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吃它也OK! 菇蕈降膽固醇、防癌、防便祕 但2種狀況要忌口


圖文/常春月刊

外觀灰灰黑黑的香菇,看似不起眼,但是口感滑順又帶有一些淡淡的清香味,是主婦們很愛運用的食材之一,經常出現在餐桌上,也是便當菜餚裡的常客,還可以當成火鍋料、加進雞湯調味,甚至是鮮菇湯都很可口。菇蕈類的家族很龐大,大多可以運用於烹飪上,作法很多元,可變換出不同的美味,不過,它的好處不僅於此,其是蔬菜的一種,不但高纖低熱量,而且營養成分中的多醣體還具有防癌的功效。

菇類物美價廉 具防癌、降低膽固醇作用

營養師洪若樸指出,一般如香菇、草菇、金針菇、木耳、洋菇、杏鮑菇等,都富含多醣體以及人體必需胺基酸、蛋白質、礦物質與豐富的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D等,營養價值很高,只要平日多多攝取這類物美價廉的食材,就具有防癌保健的功效。

在菇蕈類的眾多營養成分中,最受大家注目的是多醣體。洪若樸說明,多醣體其實是一個總稱,是由多個單醣體連接而成,能透過促進細胞激素的分泌,啟動細胞本身的活化作用。科學研究指出,多醣體能以特殊方式通過腸道進入人體,可以直接被吸收,所以,能夠活化免疫系統、增強抵抗力,有防癌、降低膽固醇的功能。
 


不同菇蕈功效不一樣 煮過在食用口感、營養比生食好

然而,不同的菇蕈也有不一樣的功效,例如從金針菇所萃取的幾丁質,可以抑制飲食中的脂肪吸收過程,降低脂肪的吸收,從而減少體脂肪及調節體質的效用。由於菇類有豐富的纖維質,能減少食物的攝取量,又能有預防便祕等效果,因此,正在減肥的人,可以選擇低熱量的菇類,達到有效控制體重的目的。

除了多醣體、高纖維質等優點外,菇類也因為味道鮮美而且易於烹煮,被當成是菜餚料理調味的基礎。洪若樸表示,菇類的營養成分耐熱,即使加熱到180℃也不會被分解,建議最好煮過再吃,因為煮過的菇類,口感與營養都比生食來得好,如果是乾菇,最好要先浸泡過,讓維生素及胺基酸溶於水中,料理時不要將香菇水倒掉,要一起烹煮,才能達到味鮮又營養的效果。
 


菇蕈類屬於「發物」 這些情況不宜多吃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香菇味甘性平,可入胃、肝兩經,能化痰理氣、益胃助食,對於氣血虧虛、經常感到體虛無力的人,有著調理作用。只不過,菇蕈類雖然營養高,但卻是屬於「發物」,對於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例如蕁麻疹患者,不建議在發作時吃而香菇的鉀含量高,對於一些飲食必須限鉀的腎臟病患也要小心吃。

此外,由於香菇的普林含量,吃了之後肝臟會代謝成尿酸排泄,因此,痛風患者也不適合多吃。而一般人攝取菇類,只要不要過度集中在單一餐或者單一天大量吃,一般來說,是不會超過標準量的;畢竟,要維持身體健康,用天然食材當食物來源,是不變的健康飲食原則,只要落實飲食均衡,不要只吃單一食材,菇蕈類就有養生加乘的效果。

延伸閱讀:

90%成人水果吃不夠! 3大變化直接反映在身體
長期不吃蔬菜? 你的身體會出現這4個改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