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 重點解說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很高興請到黃明賢教授來到照護線上。

劉育志醫師:我們想要請教黃教授的是,現在的肺癌在治療上大概的策略是怎麼樣?

黃明賢醫師:早期肺癌可以開刀的我們盡量要去開刀,如果是不能開刀的,治療的方式也有化學治療,如果有基因突變可能會進入到標靶治療,依據每個基因突變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標靶治療方式。

黃明賢醫師:肺癌有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小細胞、大細胞等等,如果是肺腺癌的話,我們要進入到基因的檢查,它的基因也分的非常多,比如有EGFR的突變,也有ALK的突變,也有ROS1、BRAF等等,每個基因突變可能所用的藥物會不一樣。

劉育志醫師:我們在進行基因檢查的時候,通常醫師會怎麼建議患者?

黃明賢醫師:第一個就是在初診斷的時候,我們要把肺癌的細胞基因檢查出來,另外一個就是,病人在治療當中有復發或是惡化,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基因檢測,當然再一次做基因檢測也可以從切片,現在的抽血,比如說我們做一種次世代的核酸定序的檢查,就是NGS,這個從血液中也可以得到。

劉育志醫師:請問黃醫師我們現在標靶藥物有非常多種,在這些標靶藥物有什麼樣的差別?

黃明賢醫師:ALK的標靶藥物,至少有第一線、第二線、現在有第三線,這麼多標靶的藥物,哪一個比較好,要經由NGS或基因檢測,來做最好的對應的選擇治療。

劉育志醫師:在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副作用大概有哪些?

黃明賢醫師:當然化學治療有掉頭髮,血球會被破壞,白血球、紅血球等等,有的會發燒、有的會拉肚子,這些都會。

黃明賢醫師:標靶也有標靶的副作用,比如說口腔會潰爛,然後皮膚會長痘痘、青春痘,他的指甲有甲溝炎,然後皮膚會比較乾燥,我想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劉育志醫師:如果副作用發生的時候,醫師大概會給予哪些協助?

黃明賢醫師:我們會針對副作用的程度,譬如說拉肚子我們會給他止瀉藥,嚴重的當然需要住院,需要我們多團隊,請皮膚科、胸腔科、新陳代謝科,一起做多團隊的討論。

黃明賢醫師:舉一個年輕的男性,他30幾歲,有一天他覺得會喘,我們幫他照X光發現,肋膜積水、心臟也變大,我們把胸水抽出來化驗,是一個肺腺癌,這個病人有送NGS的基因檢測,確定是一個ALK突變,針對他的ALK突變,我們給他用藥,發現胸水就退了,心包膜的積水也隨著退,現在這個病人已經吃了兩年標靶藥物,病人還是可以上班,如果是肺腺癌建議趕快做基因檢測,才可以找到對應的可以治療的藥物。

黃明賢醫師:早期肺癌要怎麼發現,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做胸部X光,現在大家可以在報章雜誌看到,有低劑量的電腦斷層,它有一個檢查的條件,譬如這個病人以前有抽菸,他雖然戒菸了,也需要做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另外一個就是跟你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如果他有肺腺癌,這個也是列入一個條件,才可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劉育志醫師:如果要做這些檢查,哪些醫院可以執行?

黃明賢醫師:一般現在醫學中心是沒問題,然後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都可以進行檢查,像我們義大大昌醫院,雖然是一個地區醫院,它具有醫學中心設備的水準,再加上我們的病人數不像醫學中心這麼多,反而是一個便利病人,可以迅速地得到檢查結果。

劉育志醫師:謝謝黃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黃明賢醫師:掰掰,謝謝!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基因檢測,肺癌用藥更精準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今年全台人瑞5749人「最高齡122歲」 重陽金鎖片預算增至7699萬

今年全台人瑞5749人「最高齡122歲」 重陽金鎖片預算增至7699萬

今(29)天是重陽節,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國內百歲人瑞達到5749人,這也反映在社家署致贈的「人瑞金鎖片」預算,總金額上看7699萬,皆創下新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最高齡長者是北市一名122歲女性長輩,和去年最高齡相比多了3歲,原來是該名長輩因新冠疫情無法返國而遭除籍,今年終於回來台灣。

2025年10月29日 16:12

范姜彥豐抓姦粿粿「看到出軌證據手抖、心悸」 醫揭6現象快就醫

范姜彥豐抓姦粿粿「看到出軌證據手抖、心悸」 醫揭6現象快就醫

范姜彥豐29日公開點名王子(邱勝翊)介入他與粿粿的婚姻,提到自己知道事情之後,出現睡不好、吃不下等狀況。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面對伴侶的不忠,身心反應會非常劇烈,這是一種創傷壓力反應,而不是單純的情緒低落,建議若有類似情況者,身心出現6大現象,就是就醫警訊。

2025年10月29日 16:07

HPV「男性感染風險更高」 醫示警:恐引發6種癌症

HPV「男性感染風險更高」 醫示警:恐引發6種癌症

許多人以為HPV只是女性問題,其實男性風險更高!醫師指出,約8成性活躍者一生中曾感染過HPV,多數人並無症狀,很容易在無意間傳染給伴侶,因此建議男女都要接種HPV疫苗。

2025年10月29日 15:12

13處「假日輕急症中心」周日上路 看病省600元、大醫院做後援

13處「假日輕急症中心」周日上路 看病省600元、大醫院做後援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仿照日本開設「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週日(11月2日)起試行上路。根據健保署規劃,目前6都共有13個地點,民眾UCC就醫處置部分負擔花費最多可省下600元,且會由台大、長庚、亞東、成大等大醫院配合做為後援醫院。

2025年10月29日 12:48

3歲童上鋪摔落反覆嘔吐 已「嚴重顱內出血」緊急開顱搶命

3歲童上鋪摔落反覆嘔吐 已「嚴重顱內出血」緊急開顱搶命

一名年僅三歲男童,日前在家中與姊姊玩耍不慎從上舖樓梯跌落。家人起初未察覺異常,直到隔日清晨餵奶時,男童出現反覆嘔吐,才趕緊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顱內嚴重出血,經緊急開顱手術才成功搶回孩子性命。

2025年10月29日 11:57

別輕忽手沒力 研究:握力衰退與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有關

別輕忽手沒力 研究:握力衰退與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有關

提拿物品、開瓶蓋到打掃家務,這些生活中平凡的動作都少不了握力的幫助,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董氏基金會引述一篇2025年3月發表於《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

2025年10月29日 11:38

便祕難改善 醫曝「好菌沒吃飽」:洋蔥、香蕉富含益生元助通暢

便祕難改善 醫曝「好菌沒吃飽」:洋蔥、香蕉富含益生元助通暢

許多人苦於便祕 ,以為多喝水、多吃菜、多運動即可改善,卻還是常被困在馬桶上。醫師說,其實改善的關鍵不只是纖維量,而是腸道好菌有沒有吃到「對的食物」,日常可多攝取洋蔥、香蕉、燕麥、地瓜與全穀類,因為這些天然食材都富含「益生元」,是好菌最愛的能量來源,好菌多,排便自然會順。

2025年10月29日 11:29

桃園長庚健檢中心導入新一代鎮靜麻醉新藥 「非牛奶針」健檢流程再優化

桃園長庚健檢中心導入新一代鎮靜麻醉新藥 「非牛奶針」健檢流程再優化

國內近年頻傳醫美診所麻醉意外造成患者死亡的悲劇,導致不少人對於健檢、治療要接受麻醉都有些擔心。為提高醫療安全、提振就醫信心,桃園長庚健診中心率先引進新一代短效麻醉藥,結合專業麻醉團隊與完善監測系統,為民眾帶來更安全、舒適的內視鏡檢查體驗。

2025年10月29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