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藥馬上躺平 2習慣恐造成食道潰瘍、損傷



圖文/常春月刊

李小姐罹患感冒已經長達一個多禮拜,她多喝開水、服用維生素C之後,並沒有明顯改善,就醫經診斷為感冒併發細菌性感染,醫師開立抗生素clindamycin,三餐飯後及睡前服用一顆;不過,因為在服用睡前的藥物後相當疲倦,便馬上躺下就寢,隔天發覺有胸悶、胸痛的情形,以為是工作壓力太大不以為意,再隔天又出現吞嚥疼痛、食道有燒灼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蔓延到胃部,且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原先的感冒尚未痊癒,苦不堪言。

馬偕紀念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陳志仁表示,通常口服的藥物要產生作用,必須透過開水送服,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小腸,吸收至血液中,再由血液循環將藥物分子帶往各個作用部位或標的,以達到治療疾病或緩解症狀的效果。

若服用藥物時,囫圇將藥物「吞進去、離開嘴巴」,並沒有配服足量的開水,以幫助固體藥錠或膠囊通過相對狹窄的食道中段,或是才服下藥品,便立即躺臥或就寢,即使有喝到足量的開水,仍有藥品卡在食道中的風險,輕則造成短暫不適,更有甚者造成食道的損傷、潰瘍。

通常這些人並不是「沒有喝水」,而是「水喝得不夠」,像有些人只喝一口水,就吞服全部藥物,再加上服藥後立即躺臥,藥物卡在食道造成潰瘍的機率將大大增加,建議每次服藥都要配上至少300c.c.的水量才夠。

此外,藥物的「劑型」也是導致食道潰瘍的一個重要關鍵因素。固體的藥丸最常被製成「錠劑」或「膠囊」劑型,由於膠囊殼與食道黏著性比藥錠高得多,與食道黏液接觸後,更容易使膠囊狀的藥物卡在食道;一旦膠囊殼溶解後,內含的藥物成分酸鹼值多較酸或較鹼,因此,將對食道造成傷害。

而藥物的「尺寸大小」也是影響的原因之一。較大顆的藥錠或膠囊卡在食道的機率,無疑地比小顆的藥物大,在臨床上,甚至有人因為服用大顆的維他命補充劑,而卡在食道中;維他命雖非屬容易造成食道潰瘍的藥物,卻仍會造成食道潰瘍的傷害。

服用的「藥物種類」有時也是造成食道潰瘍的重要原因。陳志仁指出,在臨床上有若干種類的藥物容易引起食道潰瘍:

◆四環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如doxycycline、minocycline等。
◆其他抗生素:以clindamycin最常見。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_Anti-Inflammatory_Drugs):如aspirin、diclofenac、mefenamic acid(Ponstan)等。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如alendronate(Fosamax)。
◆其他類:如氯化鉀(KCl)製劑、quinidine、鐵劑等。

為避免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陳志仁提醒,若所服的藥物本身屬於容易造成食道潰瘍的種類,應小心謹慎,服藥時務必配服足量開水;若藥物體積較大,或一次服用多顆藥物,則需要併服更多的開水,以確保藥物能通過食道順利抵達胃部;服藥後,切忌馬上躺臥或就寢,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保持上半身直立,甚至稍作走動,都能幫助藥品進到胃部。

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北市驚傳45歲男性在醫美診所接受「陰莖增大術」,疑麻醉不當,於術後死亡,執刀醫師為丁斌煌(原名丁立文、丁秉煌)。對此,有醫師指出,聽到姓「丁」馬上知道是哪位,他出事多次,且數度改名,敦促衛生機關加強防堵爭議醫師用改名「借屍還魂」,也提醒民眾注意醫療院所有無完善的術後監測系統。

2025年09月18日 11:02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課,所以會不吃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研究發現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高 33%,就算體重一樣,風險還是高。另外,吃飯也要吃對時間,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幫助減重、顧代謝、降慢性病風險。

2025年09月18日 10:41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台大醫院急診壅塞是常態,規劃和北市衛生局、北市聯醫討論「共同執業、跨院照護」模式。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表示,與台大醫院急診已合作逾十年,合作延伸至住院病房,中興院區每月平均接收16位病人,和平院區則收治於一般病房,每月平均接收6.5位病人,只要病患願意接受轉診,成功媒合率可達9成。

2025年09月18日 10:21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高雄一名40多歲黃姓女子,從小因為含奶嘴到7歲才戒掉,導致牙齒嚴重「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完全無法咬合。她回憶,自己多年來連吐司、玉米這類日常食物都沒辦法咬斷,只能靠後牙或用舌頭頂碎,直到接受林詩詠醫師安排的3年隱形矯正,她終於能用門牙順利咬斷吐司,感動直呼:「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

2025年09月17日 18:28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嚴重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得接受手術治療,然而卻有約2成患者視力改善有限。台北榮總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首度破解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的關鍵,證實若皺褶中的「膠質細胞」密度越高,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也因此,黃斑部皺褶的早期介入變得更加重要。

2025年09月17日 18: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