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腰痠、會喘都是老化症狀? 小心泌尿道上皮癌找上門!

每日健康

圖文/每日健康
主持人/洪素卿
文字編輯/葉韋廷

台灣進入高齡化的社會,許多症狀隨著年齡老化慢慢出現,如肌肉力量大不如前、爬個樓梯越爬越喘、出現各種疼痛、酸痛等。不過若將這些都視為身體老化必經過程,很有可能會忽略了其中潛藏的種種疾病,如癌症轉移。

年長者常見將癌症症狀誤以為老化所致

亞東紀念醫院泌尿科/鍾旭東主任就表示,在門診上也遇過患者誤以為是身體老化而忽略了的潛在風險的經驗。該患者年約80歲,行動不便坐著輪椅,常覺得喘,經檢查後發現其原因是出自於肺積水,而肺積水只是一個表徵,在臨床上肺積水的其中一個來源,便是常見於年長者身上的「泌尿道上皮癌」的轉移。

免疫治療副作用遠低於標靶治療、化學治療

醫師表示,目前泌尿道上皮癌的標準治療方式還是以化療為主,其常見掉髮、噁心、想吐、食欲不振、影響聽力、腎功能等副作用。而雖然副作用是無可避免的,但其確實是有一定療效的,因此目前治療方式主要還是以此為主。

近年來逐漸盛行的免疫治療,雖不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其對於無法承受化療的年長者、腎臟功能不佳以至於無法再承受有腎毒性的化療的患者、化療後失敗、復發者而言是唯一的選擇。不過免疫治療也是一種不論第一線或第二線都能使用的治療方式,包括如前述所提到已肺部轉移的患者。醫師表示,免疫治療在該名患者身上的效果相當良好,追蹤11個月多皆無發現再度積水的情況出現,且行動也變得方便,也能用雙腳走路。

而免疫治療一般而言通常在2~3個月便會知道其是否對患者有效,其相關的副作用則是較為嚴重的肺炎,不過這是屬於極少數且較危險的案例,一般情況較常出現皮膚疾病等另外塗抹藥膏等方式即可治療的副作用,相較於標靶治療、化學治療等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明顯低了很多。

留意家中長者細微狀況,有利即時發現疾病

回到前述所提到的許多年長者常誤以為是身體老化所遇的症狀,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留意身體狀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如以腰痠背痛而言,若經過休息卻遲遲好不了,那麼就該特別注意;喘息若有發現不適,則可多注意肋膜是不是有問題。雖不明顯,但詳細觀察多少也能做出一些區別。而年長者在家中其實也容易忽略自身情況,因此平常在家中也可以多關心長者的身體狀況,以便在第一時間發現就醫。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醫揭5大原因「非衛生問題」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醫揭5大原因「非衛生問題」

一名30多歲女性,平時工作繁忙,但最大的困擾不是工作壓力,而是「反覆性的陰道感染」。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因為搔癢、灼熱感、分泌物異常或異味而痛苦不堪,因為復發不斷,還讓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乾淨」,甚至影響到夫妻感情與自信心。醫師指出,反覆性陰道感染並不代表女性「不衛生」,主要有5類原因,沒有對症治療只會暫時性緩解。

2025年11月16日 20:30

4萬顆芬普尼蛋違規偷賣 石崇良:下周擴大後市場稽查

4萬顆芬普尼蛋違規偷賣 石崇良:下周擴大後市場稽查

彰化芬普尼蛋爆發後,已經宣佈全面下架和禁止上架,但近期又爆出問題蛋仍持續流入市面。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已經請地方衛生局進行查明,蛋行若有違規也會依法裁處,另外,在後市場查驗部分,下禮拜開始就會擴大稽查,會持續到年底。

2025年11月16日 16:33

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 整合健康促進、保護等業務

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 整合健康促進、保護等業務

總統賴清德今宣布衛福部未來將成立「兒童專責單位」來照顧兒童。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已經向行政院提出,未來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發展署」,整合兒童健康促進、預防保健和保護等業務。

2025年11月16日 16:07

台灣壓力指數全球第二 醫示警「長期緊繃會害命」:恐爆血管

台灣壓力指數全球第二 醫示警「長期緊繃會害命」:恐爆血管

接下來即將進入冬季,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醫師提醒,情緒緊繃、焦慮與長期睡眠不足,都會造成血壓波動與自律神經失衡,許多人在工作壓力下出現胸悶、心悸,卻自以為只是疲勞,但這可能是血管過度收縮或血壓上升的警訊。

2025年11月16日 14:52

心悸手抖、暴瘦卻吃不停 醫揭「甲狀腺亢進」8警訊:嚴重恐休克

心悸手抖、暴瘦卻吃不停 醫揭「甲狀腺亢進」8警訊:嚴重恐休克

「甲狀腺」負責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與體溫,醫師指出,當它分泌過多荷爾蒙時,身體的代謝速度就會過快,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症」。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為急重症狀況。

2025年11月16日 10:49

「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彰化文雅畜牧場雞蛋檢出芬普尼,引發社會對「雞蛋來源安全」及「籠飼與人道飼養」的廣泛討論。然而,網路流傳的部分說法將飼養方式與安全風險混為一談,甚至誤解籠飼制度是污染根源。事實上,雞蛋的安全與動物福利,取決於管理制度與環境控制,而非單一飼養形式。《食力》採訪畜產專家,以下整理10項常見迷思,釐清事實真相。

2025年11月15日 22:37

台灣兒癌痊癒者「14%出現慢性健康問題」需治療 第2次癌症最棘手

台灣兒癌痊癒者「14%出現慢性健康問題」需治療 第2次癌症最棘手

兒童癌症相較於成人癌症治癒率更高,但是痊癒後的慢性健康問題不容小覷。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血液腫瘤科醫師顏秀如團隊建立全國首個兒童癌症長期追蹤系統,分析4年追蹤結果,中位年齡17.9歲的兒癌痊癒者,平均每人有4.2項慢性健康問題,其中約14%需醫療介入,其中又以發生第二次腫瘤最為棘手,疾呼個案應該維持定期追蹤,及早發現治療。

2025年11月15日 21:31

芝麻醬「這樣放」恐變一級致癌物!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在吃毒

芝麻醬「這樣放」恐變一級致癌物!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2025年11月15日 19: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