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這款病毒竟能揪出食品中毒事件元兇!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這款病毒竟能揪出食品中毒事件元兇!(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說到「病毒」,多數人聯想到的就是疾病、死亡等負面字眼。但其實病毒不完全是站在人類的對立面,巧妙的運用下它也能成為人類揪出食品中毒事件元兇的好助手。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便從「噬菌體(Phage)」這種病毒找到檢測出「O157:H7型大腸桿菌(E. Coli O157:H7)」、可用以預防食品中毒的新契機!

「O157:H7型大腸桿菌」每年造成全美9萬多人食品中毒!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統計,每年全美境內約有4800萬起食品中毒案例,導致近12.8萬人住院、3000人死亡。其中「O157:H7型大腸桿菌」不僅名列最易導致民眾住院的前5名食品中毒病原菌,每年估計更導致9萬6534位民眾食品中毒。早在1993年,美國知名漢堡連鎖店Jack in the Box便曾因為漢堡的碎牛肉排遭「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且未完全煮熟,造成732萬人爆發感染,4名孩童不幸喪生。

O157:H7型大腸桿菌(E. Coli O157:H7)為一種人畜共通菌,主要存在於牛、羊的腸道與排泄物內。感染途徑多是因食入牲畜排泄物污染的食品,例如烹煮不當的牛肉(特別是絞肉)、生牛肉、生牛奶及受污染之水源(如未經消毒之飲用水)。其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腹瀉及拉血便等,嚴重甚至會引起溶血性尿毒綜合症(一種腎功能衰竭),或導致死亡。

儘管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直以來與各州聯防監管,但每年「O157:H7型大腸桿菌」所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仍頻傳。光是2019年11月加州發生的一起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蘿蔓生菜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終造成27個州、共167人感染,其中85例住院治療,15人更發展為溶血性尿毒綜合症。

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為檢測找到新契機!

然而,要預防O157:H7型大腸桿菌所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如何快速、靈敏的得到檢測結果至關重要。但過去傳統微生物檢驗,除了分析耗費時間,一連串的試驗流程也相對繁雜。難道就沒有更簡單快速,又能精確抓出O157:H7型大腸桿菌的方式嗎?

在自然界中,除了容易引起人畜共通傳染疾病的「冠狀病毒」外,有一類的病毒卻是專門衝著「細菌」而來,那便是「噬菌體」。而每一種噬菌體,除了對特定細菌具有專一性的感染能力外,更可將自身基因片段注入細菌體內,讓細菌按照基因片段,替噬菌體產生所需的酵素及組成結構,並進而擴增繁殖。

噬菌體(Phage):屬於病毒的一種,通常在充滿細菌群落的泥土、動物的內臟裡,都可以找到噬菌體的蹤影。其最特別之處在於,專以細菌為宿主,且只能寄生於活菌中。在許多國家都曾被作為抗生素的替代品。

就抓著噬菌體與細菌的這層關係,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在對O157:H7型大腸桿菌具有專一性感染能力的噬菌體「ΦV10」上,找到快速鑑測的新方法。

利用「噬菌體」特性,普渡大學揪出食品中毒害菌!

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將「ΦV10噬菌體」進行修飾,在其原先帶有的基因片段中植入一段「NanoLuc螢光素酶」的基因片段。

讓修飾過後的ΦV10噬菌體透過其感染的專一特性,先找上檢體中的O157:H7型大腸桿菌,並注入這段帶有NanoLuc螢光素酶的基因片段,讓O157:H7型大腸桿菌進一步生成NanoLuc螢光素酶。後續,再透過加入會與NanoLuc螢光素酶反應產生發光信號的物質「螢光素Nano-Glo®」,藉以檢測食品受污染與否。

研究團隊提到,在該檢測方式下,很少產生「假陽性(即實際未受細菌感染,但卻呈現有感染的假性結果)」反應。參與此一研究的普渡大學食品科學副教授Bruce Applegate提及,因為大腸桿菌O157:H7是ΦV10噬菌體唯一能夠感染的細菌,對其他菌種無法反應、產生NanoLuc螢光素酶,即使在加入螢光素Nano-Glo®後也不會有發光反應,因此是檢測O157:H7型大腸桿菌的絕佳方式。

準確度和效率都大大提昇!商業化應用效果可期

整體來說,普渡大學這種新方法,除了檢測準確度極高外,相較傳統檢驗方法檢測速度也較快,在將細菌增殖培養後,約9個小時左右便可以得知檢測結果,大大加速了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工作的進行。而Bruce Applegate也將此技術進行後續商業化應用,而憑藉著這套技術原理,未來除了檢測O157:H7型大腸桿菌外,也可能為其他致病菌所引起的細菌性食品中毒類型,找到更具效率的檢測方式!

延伸閱讀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兇手:微生物汙染
【羅揚銘專欄】微生物無處不在,如何自保避免中毒?
菌菌你好壞!微生物食物中毒是怎麼發生的?

參考資料
The Use of a Novel NanoLuc -Based Reporter Phage for the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Nature
Purdue scientists have bright idea for detecting harmful bacteria in food products-Purdue University
The use of a novel nanoLuc-based reporter phage for the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USDA
Phicrobe
E. coli (Escherichia coli)-CDC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一名58歲女性甲狀腺有數顆結節,其中最大顆的約3公分,因不想手術切除,尋求中醫治療,服藥後狀況改善。中醫師提醒,在中醫觀念中,甲狀腺結節形成與「飲食、遺傳、情緒壓力」有關,當這些原因造成中醫所謂「肝氣鬱結」,當氣鬱之後伴隨的瘀血發生於脖子兩側,導致甲狀腺結節。

2024年05月05日 17:10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夏季來臨,防曬議題受到關注。皮膚科醫師指出,紫外線除了會讓皮膚曬傷曬黑與曬老之外,久了還可能會造成皮膚癌,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曬,透過防避、遮蔽以及使用防曬品來做好保護。而常見6大防曬迷思當中,首要就是「陰天不做防曬」,因為紫外線會穿透雲層,一樣會傷害皮膚,提醒民眾多注意。

2024年05月05日 15:40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63歲的譚先生3月底因呼吸喘、嘔吐等症狀急診就醫,意外發現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及冠狀動脈疾病,導致心臟衰竭,猝死風險極高,醫師叮囑盡快進行治療,於是安排4/2日住院檢查,沒想到4/3日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讓原本在和仁礦場工作的他逃過一劫,且經醫師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良好並於4/30日順利出院。

2024年05月05日 14:39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相信不少人對於「子宮肌瘤」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因為它的確是一種很常見的婦女疾病。只是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子宮肌瘤發生在更年期或中老年婦女身上較為常見。但最新的醫學研究已經發現,子宮肌瘤的好發族群正在趨向年輕化,許多30多歲出頭的年輕女性也面臨罹患風險。

2024年05月05日 14:38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為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除了依賴政府部門的抽驗和追溯管理,民眾也應該自我規範,培養良好的食品調理和保存習慣。亞東醫院營養師張庭瑜也提醒「冰箱保存」食物的4大重點,包括「冰箱只放6-7分滿、定期確認冰箱溫度」等。

2024年05月05日 14:27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家人沒法照顧就送去安養中心,因為怕跌倒,所以綁在輪椅上,結果兩個星期就不會走路了,本來是走進去的呢!」出身急診科的郭健中醫師,從醫療體系單純治病救人,變成現在大力推廣複利健走法,拚命教人不要進急診室,或是不要像一點一滴失去生命力地,最終被綁在輪椅上。

2024年05月05日 12:40

天氣熱「1類患者」變多了!中醫揭2常見特徵:看起來很健康

天氣熱「1類患者」變多了!中醫揭2常見特徵:看起來很健康

天氣逐漸炎熱,除了留意衛生習慣外,中醫師提到,近期常遇到一種患者,外表看起來健康,但一把脈就發現體內呈現「陰虛火旺」的狀態。許多都是熬夜造成,身體有缺乏水份的問題,容易發炎,不少人共同特徵是「嘴唇暗紅色」且很多人夏天較難睡好,可能就是陰虛火旺的情況。

2024年05月05日 10:17

今立夏!「做3件事」免疫力變強 中醫:愛喝飲料濕氣破表

今立夏!「做3件事」免疫力變強 中醫:愛喝飲料濕氣破表

今(5)天是24節氣的「立夏」,民權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李建志指出,在這季節下,長晝氣溫高、容易傷津耗氣,中醫在調養體質時會考慮追求「內外平衡,陰陽協調」,內指心情調適,外則是身體和諧。除了中藥、三伏貼及針灸,也可以進行食療和按摩穴位,讓身體更加健康、提升免疫力,「這3件事」可當作養生參考。

2024年05月05日 09:38

好多人生病! 醫揭2元凶:常全家中獎

好多人生病! 醫揭2元凶:常全家中獎

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提醒,最近診所病人量有些小暴增,腸病毒和病毒性腸胃炎非常多,而且常常一人中獎,全家都跟著中獎,請大家多加小心。

2024年05月05日 07:06

網傳「白肉雞打生長激素」恐致性早熟?營養師破解「5大迷思」

網傳「白肉雞打生長激素」恐致性早熟?營養師破解「5大迷思」

台灣的白肉雞消費量大,因此衍生出許多迷思,像是會打生長激素、抗生素,或者吃了會性早熟等等,這次好食課整理了常見的5個雞肉迷思,一次破解給大家知道!

2024年05月05日 00: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