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疾 醫生5建議預防發生



圖、文/NOW健康 林郁敏

眼睛是靈魂之窗,缺少了良好的視力,更會造成生活上的許多不便。其中,玻璃體黃斑黏連(vitreomacular adhesion, VMA)恐造成玻璃體黃斑分離(vitreomacular separation),10%的人會導致玻璃體黃斑牽扯(vitreomacular traction)、黃斑裂孔、周邊網膜破洞甚至視網膜剝離而導致失明。由於玻璃體黃斑黏連相關併發症在術前或術後常伴隨白內障,因此對於常見3大容易導致失明的眼科疾病,民眾應有正確的認知。

常見眼疾1:視網膜病變

双眼明眼科診所醫師趙效明表示,以視網膜病變來說,發生在小孩身上的遺傳性原因(如無脈絡膜症choroideremia),目前可以透過基因篩檢來降低發生率;此外,年輕人因為近視或老年人因為老化造成的黃斑病變而威脅視力;再者,造成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力低下時:細菌性眼內炎造成牽扯性網膜剝離而導致失明;或病毒趁機入侵,臨床上有案例是因為帶狀泡疹引發雙眼急性視網膜壞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并發網膜剝離導致幾近失明;而且也可能有白內障等問題同時出現。

另外,中年人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很常見,根據統計,罹患糖尿病長達15年以上時,約有8成的人會有程度不一的視網膜病變,尤其是血糖、血壓控制不良或有腎病變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更高,病情也會比較嚴重;由於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抗體(如anti-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anti-VEGF)的問世,讓糖尿病黃斑水腫得到更好的治癒機會。

常見眼疾2:黃斑部病變

趙效明醫師指出,另1種可能造成失明的眼疾就是上述黃斑部病變,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的視網膜,若黃斑部發生病變時,不但視力會急遽下降,在看東西時會有扭曲、變形等症狀出現,如果沒有即時加以治療,最終可能導致失明。

高度近視,可能生成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新生血管,造成出血後結痂擋住黃斑部中心,造成視力嚴重受損;另外,長時間強光直射眼底,如日正當中拒戴太陽眼鏡或帽子從事戶外運動;又如有些人喜歡晝以繼夜滑手機,尤其容易對黃斑部造成傷害。

常見眼疾3:白內障

至於白內障雖說是活到老就會得到的眼疾,但現在也有許多年輕患者。當水晶體中的蛋白質結構發生改變進而混濁,會導致視力模糊,像是霧裡看花一般。白內障常見成因是老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眼睛外傷或長期光照(如紫外及藍光)等因素,而現代人用眼過度,經常使用3C產品,都是造成白內障年齡層下降的原因。

趙效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白內障的治療方面,飛秒雷射對於白內障手術來就是1個利器,不用打開傷口即可透過電腦定位之後,用精確分割的方式取代過去徒手執行白內障手術的前置作業,包括透過雷射撕開水晶體上的前囊、分割混濁堅硬水晶體成小丁塊,以及微創切開角膜進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這些都能減少動刀的風險性,飛秒雷射雖然標榜沒有用刀、無傷口,但還是需要找有經驗、技巧熟練的醫師來執刀,以避免感染或其他的併發風險。

預防3大眼科疾病 定期檢查不能少

趙效明醫師建議,平日早睡早起生活作息(促使退黑激素深夜發揮助眠效用)、不過度用眼,使用3C產品須適度休息。適量吃青綠黃色蔬果和深海魚類,葉黃素是油溶性的,切記不要吃過量,以免累積在體內傷害健康。

最重要的是至少每3個月到半年要定期幫眼睛做1次健康檢查,OCT眼底斷層掃描儀等檢查利器,能在短時間內精準的揪出如玻璃體黃斑各種毛病,甚而進一步散瞳檢查周邊網膜,讓各種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菠菜豆腐湯可能造成結石嗎? 答案:形成糞石排出體外
▸進口美豬吵不停! 關鍵「萊克多巴胺」3大疑慮總整理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不是失智!他突走路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突走路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北市驚傳45歲男性在醫美診所接受「陰莖增大術」,疑麻醉不當,於術後死亡,執刀醫師為丁斌煌(原名丁立文、丁秉煌)。對此,有醫師指出,聽到姓「丁」馬上知道是哪位,他出事多次,且數度改名,敦促衛生機關加強防堵爭議醫師用改名「借屍還魂」,也提醒民眾注意醫療院所有無完善的術後監測系統。

2025年09月18日 11:02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課,所以會不吃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研究發現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高 33%,就算體重一樣,風險還是高。另外,吃飯也要吃對時間,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幫助減重、顧代謝、降慢性病風險。

2025年09月18日 10:41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台大醫院急診壅塞是常態,規劃和北市衛生局、北市聯醫討論「共同執業、跨院照護」模式。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表示,與台大醫院急診已合作逾十年,合作延伸至住院病房,中興院區每月平均接收16位病人,和平院區則收治於一般病房,每月平均接收6.5位病人,只要病患願意接受轉診,成功媒合率可達9成。

2025年09月18日 10:21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高雄一名40多歲黃姓女子,從小因為含奶嘴到7歲才戒掉,導致牙齒嚴重「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完全無法咬合。她回憶,自己多年來連吐司、玉米這類日常食物都沒辦法咬斷,只能靠後牙或用舌頭頂碎,直到接受林詩詠醫師安排的3年隱形矯正,她終於能用門牙順利咬斷吐司,感動直呼:「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

2025年09月17日 18:28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嚴重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得接受手術治療,然而卻有約2成患者視力改善有限。台北榮總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首度破解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的關鍵,證實若皺褶中的「膠質細胞」密度越高,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也因此,黃斑部皺褶的早期介入變得更加重要。

2025年09月17日 18:17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常被誤解為單純的「好動」或「不聽話」,醫師指出,ADHD其實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腦部的功能,在台灣約有9%的兒童受到影響,但僅有1.6%接受正式診斷,真正接受完整治療的比例更僅約1%,意味著許多孩子未能及時獲得支持,導致學習、人際及情緒發展受阻。

2025年09月17日 17: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