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後卻跑位? 忘記1小動作恐前功盡棄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牙齒矯正是利用固定式或活動式的矯正裝置,將不整齊的牙齒或不正確的咬合關係,改善到最佳狀況。當完成牙齒矯正治療、拆除矯正裝置後,在失去矯正器及矯正線作用施力之下,患者可能因牙齒咬合、牙周組織、肌肉咀嚼力、不良口腔習慣等因素,造成牙齒移位,因此矯正完成後,患者仍須配戴成形牙齒固定器(俗稱維持器),將牙齒維持於矯正後所需的位置。

維持器分固定式、活動式 按照個別狀況選擇不同


一般而言,維持器可分為固定式及活動式兩種,牙醫師會依患者情況,決定選用何種維持裝置。固定式維持器安裝在上下排的門牙上,固定在牙齒的內側,適用於復發率較高需長時間維持的患者;活動式維持器可由患者自行配戴及取下,依材質區分為兩種,傳統式活動維持器,由不鏽鋼合金線與壓克力板製成,耐用堅固,維持效果良好,另一種是透明式活動維持器,按照齒列形狀熱塑製成,包覆性良好,異物感較不明顯。

配戴維持器 應注意保持清潔重要性


當開始配戴活動式維持器,應遵循牙醫師建議配戴時間,患者於矯正完成後初期應整天配戴,僅用餐、刷牙時取下維持器,待齒列穩固後,牙醫師會視病患狀況逐漸減少配戴時間,改以夜間或部份時間配戴,以維持矯正成效。

最重要的是,無論配戴何種維持器,都須注意保持清潔,每天使用牙刷清洗維持器,或以市售的假牙清潔錠、口腔護具清潔錠,定期清潔保養自口腔取下的維持器,避免牙菌斑、牙結石堆積,維護口腔健康。

選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 牢記3步驟使用才安心


食藥署提醒,成形牙齒固定器、假牙清潔錠、口腔護具清潔錠,都是第一等級醫療器材,在購買醫療器材時,一定要遵守「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第一要先認識什麼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和標示,第三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牙齒亂要矯正嗎? 整牙前先釐清3件事情
牙齒多一顆什麼時候要拔? 「這時機」最恰當

關鍵字: 常春月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跟進美國不建議兒童、孕婦打新冠疫苗? 疾管署等6月專家會議

跟進美國不建議兒童、孕婦打新冠疫苗? 疾管署等6月專家會議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27日宣布,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將不再推薦健康兒童和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台灣目前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全民接種,是否會跟進美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6月中旬會召開ACIP專家會議討論秋冬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屆時會再評估。

2025年05月28日 11:02

鈣片跟「鐵劑魚油一起吃」恐白費!醫曝4補鈣關鍵:單次500mg最好

鈣片跟「鐵劑魚油一起吃」恐白費!醫曝4補鈣關鍵:單次500mg最好

不少國人喜歡額外服用鈣片補充鈣質,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補鈣並非越多越好,時間與方式都需謹慎掌握。她指出,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因此除了喝牛奶外,直接服用鈣片也是常見選擇。然而,若服用方式不正確,可能導致吸收效率降低,甚至造成浪費。

2025年05月28日 10:17

新冠再爆發「急診壅塞」恐重演!衛福部:已動員醫療體系準備

新冠再爆發「急診壅塞」恐重演!衛福部:已動員醫療體系準備

新冠疫情快速升高「超乎預期」,疾管署預估6月底、7月初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最高點單周就診恐達20萬人次,直逼前年剛解封時的疫情高峰,然而國內今年初才因為流感疫情釀急診嚴重壅塞,是否會重演當時慘況?衛福部長邱泰源今(28)日受訪坦言「要注意」衛福部已動員所有醫療體系做好準備,這次會把過去新冠疫情建立的防疫體系、分級分流做好。

2025年05月28日 09:50

新冠飆高! 醫建議做3事:戴口罩仍是MVP

新冠飆高! 醫建議做3事:戴口罩仍是MVP

新冠疫情連續7周上升,上周就診突破4.1萬人次。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天提出三大防護建議,像是到醫院、搭大眾運輸戴口罩,並勤洗手,口罩仍是防疫MVP,「謝謝你戴口罩,減輕我們醫療人員的壓力。」

2025年05月28日 08:09

不是新冠! 她發燒「驗5種快篩」結果出爐

不是新冠! 她發燒「驗5種快篩」結果出爐

新冠疫情連續7周上升,上周就診突破4.1萬人次。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分享,一名4歲女孩有發燒、呼吸道症狀,驗了5種快篩,確認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他提醒爸媽,最近許多病毒在流行,流感和新冠不是唯二的病菌唷。

2025年05月28日 07:13

新冠連7周上升 醫「傳染力大增」示警3族群

新冠連7周上升 醫「傳染力大增」示警3族群

新冠疫情連續7周上升,上周就診突破4.1萬人次。對此,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主要流行株病毒NB.1.8.1傳染力大幅提升,傳播速度比早期病毒株快上2到3倍;目前重症與死亡風險雖較過去降低,但對嬰幼兒、免疫力較弱或具慢性疾病史的族群,仍不可掉以輕心。

2025年05月28日 06:06

近年女生罹癌率激增!醫揭背後「7大因素」

近年女生罹癌率激增!醫揭背後「7大因素」

近十年來,全球50歲以下女性的癌症確診人數明顯攀升,甚至超越同齡男性。醫師黃軒27日指出,美國最新人口健康數據顯示,50歲以下女性的整體癌症發病率是男性的1.82倍,顯著高於2002年的1.51倍,兩性間的差距正持續擴大。黃軒進一步歸納出導致女性癌症風險升高的七大潛在因素,呼籲社會不容忽視。

2025年05月28日 00:12

快訊/涉性騷遭台大懲處 C教授請辭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

快訊/涉性騷遭台大懲處 C教授請辭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

前台大婦產部不孕症權威醫師C教授陳思原遭爆性騷擾住院醫師,院方調查判定性騷擾成立且情節嚴重,後續也遭台大懲處,但他卻仍持續擔任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引發各界爭議。陳思原今(27)日晚間在個人臉書發文宣布,「對於近日事件造成社會紛擾,本人深感歉意,即日起辭去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的職務。」婦產科醫學會深夜受訪證實,陳思原已口頭請辭。

2025年05月27日 20:54

林業博士「以身飼蚊」拍片!錄下蚊子吸血完整過程 科普影片爆紅

林業博士「以身飼蚊」拍片!錄下蚊子吸血完整過程 科普影片爆紅

大陸南京林業大學博士余文博時常拍攝科學科普影片,近日他「以身飼蚊」拍下了蚊子吸血的全過程,同時向大眾說明相關知識,包括蚊子如何吸食人類的血液、如何有效驅蚊等,讓影片瞬間爆紅。不少網友笑稱,博主是用生命在做科普。

2025年05月27日 18:4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