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站在疫情「海嘯第一排」 觀光餐飲業能怎麼做?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採訪/撰文=黃欣培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了全球多個產業,觀光業、餐飲業、服務業更是首當其衝!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整個市場與工作的模式,業者們除了坐以待斃,還能怎麼做?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表示,身為首當其衝的業者之一,疫情的影響來的又快又急,以觀光飯店業為例,根本像是「海嘯第一排」!因此提醒大家在這段時間更要彼此砥礪、求新求變。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認為,在這次疫情當中的防疫策略裡裡外外都需要繃緊。(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認為,在這次疫情當中的防疫策略裡裡外外都需要繃緊。(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數位化、異業合作...疫情帶來新變化不容忽視!

面臨市場的重大挑戰,在此關鍵時刻,業者應當認知到:疫情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影響,甚至導致永久的變化。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觀察到,這波疫情帶來的變化能夠歸類為以下三點:

1、數位化:遠距工作模式的改變,包括視訊會議、網路消費等新型態的活動紛紛出現,因此未來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數位化會越來越快速地普及。以傳統滷肉飯業者「鬍鬚張」為例,目前針對各店長每月的開會已全數改為視訊會議,疫情推動了年齡層偏高的員工要儘速習慣這些工作模式。

2、受惠方、受害方的合作:這波疫情造成有些產業反而是受惠的情況,包括外送業、網購平台,因此是兩方共同合作的一個契機,舉例來說,cama就將考慮跟百貨公司內的麵包店合作推出外送產品;同樣地,來自日本的猿田彥珈琲,也在疫情期間與雀客旅館(CHECK inn)合作打造「旅人期間限定店」,希望透過異業跨界合作,達到1+1的加乘效果。

3、調整體質:何炳霖表示,可以趁疫情的空窗期,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蓄勢待發、調整體質並等待未來的機會。經濟部也有在此次紓困與振興措施中提出「顧人才」方案,提供零售、百貨及餐飲業人才培訓的相關補助,讓餐飲業者能夠有重新起跑的能量。

▲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表示,業者應趁疫情的空窗期將體質調整好。(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表示,業者應趁疫情的空窗期將體質調整好。(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客意直火比薩共同創辦人、麥當勞前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也想提醒業者,當疫情過去,慢慢回歸常態時,品牌的定位要做好管理,不應該再把資源大部分花在外送、外帶便當上,要儘快檢視品牌的定位。

▲客意直火比薩共同創辦人、麥當勞前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提醒,疫情過後要儘快檢視品牌的定位。(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客意直火比薩共同創辦人、麥當勞前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提醒,疫情過後要儘快檢視品牌的定位。(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小企業體質不佳,政府應儘快強化紓困力道!

疫情期間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災難總會過去,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則勉勵業者,「成功絕對不是第一個出發的,而是最後一個倒下的。」例如,王品集團過往都以餐廳體驗服務為主打,也在近期將旗下17個品牌,包括夏慕尼、石二鍋、陶板屋等等,與外送平台Uber Eats合作,設計出符合外送的餐點選擇,上線3天已佔整體日營收15%!

但他也觀察到,疫情讓近乎2分之1的小企業倒閉,因此呼籲政府應想辦法協助業者恢復活力!盛治仁也認為,政府要將此次「危機」以更急迫的方式去協助受衝擊的業者,而不是以過去的經驗來衡量紓困的力道。

此次疫情變化詭譎,的確讓各大產業措手不及,但在迎接黎明、再次乘浪出發前,企業應針對此次危機做出調整、強化競爭力。老爺酒店集團也在此次攜手雲朗觀光集團、凱撒飯店共同發行「CLR聯合通用券」,給予旗下1萬名員工每人1萬元,合作自救拼旅遊商機!執行長沈方正就對各大觀光餐飲服務業提出鼓勵,「疫情環繞下,你可以選擇恐慌或謹慎,也可以選擇呆滯或學習。但還有選擇,就有希望!」勉勵大小業者齊心稱過這次難關。

延伸閱讀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台灣米其林星級主廚拍攝防疫影片,盼消費者以行動支持喜愛的餐廳
食安國家隊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飲食產業站出來撐住民生基本需求、讓你食得安心
疫情影響、觀光客不來了,各大商圈如何留住台灣人的心?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基會走入嘉義阿里山鄉!逾300人接受保肝篩檢「6人轉診」

肝病一直是我國國病,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仍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持續推動腹部超音波檢查,今(19)日深入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衛生室,幫原民朋友做免費肝病、癌症指數抽血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有超過300人接受檢查,更發現6名需轉診進一步治療民眾,希望達到根除肝病的目標。

2025年04月19日 19:15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扭傷難好、傷口久不癒」竟都是肥胖惹禍 醫曝原因:恐惡性循環

一名28歲女性BMI長期處於過重,嘗試過針灸埋線、減肥食譜都瘦不下來,加上護理工作高壓讓她報復性飲食,體重攀至人生巔峰,某次意外扭傷發現自己腳傷拖很久沒好,小傷口也不容易癒合,醫師示警,這些其實都是肥胖衍生症狀,但卻被當成日常生活的不適感,逐漸累積恐導致更嚴重的慢性病。

2025年04月19日 18:43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他快速減重20公斤!腹部超音波一看「膽結石大又多」 醫解析原因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問題根源,減重有助於恢復健康,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提醒,短時間快速減重可能會增加膽結石風險!近期就有一名50多歲脂肪肝的患者,原本體重超過100公斤而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就瘦下20公斤,沒想到定期半年回診做腹部超音波卻發現,膽結石變得又多又大。

2025年04月19日 16:21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變綠了?  廚師警告「最好直接丟掉」:恐食物中毒

馬鈴薯是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不過你是否曾在烹調前發現馬鈴薯表面泛著淡淡的綠色,心中產生疑問,「這樣還能吃嗎?」近日專業廚師Papuchan對此做出說明,吸引大量網友回應。

2025年04月19日 15:35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季濕熱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多 醫揭日常保養秘訣4招一次看

春天天氣溫暖潮濕,讓女性私密處問題就診增加,婦產科醫師分享春季私密處保養4大原則,包含內褲應該選擇透氣材質,避免悶熱,下身正確清潔避免過度搓洗,也應該避免久坐習慣讓私密處乾爽,最後可以多攝取富含益生菌、花青素等食物也會有幫助。

2025年04月19日 13:21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總是忙計畫下件事!以為成功=安全 休息反而恐慌

過度成就者相信:我的成就即是我。我如果可以做到更多,達到所有的目標,盡可能地高效多產,並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就能免於被批評、評價和拋棄。我的價值完全建立在個人成就,以及人們如何看待我的成就和成績之上。「過度成就者」的腦中只想著一件事:成就=安全與愛。

2025年04月19日 12:05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穀雨來到濕氣重!過敏、腸胃不適找上門 中醫傳授除濕消水腫秘訣

明天將迎來穀雨,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中醫師指出,穀雨後大氣的濕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濕邪及熱邪也將交織作亂,可能原有的腸胃不適會加劇、呼吸器官相關問題也會演變成皮膚搔癢、打噴嚏、氣喘咳嗽等過敏反應。養生方面建議可以透過藥膳、茶飲食補排除濕氣,多按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等3穴位也有助穀雨時期保養,擺脫體內的陳舊濕氣,維持身體正常代謝運作。

2025年04月19日 11:44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海鳥寶寶「塑膠腦」現失智症狀 專家曝人類風險:日常3行為慎防

塑膠製品使用便利,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量攝食塑膠的海鳥寶寶,腦部竟出現類似人類失智症的神經退化疾病的表現。專家表示,雖然這項結果還無法直接推論到人類身上,但是過往研究已經證實塑膠微粒會堆積在人體,尤其是腦部,相關風險不容忽視。

2025年04月19日 11:00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暈倒了「掐人中」有用嗎? 重症醫:恐釀更大傷害!正確做法曝光

民眾在街頭遇見他人突然昏倒時,第一反應往往可能是掐人中,試圖讓患者清醒過來。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示警,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效,更可能延誤搶救時間,甚至對患者造成更大傷害。

2025年04月19日 10: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