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青蔥、青蒜不會分? 教你兩撇步!

▲青蔥、青蒜不會分?教你兩撇步!(圖/食力 foodnext)

▲青蔥、青蒜不會分?教你兩撇步!(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張越評

蔥、蒜都是煮菜時不可少的調味靈魂,可以提升香氣,去腥解膩,不管是當菜餚中的配角調味,或是做為主角入菜,都各有風味。但若青蔥與青蒜全擺在面前,許多人都分不出二者的分別,到底他們該怎麼區分,營養價值又有何不同呢?

青蔥、青蒜怎麼分?

蔥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葉為中空圓筒形,蔥的花開於頂端,有如一團團粉綠色的小絨球。其品種主要分為兩大類,即日蔥與北蔥。「日蔥」質地細嫩、蔥白長,葉肉厚而柔軟;「北蔥」則蔥白較短、葉身較細長,葉肉薄而硬。

蒜則是1~2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種分為硬骨及軟骨兩大類,硬骨種適合拿來收蒜頭,軟骨種則適合取青蒜。我們都聽過「蒜苗」、「青蒜」、「蒜苔」、「蒜頭」和「蒜仁」等名詞,「蒜苗」其實就是大蒜的嫩芽,而莖葉即為「青蒜」,花梗為「蒜苔」,鱗瓣聚合的蒜球為「蒜頭」,蒜頭去除內、外膜後便是「蒜仁」。 容易與青蔥混淆的青蒜,外型與呈中空的青蔥不同,而是扁平呈寬條形至劍形。

▲左圖為近根部的地方。右邊那一把是青蒜,根部為橢圓狀,青蔥則整根都是直的。右圖為葉子的部分。右邊那一根是青蒜,呈扁平狀,青蔥的葉子則是中空的。(圖/食力 foodnext)

▲左圖為近根部的地方。右邊那一把是青蒜,根部為橢圓狀,青蔥則整根都是直的。右圖為葉子的部分。右邊那一根是青蒜,呈扁平狀,青蔥的葉子則是中空的。(圖/食力 foodnext)

青蔥、青蒜的營養有何不同?

·蔥

據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蔥居於我國蔬菜食用量第11名,是國人愛用菜,每天攝取量平均就有7公克,其含有各種保護性的營養素,包括鉀、鋅、維生素A、C、葉酸以及膳食纖維等。植株含有揮發性硫化物,經研究發現有去腥、抑菌作用,並可刺激胃液的分泌、增進食慾,如烯丙基硫醚等。由於其屬於揮發性物質,因此注意勿將蔥泡在水裡或煮得過久,否則可能使其效果喪失。另外,烹煮富含鋅的蛤蜊湯等海鮮料理時,常會撒上些許青蔥,除了去腥之外,本身也含鋅的青蔥,便能提供畫龍點睛的效果。

·蒜

蒜中含有較多蒜素(allicin)、增精素(scordinin)、銅、鐵、鋅、鍺及硒等,其中蒜素被身體吸收後會轉變為大蒜硫胺素,能促進糖分代謝、助於血糖穩定。

另有研究表示,蒜具有提高淋巴T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的能力,2006年一份《臨床醫學》研究即指出,蒜中的有機硫化合物可抑制大腸癌細胞生成。還具有與維生素B1結合的特性,保護它不被B1分解酵素所分解、增加吸收效果,因此蒜與富含B群的食物(牛肉、豬肉)一起吃也是絕配!

延伸閱讀

蔥明明是植物但為什麼屬於葷菜?

大蒜和洋蔥到底能不能治感冒?

國產與進口蘆筍有何不同?掌握三點就能分辨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萬聖節將近,街頭出現各種可愛的南瓜造型,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別被外型騙了,「南瓜其實是澱粉,不是蔬菜!」她在門診中曾遇過一名長輩,天天喝自製「蔬菜湯」,卻發現血糖節節上升,追問之下才知道,那鍋湯是用整顆南瓜下去熬的。

2025年10月25日 19:26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一名40多歲、單親媽媽在一次檢查中確診轉移性乳癌,並接受ADC藥物治療,但因為她是高中老師,平時得請假才能到醫院治療,加上小孩尚處於要照顧的階段,工作、家庭兩頭燒,負擔相當大,且在接受ADC療程中更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儘管腫瘤控制良好,卻感到極度疲憊,晚上還睡不好,多重打擊讓她累到一度想放棄治療。

2025年10月25日 17:55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秋天一到,許多人開始感覺口乾舌燥,即使頻繁喝水也難以緩解,沒有感冒卻總是乾咳、清喉嚨,甚至皮膚也變得乾癢起屑。這些看似零碎的小不適,其實正是身體在提醒我們,秋季的乾燥氣候已經悄悄影響了呼吸系統與免疫調節。

2025年10月25日 17:00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共病連環扣!」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指出,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為一個慢性、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除皮膚與關節受影響外,也常伴隨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肥胖、高血壓、憂鬱症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形成相互交織的健康負擔,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威脅最大,多項研究顯示,乾癬病友罹患心血管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3倍,呼籲及早診斷,才能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

2025年10月25日 16:28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一名女子在接受婦科手術後產生罕見併發症,尿液會失控從陰道口流出,導致身上常常飄出尿騷味,女子於醫學中心經歷5次手術但都失敗,甚至被宣告終身只能包尿布。女子抱持最後一絲希望,輾轉到高雄四季台安醫院求診,接受手術修補廔管,術後追蹤1年終於擺脫尿布人生。這起案例近日登上歐洲婦產科內視鏡學會,並獲選為大會最佳手術影片精選。

2025年10月25日 16:16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2025年最新CPR指引公布,其中出現不少重大更新,顛覆過往觀念。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家長熟知嬰幼兒CPR使用的「兩指神功」正式走入歷史,新版改建議採「單手掌壓法」或「雙拇指環抱胸廓法」,實證顯示更能提升嬰幼兒的急救成功率。吳昌騰受訪表示,小嬰兒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並不少見,光是長庚院內每年就收到約36名個案,提醒新手爸媽與保母應盡快更新觀念,這不只是技術調整,更是救命關鍵。

2025年10月25日 14:35

加熱菸上市首週爭議不斷 石崇良再釋疑:尼古丁是不可退讓紅線

加熱菸上市首週爭議不斷 石崇良再釋疑:尼古丁是不可退讓紅線

加熱菸上市一週以來問題不斷,先是某業者因尼古丁標示問題上市首日即遭下架,接著又有加熱器(加熱菸載具)展示引發爭議。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5)日受訪坦言剛上路出現紛擾是難免,但行政機關一定以民眾健康跟知的權益為最高的指導原則去執行、執法,重申尼古丁標示是不可退讓的紅線。

2025年10月25日 11:40

化製車曾赴梧棲場!彰化芬園養豬場4豬暴斃 業者:屬正常範圍

化製車曾赴梧棲場!彰化芬園養豬場4豬暴斃 業者:屬正常範圍

近期非洲豬瘟疫情拉警報,全台養豬產業繃緊神經!繼台中市梧棲區傳出養豬場感染案例後,現在彰化縣芬園鄉的一家養豬場化也傳出有4頭豬隻死亡消息,業者今天(25日)出面說明,場內飼養的2000多頭豬隻健康狀況都很良好,4頭豬死亡,這在養殖過程中屬於正常範圍,請大家不要過度擔心。

2025年10月25日 09:1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