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真香檳還是假香檳? 地理標示為農產、美酒保盛名

▲「香檳」不是你想怎麼叫都行!「地理標示」為農產與美酒保盛名!(圖/食力 foodnext)

▲「香檳」不是你想怎麼叫都行!「地理標示」為農產與美酒保盛名!(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歡聚或喜悅的時刻,開一瓶「香檳酒」可以説是電影裡最經典的橋段!但你喝的那罐「香檳酒」是真的「香檳酒」嗎?又或者充其量只能稱得上「氣泡酒」呢?

只有生產在香檳區、指定的葡萄品種和加工方式才能叫「香檳酒」

「香檳(Champagne)」一詞其實代表的是「法國東北的香檳地區或其周邊區域」,以指定的葡萄品種(包含:白葡萄霞多麗、紅葡萄黑品樂和莫尼耶品樂等)、生產加工方式所釀造之氣泡酒,因為其嚴格的釀造工序與獨特的品質風味,使得「香檳」二字盛名在外,許多國家甚至習慣直接以香檳直接作為氣泡酒的代稱。

要想辨別真正的香檳酒,依據我國與歐盟的雙邊協議及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TRIPS)」,香檳二字在酒類商品中可是受到保護的,不能亂標示!

目前在許多國家或地區常會透過雙邊協定,以智慧財產權中的「地理標示(Geographical Indication,簡稱GI)」方式對「香檳」二字進行保護,若非依據當地規範製作並得到批准,不能任意使用。

具有特定地理來源、保證品質的「地理標示」

那麼什麼是「地理標示」?它又為何能讓法國香檳能保有香檳美名?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定義,地理標示主要是指「商品上具有特定地理來源,且擁有可歸因於此地理來源的品質或信譽的一種標示」。

藉由地理標示的規定,雖然無法避免市場中同類型的商品以同樣手法製作,但卻可以避免不符合原料種植、加工等品質標準的產品憑藉盛名而作為宣傳工具、誤導消費者,也可避免因仿冒名稱而產生的不正當商業競爭。

地理標示的各國規定會依照協議程度而有不同

然而,地理標示保護的程度,也會因為各國協定而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國當地長期習慣以香檳作為當地氣泡酒的代稱,因此與法國之間過去就常出現爭議。後來在2006年,美國與歐盟雙方簽署條約協議,要求監管新申請的酒商不得使用香檳二字,且簽署前已申請註冊的業者則需在「香檳」二字前標示產地,例如於美國加州所生產的就需要寫「加州香檳」,藉以與法國原產的香檳有所區隔。

而中國則在2013年,在法國香檳酒專業協會提出申請後正式通過香檳的地理標示註冊,並依據其當地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及相關規則進一步規範,防止其他酒商濫用香檳二字。

地理標示有高達8成與飲食相關

直至2018年,根據WIPO發布的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年度報告顯示,全球大約有65,900件有效地理標示,其中「葡萄酒和烈酒」便佔全球總量的51.1%,而「農產品和食物」也佔29.9%。可見在國際間已有不少透過地理標示制度,藉以保障當地農產與食品產業的方式。

受到地理標示保護的產品除了香檳之外,還包括法國干邑白蘭地酒(Cognac)、法國洛克福乳酪(Roquefort)、葡萄牙波特葡萄酒(Porto)、墨西哥龍舌蘭酒(Tequila)、印度大吉嶺紅茶(Darjeeling)等。

例如,法國「干邑白蘭地」除了使用的葡萄需來自干邑周邊主要的6個產區、限定葡萄品種,如白玉霓、白福爾、科隆巴等之外,還必須以銅製蒸餾器蒸餾、以橡木桶進行陳釀等。而以同樣揚名海外的「大吉嶺紅茶」來說,同樣只有大吉嶺周邊茶區所生產的紅茶得以做此標示。

2018年時,「特斯拉」曾經因為預計出產一款名為「Teslaquila」的龍舌蘭酒,而與具有龍舌蘭商標權的「墨西哥龍舌蘭規範委員會」槓上,但也因此讓龍舌蘭的地理標示議題一時聲名大噪、爭議四起。

相關影片連結(影片來源:My Tesla Adventure/Youtube)

台灣加入WHO之後,「池上米」取得台灣第一個產地標章

而台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也在隔年因應「 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的地理保護規定,增列「產地」作為註冊範圍,而以申請專用「圖樣標章」的方式保障在地農產品。

「池上米」也在2003年註冊成為台灣第一個產地證明標章, 除了規定需由池上鄉轄區所認證的碾米廠處理外,亦須符合CNS良質米規定。在此之後,包含「霧峰香米」、「梨山茶」等也陸續申請註冊產地證明標章。

▲台灣產地標章註冊標章圖樣。(圖/食力 foodnext)

▲台灣產地標章註冊標章圖樣。(圖/食力 foodnext)

不過,地理標示的作法雖然可以保護地方產業,但仍需要產官學界建立優良的生產制度、稽核制度、完善的宣傳機制與維護機制相互配合,否則消費者難以辨識,也容易存在未達成協議或非國際貿易組織成員國濫用標示的情形。

儘管各國的地理標示所保障的程度、範圍及形式仍多有差異,台灣民眾對於地理標示的觀念也仍未普及,但台灣地理標示相關制度的開始,也讓台灣農產品在邁向國際這條路上多了點保障!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清爽的香檳學問大!4大分類讓你一看就懂!
在嚴冬酷寒中誕生的奇蹟:發泡酒香檳
葡萄酒挑選秘訣:從標籤看生產地區與收成年份

參考資料
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2018年專利、商標和工業設計申請量再創新高
酒在醉前: 向上流必備酒寶
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香槟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3年第51号)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公告本局九十一年四月十二日修正一版「商品及服務近似檢 索參考資料」第 33-1 頁第八行之「香檳酒」刪除
我國產地標章註冊一覽表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國內累積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累計人數達68.2萬人次,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器捐註記3萬8,390人,和往年相比屬於持平。器捐病主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表示,器捐實務最大挑戰並非數量,而是實際發生意外或腦死時,家屬同意捐贈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間,若死者生前未與家屬表達器捐意願,約有半數家屬無法接受,又以意外事故死亡更爲困難。

2025年11月28日 18:00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衛福部要修法嚴管醫美,初步已經確認終結「直美」醫師,衛福部今(28)日表示下週三將再針對醫美診所是否納評鑑進行討論,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執行特定高風險美容手術的診所必須經過外部認可與把關,這是已經確定的方向,現階段問題是大家對「怎麼把關」看法有所不一。

2025年11月28日 17:41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台中1名65歲男子阿華在退休之際,頻繁出現腰椎、骨盆刺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沒想到就醫後竟是罹患第4期攝護腺癌,腫瘤已達7、8公分,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如滿天星般擴散,令他一度對退休人生心灰意冷;後來進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癌細胞大幅減少,骨頭也降低疼痛,病情獲得控制,也讓阿華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

2025年11月28日 17:41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蓋問題困擾,常因傳統治療的反覆循環而疲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細胞治療臨床及研究團隊合作,退化性關節的問題以細胞再生療法的方式,喚醒病患身體內的修復工程隊,達成「自己的膝蓋自己救」!目前採用的治療方案,不僅幫助病友獲得具提改善,成效已獲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驗證,並發表於權威期刊《轉譯醫學雜誌》。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59歲的電子業女主管陳女士的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足跟潰瘍難改善,傷口一度有半個棒球大,且深可見骨,曾被醫師建議膝下截肢,讓她焦慮萬分,後來到亞東醫院治療,經「血循再灌流」手術合併脂肪幹細胞治療,再加入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輔助,成功保住足部,並重拾自力行走能力。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衛福部今(28)日公布12月3項新制,都是健保給付藥物相關,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劑要價億元」的罕病新藥納入給付,創下健保給付藥物單價最高紀錄。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之後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

2025年11月28日 15:46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