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疾 醫生5建議預防發生



圖、文/NOW健康 林郁敏

眼睛是靈魂之窗,缺少了良好的視力,更會造成生活上的許多不便。其中,玻璃體黃斑黏連(vitreomacular adhesion, VMA)恐造成玻璃體黃斑分離(vitreomacular separation),10%的人會導致玻璃體黃斑牽扯(vitreomacular traction)、黃斑裂孔、周邊網膜破洞甚至視網膜剝離而導致失明。由於玻璃體黃斑黏連相關併發症在術前或術後常伴隨白內障,因此對於常見3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科疾病,民眾應有正確的認知。

常見眼疾1:視網膜病變

双眼明眼科診所醫師趙效明表示,以視網膜病變來說,發生在小孩身上的遺傳性原因(如無脈絡膜症choroideremia),目前可以透過基因篩檢來降低發生率;此外,年輕人因為近視或老年人因為老化造成的黃斑病變而威脅視力;再者,造成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力低下時:細菌性眼內炎造成牽扯性網膜剝離而導致失明;或病毒趁機入侵,臨床上有案例是因為帶狀泡疹引發雙眼急性視網膜壞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并發網膜剝離導致幾近失明;而且也可能有白內障等問題同時出現。

另外,中年人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很常見,根據統計,罹患糖尿病長達15年以上時,約有8成的人會有程度不一的視網膜病變,尤其是血糖、血壓控制不良或有腎病變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更高,病情也會比較嚴重;由於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抗體(如anti-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anti-VEGF)的問世,讓糖尿病黃斑水腫得到更好的治癒機會。

常見眼疾2:黃斑部病變

趙效明醫師指出,另1種可能造成失明的眼疾就是上述黃斑部病變,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的視網膜,若黃斑部發生病變時,不但視力會急遽下降,在看東西時會有扭曲、變形等症狀出現,如果沒有即時加以治療,最終可能導致失明。

高度近視,可能生成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新生血管,造成出血後結痂擋住黃斑部中心,造成視力嚴重受損;另外,長時間強光直射眼底,如日正當中拒戴太陽眼鏡或帽子從事戶外運動;又如有些人喜歡晝以繼夜滑手機,尤其容易對黃斑部造成傷害。

常見眼疾3:白內障

至於白內障雖說是活到老就會得到的眼疾,但現在也有許多年輕患者。當水晶體中的蛋白質結構發生改變進而混濁,會導致視力模糊,像是霧裡看花一般。白內障常見成因是老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眼睛外傷或長期光照(如紫外及藍光)等因素,而現代人用眼過度,經常使用3C產品,都是造成白內障年齡層下降的原因。

趙效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白內障的治療方面,飛秒雷射對於白內障手術來就是1個利器,不用打開傷口即可透過電腦定位之後,用精確分割的方式取代過去徒手執行白內障手術的前置作業,包括透過雷射撕開水晶體上的前囊、分割混濁堅硬水晶體成小丁塊,以及微創切開角膜進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這些都能減少動刀的風險性,飛秒雷射雖然標榜沒有用刀、無傷口,但還是需要找有經驗、技巧熟練的醫師來執刀,以避免感染或其他的併發風險。

預防3大眼科疾病 定期檢查不能少

趙效明醫師建議,平日早睡早起生活作息(促使退黑激素深夜發揮助眠效用)、不過度用眼,使用3C產品須適度休息。適量吃青綠黃色蔬果和深海魚類,葉黃素是油溶性的,切記不要吃過量,以免累積在體內傷害健康。

最重要的是至少每3個月到半年要定期幫眼睛做1次健康檢查,OCT眼底斷層掃描儀等檢查利器,能在短時間內精準的揪出如玻璃體黃斑各種毛病,甚而進一步散瞳檢查周邊網膜,讓各種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菠菜豆腐湯可能造成結石嗎? 答案:形成糞石排出體外
▸進口美豬吵不停! 關鍵「萊克多巴胺」3大疑慮總整理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女臉麻牙齦痛...看錯科2次 耳鼻喉醫一查竟是乳癌!

女臉麻牙齦痛...看錯科2次 耳鼻喉醫一查竟是乳癌!

一名四十多歲女性出現左側臉頰及下唇麻木、牙齦刺痛等症狀,長達三個多月遲遲未改善。她輾轉求診牙科與神經內科,接受包括腦部核磁共振等檢查,卻始終無法找出原因。最終在耳鼻喉科進一步檢查下,意外發現是乳癌轉移至下頷骨,導致神經受壓所引起的罕見病例。

2025年10月27日 19:36

宜蘭3歲半女童未開口說話 羅東博愛醫院半年治療逆轉發展

宜蘭3歲半女童未開口說話 羅東博愛醫院半年治療逆轉發展

家住宜蘭的女童瑄瑄(化名)因語言發展遲緩,至3歲半仍未開口說話,日常互動反應也明顯比同齡兒童慢。原本由阿嬤帶大的瑄瑄因傳統觀念「大隻雞慢啼」未及時接受治療,但在鄰居提醒下,阿嬤意識到問題,隨即帶瑄瑄至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就診。經過半年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介入,瑄瑄已能簡單數數,語言及動作發展逐漸改善。

2025年10月27日 17:22

中醫將「開放超音波」 全台已62名中醫師受訓

中醫將「開放超音波」 全台已62名中醫師受訓

國內將開放中醫師使用超音波檢查!新任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守毅今(27)日表示,目前全台已經有62位中醫師加入相關的超音波醫學會,是未來主要輔助工具,包括像針炙時的安全深度指引、辨別病人是否單純腹痛等,會以免費服務為主。衛福部中指出,這部分因涉及相關醫師團體的共識,後續會再召開會議確認。

2025年10月27日 15:18

這波A流超凶猛!醫曝多起惡化成大白肺:10天就「轉院到天堂」

這波A流超凶猛!醫曝多起惡化成大白肺:10天就「轉院到天堂」

目前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加上換季時節氣溫變化明顯,呼吸道病毒恐更加活躍。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今(27日)發文呼籲住院病人,若醫師評估可以安全出院,就趕緊安排別再戀棧,因為他已經看到不只一位不願出院的高齡患者感染A型流感了。

2025年10月27日 14:19

回味幸福!慈院特調「魔法泡泡」 癌末病人感受吃的記憶

回味幸福!慈院特調「魔法泡泡」 癌末病人感受吃的記憶

在重陽節敬老佳節前夕,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團隊經過近一年的測試與研發,在10月27日推出全新研發成果「魔法泡泡」,專為因吞嚥功能退化、無法進食的長者與重症病人設計,藉由將飲品轉化為安全可入口的「味覺泡泡」,讓他們重新感受「吃」的溫度與記憶。

2025年10月27日 13:06

每天適量喝黑咖啡 獲多項研究認證護肝效果

每天適量喝黑咖啡 獲多項研究認證護肝效果

你是不是幾乎每天都要喝咖啡?根據最新研究,咖啡不只能讓你精神抖擻,還可能幫你的肝臟加分!

2025年10月27日 12:32

醫學中心「兒科」人才難留 北榮:今年4名總醫師都留不住

醫學中心「兒科」人才難留 北榮:今年4名總醫師都留不住

社群平台上出現「台大兒童醫院徵小兒加護病房(PICU)主治醫師」徵人文章,引發網友熱議「兒科醫師時薪僅900元」。對此,北榮院長陳威明今日表示,相關新聞都有密切關注,兒科確實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他也提到,今年院內4個總醫師大都留不下來,都要出去開業,但這也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培養更多兒科人才。

2025年10月27日 12:14

精準掌握骨質與體組成!DXA健康管理新利器 3類人群應定期檢測

精準掌握骨質與體組成!DXA健康管理新利器 3類人群應定期檢測

隨著國人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骨質疏鬆與肌少症逐漸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及高糖高脂飲食,不僅導致脂肪堆積,也加速骨質與肌肉的流失。這些「隱形的變化」往往在出現跌倒、骨折或行動力下降時,才被發現。

2025年10月27日 11:5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