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戴口罩狂長痘痘 皮膚科醫師教你必做5保養



圖文/常春月刊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為了避免飛沫感染「戴口罩」成最基本的防禦措施,但長時間配戴口罩除了悶熱,也可能因摩擦或細菌殘留、呼吸的熱氣和溼氣停留在口罩內長時間下來也變成了有利細菌滋生的環境,導致肌膚產生問題。

肌膚在發生問題時,所呈現的症狀大多相似,如搔癢、泛紅、冒痘等,一般皮膚有冒痘的情況下,不需特別去看醫生治療就可自癒,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毛囊開始產生發炎狀況,出現凸起的小丘疹或紅腫的結節囊腫,甚至引發化膿情況,長出膿皰或是冒痘的範圍有擴大現象,此時建議應該尋求皮膚科醫生專業的幫助,讓醫師診斷出感染的原因,對症下藥、解決肌膚問題。

在共同對抗疫情期間,也要顧好面子問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分享5招肌膚保養對策:

保養對策1:佩戴口罩盡量減少上妝

上妝後因為口罩內部悶熱空氣加上濕氣,會使肌膚更容易出油、出汗,容易變成細菌溫床、毛孔阻塞,容易悶出「口罩痘」。若因工作需求上妝,建議只上淡淡妝容,不妨使用有顏色的隔離霜替代粉底,減少臉部產品塗抹也可達到修飾膚色功效;戴口罩更要避免太厚重的妝在臉上,以免造成阻塞毛孔,增加肌膚的負擔。

保養對策2:每小時保留時間讓肌膚呼吸一下

長期佩戴口罩會使肌膚「悶熱」而引發痘痘之外,也有可能引發毛囊炎(細菌、皮屑芽孢菌)、酒糟惡化等,因此建議儘量找適當的時機「摘除口罩」讓肌膚通風透氣。

保養對策3:盡量避免手部接觸臉部肌膚,洗手很重要

根據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研究,藉由攝影錄下醫學院學生上課時的情況,計算學生摸臉的次數。經統計後發現,這些學生每小時摸臉的次數竟有23次。也就是說,我們常在自己不自覺的情況下,頻繁地摸臉。這個沒有意識的小動作,卻可能增加疾病傳染風險或提高肌膚的感染發炎機率;除了在對抗疫情期間,在平日裡「勤加洗手」保持手部乾淨也是相當重要的個人清潔動作。

保養對策4:選擇清爽保養產品,加強保濕

肌膚保養「保濕」是最重要的步驟,要維持良好的肌膚狀態保持肌膚的油水平衡就相當重要。許多人認為臉部容易出油是因為本身體質油脂分泌較多,但其實是有可能是肌膚的代償性出油,尤其在長時間戴口罩會使口罩內肌膚升溫,容易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因此選擇保養品時應使用清爽型保養品,而許多人會在氣溫偏低的季節使用滋潤型產品,因成分含較多的油脂,容易造成臉部肌膚油水不平衡。

保養對策5:防曬要做好

肌膚保養除了清潔、保養外,也要記得要做好防曬!別認為有了口罩遮蔽臉部就可減少紫外線的接觸,口罩在臉上的遮蔽只有局部,做好防曬以免造成膚色不均問題;在選擇防曬產品時,可選擇使用較清透的物理性防曬產品,減少暴露在口罩外的臉部肌膚曬黑的機會。

延伸閱讀:
錯誤洗臉方式讓臉老更快! 你都用手還是毛巾?
春天常見6皮膚疾病! 皮膚科醫師親授防範攻略
別以為只有身體會過勞 注意3個讓肌膚過勞的信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國健署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國健署表示,補助將於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實施「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為15萬元,平均可涵蓋77%的療程費用。

2025年09月18日 15:10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近日一名45歲男性在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進行陰莖增大術,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死亡。針對該項手術,專業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術後龜頭的周長平均可增加2公分以上,由於部分病患在異體真皮植入龜頭後也可能會減低龜頭的敏感度,相對也能增加男性持久度。

2025年09月18日 14:45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不料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失去呼吸心跳。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累計開罰新台幣27萬元,昨第八度前往稽查,又發現多項缺失,不排除處以停業處分。

2025年09月18日 11:4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