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顫動很要命 預防猝死的行動AED-植入式心臟去顫器

▲植入式心臟去顫器。(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心臟有四個腔室,上方腔室為「心房」與下方的「心室」。每一次的心跳,心房會先收縮,把血液推進到心室,再由心室收縮,將血液推進到主動脈送往全身。心臟肌肉的收縮,是藉由電氣傳導系統精準節律控制。

容易導致猝死的心室顫動

不難想像,當心臟電氣傳導系統出差錯時,就可能引發大問題。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教授表示:「心因性猝死的患者中,最常見的是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所導致。」

心室顫動發作時,心室肌肉迅速收縮,但卻非常混亂、不規則,心臟像在顫抖一般,無法有效率地推動血液,等於失去功能,無法再把血液送往身體各器官。人體腦部缺氧,很快便會失去意識,若未及時救治,短時間內將會死亡。

心室顫動是最嚴重的心律不整,一旦發作極可能導致猝死。

為何會出現心室顫動呢?

「引發心室顫動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成幾類,」陳文鍾教授解釋道:

1. 第一類 : 心肌缺血

此類病人占絕大部分,最大原因是冠心病或心肌梗塞導致心肌突然缺血、缺氧,或心肌組織產生疤痕,造成異常放電,導致心律不整,心臟收縮可能變得混亂、不規則,甚至演變成心室顫動。

2. 第二類 : 心臟衰竭

當心臟因為衰竭而擴大,造成心肌承受較大的張力,也可能導致異常放電,進而惡化為心室顫動。

心室顫動很致命

3. 第三類 : 先天性心臟細胞膜離子通道病變

先天性心臟細胞膜離子通道異常屬遺傳性病變,像是布魯蓋達症候群︑心律QT延長症候群等,也會誘發心室顫動,導致患者猝死。

哪些人要小心心室顫動?

陳文鍾教授指出,曾有心臟病發疾病史的患者絕對要特別小心,像是曾有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室顫動、心肌肥厚、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都會影響心肌電位傳導,造成心室顫動。尤其當這群患者在運動後、情緒激動、或早上起床時,交感神經比較興奮,更容易誘發出心室顫動。

「另外,可以詢問家裡的長輩、親屬間,是否曾經有昏倒、猝死的病史。」陳文鍾教授提醒道:「大部分心臟細胞膜病變的患者與遺傳有關,也就是說患者的親屬、長輩很可能曾因為同樣的狀況猝死。」

若體內鉀︑鎂離子等電解質濃度異常,使用古柯鹼、安非他命等毒品,都會增加心室顫動的發生機率。

發作前沒有明顯徵兆,讓人措手不及

心室顫動很致命,但在發作之前,患者可能沒有任何明顯徵兆,偶爾有些胸痛、心悸、頭暈、噁心、或運動後容易喘不過氣等不適。

有些患者本身因心臟衰竭所苦,運動耐受度很差,晚上睡到一半需要坐起來喘,腳也容易浮腫。

心室顫動常見症狀

陳文鍾教授道,當心律不整發作之際,患者可能會覺得心臟突然跳很快,並感到頭暈。部分患者能在30秒內回復正常,但假使心室頻脈/顫動持續超過30秒,就可能造成昏厥,失去意識。

搶救心室顫動患者分秒必爭,必須立刻施行心肺復甦術,並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趕在腦部與其他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壞死之前,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

如何預防心室顫動發作?

由於心室震顫可能帶來失能或猝死,我們就得積極辨認出這些很有可能發作心律不整的族群,並事先預防,才有機會降低猝死的風險。

陳文鍾教授道,容易發生心室顫動的族群大多有心臟問題,而這些狀況經常與三高,也就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脫不了關係,務必要針對三高的問題作治療,建議要戒菸,控制糖化血色素於7%以下,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於70以下,並把血壓控制於130/80mmHg以下。

心室顫動治療選項

若已有冠狀動脈阻塞問題,特別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減少再次梗塞的機會。心衰竭患者需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做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追蹤。

「正常人的心臟射出率有55%以上,而當心臟衰竭患者的射出率僅剩35%以下時,就是左心室功能明顯異常,」陳文鍾教授特別叮嚀著:「心臟功能僅剩正常的六成左右,容易出現心因性猝死,這時就建議患者裝上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像是行動AED,及時救回性命。」

持續監測心跳、及時救命

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的大小比名片盒還小,醫師先在患者左鎖骨下做個切口,接著把導線植入到心臟內,並把整流去顫器埋在皮下,再進行縫合,手術時間約一個小時。

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能夠持續偵測心跳節律,若偵測到心室顫動,心臟整流去顫器就會自動釋放一個足夠的能量去刺激心臟,讓心臟跳回原本規律的節奏,如同行動AED。在預防猝死方面,心臟整流去顫器比藥物有效許多。

安裝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

植入心臟整流去顫器的患者,需要定期回到醫院檢查,醫師能從去顫器的紀錄中看出患者於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秒,發生了怎些的心律不整,以及去顫器作了怎些的處置。透過分析這些紀錄,醫師就能評估患者是否需要調整藥物控制心臟疾病,或是否需要使用心導管去燒灼經常亂放電的心肌,並能適時調整心臟整流去顫器的設定。

「若患者心室功能很差,原本就有心室心律不整,甚至發生心室顫動被急救過」,陳文鍾教授建議:「本身有昏倒或有猝死的家族史,都要考慮利用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行動AED),降低猝死風險。」

醫師叮嚀,日常保養重點

陳文鍾醫師提醒道,裝有心臟整流去顫器時,要注意避免強力磁場干擾,手機不要放在胸前口袋。在家中使用微波爐、洗衣機、收音機、遙控器等電器都沒有問題。

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經過機場安檢時,也要先告知海關人員。商店前若有電子監測器,直接經過是沒問題,但若持續久留電子偵測器發出的電波可能會干擾心臟整流去顫器。

醫師叮嚀,裝有心臟整流去顫器時日常保養重點

想維持心臟的健康,大家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以及優質蛋白質,調味時避免添加過多的糖、鹽、以及脂肪,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我都很建議患者保持運動習慣,」陳文鍾教授說:「每個星期至少作三到四次的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做到自己有心跳變快的感覺。萬一運動後會覺得虛弱、力不從心,就需要降低運動強度。」

陳文鍾教授也提醒患者,一定要趕快戒菸,持續監控血壓與血脂,並按時服藥,才能維持心臟功能。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最近容易累?比較喘?竟是心臟功能出狀況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突忘記上班座位...39歲男被診斷出罹「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突忘記上班座位...39歲男被診斷出罹「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3月公布的資料,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7.99%罹患失智症。不過在日本,有一起比較少見的青壯年病例,一名來自宮城縣的男子丹野智文,曾經是一名汽車王牌銷售員,但他從33歲開始感覺記憶力衰退,39歲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讓他一度以為面臨人生末日,然而他任職的公司始終沒有放棄他,而他自己也受到其他病友激勵,打起精神努力振作,如今已49的他依然活躍在職場。而他的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2023年夏天在日本上映。

2024年05月06日 00:53

妹妹好癢!醫警告「1件事」最不該做:會更癢

妹妹好癢!醫警告「1件事」最不該做:會更癢

私密處是女性重要的身體部位,不僅攸關生理健康,也影響著自信與親密關係。《健康安妞》Podcast【下班聊健康】系列,這次要聊的主題相信女性朋友十分有感,「妹妹不舒服」常令妳困擾許久嗎?主持人安妞特別邀請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醫師,來為大家解答私密處照護大小事,本集重點訊息包括:

2024年05月05日 21:41

台男「陰莖平均尺寸」曝光!老了會變細 醫:2種人可增粗

台男「陰莖平均尺寸」曝光!老了會變細 醫:2種人可增粗

男性們相當在意自己的「30公分」尺寸是否達標,泌尿科醫師陳忠佐表示,台灣男性勃起的平均長度約為12~16公分,粗度平均約3~5公分間,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睪固酮水平下降,導致陰莖粗度因而減少,但只要使用得當,則無須多慮。他說,除非是因為個人、伴侶期望導致信心缺失,或先天性陰莖粗度不足者,可諮詢醫師後考慮增粗手術。

2024年05月05日 20:19

她這數值狂降!一查罹癌「1年就離世」 醫嘆:完全沒症狀

她這數值狂降!一查罹癌「1年就離世」 醫嘆:完全沒症狀

一名女性患者在某次例行檢查時,被醫師發現白血球下降,其後接連2次追蹤檢查時,數值仍持續往下掉,甚至下降至危險值,詭異的是,她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經由血液科檢查結果,確定病因為血癌,但令人遺憾的是,她短短1年後就過世了。醫師劉中平也強調定期抽血檢驗的重要性,因往往能發現看不到的病。

2024年05月05日 19:32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一名58歲女性甲狀腺有數顆結節,其中最大顆的約3公分,因不想手術切除,尋求中醫治療,服藥後狀況改善。中醫師提醒,在中醫觀念中,甲狀腺結節形成與「飲食、遺傳、情緒壓力」有關,當這些原因造成中醫所謂「肝氣鬱結」,當氣鬱之後伴隨的瘀血發生於脖子兩側,導致甲狀腺結節。

2024年05月05日 17:10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夏季來臨,防曬議題受到關注。皮膚科醫師指出,紫外線除了會讓皮膚曬傷曬黑與曬老之外,久了還可能會造成皮膚癌,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曬,透過防避、遮蔽以及使用防曬品來做好保護。而常見6大防曬迷思當中,首要就是「陰天不做防曬」,因為紫外線會穿透雲層,一樣會傷害皮膚,提醒民眾多注意。

2024年05月05日 15:40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63歲的譚先生3月底因呼吸喘、嘔吐等症狀急診就醫,意外發現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及冠狀動脈疾病,導致心臟衰竭,猝死風險極高,醫師叮囑盡快進行治療,於是安排4/2日住院檢查,沒想到4/3日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讓原本在和仁礦場工作的他逃過一劫,且經醫師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良好並於4/30日順利出院。

2024年05月05日 14:39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相信不少人對於「子宮肌瘤」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因為它的確是一種很常見的婦女疾病。只是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子宮肌瘤發生在更年期或中老年婦女身上較為常見。但最新的醫學研究已經發現,子宮肌瘤的好發族群正在趨向年輕化,許多30多歲出頭的年輕女性也面臨罹患風險。

2024年05月05日 14:38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為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除了依賴政府部門的抽驗和追溯管理,民眾也應該自我規範,培養良好的食品調理和保存習慣。亞東醫院營養師張庭瑜也提醒「冰箱保存」食物的4大重點,包括「冰箱只放6-7分滿、定期確認冰箱溫度」等。

2024年05月05日 14:27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家人沒法照顧就送去安養中心,因為怕跌倒,所以綁在輪椅上,結果兩個星期就不會走路了,本來是走進去的呢!」出身急診科的郭健中醫師,從醫療體系單純治病救人,變成現在大力推廣複利健走法,拚命教人不要進急診室,或是不要像一點一滴失去生命力地,最終被綁在輪椅上。

2024年05月05日 12: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