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痛才需要做無痛腸胃鏡檢查? 舒眠麻醉7情況超危險須評估


圖文/常春月刊

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現代人三餐外食應酬多,擔心腸胃鬧脾氣,定期安排腸胃鏡檢查揪出病灶,內視鏡檢查是最直接的工具。

然而,腸胃鏡檢查具有侵入性,讓不少人相當恐懼,根據國泰健檢2019年度資料顯示,每年有將近2萬民眾願意做無痛腸胃鏡檢查,利用NBI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使用二氧化氮(CO2)充氣系統,進行腸胃道檢查,檢查過程由腸胃專科醫師操作、麻醉專科醫師全程監控,透過舒眠麻醉,在類似睡眠狀態下完成檢查。

  

 


無痛腸胃鏡檢查 麻醉科醫師全程照護

國泰健檢麻醉科醫師葉珮安表示,所謂無痛腸胃鏡檢查,就是在檢查過程中,由靜脈注射全身麻醉的藥物,通常屬於短效,使受檢者處於中重度鎮靜,同時不能影響到自主呼吸狀況,類似睡眠的狀態,受檢者在檢查過程中不會感到疼痛、焦慮、躁動不安等狀況,而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發等問題,腸胃科醫師也不會受到情緒反應、肢體反抗等干擾,可以專心進行詳細的檢查。

內視鏡檢查除了有腸胃科醫師執行檢查,麻醉專科醫師的角色也很重要,受檢者在舒眠麻醉下,麻醉科醫師必須確保受檢者呼吸道安全,執行麻醉並全程照護,全程監控、調整藥量、觀察心跳、血壓及血氧濃度,通常這種全身麻醉,是不需動用肌肉鬆弛劑,也不會使用到氣管內管及呼吸器這些輔助設備;檢查結束約5-10分鐘後,受檢者很快就能恢復意識,而且很少有麻醉後噁心嘔吐,暈眩頭痛,肌肉酸痛等後遺症。
 


無痛胃腸內視鏡檢查 5大情況特別適用

葉珮安提到,這種無痛的胃腸內視鏡檢查,特別適用在腹部動過手術、骨盆腔發炎病史、婦科子宮內膜異位沾黏、體型較胖或過瘦的受檢者,因腸道沾黏或較為彎曲等因素,進行大腸鏡檢查的疼痛程度及時間都會增加,甚至有可能因為過度疼痛而放棄檢查,這時候就可以考慮以麻醉無痛的方式進行。

在安排檢查之前,會確認受檢者的過去病史,包括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冠狀動脈疾患,中風,藥物過敏,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腹部手術等相關病史,並安排十二導程心電圖,胸部X光,交由麻醉醫師進行術前評估。


舒眠麻醉術前評估需據實以報  7狀況不建議施打麻醉

在麻醉醫師親自執行,全程照護的狀況下施行無痛胃腸內視鏡,其實安全性相當高,但是仍有部分需醫師評估或不建議施打麻醉者:

1、嚴重的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2、最近半年內曾發生胸痛、胸悶、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塞病史

3、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患者

4、過度肥胖, BMI大於35以上

5、末期腎衰竭,洗腎病患

6、嚴重的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狀

7、懷孕期間,儘量避免接觸麻醉藥物

葉珮安提醒,如有遇到上述狀況,務必要詳實告知麻醉專科醫師,進行風險評估和專業分析,才能針對個人的特殊狀況,幫助選擇最安全恰當的檢查方式。最重要的是,如有家族病史、腸道瘜肉的體質、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習慣者,都應該定期進行胃腸內視鏡的詳細檢查,甚至有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腹痛腹脹食量銳減,排便出血等情況,更要積極就醫,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檢查延誤診治。

延伸閱讀:
手術麻醉很危險? 這幾點沒注意將讓風險三級跳
動手術前注意事項多! 被問翻的2大疑問,麻醉科醫師一次解析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科學證實三溫暖可抗老 醫曝5種人不宜:入門別超過15分鐘

科學證實三溫暖可抗老 醫曝5種人不宜:入門別超過15分鐘

最近天氣轉涼,許多人開始規劃泡湯,或到桑拿(三溫暖)放鬆身心。醫師指出,根據最新研究,規律使用三溫暖不但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排汗代謝,還可強化粒線體功能,提升身體能量效率,是有助抗老的「熱適應訓練」。

2025年10月28日 11:02

太緊張血管也會抽筋 醫教「每分鐘6次深呼吸」減壓、護心

太緊張血管也會抽筋 醫教「每分鐘6次深呼吸」減壓、護心

壓力太大,心臟血管會「抽筋」。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在臉書分享,情緒緊繃、焦慮會使血管突然收縮,血流暫時中斷,可能引發胸悶、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國外研究建議,若能練習「每分鐘6次」的深長呼吸節奏,可有效調節自律神經,有助心跳穩定,降低壓力造成的心血管危機。

2025年10月28日 10:31

癌症復發4成藏「生活細節」 醫揭5大陷阱:提防「假性安全期」

癌症復發4成藏「生活細節」 醫揭5大陷阱:提防「假性安全期」

許多癌友完成手術與化療後,以為戰爭結束,但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根據他超過30年第一線觀察,抗癌勝負往往不在手術,而在康復期;據統計,約4成復發案例與生活細節有關,不少患者誤踩陷阱如太早鬆懈、運動過度或不運動等,要注意手術成功只是上半場,守住康復期的下半場才是關鍵。

2025年10月28日 09:53

台日鮮奶美味PK 盲測研究:台灣清爽口感勝出、日本岐阜乳品最強

台日鮮奶美味PK 盲測研究:台灣清爽口感勝出、日本岐阜乳品最強

許多民眾哈日,認為連鮮奶都比台灣的好喝,但根據國內最新研究,比較台、日兩地共22個品牌鮮乳的營養成分與口味,發現日本牛乳的乳糖、乳脂、乳蛋白含量雖略優,但在光澤、香氣、口感、順口性等評比都輸給台灣牛乳;專家說,國產鮮乳口味更佳,售價卻僅約日本5成,CP值高,國人可安心享用。

2025年10月28日 09:03

「GG只要不臭就贏過很多人」 醫教4招變香

「GG只要不臭就贏過很多人」 醫教4招變香

男生看過來!泌尿科醫師黃維倫表示,「GG不一定要很大很長,只要不臭就贏過很多GG了!」他並分享怎樣才有「香GG」的4個重點,像是尿尿要抖乾淨、色色完要清潔。

2025年10月28日 07:31

他腹痛拖好久! 醫檢查「大腸小腸包一團」

他腹痛拖好久! 醫檢查「大腸小腸包一團」

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一名患者因劇烈腹痛還發高燒,被送到急診,檢查發現右下腹有一大團像是膿包的東西,因發炎太嚴重,導致大腸和小腸包成一團,住院將近10天才出院。醫師提醒,如果及早就醫治療,就不會拖到必須開刀這麼嚴重的地步。

2025年10月28日 06:40

女臉麻牙齦痛...看錯科2次 耳鼻喉醫一查竟是乳癌!

女臉麻牙齦痛...看錯科2次 耳鼻喉醫一查竟是乳癌!

一名四十多歲女性出現左側臉頰及下唇麻木、牙齦刺痛等症狀,長達三個多月遲遲未改善。她輾轉求診牙科與神經內科,接受包括腦部核磁共振等檢查,卻始終無法找出原因。最終在耳鼻喉科進一步檢查下,意外發現是乳癌轉移至下頷骨,導致神經受壓所引起的罕見病例。

2025年10月27日 19:36

宜蘭3歲半女童未開口說話 羅東博愛醫院半年治療逆轉發展

宜蘭3歲半女童未開口說話 羅東博愛醫院半年治療逆轉發展

家住宜蘭的女童瑄瑄(化名)因語言發展遲緩,至3歲半仍未開口說話,日常互動反應也明顯比同齡兒童慢。原本由阿嬤帶大的瑄瑄因傳統觀念「大隻雞慢啼」未及時接受治療,但在鄰居提醒下,阿嬤意識到問題,隨即帶瑄瑄至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就診。經過半年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介入,瑄瑄已能簡單數數,語言及動作發展逐漸改善。

2025年10月27日 17: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