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疫情獻上最佳助攻? 都市農業與垂直農場加速發展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黃敬翔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許多國家、地區為求自保,紛紛限制糧食流通,以確保國內人民糧食充足。不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也警告,全球數百萬人的糧食與生計仰賴國際貿易,隨著供應鏈受阻,糧食供應面臨短缺的潛在危機,各國應採取措施,降低疫情對糧食系統的負面影響。

因應人口爆炸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危機,在都市核心地區或邊緣地帶也可以進行農產品生產的「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近年來已成為各國投注的趨勢之一。如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糧食短缺的危機更加迫切,日前,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下簡稱阿聯)都宣布投入大筆資金,將加速發展國內都市農業作為解方,以降低對於國際供應鏈的依賴。

新加坡投入6.3億新台幣,要在2030年讓糧食自給率達到30%!

作為一個90%糧食都依賴進口的城市國家,新加坡食品供應鏈中的致命弱點因疫情關係暴露無遺。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就表示,新冠肺炎的爆發,強調進一步加強新加坡的供應鏈應變能力與糧食供給的重要性。

2020年4月8日,新加坡食品局(SFA)和環境與水資源部宣布啟動「30x30 Express」計畫,投入3000萬新幣(約新台幣6.3億)的資金,希望盡可能在6~24個月內提高當地農場雞蛋、葉菜類蔬菜和魚類的產量。這項計畫的終極目標,則是在2030年讓該國的糧食自給率可以從現階段不足10%提高至30%。

為了進一步促進生產,新加坡食品局也將從2020年5月起,對多層停車場的屋頂空間進行招標,以用於發展「屋頂農場」。2014年在新加坡建立第一個屋頂商業農場的本土業者「Comcrop」聯合創始人Allan Lim認為,這項計畫有助於加快擴大生產規模的計劃,並希望可以利用這筆資金,在其面積約8萬平方英尺的屋頂農場上再建造7個溫室,並在6~8個月內將產能提高10倍。

▲新加坡新創公司「Comcrop」在城市大樓的屋頂上建置屋頂農場。(圖/Comcrop官網)

▲新加坡新創公司「Comcrop」在城市大樓的屋頂上建置屋頂農場。(圖/Comcrop官網)

在沙漠打造綠洲!阿聯砸上億美元發展國內農業技術

阿聯長年飽受乾旱之苦,導致國內農業較難發展,有80%的糧食依賴國外進口。為了解決困境,阿聯近年來持續推出措施,以加速國內農業技術發展。2020年4月9日,該國全球著名的主權投資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Adio)」進一步宣布,將向4家農業技術公司投入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當中就包括成立於2004年、「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ing)」領域佼佼者的美國新創公司「AeroFarms」、以及建設室內番茄農場的阿聯本土新創「Madar Farms」。

所謂的垂直農場,就是在垂直堆疊的層面、或傾斜面上生產食物,有時候也會結合其他結構,如摩天大樓、集裝箱等等,AeroFarms則是該領域中內受矚目的新星之一。AeroFarm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David Rosenberg表示,他們將利用這筆投資在阿聯首府阿布扎比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繼續進行在室內種植農作物的研究。

▲「AeroFarms」的垂直農場可極大化農作物的產量,並減少資源的消耗。在阿聯的支持下,它將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圖/AeroFarms官網)

▲「AeroFarms」的垂直農場可極大化農作物的產量,並減少資源的消耗。在阿聯的支持下,它將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農場。(圖/AeroFarms官網)

疫情讓都市農業被更多人看見 這股動力能否維持?

非營利組織「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指出,,新冠肺炎導致的各國封鎖局面,正推動更多的城市居民在家中種植水果和蔬菜,這可能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至於台灣,雖然農糧署2018年公布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4.6%,但疫情後農委會多次表示國內糧食沒問題,強調主要民生物資如稻米、水產品、蛋、蔬果與肉都可充足供應。不過,儘管眼下並沒有迫切的糧食危機,隨著氣候變遷、地球溫室效應、農地流失現象越演越烈,也許台灣糧食自給率低帶來的真正危機在不遠的未來就會出現。

為了以防萬一、為未來做好超前部署,低耗能、高生產效率、減省人力的都市農業型態在台灣的發展可能性為何,是值得政府和產業好好思考的一步。

延伸閱讀
未來食農關鍵字「垂直農業、創新包裝、昆蟲食品」!2020年食品科技500大領導食農新趨勢
用植物做肉還不夠看?科技進化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也能做人造肉了!
自己的食材自己種!瑞典IKEA在貨櫃中種萵苣 實現對氣候有益的「都市農耕」

參考資料
Mitigating impacts of COVID-19 on food trade and markets
Grow your own: Urban farming is flourishing during the coronavirus lockdowns
Coronavirus: New $30m grant launched to speed up local production of eggs, vegetables and fish
Amid strained supply chains, Singapore launches $21m grant program to boost local production
Abu Dhabi attracts four agri-tech companies with $100m investment
Abu Dhabi is investing $100 million in indoor farming as it tries to become more resilient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在世界運動會六連霸,背後其實有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長達12年來的專業照護支持。有鑒於基層學校拔河隊缺乏運動防護的知識及資源,長庚特別集結醫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等跨領域醫療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副院長蔡文鐘指出,手冊從熱身、恢復、營養到用藥與心理,將醫療端的專業轉成運動現場能立即使用的語言與建議,「我們不只治療傷害,更希望傷害不要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3:54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