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度就算高度近視! 每天多做3件事延緩度數再加深


圖文/常春月刊

9歲的小瑜最近上課時發現,好像較以往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跡,校方健康檢查也通知有視力不良之跡象,小瑜家人接獲通知後,趕緊帶她前往眼科就醫,確診近視增加了150度,推斷是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加上作息不正常所導致。

近視愈早發生  成為高度近視風險愈高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執行之「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計畫」資料顯示,小學一年級學童近視盛行率為19.8%,小學六年級學童則為70.6%。且近視50度以上的人數,每升一個年級就以10%的數值增加;另統計,有超過81%的國一學童罹患近視,到國中三年級學童近視的盛行率更高達89.3%,高中三年級,高度近視的比率高達35.7%。

越早發生近視,日後成為高度近視者的風險也越高。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鄭涵之醫師表示,近視發生的尖峰年齡為6至12歲,平均小學孩童每年約增加100至125度,國中每年約增加50至75度,到了高中逐漸平緩,每年約增加25至50度,直到20歲後眼軸生長趨於穩定。
 


高度近視定義下修 500度以上即符合標準

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為近視600度以上,但近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此定義下修為500度以上;一旦成為高度近視族群,其併發症,如:白內障、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等發生風險相對提高。

鄭涵之指出,近視的起因先天比重佔20%,後天影響則佔80%,若長期暴露在近距離使用的環境,像是觀看手機或平板的時間過長,眼球為了適應近距離用眼產生生理變化,造成眼軸增長,近視即會發生。

現今治療孩童近視最常見的方法是使用眼藥水,藥水的濃度與其效果成正比,可能有畏光或近距離用眼模糊等副作用,建議可佩戴經醫師核可的太陽眼鏡或帽子作保護;另有角膜塑型鏡片之選擇,但須注意其最低年齡限制9歲,若使用期間有角膜感染發炎之情形,應立即停止配戴、前往就醫。
 


護眼關鍵在戶外活動 做好3守則避免近視上門

鄭涵之強調,護眼的關鍵最終在於戶外活動,建議每周應有14-16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平均每日至少2小時)。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刺激眼睛分泌多巴胺,其可抑制眼軸增長的發生率,近視度數相對不易增加。

因應暑假,許多學童在家可能長時間觀看電視、手機或平板,鄭涵之也給予幾項護眼建議:

1、遵守30/10戶外120原則:
確保近距離用眼時,三十分鐘就要休息十分鐘,維持35到45公分之距離,且須注意四周環境的光線是否充足;每天120分鐘的戶外活動,讓紫外線刺激眼睛分泌多巴胺,達到抑制眼軸增長的效果。

2、多攝取下列護眼營養素之食物:
含有豐富維生素A的食物有蛋黃、胡蘿蔔、南瓜、綠花椰菜;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有芭樂、奇異果、柳橙、番茄;蛋黃、菠菜、玉米、地瓜葉及綠花椰菜等則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而藍莓、蔓越莓、櫻桃及紅肉火龍果、紫地瓜都是很好的花青素來源。

3、定期做視力檢查:
無近視者建議每半年得檢查一次,有近視者應於治療期間維持3-4個月的定期追蹤檢查。

延伸閱讀:

眼白冒血塊別以為是小事! 伴隨6狀況快就診
常做6行為小心針眼大爆發! 急性、慢性處置方式有差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藝人修杰楷、陳柏霖坦承花錢找閃兵集團偽造高血壓病歷,國防部透露這些多數舊案,大部分都是假冒高血壓狀況。台大醫師表示,影響一個人血壓有很多因素,包含跑步、沒睡好、壓力、飲食等都會讓血壓升高,所以血壓還是要多量幾次,甚至使用穿戴式血壓計測量,較為準確;至於用藥讓血壓上升,他提醒沒有疾病狀態下恐導致中風,千萬不要開玩笑。

2025年10月21日 18:36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謝先生過去曾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放式胸主動脈置換手術,後續追蹤發現弓部動脈瘤逐漸增至8公分,十分接近通往腦部的三條重要血管分支,但由於是二次開胸,手術風險極高。北榮團隊利用率先引進的「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不必繞道且依病人主動脈態樣量身訂做支架,順利完成手術。

2025年10月21日 18:09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2.8萬人次,已經連續兩週下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觀察首波流感疫情已經過高峰,預測未來4週類流感就診人次呈波動或緩降趨勢,11月中旬後類流感就診人次可能出現波動或緩升趨勢,並於12月中上旬開始較明顯上升,至農曆春節前後達高峰,提醒民眾應及早接種公費流感疫苗。

2025年10月21日 15:34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上周新增53例流感重症,另有10例死亡,死亡個案中最年輕是北部40多歲男性,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病史,急診就醫時已經血氧偏低、雙側肺浸潤,有肺炎與糖尿病急性的併發症,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續還發生低血氧併發敗血性休克,住院第5天過世。

2025年10月21日 15:01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高雄減重名醫王銘嶼今年7月執行縮胃曠腸手術,10天內造成2名患者死亡,沒想到另名減重名醫宋天洲也出事了!家屬向《ETtoday新聞雲》控訴,妹妹BMI 24接受手術後產生併發症,但術後卻未獲積極追蹤,妹妹拖到最後腦病變住院一個多月,但醫師始終不認醫療疏失,案經過衛生局調查,發現宋天洲也涉及過度醫療,並對未成年患者未盡詳悉評估即手術,依法移付懲戒,懲戒委員會決議處分宋天洲停業4個月。

2025年10月21日 14:06

國內增2起屈公病「赴廣東染病」 境外移入累積28例創6年新高

國內增2起屈公病「赴廣東染病」 境外移入累積28例創6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居住於金門縣,今(2025)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10月7日返回金門,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於10月14日至醫院就診,經採檢送驗後確診。2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

2025年10月21日 14:06

他長戴降噪耳機頭暈耳鳴 醫揭「聽覺過度補償」3症狀要小心

他長戴降噪耳機頭暈耳鳴 醫揭「聽覺過度補償」3症狀要小心

28歲阿信(化名)每天都準時到圖書館拼國考,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直到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情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用過久,導致聽覺過度補償反應,如果持續未節制,恐怕會造成聽力退化。

2025年10月21日 13:56

修杰楷、陳柏霖「裝高血壓」閃兵 醫:數字太好偽造

修杰楷、陳柏霖「裝高血壓」閃兵 醫:數字太好偽造

藝人修杰楷被、陳柏霖坦承花錢找閃兵集團偽造高血壓病歷,引發社會關注。對此,醫師指出,高血壓是數字呈現,非常好偽造,有些動作就會直接讓血壓升高,例如憋氣、測量錢喝咖啡、連續多天不睡覺等,推測未來在兵役體檢的部分,高血壓可能要進一步看有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器官病變。

2025年10月21日 13:4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