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電子煙不安全!在美國已造成12死 台灣應立即立法規範

▲電子菸配圖(圖/Pixabay)

▲電子煙。(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 博士

美國自2019年8月底伊利諾州爆出首例因吸食電子煙(e-cigarettes or vapes)死亡案例後,截至目前(9月27日)為止,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最新週報指出,全美因吸食電子煙導致嚴重肺疾病的案例,已從8月初的3個州通報21個案例,暴增至46個州共805例通報確診案例,其中已造成12人喪生,分別來自奧勒岡州、加州(2例)、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明尼蘇達州、堪薩斯州(2例)、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密西西比州和密蘇里州。由於部分病患的症狀嚴重,預計死亡人數還會持續增加,最近就連鄰國加拿大也傳出疑似抽電子煙引發神秘肺病的案例。這些因為吸入電子煙,導致嚴重肺部疾病的患者,會出現咳嗽、胸痛、呼吸短促、疲倦與嘔吐等症狀。

根據CDC這份週報,罹患電子煙相關肺部疾病的美國患者中,2/3是18到34歲年輕族群(62%),年齡介於18~21歲之間的年輕族群,就佔了22%,18歲以下的青少年,也占約16%。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電子煙使用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是一般人的2.2倍,發生肺部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2.6倍。

▲電子菸配圖(圖/Pixabay)

▲有民眾疑似因抽電子煙而出現胸痛的情況。(示意圖/Pixabay)

2019年9月17日紐約州公共衛生和健康計畫委員會通過電子煙緊急禁令,只有薄荷味和菸草味電子煙可以繼續販售,其他口味的電子煙必須在兩周內下架。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9月15日宣布,禁止販售除了薄荷、菸草以外的所有加味電子煙,因為加味電子煙對年輕人極具吸引力,而市面上有68%的電子煙都經過加味。此一禁令讓紐約州成為繼密西根州後,成為全美第二個禁止販售加味電子煙的州。

根據紐約州衛生局統計,全州(2019年)近40%的高中生抽電子煙。以紐約州所有高中生而言,使用率從2014年的10.5%上升到2018年的27.4%。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人數急劇增加中,據統計,2018年美國約有高達360萬中學生使用電子煙,比2017年爆增了150萬。

自9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電子煙可能成為國民健康問題,美國FDA業已針對此議題進行討論,是否在全國禁止銷售加味電子煙。而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在9月20日也宣布全美各地所有門市停售所有種類電子煙,獲得民眾讚揚。

▲電子菸配圖(圖/Pixabay)

▲沃爾瑪宣布暫停出售電子煙。(圖/Pixabay)

已有數篇研究揭露關於電子煙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2019年8月20日賓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卡普瑞(Alessandra Caporale)博士發表於《放射線學》(Radiology)期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是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此研究是想確認除尼古丁外的其它傷害),僅只嘗試一次也會短暫改變全身的血液循環,甚至可能損傷血管內皮。

研究人員招募31名沒有抽菸史、平均年齡24.3歲的健康成年人(14位女性),分別提供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並在這輩子的第一根電子煙吸入16口後,立即使用MRI檢測周邊血管反應及內皮細胞功能在吸煙前後的差異。

結果顯示,第一次吸食電子煙後,受試者的血管擴張幅度明顯減少,測試淺股動脈(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血管平均擴張幅度比受試前縮減了34%,通過血管的最大血流量,即動脈血尖峰流速(arterial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也降低了將近20%,充血指數(hyperemic index)減緩了26%,同時動脈血中的含氧量也下降了20%。實驗結果說明,即便吸入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也會傷害一般健康非吸菸者的血管內皮功能。

▲電子菸配圖(圖/Pixabay)

▲研究顯示電子煙有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圖/Pixabay)

2019年6月由史丹佛大學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吳(Joseph C. Wu)教授率領研究團隊,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一項研究指出,加味電子煙的菸油會損傷人體血管內皮細胞,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加味液體電子菸油促使血管內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濃度升高,刺激巨噬細胞分泌促進發炎反應的介白素(如interleukin-1β、interleukin-6),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氧化壓力,長此以往,內皮細胞功能損傷,易衍生成為心血管疾病。

2018年7月由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的一篇研究報告,比較香菸與電子煙對心肺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電子煙使用者有較高比率出現嚴重呼吸道副作用,包括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於有氣喘病史之患者,還可能進一步加劇症狀,增加氣喘發作的機率。

電子煙自2006年在美國上市,一直被當成香菸的替代品,人們錯誤以為電子煙比較健康,可以幫助戒菸,但經由調查發現,抽電子煙不但無助於戒菸,還可能讓使用者成為傳統香菸、電子煙的多重使用者。美國研究則發現,高達七成的電子煙使用者根本無法放棄傳統香菸。

▲電子菸配圖(圖/Pixabay)

▲美國研究則發現,高達七成的電子煙使用者根本無法放棄傳統香菸。(示意圖/Pixabay)

除了菸油式電子煙外,日本近年來也流行一種加熱式菸品,以不燃燒的方式,用攝氏350度左右高溫將菸草加熱,加熱式菸品是以菸草製成,釋出的菸霧與傳統紙菸相同,均含有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質。

那傳統紙菸、電子煙與加熱式菸品到底有何異同,潘老師在此特別製表加以詳細說明:

▲電子煙表格。(圖/潘懷宗提供)

▲傳統紙菸、電子煙與加熱式菸品比較表。(圖/潘懷宗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2019年7月表示,電子煙確定有害,希望各國立法嚴格監管。目前,不能攜帶入境與禁止販售電子煙的國家包含泰國、新加坡、香港、澳門。反觀台灣,今年5月共有5千多人於政府公共政策平台連署要求開放加熱式菸品,但衛福部國健署發現加熱菸對青少年的吸引力比傳統菸還高,且可能增加使用者對尼古丁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加味)攝入量,已於7月18日正式否決此提案,不開放加熱式菸品,若攜帶回國,屬於走私物品,仍將被扣押。

另外,現在只要在網路上搜尋「電子煙」,就能輕易找到許多各式各樣的菸油式電子煙,甚至還有實體店販售,對於菸油式電子煙,台灣至今仍無法可管,顯見台灣在新興菸品的規管遠遠落後於國際。應儘速立法,對電子煙採取強硬態度、全面禁止販售,以保障國民的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日吃不到1000卡還變胖 身體代謝適應了?醫教3招逆轉

日吃不到1000卡還變胖 身體代謝適應了?醫教3招逆轉

在減重的過程中,許多人會發現體重一開始下降得很快,但過了一陣子就停滯了,甚至很容易復胖,這個現象往往與「代謝適應(Metabolic Adaptation)」有關。當我們減少熱量攝取並減輕體重時,身體會透過降低靜息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來調節能量消耗,以確保不會流失過多脂肪和肌肉。

2025年05月21日 11:23

三峽車禍肇事駕駛「完成第二次手術」 亞東:意識狀態仍需觀察

三峽車禍肇事駕駛「完成第二次手術」 亞東:意識狀態仍需觀察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亞東醫院收治傷患包含78歲余姓肇事駕駛,院方今(21)日說明,余男已於昨晚完成第二次手術,目前返回加護病房治療,意識狀態仍需觀察,院方將持續治療追蹤。

2025年05月21日 11:13

台大醫批「下修高齡換照年齡」不合理 最危險駕駛另有2類人

台大醫批「下修高齡換照年齡」不合理 最危險駕駛另有2類人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交通部昨(20)日晚間緊急公布高齡駕駛管理加嚴措施,擬將高齡換照年齡從75歲下修至70歲。台大醫師李秉穎今(21)日批評,不應該因為一件個案去推論所有長者都是危險駕駛,應該做「根本原因分析」,交通部數據已顯示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群,卻自己打臉修改高齡限制。他認為嚴格取締不打方向燈,都比下修換照年齡重要多了。

2025年05月21日 10:50

路怒不是脾氣差 醫揭3個性易犯「陣發性暴怒症」高齡少見

路怒不是脾氣差 醫揭3個性易犯「陣發性暴怒症」高齡少見

近日接連出現汽車駕駛暴衝造成死傷的慘劇,事發原因均仍待查,但不少人質疑恐與「路怒症」有關;醫師說,此非正式診斷名稱,而是「陣發性暴怒症」的表現行為,患者常有競爭性強、敏感度高、自信心低等人格特質,民眾若察覺某些事以前可以忍,現在卻不行,且頻繁有怒氣難控的情形,應主動就醫。

2025年05月21日 10:46

高雄稽查端午食品!3件不合格 連鎖超市花生粉驗出黃麴毒素

高雄稽查端午食品!3件不合格 連鎖超市花生粉驗出黃麴毒素

端午佳節將近,為確保民眾飲食安全,高雄市衛生局與消保官近期展開端午食品聯合查察。此次共抽驗了市售的粽子、應景食材158件,其中有2件蔬果檢出農藥殘留超標,以及1件花生粉初驗黃麴毒素與規定不符。衛生局已立即要求業者將不合格產品下架,並依法進行後續處置。

2025年05月21日 10:13

衛福部將配合高齡換照體檢 林靜儀:不會加入老人免費健檢

衛福部將配合高齡換照體檢 林靜儀:不會加入老人免費健檢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高齡駕駛問題再次引發討論,交通部昨日緊急公布高齡駕駛管理加嚴3措施,其中體檢檢查會跨部會請衛福部幫忙,老人免費體檢加入安全駕駛所需要的體格檢查。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21)日回應,會配合交通部辦理,不過搭配成人健檢等公費體檢屬於「目的外利用」,不能這樣做。

2025年05月21日 09:32

過半男性50歲後攝護腺肥大 尿流變細等4症狀成警訊

過半男性50歲後攝護腺肥大 尿流變細等4症狀成警訊

攝護腺肥大症狀常會隨年齡增長而加劇。泌尿科醫師指出,50歲以後,約5成男性開始出現因攝護腺肥大的泌尿道症狀,如頻尿、夜尿、尿急、尿流變細等,80歲的盛行率則高達八成。若症狀明顯影響生活,或已出現併發症如尿滯留、泌尿道感染、血尿等,便需考慮進一步的治療方式,如藥物與手術治療。

2025年05月21日 08:32

新冠連6周上升 醫揭4症狀:新變異株NB.1.8.1成主流

新冠連6周上升 醫揭4症狀:新變異株NB.1.8.1成主流

新冠就診數連續6周上升,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新冠就診人次1.9萬,增加88.2%,另新增93起重症、4例死亡,預估這波疫情於6月中下旬達高峰。對此,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到,新變異株NB.1.8.1是主流,它的症狀仍與早期新冠病毒相似,包括咳嗽、發燒、喉嚨痛與全身疲倦。他也提醒,勤洗手、在人多密閉場所配戴口罩。

2025年05月21日 06:57

吃飽就想睡原因曝 關鍵「飲食順序」有效控醣

吃飽就想睡原因曝 關鍵「飲食順序」有效控醣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每次吃完飯後,總是頭暈暈想睡覺?有可能是你的飲食裡默默藏了升醣食物,讓你的血糖上升,就容易吃飽後愛睏。她也分享「飲食順序」,先喝湯,再依序吃蔬菜、蛋白質、澱粉,幫助控血糖更有效。

2025年05月21日 05:5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