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症狀都是身體正在慢性發炎! 經常疲倦、感冒、皮膚癢別大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很多人可能會問:「醫師,我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慢性發炎?有什麼檢查方法嗎?」事實上,目前檢驗慢性發炎的實驗室或影像學方法尙未普及於臨床,如細胞激素測定或腦部發炎掃描等檢查大多來自較高階研究單位的專案計畫。那麼,治療者是如何判斷個案是否有慢性發炎呢?

關鍵就在於臨床症狀/徵兆的分析,其可協助治療者以最有效率且最貼近病患主觀經驗的方式進行診療,亦可讓個案在每次門診之間做自我觀察與記錄,就像每天量血壓一樣,有利於篩檢、追蹤、與溝通。

以下我們將慢性發炎的常見症狀、徵兆逐一列出。

(一)疲倦


那是一種無止盡的疲憊,找不到可以恢復精力的方法,感覺全身彷彿被沉重枷鎖給綑綁一樣,施展不開。疲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心理上的疲憊,覺得提不起勁、無精打采、或者找不到做事與享樂的動力;另一種則是身體上的疲憊,覺得肌肉無力與動作緩慢。心理疲憊與大腦前額葉的功能有關,身體疲憊則與腦部紋狀體有關,顯示疲憊不只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更不是懶惰),而是有其生理學依據。

(二)心情莫名低落、焦慮、不耐煩


經常為一些自己也覺得無關緊要或雞毛蒜皮的瑣事在擔憂,也常會因為生活的小摩擦而對周遭親友發脾氣。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彷彿別人都在跟自己作對,甚至對未來沒什麼期待。容易反芻負面經驗,並過度猜想可能發生可怕的事。

(三)消化道症狀


例如喉嚨梗塞感、便秘、拉肚子或胃食道逆流等症狀。

「我到底怎麼了?做過胃鏡、鼻咽鏡,看過很多醫師,但都查不出為什麼喉嚨會有卡住的感覺?」

關於這點,筆者經常會與病患分享歇斯底里(Hysteria)一詞的典故。早在西元前四百年,被稱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將一種多見於女性的焦慮與身體不適的現象命名為hystéra(辭源為子宮的意思),並認為子宮的四處移位是造成身體多處不適的原因,比如當子宮上移到喉嚨時便會有梗塞感。

姑且不論這古老論點的偏見與不合時宜,有些人聽了,就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意識到原來這不是什麼怪病,而是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注意到的現象。其他如便秘、腹瀉、或絞痛等類似腸躁症的症狀也與身體發炎有關,尤其是對壓力及作息特別敏感的人,比如有人上台前就會拉肚子,或者輪班時常會便秘,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四)皮膚與呼吸道症狀


如果要阻絕外來物入侵,那時時刻刻都與環境有頻繁接觸的皮膚及呼吸道就是第一線邊防重鎭了。因此,人體很自然的在這兩個部位上布滿了免疫大軍,隨時準備迎戰。但若體內環境失衡,導致免疫系統對自身或外界有過於強烈的反應時,鼻炎、氣喘、蕁麻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與呼吸道的發炎便接踵而至。臨床上,許多個案也會因為壓力、飮食或作息不正常而惡化上述症狀,這都顯示慢性發炎的狀況正在發生。

(五)無法被解釋的疼痛


莫名的頭痛、肩頸痛、膏肓痛、四肢痠痛,或胸、腹、臀部的疼痛,看遍骨科、復健科、腸胃科、或心臟科等,都找不出病因。有些人以為個案是在無病呻吟,或說那是公主病,但其實個案的感受是無比眞實的,有時根本動彈不得。

舉例來說,有一種稱為纖維肌痛症的疾病,核心症狀是多處肌肉疼痛、疲憊與注意力減退,但周邊組織根本看不出異常,不管巨觀或微觀都與常人無異,而且疼痛的位置還會四處遊走。在人們對此「怪病」還不了解時,個案常被誤以為是心理作祟或止痛藥上癮。所幸,最新研究已指出纖維肌痛症患者的中樞神經其實是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合併諸多痛覺處理機制的異常,還給罹病者治療的機會與公道。

(六)經常感冒


「醫師,我又感冒了。好像每次來看診,都是在流鼻涕和喉嚨痛。我明明就是看身心科,不是看耳鼻喉科啊……」

經常有個案這麼苦笑著說。有人會問,發炎不是免疫細胞變得活躍嗎?怎麼我還會成天被病毒給入侵呢?其實,慢性發炎並非持續性的免疫反應增強,相反的,因為來自各路的免疫細胞、細胞激素及荷爾蒙的複雜互動,有時甚至會出現免疫抑制的效應,如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和T 細胞被抑制,並有所謂免疫抑制微環境(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的形成。

因此慢性發炎是一種免疫失調的結果,不但抵禦感染的能力減低,甚至也可能誘發癌變(此與近年來被大為關注的免疫治療有關),或出現各種過敏。所以慢性發炎的個案經常在感冒與過敏的交疊發作中度過,有時也很難分淸楚到底是何者了。(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慢性發炎與腸道有關! 5種NG飲食你常做嗎?
身體毒素通通藏在臉! 超容易犯的日常9個NG習慣是元凶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空轉平台當機「澎湖口癌男轉送延誤」 衛福部認了:研擬雙機備援

空轉平台當機「澎湖口癌男轉送延誤」 衛福部認了:研擬雙機備援

澎湖一名口腔癌男患者出現急性呼吸衰竭,昨晚間啟動空中轉診作業,但衛福部空中轉診後送遠距醫療會診平台系統當機,導致患者延誤1.5小時才送到高雄榮總。對此,衛福部今(24)證實,昨晚系統確實有故障,廠商檢查發現參數設定異常,未來會持續進行系統檢討,也研議增加「雙機系統」。

2025年10月24日 14:33

慢性腎臟病「初期5大徵兆」 醫示警:出現症狀已中晚期

慢性腎臟病「初期5大徵兆」 醫示警:出現症狀已中晚期

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被稱為「沉默殺手」。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3大主因,彼此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醫師提醒,腎臟具有高度代償能力,初期受損常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建議要平常就要留意「泡、水、高、貧、倦」5大警訊。

2025年10月24日 13:57

台中未來全面禁止廚餘餵豬?盧秀燕:與中央同步思考中

台中未來全面禁止廚餘餵豬?盧秀燕:與中央同步思考中

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爆發疑似非洲豬瘟,至少有28頭豬流向中、彰、嘉3縣市,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24日)上午在應變中心接受記者體詢問,未來台中是否都禁止餵食廚餘?盧秀燕回應,先前中市府都是依照中央政策規定,但經過本事件後中央將會重新審視政策,目前中央、地方都在思考當中。

2025年10月24日 12:02

急追28頭豬隻流向!農業部次長:有健康證明「不是問題豬」

急追28頭豬隻流向!農業部次長:有健康證明「不是問題豬」

非洲豬瘟突破防線入侵台灣,台中梧棲養豬場出現疑似非洲豬瘟疫情,28頭豬隻流入市面,已經全數賣給廠商或散客。指揮官、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說,「該批豬隻都已經過獸醫師確認合格才屠宰,不能定義為問題豬,流向也都有追查,吃完了、賣掉了,那也就是這樣子
。」

2025年10月24日 11:57

霜降常見3大不適症狀 醫教你吃對「黑白食物」潤肺補腎

霜降常見3大不適症狀 醫教你吃對「黑白食物」潤肺補腎

這一周台灣持續受到低壓帶及東北季風影響,連日降雨、氣溫下降,已慢慢進入秋冬天氣型態。而秋季最後的一個節氣就是霜降,代表著天氣溫度下降、開始降霜、冬天即將來臨。霜降常見「呼吸道問題、心血管疾病、皮膚疾病」,建議要多吃「黑白食物」。

2025年10月24日 11:34

快訊/台中驚傳食物中毒!13人吃完午餐上吐下瀉 10人緊急送醫

快訊/台中驚傳食物中毒!13人吃完午餐上吐下瀉 10人緊急送醫

台中市昨(23日)晚間發生疑似食安事件,13位民眾前往西區某知名法式餐廳吃午餐,出現噁心、腹瀉等狀況,其中10人就醫,目前已經出院,台中市政府食安處指出,接獲通報後已啟動疑似食品中毒調查,將派員前往餐廳稽查與採檢。醫院指出,就醫民眾疑食物污染導致急性腸胃炎,詳細情形須等待化驗結果。

2025年10月24日 09:31

長輩用抗生素當心!3因素更容易有不良反應 專家揭安全用藥守則

長輩用抗生素當心!3因素更容易有不良反應 專家揭安全用藥守則

因為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肺炎等問題,可能會需要使用到抗生素,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統計國內高齡者抗生素為主要引起我國高齡者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藥品,分析原因主要是長者生理機能的改變、慢性疾病及多重用藥等因素,特別提出4大抗生素用藥重點,確保用藥安全。

2025年10月24日 09:02

「知名壽喜燒」6人通報疑食物中毒 衛生局勒令停業

「知名壽喜燒」6人通報疑食物中毒 衛生局勒令停業

有民眾到新光三越南西店「牛喜壽喜燒」用餐,出現腹瀉、發高燒和嘔吐症狀緊急送急診。台北市衛生局晚間表示,截至10月23日,就醫通報人數累計6位,符合停業標準,衛生局隨即令該餐廳暫停作業。至於抽驗食材及環境檢體結果,預計於1至2週出爐後,屆時將綜合研判是否為確定食品中毒事件。

2025年10月23日 20:3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