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疫情獻上最佳助攻? 都市農業與垂直農場加速發展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黃敬翔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許多國家、地區為求自保,紛紛限制糧食流通,以確保國內人民糧食充足。不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也警告,全球數百萬人的糧食與生計仰賴國際貿易,隨著供應鏈受阻,糧食供應面臨短缺的潛在危機,各國應採取措施,降低疫情對糧食系統的負面影響。

因應人口爆炸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危機,在都市核心地區或邊緣地帶也可以進行農產品生產的「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近年來已成為各國投注的趨勢之一。如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糧食短缺的危機更加迫切,日前,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下簡稱阿聯)都宣布投入大筆資金,將加速發展國內都市農業作為解方,以降低對於國際供應鏈的依賴。

新加坡投入6.3億新台幣,要在2030年讓糧食自給率達到30%!

作為一個90%糧食都依賴進口的城市國家,新加坡食品供應鏈中的致命弱點因疫情關係暴露無遺。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就表示,新冠肺炎的爆發,強調進一步加強新加坡的供應鏈應變能力與糧食供給的重要性。

2020年4月8日,新加坡食品局(SFA)和環境與水資源部宣布啟動「30x30 Express」計畫,投入3000萬新幣(約新台幣6.3億)的資金,希望盡可能在6~24個月內提高當地農場雞蛋、葉菜類蔬菜和魚類的產量。這項計畫的終極目標,則是在2030年讓該國的糧食自給率可以從現階段不足10%提高至30%。

為了進一步促進生產,新加坡食品局也將從2020年5月起,對多層停車場的屋頂空間進行招標,以用於發展「屋頂農場」。2014年在新加坡建立第一個屋頂商業農場的本土業者「Comcrop」聯合創始人Allan Lim認為,這項計畫有助於加快擴大生產規模的計劃,並希望可以利用這筆資金,在其面積約8萬平方英尺的屋頂農場上再建造7個溫室,並在6~8個月內將產能提高10倍。

▲新加坡新創公司「Comcrop」在城市大樓的屋頂上建置屋頂農場。(圖/Comcrop官網)

▲新加坡新創公司「Comcrop」在城市大樓的屋頂上建置屋頂農場。(圖/Comcrop官網)

在沙漠打造綠洲!阿聯砸上億美元發展國內農業技術

阿聯長年飽受乾旱之苦,導致國內農業較難發展,有80%的糧食依賴國外進口。為了解決困境,阿聯近年來持續推出措施,以加速國內農業技術發展。2020年4月9日,該國全球著名的主權投資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Adio)」進一步宣布,將向4家農業技術公司投入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當中就包括成立於2004年、「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ing)」領域佼佼者的美國新創公司「AeroFarms」、以及建設室內番茄農場的阿聯本土新創「Madar Farms」。

所謂的垂直農場,就是在垂直堆疊的層面、或傾斜面上生產食物,有時候也會結合其他結構,如摩天大樓、集裝箱等等,AeroFarms則是該領域中內受矚目的新星之一。AeroFarm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David Rosenberg表示,他們將利用這筆投資在阿聯首府阿布扎比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繼續進行在室內種植農作物的研究。

▲「AeroFarms」的垂直農場可極大化農作物的產量,並減少資源的消耗。在阿聯的支持下,它將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圖/AeroFarms官網)

▲「AeroFarms」的垂直農場可極大化農作物的產量,並減少資源的消耗。在阿聯的支持下,它將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圖/AeroFarms官網)

疫情讓都市農業被更多人看見 這股動力能否維持?

非營利組織「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指出,,新冠肺炎導致的各國封鎖局面,正推動更多的城市居民在家中種植水果和蔬菜,這可能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至於台灣,雖然農糧署2018年公布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4.6%,但疫情後農委會多次表示國內糧食沒問題,強調主要民生物資如稻米、水產品、蛋、蔬果與肉都可充足供應。不過,儘管眼下並沒有迫切的糧食危機,隨著氣候變遷、地球溫室效應、農地流失現象越演越烈,也許台灣糧食自給率低帶來的真正危機在不遠的未來就會出現。

為了以防萬一、為未來做好超前部署,低耗能、高生產效率、減省人力的都市農業型態在台灣的發展可能性為何,是值得政府和產業好好思考的一步。

延伸閱讀
未來食農關鍵字「垂直農業、創新包裝、昆蟲食品」!2020年食品科技500大領導食農新趨勢
用植物做肉還不夠看?科技進化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也能做人造肉了!
自己的食材自己種!瑞典IKEA在貨櫃中種萵苣 實現對氣候有益的「都市農耕」

參考資料
Mitigating impacts of COVID-19 on food trade and markets
Grow your own: Urban farming is flourishing during the coronavirus lockdowns
Coronavirus: New $30m grant launched to speed up local production of eggs, vegetables and fish
Amid strained supply chains, Singapore launches $21m grant program to boost local production
Abu Dhabi attracts four agri-tech companies with $100m investment
Abu Dhabi is investing $100 million in indoor farming as it tries to become more resilient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曾因6年戀情告終,44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許小姐,靠著38歲時「分手後去凍卵」的決定,在去年婚後透過AI試管技術,於今年順利產下健康女嬰。她趕在感恩節前夕帶家人回台中茂盛醫院感謝,分享這段從失戀到圓夢的心路歷程,並以自身經驗強烈建議:「一定要做計劃性凍卵,才有機會抓住未來的幸福!」

2025年11月25日 17:59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挺日旅遊注意!流感疫情直線上升「聖誕節達最高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談「台灣有事」論調引發中國大陸不滿,台灣則全面力挺日本,多吃多買日貨,加上接著是聖誕跨年假期,安排赴日旅遊的人也不少。不過根據疾管署掌握資料,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直線上升,署長羅一鈞分析,目前估計高峰會落在聖誕假期,提醒民眾赴日前接種疫苗評估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25日 15:53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換季容易引發陰道感染 醫教5招遠離搔癢異味:每半年汰換內褲

這幾天秋意變濃,不少人衣服愈穿愈多,女性也容易反覆出現陰道感染。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良好的日常習慣其實可大幅降低風險,預防方法包括每天更換內褲、半年汰換一次、不過度清潔外陰部、避免灌洗陰道、適度補充益生菌等,這5招都落實,私密處可望更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5:44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11月連爆7例M痘確診 均為本國籍青壯男「北中南都有」

國內M痘病例持續發生!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11月已確認7例M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分別為北部5例、中部及南部各1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個案多為散發病例,但也有部分個案有流病相關性。

2025年11月25日 15:06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營養師推「4大營養素」改善手腳冰冷 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

今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在入冬開始就會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此,營養師指出,手腳冰冷可以靠吃改善,建議要補充「鐵、鎂、B群、維生素E」等4大營養素,另外日常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並做好保暖措施。

2025年11月25日 15:00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沒發燒咳嗽X光片正常 男頸部腫1個月不消竟是「肺外結核」

37歲外籍移工阿力(化名)近日發現右側頸部出現一處無痛性腫塊,且持續超過四週仍未消退,起初至診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遂轉診至衛福部南投醫院;經耳鼻喉科團隊詳細檢查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結核」,屬於「肺外結核」的一種,目前阿力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4: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