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靠瀉藥解便秘會成癮 想順利嗯出來要多做3件事



圖文/常春月刊

便祕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尤其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愈來愈趨向精緻化,加上不愛運動,便祕的發生率也愈來愈高。然而,便祕的人一定要吃藥嗎?便祕該吃什麼藥才安全?而長期服用瀉藥會出問題嗎?

國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昌表示,剛開始有便祕問題,最好不要先使用任何藥物,而是靠日常生活飲食作息來調整,需要多食用高纖維飲食、多喝水與多運動,有此三大法寶,就能逐漸改善便祕困擾。

如果藉由日生活飲食作息調整,仍然無法改善便祕問題,此時再考慮使用瀉藥治療。但是不宜自行到藥房購買使用,有可能因誤用、濫用,造成更多的副作用。許多患者認為便祕只是小毛病,以為便祕像感冒一樣,只要服用成藥就可以緩解症狀,似乎能夠排便暫時解除問題,於是下次復發時,就會再去藥房買這些便祕藥物繼續服用。

張世昌指出,輕微的便祕指超過3天尚未排便,可以先嘗試使用瀉藥,如果便祕持續,就一定要求助於醫師,避免瀉藥濫用,因為瀉藥只能針對一時性便祕患者使用;有的人長期對瀉藥產生依賴性,只要便祕就吃,而且用量愈來愈大,如此反覆數次,其實大腸已經對於這些瀉藥產生了抗藥性,患者開始加大用藥量,事實上,如此行為已經影響腸道正常功能,甚至使結腸無法正常收縮,對腸道造成傷害。

此外,還有更離譜的是,有些人明明沒有便祕問題,卻為了減肥而長期服用,把便祕藥當作減肥藥,過度使用瀉藥,除了經常腹瀉之外,還會引起嘔吐,造成水分、電解質流失,甚至嚴重造成低血鉀,導致肌肉無力,健康令人擔憂。

除了習慣性依賴瀉藥來排便,也有的人喜歡使用灌腸劑或不明減肥茶等來通便,長期用浣腸劑來灌腸,會造成肛門口後面的直腸,因積便關係造成口袋型擴大,反而累積太多的大便,造成便意感鈍化,排便愈加困難。

預防便祕最好平時多攝取纖維食物、多喝水與維持適度運動,這也是黃金原則。很多人都知道全穀、全麥等產品都含有豐富的纖維,但因這些食物比較粗糙及口感差,往往不願長期使用。除了穀類之外,一些中式食品也含有豐富的纖維,例如全穀類有糙米、薏米菌類如冬菇、髮菜乾菜如金針菜、霸王花乾果如無花果、西梅,以及新鮮蔬果等。

如果無法固定從食物中攝取到充足的纖維,也可以考慮富含纖維的保健食品,或以優酪乳取代一般乳製品,尤其是因為乳糖不耐症而不能喝鮮奶的人,可以喝優酪乳或吃優格,幫腸道內的有益菌製造有利的生長環境,有助排便,並能增加鈣質的吸收。

有便祕困擾的人,也可以經常進行腹部天樞穴按摩,有助腸蠕動,穴位位於肚臍正中左右各外開2吋,約3橫指寬。單點按壓,或右手掌從右下腹順時針繞圈按壓,每次5圈,每天3回,飯後睡前按摩為佳。

延伸閱讀:

多吃蔬果仍便秘? 服用6種藥物也可能讓你
邊上廁所邊滑手機 出現這症狀是屁屁在求救了!
「嗯嗯」太用力易引大腸憩室! 有2種習慣都得特別注意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天涼穿厚重私密處易搔癢 醫:外陰長「紅斑、疹子、突起」必就診

天涼穿厚重私密處易搔癢 醫:外陰長「紅斑、疹子、突起」必就診

最近天氣轉涼,但女性外陰部搔癢問題,並未因氣溫下降而消失。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由於衣物變厚、環境較乾,相關症狀可能更嚴重;不少人可能選擇強忍,但搔癢若已影響生活,尤其外陰部出現「紅斑、疹子、突起」,應立刻就醫,以防可能有其他疾病。

2025年11月21日 11:31

染髮後2周最易褪色 專家:護色洗髮精+37℃溫水撐住亮度

染髮後2周最易褪色 專家:護色洗髮精+37℃溫水撐住亮度

許多人愛染髮,也常擔心髮色會因清洗、日曬、熱風與泳池氯氣而逐漸褪去。對於如何維持染髮效果,專家說,染髮後最容易在「第3天至第2周」發生明顯褪色,因此洗頭時可用護色洗髮精,並將水溫控制在 37°C 以下,這樣保養最能降低髮色受影響。

2025年11月21日 10:03

醫護打疫苗「守住病人也自保」 雙接種可強化醫療韌性

醫護打疫苗「守住病人也自保」 雙接種可強化醫療韌性

醫事人員長時間接觸病人及家屬,若未接種流感、新冠疫苗,除了個人感染風險升高,可能引發院內群聚,更將導致醫療人力不足,進而影響患者安全。醫師提醒,醫護打疫苗不只是個人意願,更是讓醫療體系穩定的重要選擇。

2025年11月21日 10:00

研究證實可降膽固醇!醫師推「1蔬菜」方便又營養:加在泡麵中

研究證實可降膽固醇!醫師推「1蔬菜」方便又營養:加在泡麵中

菜單裡的處方籤!婦產科醫師邱筱宸醫師指出,餐桌上常見的海帶芽,又稱裙帶菜,經研究證實有助於穩定飯後血糖與降低膽固醇,且富含多種營養素,不僅能為日常飲食加分,健康潛力也受到醫學界關注,像是她推薦的日常吃法,就是「加在泡麵中!」

2025年11月21日 01:02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理上真的比較麻煩。對於會苦的中藥,究竟如何吃才不會苦?鄒瑋倫推薦以下5種作法。

2025年11月20日 17:45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46歲的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住院接受治療。原預計5月返回食品加工廠上班的他,卻在第一天就因為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緩慢,而遭判定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一度覺得「沒救了」,所幸後續在一個月密集復健、職能治療,透過模擬工作、實作訓練,才順利返崗。

2025年11月20日 17:37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