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小蘇打增強T細胞抗白血病

▲乳癌、示意圖、治療、復發。(示意圖/123RF)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若復發,通常存活機會很小(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2020年10月28日德國佛萊堡大學醫學院一般內科賽澤教授(Robert Zeiser)在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 Transl Med》上發表了一篇引起關注的論文。科學界已經知道,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血癌的其中一種)在使用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包括:骨髓移植、臍帶血移植或週邊血液幹細胞移植,均屬之),如果復發,通常存活的機會很小,現階段,醫生還可以選擇給患者額外的供體淋巴細胞輸入(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來對抗復發,但問題在於,目前只有約17%的患者可以得到緩解,比例太低。科學家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這些輸進去的淋巴細胞(T細胞)不能有效殺死癌細胞,控制病情。今天這篇論文不但找出了原因,同時又提供了廉價且簡單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在淋巴細胞輸入的同時,讓患者口服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擊殺癌細胞的能力,真的是匪夷所思,又超級振奮人心。因此,美國科學家雜誌記者高曼小姐(Rachael Moeller Gorman)遂於2020年11月2日大篇幅報導了這項重大的發現。

▲小蘇打。(示意圖/Pixabay)

▲研究發現,在淋巴細胞輸入的同時,讓患者口服小蘇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擊殺癌細胞的能力。(示意圖/Pixabay)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專門研究T細胞的布克斯鮑姆醫師(Nataliya Buxbaum)說,雖然她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但這是一項相當出色的研究。復發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很難治療,如果可以用像碳酸氫鈉這樣簡單的基本藥物,就可以增強患者打擊癌細胞的能力,那肯定會嘉惠許多病人。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造成的原因,是由於骨髓內造血細胞癌變的結果,醫生利用化療藥物進行治療,以期能夠殺死癌細胞。但是,如果需要大劑量的化療藥物時,就可能破壞骨髓,患者將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以便在化療後,還能產生新的、正常的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來維持生命。移植後新產生出來的T細胞就會將癌細胞視為外來細胞並強力攻擊它們,這種現象就叫做植入物抗白血病效應(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

▲白血病、癌變、症症。(示意圖/123RF)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造成的原因,是由於骨髓內造血細胞癌變的結果。(示意圖/123RF)

有些患者即使經歷這些治療程序後,倘若又再復發,就可以選擇供體淋巴細胞輸入,只是這種治療方法,目前成功率太低。德國佛萊堡大學的賽澤醫師猜測,復發的癌細胞可能分泌了特殊物質,因此降低了T細胞打擊癌細胞的能力。所以他期望在復發的患者血液中找到答案,他首先證明,復發患者體內的T細胞活力降低(以糖解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為指標),並且T細胞對癌細胞的毒殺性也降低(以腫瘤壞死因子α和干擾素γ為指標)。換句話說,T細胞的代謝能力和殺死癌細胞的效力都雙雙降低了。

賽澤證明了他的猜測後,進一步希望知道原因,於是他將實驗先轉移到小鼠模型上,該團隊使用核磁共振光譜儀和質譜儀,鑑定了癌細胞中可能引起T細胞功能變化的所有代謝產物。在對各種代謝物進行了近5年的研究後,乳酸變成了最可疑的對象。因為在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又復發的患者中,乳酸確實升高,和小鼠模型一模一樣。賽澤又將乳酸添加到T細胞培養皿中,發現它確實可以降低T細胞糖解作用,同時也破壞了T細胞的增殖能力,當然也降低了其殺死癌細胞的效力。賽澤於是提出假說,認為乳酸導致血液中的酸鹼值降低,促使T細胞麻痺後,癌細胞才得以逃脫被免疫系統擊殺的命運。

▲小白鼠。(示意圖/Pixabay)

▲賽澤醫師的想法在小白鼠身上得到驗證。(示意圖/Pixabay)

賽澤進一步嘗試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查看是否能減輕乳酸中毒的現象,包括碳酸氫鈉。在醫學界,碳酸氫鈉早已用於抵消多種原因(例如飲食,腹瀉或腎功能不佳)所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首先,在培養皿用乳酸處理過的T細胞中添加碳酸氫鈉可以逆轉乳酸的作用,也就是說,T細胞的糖解作用和增殖能力得以恢復,而且,T細胞內的低pH值也恢復了正常。當在復發的小鼠飲用水中添加碳酸氫鈉加以治療後,這些小鼠的壽命得以延長。另外將碳酸氫鈉添加到受到乳酸處理過的健康人類T細胞中時,糖解作用也得到了恢復。

受到小鼠實驗和人類體外實驗正向的鼓舞,賽澤和他的團隊於是申請了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針對10名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接受供體淋巴細胞輸入的患者,開出一個星期的碳酸氫鈉口服治療(1公克/錠)。治療後,患者血液中的酸鹼值顯著提升(圖1),T細胞的活性得到改善(圖2)。此外,T細胞擊殺癌細胞能力增強(圖3)。

▲圖1。(圖/潘懷宗提供)

▲圖1,患者口服碳酸氫鈉治療前後,其血液中酸鹼值的變化情形(pH),圖形內可以看到在碳酸氫鈉治療後,抵銷掉乳酸的效應,血液酸鹼值往鹼性方向移動。(圖/潘懷宗提供)

▲小蘇打增強T細胞抗白血病配圖。(圖/潘懷宗提供)

▲圖2,患者口服碳酸氫鈉治療前後,T細胞的活性是利用糖解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變化情形當作指標(OCR),圖形內可以看到T細胞的活性在治療後,有顯著增加的情形。(圖/潘懷宗提供)

▲圖3。(圖/潘懷宗提供)

▲圖3,患者口服碳酸氫鈉治療前後,T細胞擊殺癌細胞的能力是用干擾素(INF)和腫瘤壞死因子(TNF)的數量變化來當作指標,可以看到使用碳酸氫鈉治療後,其擊殺癌細胞的能力顯著增加。(圖/潘懷宗提供)

研究小組正在準備對該療法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以確定患者的預後,但在這篇論文中並未報導10位病人的預後情形,害得潘懷宗老師找很久,都沒有找到。另外,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史東醫師(Richard Stone),一位專門研究血癌的專家,他認為有需要了解一些關鍵問題,像是患者必須口服多少劑量的碳酸氫鈉,需要服用多久,才能達到最低的復發率?會有什麼副作用呢?有沒有特別針對哪一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因為各個型別都非常的不同(M1~M7),一個人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絕對不是另一個人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報以樂觀的期待。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急性血癌病患,常見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提醒,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2025年11月27日 19:09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名醫馬辛一,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進三軍總醫院,原本狀況穩定,期間並接受親友探視,未料今傳出過世消息,震驚醫界。對於相關詳情,三總稱,事涉病人隱私,仍在詢問家屬意見,細節不便透露,有進一步訊息會對外說明。據了解,死因與車禍無直接關聯,而有其他病因。

2025年11月27日 18: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留言版