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站在疫情「海嘯第一排」 觀光餐飲業能怎麼做?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採訪/撰文=黃欣培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了全球多個產業,觀光業、餐飲業、服務業更是首當其衝!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整個市場與工作的模式,業者們除了坐以待斃,還能怎麼做?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表示,身為首當其衝的業者之一,疫情的影響來的又快又急,以觀光飯店業為例,根本像是「海嘯第一排」!因此提醒大家在這段時間更要彼此砥礪、求新求變。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認為,在這次疫情當中的防疫策略裡裡外外都需要繃緊。(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認為,在這次疫情當中的防疫策略裡裡外外都需要繃緊。(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數位化、異業合作...疫情帶來新變化不容忽視!

面臨市場的重大挑戰,在此關鍵時刻,業者應當認知到:疫情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影響,甚至導致永久的變化。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觀察到,這波疫情帶來的變化能夠歸類為以下三點:

1、數位化:遠距工作模式的改變,包括視訊會議、網路消費等新型態的活動紛紛出現,因此未來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數位化會越來越快速地普及。以傳統滷肉飯業者「鬍鬚張」為例,目前針對各店長每月的開會已全數改為視訊會議,疫情推動了年齡層偏高的員工要儘速習慣這些工作模式。

2、受惠方、受害方的合作:這波疫情造成有些產業反而是受惠的情況,包括外送業、網購平台,因此是兩方共同合作的一個契機,舉例來說,cama就將考慮跟百貨公司內的麵包店合作推出外送產品;同樣地,來自日本的猿田彥珈琲,也在疫情期間與雀客旅館(CHECK inn)合作打造「旅人期間限定店」,希望透過異業跨界合作,達到1+1的加乘效果。

3、調整體質:何炳霖表示,可以趁疫情的空窗期,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蓄勢待發、調整體質並等待未來的機會。經濟部也有在此次紓困與振興措施中提出「顧人才」方案,提供零售、百貨及餐飲業人才培訓的相關補助,讓餐飲業者能夠有重新起跑的能量。

▲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表示,業者應趁疫情的空窗期將體質調整好。(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表示,業者應趁疫情的空窗期將體質調整好。(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客意直火比薩共同創辦人、麥當勞前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也想提醒業者,當疫情過去,慢慢回歸常態時,品牌的定位要做好管理,不應該再把資源大部分花在外送、外帶便當上,要儘快檢視品牌的定位。

▲客意直火比薩共同創辦人、麥當勞前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提醒,疫情過後要儘快檢視品牌的定位。(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客意直火比薩共同創辦人、麥當勞前亞洲區副總裁李明元提醒,疫情過後要儘快檢視品牌的定位。(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小企業體質不佳,政府應儘快強化紓困力道!

疫情期間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災難總會過去,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則勉勵業者,「成功絕對不是第一個出發的,而是最後一個倒下的。」例如,王品集團過往都以餐廳體驗服務為主打,也在近期將旗下17個品牌,包括夏慕尼、石二鍋、陶板屋等等,與外送平台Uber Eats合作,設計出符合外送的餐點選擇,上線3天已佔整體日營收15%!

但他也觀察到,疫情讓近乎2分之1的小企業倒閉,因此呼籲政府應想辦法協助業者恢復活力!盛治仁也認為,政府要將此次「危機」以更急迫的方式去協助受衝擊的業者,而不是以過去的經驗來衡量紓困的力道。

此次疫情變化詭譎,的確讓各大產業措手不及,但在迎接黎明、再次乘浪出發前,企業應針對此次危機做出調整、強化競爭力。老爺酒店集團也在此次攜手雲朗觀光集團、凱撒飯店共同發行「CLR聯合通用券」,給予旗下1萬名員工每人1萬元,合作自救拼旅遊商機!執行長沈方正就對各大觀光餐飲服務業提出鼓勵,「疫情環繞下,你可以選擇恐慌或謹慎,也可以選擇呆滯或學習。但還有選擇,就有希望!」勉勵大小業者齊心稱過這次難關。

延伸閱讀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台灣米其林星級主廚拍攝防疫影片,盼消費者以行動支持喜愛的餐廳
食安國家隊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飲食產業站出來撐住民生基本需求、讓你食得安心
疫情影響、觀光客不來了,各大商圈如何留住台灣人的心?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長年深耕雲嘉南地區,持續引進先進技術。近年隨著微創手術與機械手臂技術的快速發展,耳鼻喉科徐正明教授憑藉豐富臨床經驗與技術成果,通過國際認證,成立「達文西耳鼻喉頭頸手術示範教學中心」,為雲嘉南地區優先獲此認證的耳鼻喉科醫師,也象徵嘉義長庚在高精密微創手術領域邁入新里程。

2025年11月14日 19:46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高血壓疾病死亡率近年來首次不再攀升,但每年仍有約4.5萬人因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仍須正視。國健署今(14日)攜手醫界啟動「千人響應護血壓,三大資源守護網」,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診間血壓通常無法反映個人實質血壓狀況,希望推廣民眾「722量血壓」,在一年之中找一週,早晚各量兩次血壓取平均,可以作為與醫師溝通、用藥的依據。

2025年11月14日 18:06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台北市一名80歲劉姓婦人親手悶死照顧超過50年的腦麻兒子,一審法官輕判她2年6個月徒刑,並建請總統特赦。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日在立法院表態支持總統特赦,今日再被問及此事時語重心長表示,這樣行為不可取,也不應該成為免除司法的理由,但「我個人情感上,還是會覺得不捨。」

2025年11月14日 16:18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侷限在單身女性、女同志,不包含代理孕母。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4)日受訪表示,代理孕母議題還有很多需要討論與凝聚共識的地方,所以在修法、立法仍屬與保留態度。

2025年11月14日 15:12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醫界估計全台可能已有280萬人。因應今天世界糖尿病日,台灣神經學學會在臉書提醒,糖友的失智風險比多數人想像更高,相較一般人,發生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分別增2.4 倍、1.6 倍,如曾出現低血糖,未來失智機率也會加倍,糖友平常務必注意控糖,以免認知功能不知不覺流失。

2025年11月14日 11:21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有男同志赴美國代孕還上傳孕母生產過程畫面,更傳出身份疑似為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國健署署長沈靜芬今日出席活動受訪回應,《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是有納單身女性、女同志,修法主要重點在於強調「女性自主權」,至於爭議事件,沈靜芬不予評論,但強調應該尊重代理孕母本身的隱私。

2025年11月14日 10:58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一名男同志日前分享赴美尋求代孕經歷,還公開孕母生產過程的無碼畫面,引發網友眾怒,他也被起底是醫師,目前任職台北慈濟醫院;院方今上午表示,醫師於個人社群媒體發布言論,屬私領域行為,應妥善面對與處理,已啟動關懷機制對此同仁進行輔導。

2025年11月14日 10:41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民眾若發感覺膝蓋卡卡,常會想是否老了、關節退化,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根據最新研究,膝關節退化患者其實約25%合併有肌少症,所以當膝蓋不適,有可能是肌肉量不足,才導致膝蓋吃不消,關節未必已退化,平常可進行「不扶東西連續站起來5次」小測試,有助及早發現肌力衰退。

2025年11月14日 10:0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