄酒,非但是以「發霉葡萄」作為釀造原料,而且還要價不菲,一瓶從上千塊到上萬塊都有!沒錯,它就是傳說中被法國路易十四稱作「酒中之王」的「貴腐酒(Noble rot wine)」!但究竟為何用發霉葡萄製成的貴腐酒能夠賣高價,且能夠讓它得到如此的讚許呢?

▲受灰葡萄孢菌感染之葡萄顏色由金黃轉為淡紫,並漸漸濃縮形成乾癟狀。(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受灰葡萄孢菌感染之葡萄顏色由金黃轉為淡紫,並漸漸濃縮形成乾癟狀。(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誰說黴菌都壞壞!灰葡萄孢菌就能讓葡萄酒更香甜

其實非所有黴菌都這麼壞,在適當的時機與作用環境下,很多時候「發霉」反倒是件好事情!而貴腐酒的「貴腐(Noble rot)」其實所說的便是一種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在葡萄上所造成的罕見疾病!但要讓葡萄感染這種真菌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唯有早晨氣候溼冷但午後氣候相對炎熱乾燥的環境條件下,才有可能讓這種菌「乖乖」生長!

而在受灰葡萄孢菌感染後的葡萄果實,除了會受複雜的黴菌酵素反應而產生獨特香氣與甜味外,果實也會因為黴菌菌絲的入侵而在果皮上形成小孔隙,使得果實漸漸脫水、乾癟,形成高度濃縮、將甜味鎖在裏頭。此外,黴菌中的酵素也會催化葡萄多酚類的褐變反應,使得在樹梢上的白葡萄漸漸由淡黃色轉化為粉色至淡紫的色澤!

▲受到貴腐菌感染之白葡萄,表面呈現淡紫色。(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受到貴腐菌感染之白葡萄,表面呈現淡紫色。(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可遇不可求!灰葡萄孢菌令人又愛又恨!

對許多葡萄農來說,灰葡萄孢菌可以說是讓他們又愛又恨!因為感染灰葡萄孢菌相對容易,但真正要讓葡萄產生香甜濃縮的貴腐狀態卻是是「可遇不可求」!

灰葡萄孢菌其實在一般園藝或是農業上,大多都是造成「灰黴病(Gray mold)」 的元兇,除了可能造成葉斑外,許多時候更會感染果實造成腐敗。然而,雖然在持續的潮濕環境條件下,可能導致灰葡萄孢菌快速生長,而造成「灰黴病」的發生,但反之,在起霧的清晨與午後陽光充足的環境下,因為濕度及溫度交錯影響,卻能適當地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長,促使「貴腐病」的發生!

貴腐葡萄摘採、釀造樣樣「搞剛」!

而受到灰葡萄孢菌感染後的葡萄雖然甜美,但也因為這種在葡萄樹樹梢就開始的奇妙微生物與生物化學反應作用,讓貴腐葡萄的收成好壞常得「看天吃飯」外,在無法預測感染程度的狀況下,也使得貴腐酒從葡萄的採收到釀造過程更加的繁瑣!

除了採收時可能因為葡萄的感染程度不同,而常常得靠人工檢查、摘採外,在製造過程中也會因為受黴菌酵素的影響,使得貴腐酒的澄清製程相對的複雜!此外,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也會使得紅葡萄中的天然色素由紅色轉為棕褐色澤,使得賣相變差,因此貴腐酒多以白葡萄為原料,而少有紅葡萄作為原料!

物以稀為貴!價格不菲不是毫無道理!

不過在這麼多年的種植、釀造的經驗累積下,現在許多的葡萄園及酒莊儘管懂得選擇較容易感染灰葡萄孢菌的葡萄品種,但從染菌、菌體生長到最後得到一瓶貴腐酒,若以完全自然的感染,而果汁量又較少的狀況下,甚至有6棵葡萄樹才能產出一瓶貴腐酒的說法。在這繁雜的各環節間若出一點小差錯,例如下場大雨可能都會讓一切功虧一簣!

但目前仍有少數酒莊擺脫過去「佛系」靠天吃飯的作法,以人工培育貴腐菌接種至採摘後的成熟葡萄,並藉由溫、濕度的調控,以增加葡萄感染貴腐的機會,但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這也不難想像為什麼貴腐酒價格如此不菲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小農團結力量大!看義大利葡萄酒合作社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葡萄酒的等級真的很重要嗎?各國到底怎麼分?
葡萄酒不是越陳越香 可從好壞年份判斷適飲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醫曝「肩頸痠痛」常見4大原因 可按3穴位舒緩

肩頸痠痛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中醫師指出,現代常見原因包括「長期姿勢不良、壓力和睡眠障礙、急性肌肉損傷、頸椎退化」,除了可以穴位按摩舒緩之外,也可常做拉筋伸展舒緩肩頸不適。

2025年09月16日 13:40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花蓮慈院日前舉辦「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在職教育訓練」,以實務經驗照護的分享,強化「子癇前症」等高風險妊娠的識別及處理能力,落實更優質的全人照顧方式,守護花東地區的母嬰。

2025年09月16日 11: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