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站起來就頭暈?昏厥4大類型 醫提醒胸痛要盡早檢查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許多容易引起昏厥的情況,例如不少人在變換姿勢、從蹲下到站立時就會一陣暈;在八點檔等戲劇當中也常見因為外在打擊而昏厥的戲碼,這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相當常見的情況。昏厥大多無傷大雅,避開環境因素、稍加休息即可,不過如果出現「不尋常」的情況就要特別留意,其可能導致死亡。

昏厥常見4大類型,心因性有死亡可能

家醫科王威傑醫師表示,昏厥有別於喪失意識,是一種血液無法正常運送至腦部所引起的短暫性頭暈、暈眩、昏迷等狀態,原因主要可以分成姿勢性、心因性、腦血管性、神經性四大類。

姿勢性昏厥

姿勢性昏厥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主要出現在從蹲、坐、躺等姿勢變換成站立時發生。蹲、躺、坐等姿勢通常血液集中於下半身,起身變換姿勢較快時,血液便可能來不及量足的送回腦部,就有可能引起姿勢性低血壓,也就容易產生姿勢性昏厥的情況。建議可在變換姿勢時放緩速度,或先活動雙腳促進血液循環,而若出現昏厥時先坐下或躺平以避免危險。

神經性昏厥

神經性昏厥指得就是像八點檔中常見因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昏厥,患者心臟、腦血管都沒有問題,但在受到外界刺激時神經調整的情況下影響到血壓,血流無法正常運送至腦部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也稱為神經調節反射性昏厥。神經性昏厥除了受到驚嚇等刺激,也包括了上廁所、搬重物、過度緊繃、過度出力等,因此可在昏厥出現時觀察當下正在進行的動作,以利釐清原因,一般避開這些因素即可。

腦血管性昏厥

腦血管性昏厥相較於前兩者較少見一些,指得則是患者本身沒有心臟方面的問題,但頸動脈等通往腦部的重要血管或腦血出現阻塞、狹窄等不良情況,血液便也無法正常運送至腦部,如此一來也容易出現昏厥的情形。

心因性昏厥

心因性昏厥算是其中較少見的,但危險性是其中最高的。顧名思義指得就是心臟方面的問題,當心臟出現問題、血流無法正常運送時,身體各部位都有可能受到影響,而昏厥就是腦部受影響的反映,是最快也最明顯的,且也有可能失去意識。而也因為心臟問題所引起的心因性昏厥可說是健康的一大警訊,患者有死亡的風險,是最危險的一種。因此若有發現其他相關症狀(後續詳述)、懷疑可能是心因性昏厥者,應盡早檢查,以利排除疑慮或進一步治療。

其他及不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四種主要原因僅占了昏厥人口的三分之二,還有約三分之一是原因不明的,需要近一步檢查是身體哪方面出了問題。建議若有不尋常的昏厥情況發生,最好還是前往醫院檢查為佳,而若頻率太過頻繁或出現胸痛等症狀,更應盡早檢查。

昏厥是否嚴重關鍵在症狀,合併胸痛等情況速就醫

王威傑醫師表示,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情況都有可能引起昏厥,大多數的昏厥是無傷大雅的,休息一下並避開風險因子即可。但醫師也提醒,情況是否嚴重勿以昏厥時間長短判斷,觀察當下情有無其他症狀才是重點。

像是心因性的昏厥危險程度高,卻也有可能僅有出現數秒的昏厥,建議民眾在昏厥的當下留意是否有出現胸痛、胸悶、心悸等不適,若有這些情況在昏厥時也一起出現,很有可能就是心因性的昏厥,也就是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即便只是懷疑也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

出現昏厥要看哪科?醫:先家醫科判別為佳

出現頭暈等情況時,大多數民眾可能多會先至耳鼻喉科檢查,不過王威傑醫師提醒,昏厥和一般頭暈雖然相似,但原因往往大不相同,耳鼻喉的問題確實可能引起頭暈等症狀,但昏厥問題通常是在於血管、心臟、神經等問題,因此建議民眾若不確定、明顯合併有胸痛等不尋常症狀、起因明顯不是因為感冒等耳鼻喉相關所引起,應先至家醫科做初步檢查及判別為佳,並與醫師做詳細的討論,其後再由家醫科醫師轉介至心臟科或神經科等科別。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台中「首例M痘」本土確診 30多歲男愛愛後驚見下面長怪東西

台中「首例M痘」本土確診 30多歲男愛愛後驚見下面長怪東西

疾管署調查,暑期為M痘流行高峰期,日前本土確診創下單周新高,呼籲高風險民眾接種疫苗。台中衛生局11日公布,台中市出現首例M痘個案,為30多歲男性,因腹股溝紅腫、生殖器周邊皮疹就醫採檢確診。

2025年07月11日 23:52

分科測驗明天考完「爸媽地雷問句」別再提 專家揭關心孩子重點

分科測驗明天考完「爸媽地雷問句」別再提 專家揭關心孩子重點

大學入學分科測驗將結束,然而考試的結果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家長也不免會想關心孩子考試狀態,諮商心理師整理爸媽地雷問句,千萬不要劈頭就問「你覺得你考怎樣?」而是應該用正向的語句去引導,表現出開放、支持的態度,也不要用「我早就跟你說過」等偏向責備的語氣,其實孩子扛著壓力去參加考試,光這一點就很值得鼓勵。

2025年07月11日 21:16

特別條例撥補健保基金、穩藥品供應 醫界力挺:展現國家戰略重視

特別條例撥補健保基金、穩藥品供應 醫界力挺:展現國家戰略重視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立法院於今日(11日)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其中明定健保基金撥補預算不得低於各期特別預算總數之12%,並附帶決議將健保基金優先用於增進我國藥品供應韌性,醫界表示高度支持,此兩項附帶決議不僅止於「財務撥補」,更象徵國家對於健保制度韌性重建與醫療體系永續發展的戰略重視。

2025年07月11日 20:44

專家揭2招穩定考生情緒 穴道按摩助放鬆、提神

專家揭2招穩定考生情緒 穴道按摩助放鬆、提神

114學年分科測驗今明兩天登場,考完第一天,有些人可能因為表現不如預期陷入緊張情緒。諮商心理師提醒「已經考過的就放下」,要把心思轉回能掌握的部分,也就是明天的考試科目;另一方面,可以做一些讓自己舒服的事情舒緩壓力,吃好睡飽,甚至泡澡、躺著休息都很好。中醫師則建議一些穴道按摩方式,今晚著重於舒緩疲勞,明早則可以壓按提神穴位。

2025年07月11日 18:22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破103萬人」創紀錄 6成是女性接受檢查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破103萬人」創紀錄 6成是女性接受檢查

衛福部今年擴大免費大腸癌篩檢對象,讓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都可以接受檢查,實施半年以來受檢人數超過103萬人,不僅比去年同期成長26%,更創下歷年來同期最高紀錄。進一步分析受檢對象,女性占6成較男性多,其中約有4.4萬人篩檢陽性,後續需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若能早期發現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90%以上。

2025年07月11日 17:46

吃辣真的會冒痘?營養師破解迷思:真正兇手藏在這裡

吃辣真的會冒痘?營養師破解迷思:真正兇手藏在這裡

不少人一長痘就怪「吃太辣」,但真的是辣椒惹的禍嗎?營養師鄭玲君在臉書專頁《愛吃鬼營養師鄭玲君-瘦身、運動 從心出發》中提醒,其實真正讓你冒痘的,往往是油炸、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熬夜、壓力大,才是讓肌膚失控的主因。她表示,只要用對方式吃辣,辣椒不但不會上火,還對身體大有幫助!

2025年07月11日 16:41

北投國中疑食物中毒「初判非病菌」 羅一鈞曝關鍵:症狀發癢最多

北投國中疑食物中毒「初判非病菌」 羅一鈞曝關鍵:症狀發癢最多

北市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昨發生疑似食品中毒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11)日表示,初步瞭解個案最多症狀為發癢,無人出現腹痛、腹瀉,研判不像細菌病毒引起,比較像是天然或者化學性毒素,也因此,食物檢體才是釐清案情關鍵,疾管署已經回覆北市衛生局不會支援流病調查,建議諮詢毒物專家。

2025年07月11日 16:23

嚴重乾眼症「維他命A眼藥膏」爆短缺 食藥署揭替代方案

嚴重乾眼症「維他命A眼藥膏」爆短缺 食藥署揭替代方案

嚴重乾眼症、角膜炎患者注意!食品藥物管理署最新公告指出,國內製藥廠綠洲化學的「維他命A眼藥膏」因為原料藥問題導致短缺,無法預計恢復正常供應時程,不過國內尚有另款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藥品可用。眼科醫師則表示,臨床還有替代藥膏藥水與口服維生素A等可取代,不至於影響患者治療。

2025年07月11日 14:3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